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2600000036

第36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7)

(一)农村文化的涵义及其传统农村文化的特征

人们在使用农村文化这个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农村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所谓农村文化是指以农村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形成的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家族文化为核心,乡土本色为主要特征的,具有积淀与传承机制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综合体。它涵盖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知识、风俗、思想、道德、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多层次复合体之总和,是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从狭义上看,农村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它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应,它表达的是农民心灵的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由于农村文化形成与生长的环境和背景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认同、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这些价值认同、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形成农村文化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既有优秀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家族本位、勤劳节俭、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等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优秀农村文化传统特征,在我国文化宝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村中小学教学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值得秉承与弘扬的。但是,传统农村文化也具有许多落后性,它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制约与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下面详述之。

1.乡土性

乡土本色是传统乡村社会的最突出特点。费孝通先生在其所着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乡村社会的性质给予了深刻的剖析,他首先从“乡土”两字入手,再到乡村生活、乡民、乡俗,形成了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全局性概括。土是乡村社会生存的根基和基本手段。农耕是乡村社会基本的经济形态。农耕是生产方式也是生活方式,它构成乡村社会的存在状态和方式,决定并反映着农村文化的基本面貌。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塑造着传统农村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犹如一颗千年古树,它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乡土社会中。乡土社会供给它营养,是它的生命之源,它的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正如文化生成理论的基本看法,文化的生成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型式。

文化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建构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故此,没有乡土社会,就没有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反之亦然。中国传统农村传统文化就是在乡土社会中孕育、生长、发展壮大的,正如钱穆先生所谓“中国文化始终在自由农村的园地上滋长”。乡土性培育着农村文化的基质,更塑造着农民的个性、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动逻辑。

2.封闭性

在我国传统农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村落是其生活和活动的基本范围。农村地理环境封闭,几乎与外界文化隔绝,加之交通落后,农民几乎没有社会流动。“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身的就在这个地方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外部经济力量和信息力量的无力渗透与其他多重原因铸就了文化上的封闭性,而这又造成了心理、风俗、习惯和性格上的封闭性。土地是农耕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古代的农民世世代代聚族而居,对土地的依恋感情尤为强烈,他们满足于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加之生产工具的极其简陋,没有也不需要远距离的市场,人们的活动半径极为狭小,足不出户,一辈子就可以只生活在熟人圈子里,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极为有限,人们对自己生活圈外的事漠不关心,造成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信息封闭。因此,在这种闭塞的社会土壤中培植起来的传统农村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封闭性。生活在封闭文化生态中的人们,没有与外面的世界做比较,没有进步的文化衡量自己,由此形成了封闭性特征。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民风民俗、道德审美等文化要素,几乎处于不变状态之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汇通。

3.保守性

长期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使农民形成安贫、守旧的观念。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态具有很强的保守性,表征是竭力维护旧的社会体制和传统文化,畏惧新事物,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事先总是难以得到认同。他们满足于既成的经验,不愿意承担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保守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对于社会生活影响的全面持久性,在保守性的作用下,文化的批判超越功能逐步削弱,逐步形成了社会发展的阻滞。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甚至被强化的‘文化堕距’,其形式是保守主义思潮,它否认在发展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同时,使中国传统文化由立跟于宗法血缘关系之上的自然主义和伦理中心主义向现代科学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转变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思潮长期存在,力量过分强大,文化变化的速度缓慢。在农耕社会里,农民视耕作为唯一的生活来源,使得农民一方面自然地产生了固守土地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求稳定、重安分、知足常乐的保守心态。它集中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求稳求全,安贫知命,既无可奈何又心安理得。

4.贫困性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由于农村文化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由于生活于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一套特定的“贫困化”的价值观念体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这些方面自然整合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代代相传。于是,贫困本身便得以在此种文化的保护下维持与繁衍,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惰性较大,变化缓慢,缺乏创新,其狭隘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同时,传统农村文化自身的封闭性和守旧性使其难以接受、容纳、融合其他先进文化。农民自身求安稳和封建愚昧的心理使其享有的文化难免带有很强的贫困性。这种贫困性表现为:陈旧落后的教育观,自足自乐、安贫乐贫的度日观,懒散疲沓、得过且过不经济的时间观,不愿进行生产投入、非经营的用钱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以及依赖自然,靠天吃饭;依赖国家,等待救济消极的依赖心态。这种贫困文化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影响与制约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障碍因素。

