登陆注册
13114500000011

第11章 代表作《说园》(6)

先生在《开篇》就提出“静观动观”之说,阐述它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之,在尾篇又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关系,以及对造园的影响。《说园》(五)的开头又说:“《说园》首篇余既阐造园动观静观之说,意有未尽,续畅论之。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然而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出不穷,所谓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若静坐亭中,行云流水,鸟飞花落,皆动也,舟游人行,而山石树木,则又静止者。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景出。‘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景与人同。’事物之变概乎其中。若园林无水、无云、无影、无声、无朝晖、无夕阳,则无以言天趣,虚者实所依也。静之物,动亦存焉。坐对石峰,透漏俱备,而皴法之明快,线条之飞俊,虽静犹动。水面似静,涟漪自动。画面似静,动态自现。静之物若无生意,即无动态。故动观静观,实造园产生效果之最关键处,明乎此则景观之理初解矣。”《说园》对静观动观之说的论述已较全面,而在《说园》之后的著作中,他仍常提静观动观之说。例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1981年11月全国高校美学教师进修班讲演记录稿)中说:“小园不觉其小,大园不觉其大,小园不觉其狭,大园不觉其旷,所以动观、静观有其密切关系。我们现在的画,展览会里的大幅画,是动观的画。这种大画挂到书店里,那就不得体了,书房画要耐看,宜静观。动观、静观这个原则要互相结合。要达到‘奴役风月,左右游人’。”《论北方园林》(1980年8月29日在沈阳建筑学会演讲纪录稿)中也说:“在立意以后,要牵涉到‘观’的问题。‘观’就是游,看。我认为园林主要方向定了后,这个园子是以‘动观’为主,还是以‘静观’为主,要定下来……大园子要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子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为什么呢?小园子不搞静观,走上五分钟、十分钟就逛完了。大园子不搞动观,逛三天三夜还没逛完。”可见静观动观在设计构思中是很重要的。其实,静观动观之说早在古代哲学思想体系里,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就已体现,中西园林营造时也都已应用到,但将它提升为造园理论,并阐述得如此清楚明白的,是起始于先生。1986年2月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作报告,同年9月在日本建筑学会100周年年会上作报告都曾说过:“中国造园有许多可继承的,继承的并非形式,是理论、‘因借’手法,因就是因地制宜,借即借景。其他对景、对比、虚实、深浅、幽远、隔曲、藏露……以及动观、静观相对的处理规律,这是有其法而无式,灵活运用,以清新空灵出之,全在于‘悟’。”先生一再强调静观动观在造园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这个理论能引起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共同关心。先生提出静观动观之说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这是先生多年来造园、复园、品园、游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静观、动观之说的提出,丰富了园林艺术创作、修复、品评、游览和观赏的理论;同时也说明各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审美感受、艺术构思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迪的。但是,各门艺术传达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第二,先生认为静观动观之说不但是指导造园的理论,而且是指导造园的方法,把它与造园中常用的因借等手法相提并论,可见它在造园中的重要性。第三,静观、动观是有法而无式的,要灵活运用。先生要求造园者能掌握、运用并继承这个理论和方法,使他们在设计构园时会有更多的思考,能建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来。

二风景区建筑不能喧宾夺主

上文在“风景名胜区宜建山居宾舍”一节的开头就已经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是风景名胜,建筑不是主体,建筑是为旅游服务的,目的是让游客到风景名胜区游览时,有地方坐,有地方住,有地方吃、喝。游客休息好了,心情愉快了,游览的效果会更好。”建筑在风景区中只起辅助作用,先生在《说园》(四)中说:“我认为风景区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不宜顶,须变化多,朴素中有情趣,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则小院曲户,粉墙花影,自多情趣,游者生活其间,可以独处,可以留客,‘城市山林’,两得其宜。”他一再强调风景区的“宾馆之作,在于栖息小休,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驰怀,故室内外空间并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晖,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丘壑平如砥,高楼塞天地,此几成为目前旅游风景区所习见者”,还有什么美景可言呢?这是煞风景!可是,当时有不少风景旅游区和园林周遍都热衷于造高楼宾馆,先生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中又再三强调:“我主张在风景区搞建筑物,要宜隐不宜显,宜低不宜高,宜麓不宜顶,宜散不宜聚。要谦虚点嘛,不要搞大建筑,外国人来,喜欢住你这个高楼大厦么?风景区搞建筑,如果不谦虚,要突出你个人,必然走向反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人家骂。所以风景区搞建筑,先把老的、公认为优美的建筑修好,大的错误就不会犯。”风景区建筑只起“点景”作用,给风景区锦上添花,与园林中以建筑为主的情况不同,因此花不能压锦,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先生的论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不仅体现了造园的基本法则,更是针对现实的急迫呼吁。所以一经先生提出,立刻得到全国同行和各界的响应和支持,不少风景区正在建造的高楼、缆车纷纷下马,已经造好的电视塔只好拆除,已经造好的高楼也被炸掉。“风景区建筑不能喧宾夺主”的提出,起到了保护风景区、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自然风景区的作用,使自然风景区的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园林要提倡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