5.悠闲性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是安土重迁、农恒为农、世不徙业、不思变革的自然经济状态的农耕社会。“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到的只是四季的变换,而不是时代的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农村日常生活世界像大自然的春华秋实、星移斗转一样,无言地、自然而然地延续着,处处透露一种自然的气息。美国学者明恩溥在《中国乡村社会》中指出:“在西方,人们已经习惯于说‘布置’一个一个城市或城镇。然而,这种说法用在中国乡村社会则是大大地不适宜,因为‘布置’意味着相关部件安排上的设计。中国乡村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人晓得,也没有人去理会它的前因后果。”在自然经济状态的农耕社会里,因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灌溉方便,物产丰富,价格低廉,人们往往缺少压力而容易产生悠闲的心态。小生产者常常处于自我满足状况,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长期以来,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突出的表现就是厮守旧业,不愿外出,说话办事慢条斯理,生活工作节奏缓慢,懒散、疲沓、拖拉已成为许多农民的行为习惯和人生习性。特别是一些农民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闲聊、玩麻将牌九扑克上,根本谈不上生产工作上的压力感、危机感、紧迫感,更谈不上经济上的外向性发展和扩张性发展。这种消极顺应自然的悠闲态度成为农村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制约了乡村社会的发展,但同时提供了农村文化得以维持的基础。

(二)传统农村文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制约

迈克尔·富兰曾经说过:“一项教学与教学的改革方案何以遭到抗拒或受到欢迎,必须经由社会文化的脉络来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对农村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上所述的传统农村文化的乡土性、封闭性、保守性、贫困性、悠闲性等特征严重地影响与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陷入相应的文化困境。

1.乡土性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制约

由于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传统农村文化乡土性的影响。首先,工作方式半教半农。由于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许多学校“民转公”的教师占多数,他们原来的身份是农民,“民转公”后家中原有的土地没有被收回,所以他们在教学的同时,大多还经营着土地。平常在学校上课,双休日和寒暑假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特别是农忙时节,家住本村的老师一下课就要到田头。其次,生活方式乡土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土生土长,其衣食住行与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和本土文化融为一体,生活习惯农民化。他们是本土中的文化人。他们穿得比较简单,有的教师甚至还穿着拖鞋背心进课堂。吃的东西一般是从家里带来的半成品,如大米、面条、土豆、咸菜、腊肉等等,一般都自己生火做饭,但也有小团体办伙食的。他们在学校一般每人住一个单间,学校只配备一张床、一套桌椅,其他设施自行购置。家在本村的教师一般回家住宿,家在外村的一般早晚回家或周末回家。

年轻有条件的骑摩托车,年纪大一点或经济拮据的骑自行车,交通实在不便的只得步行。再次,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受到农村文化乡土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深化理论武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洮水无声

    洮水无声

    本书为作者的一部工作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临洮县城建、电力、人事等部门工作过程中发表的论文、研究文章、工作感悟等,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热门推荐
  • 承天界

    承天界

    炼精化气汇神海、海枯石烂诸天祭、登天斩命永不朽、寂灭轮回难承天!时光悠悠已过万载,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已被命运抛弃。万载光阴,无一人能得以承天,多少年少之时的天之骄子,最终却只能在墓地里无声的悲叹。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到来发生改变。当承天之路开启的那一瞬间,这片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那永生的希望!群雄奋起,逐鹿荒原,且看前无古人的智能形生命将会如何踏上这片天地的顶端!
  • 神脉

    神脉

    数万年前,天帝称道与众神合围赤帝,逼得赤帝不得不自灭元神幻化成十日,明耀当空,得意休养生息后,欲要卷土重来,天帝亦感受到威胁,恰逢后羿天神横空出世,下令射日!这九日化作九只金乌散落凡间,从此不知去向......
  • 湮没迷恋之虹挽君

    湮没迷恋之虹挽君

    一次穿越,一个江湖,无数的腥风血雨;一次穿越,一个皇宫,无穷的勾心斗角;一次穿越,一场恋爱,无尽的肝肠寸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脂粉城市

    脂粉城市

    老街依旧,街面上店铺林立,美女如云,浓郁的脂粉香盖过了汽油味儿。她梦幻般地静静地躺在那里,她感到有一只温柔的贪婪的手,在探索着爱抚她的身体,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无限的平和,无限的镇静和无限的欣慰。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感恩工作为了谁

    感恩工作为了谁

    职场中不懂感恩便无法感受工作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懂得感恩,我们才会在它的召唤下坚守岗位,热诚奉献,精益求精,积极学习,努力进取。
  • 神魔王座

    神魔王座

    被几大强国觊觎并围困的小国家,居然一举化解两大强国的围攻,正是因为一个神秘的东方遗迹!招式化解武技,内力火拼魔法!天才少年雷霆继承上古遗迹,成为人类气运之子,战旗下,铁骑滚滚如潮,震慑天下,扫荡百族群雄,蛮族做侍卫,兽人为鹰犬,精灵与元素族可充后宫,以不世雄主之姿,问鼎神魔王座……
  • 幽灵媒介

    幽灵媒介

    魂媒,可以与灵体交流的媒介。张暖,肩负着魂媒家族的使命,潜入大学调查古老日记的秘密,奇怪的舍友,滴血的日记,莫名的气流,可怕的身世……黑暗笼罩着学校,一个又一个阴谋浮出水面,一层又一层黑暗步步逼近……
  • 容斋五笔

    容斋五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赢在中国式管理

    赢在中国式管理

    本书根据《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而成。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安心。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而变。 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管理者在实践中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