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中国的大地上是无处不在的,在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园林里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真实可靠,更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早在1978年,先生在《说园》开篇中就说:我国风景名胜区和园林不但风景洵美,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所以令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风景区和园林都有文物古迹,这就丰富了文化和历史的内容,能使游人产生更多兴会与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文物古迹与风景区和园林相结合,文物古迹都能赖以保存,风景区和园林也都能借以丰富多彩,提高观赏和研究价值,两者相辅相成,是不矛盾的,是互补的、统一的。他在《园林清议》中说:“中国园林应该说是‘文人园’,其主导思想是文人思想或者说士大夫思想,因为士大夫也属于文人。其表现特征就是诗情画意,所追求的是避去烦嚣,寄情山水,以城市山林化,造园就是山林再现的手法。”造园就是以园林的形式来体现出士大夫的思想和文化来。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从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继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颂,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造园看主人,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园林从诞生那天起就和诗文结合在一起了。由此可见,园林中的题辞、楹联、题记、园记等等,都记载着主人造园的立意,造园的历史,蕴藏着园主的思想、感情与理想,体现出园主深厚的文学艺术水平来。中国园林与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不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就会影响风景和园林的文化价值。

先生在《论北方园林》中说:“园林风景区没有文物,这个地方就没有文化,文物不与园林风景区结合起来就保存不了。国家文物局同意我的观点,并朝这个方向做了。沈阳东、北两陵将风景区与文物结合起来,是成功的,沈阳故宫,在里面乱种树,就没结合好。故宫可以在四周搞园林——”可是,现在却在沈阳故宫对面建造了个大房子。在故宫前面建造现代化的大房子,就会破坏故宫古朴、典雅、庄严、幽静的整体环境,影响故宫的文化价值。有些设计人员文化素质低,先生批评道:“风景区什么也没修好,先盖茅房,这是主次不分。茅房应该修的,但不应该修得那么讲究,香水什么的……现代化得一塌糊涂,风景区没看见,先看见茅房。有些茅房甚至好像园林的小品建筑,四周有漏窗、花窗,啊呀,漂亮得不得了。我们搞漏窗是把园林的风景引出来,茅房里有什么风景可引的?”另外,搞城建规划和建设工程的人员也有个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问题。他说:“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的城防工程把风景区的水系全打乱了。这是个大问题,山里的泉水没有了,山就完了,好像人的眼睛被挖掉一样……一个风景区的水系被破坏了,是无法挽救的。”不论造园、管园还是游园、品园都是要以历史和文化知识作基础的。他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中说:“‘游’也是一种艺术,有人会游,有人不会游。我问一些人,你们到苏州,那里的园林好吗?他们说:差不多,倒是天平山爬爬,扎劲来。为什么叫拙政园(出自潘岳的‘拙者之为政’句——作者),他连拙政园三个字都不知道,他不懂得游。游要有层次,比如进网师园,就要一道一道进去看,现在它开了后门,让游人从后门进出,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因为他(指管理者——作者)不了解园林以及古代的生活情况,起居情况……1958年,苏州修网师园,修好以后,邀我去,一看不行,有些东西搞错了,比如网师园,有个简单的道理,这边假山,那边建筑;这边建筑,那边假山,它们位置是交叉的。现在西部修成这一边相对都是假山,那一边相对都是建筑,把原来的设计原则搞错了。园林上有许多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处理好调配关系。”

1983年夏,“张大千画展”在北京举行,先生应邀北上,住在颐和园藻鉴堂,空闲时,就游园、品园。真是不游不知道,一游吓一跳,这个皇家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竟然变得不中不西了。他在《古今聚散说名园》中说:长廊虚处种上外来品种的雪松,以柏树作绿篱,到处成围,宛如法国凡尔赛宫,把山脚和树根一起遮住,看不见了,这就有悖于中国造园手法,如果绿篱再长高,该如何赏景呢?颐和园匾额皆从右到左书写的,可是“长生堂”却反其式书为“堂生长”,先生戏之曰:“西太后也着西装了。”先生认为当时颐和园在管理、保护、利用和开发上存在不少问题:排云殿的东庑烟囱高耸并立,西南部观赏堂在办学校,藻鉴堂已改为宾馆,成为禁区,管理部门的园林处还在此养了两条狼狗,吓得游人寸步难移——连万寿山下都开饭馆、辟商店,发展商业了。针对这些情况,先生说:“既然如此,那不如索性易名颐和商场了。”他非常深情地说,颐和园之景,处处宜人,西南部亦是极好的风景点,如玉带桥、观赏堂等,可遗憾的是对这一区域没有好好整理……广大的游人都集中在万寿山一区,每天成千上万……文中最后语重深长地指出:“古与今、散与聚,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颐和园属古典园林,又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那就要保持原状古到底了。好心肠做错事的园林管理同志们,你们要学习点文物法令,要理解点今和古的关系。偌大的颐和园在管理上要懂得聚散两方面,要在西南区整理开发,那玉泉山照影下的西堤一带,那么雅洁动人啊!为什么不引游客呢?”如果管理人员研究该园的历史和文化,就能提高该园的文化层次。

中国园林中,不但建筑、山石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花木栽植也是有历史,有文化的。《续说园》就指出:“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可是,现在有不少造园者和管园者不研究历史和文化,只想当然地另搞一套,结果是“闻今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先生看到有些地方一方面破坏古建筑,一方面大兴土木建造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时,又心疼、又生气,常常会拍案大骂:“没文化”。在《中国园林艺术与美学》一文中批评说:“现在造花园像卖拼盘,不像艺术建筑,这就是缺少文化,没有美学修养。”该怎样整修历史名园和名胜古迹呢?先生在文中谈出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在设计的问题上,常常提出要研究历史,要到现场去,不看现场不行,你到了那里以后,非得两只脚东南西北走一走,才能了解现场。”他认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美学都有同一个中国的思想体系。他说:“中国之所以不亡,也在于此。所以,我提倡要读中国历史,要读中国地理。如果不读中国历史,不读中国地理,将来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先生把中国园林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把对中国园林的爱与爱国的情怀联系起来,要通过造园来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真是用心良苦,含义深刻。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热门推荐
  • 悍修

    悍修

    从他跳崖那时开始,他就注定不平凡。三兄弟,三条不同的路,最终只为一个目的——换天。当被雷劈过以后,当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后,他知道,他已疯狂!兄弟是我的左臂和右膀,女人是我战斗的动力,家人是我疯狂的理由。
  • 江湖不免有些大

    江湖不免有些大

    一部作品单靠简介是说不明白的,就像我们的一生不能用“玩完了”来概括
  • 晷华

    晷华

    都说人生有很多转折点,每个时刻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因此而改变人生。而他在那场大雨中迎来了曙光,却又在后来回归了黑暗。他摸索着,思考着,成长着,等到事了时蓦地回首,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命罢了。
  •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武神话

    灵武神话

    武者,修身炼体,倚仗绝世宝体,无上神通行走世间;灵师,修神炼气,凭借天地灵气,风雷水火为其所用;灵武大陆,修武易,修灵难,两者皆修更是万里挑一。混沌灵根,被认为最不可能修炼的废灵根,看拥有混沌灵根的卓云将怎样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横行于这大陆中。
  •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本书针对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属于教科书性质的著作,对于了解与学习历史文献学的读者很有帮助。
  •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本书是为每一位有志成为管理者或正在任职 的管理者量身打造的管理成功教程,从管理 者内在的素质到外在的形象,从用人、授权 到激励、协调,从决策、战略到危机、创新 等,由浅入深地阐述了每一位管理者从平凡 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365堂必修课,并 总结了中外著名企业经典的管理案例,提炼 出世界一流管理者的管理箴言,提供了管理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通 过本书,你可以使你的管理生涯更富有活力, 极大地提升你作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迅速 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 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
  • 斗罗大陆之女王驾到

    斗罗大陆之女王驾到

    女主莫名其妙死亡居然是因为阎王不小心碰到了她的生死线?阎王为了补偿女主,让女主使用最新的穿越,女主穿越到了斗罗大陆。想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敬请期待。
  • 晴冬若夏

    晴冬若夏

    也许,晴天终究是空白的吧。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那样一个人,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和地点,然后他们被命运的线牵在一起,永远不会断开,永远不近,永远不远。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