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0700000029

第29章 编导手记(3)

第二天去红场拍摄,刚下车,就见一位年轻高挑的俄罗斯姑娘不停地四处张望,看见我们肩扛手提的一堆人,立马向我们走过来。有过前面的事,俄罗斯国家新闻局专门派出了工作人员陪同,这应该是我们使馆经过协调后的结果。姑娘刚作完自我介绍,一个体魄健壮的中年男人,长得很像施瓦辛格,穿一身便衣,站到了她的身边,姑娘说他是克格勃的。摄制组立马紧张起来,但中年男人脸上一丝微笑,表明了友好。我们在红场被允许拍摄一小时,这期间,这对壮男靓女始终保持着警惕,紧紧地跟随着我们。当红场拍摄接近尾声的时候,“施瓦辛格”居然提出让我们进入禁区拍摄列宁墓,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把我们领进紧贴着红场红墙的一个地方,向门口一位持枪的岗哨做了交代,就见那个岗哨“啪”的一个军礼,然后打开铁栏,让我们进去拍摄。这里,除列宁墓外,埋葬着逝去了的苏俄高官,都是政治局常委以上的人物。“施瓦辛格”介绍说,这里还有两位中国人,一位姓张,一位姓王,但是他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接着他又提议我们拍摄“长明火”,这是俄罗斯民众悼念无名英雄的一个地方。我们从列宁墓出来,经过一个安检口,一拐弯,就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正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一层层的鲜花围绕着“长明火”,非常壮观。伊戈尔说这些花都是俄罗斯百姓自愿献上的,每天都有人来,所以花永远是艳丽的。我不禁对俄罗斯民众产生了深切的敬意,同时对“施瓦辛格”的举动稍有困惑,因为从斯大林别墅的冷峻到红场的热情,毕竟是个大转弯,我又想到这一定是我们使领馆的功劳。

有趣的伊戈尔,在俄罗斯拍摄的外景所涉及的时间和区域跨度都很大。王稼祥在俄罗斯的历史,最早的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在我们寻访中,很多地址有的更名有的搬迁,这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拍摄难度。细心的老朱为我们特地找了一位俄罗斯司机,他就是伊戈尔,莫斯科人,今年50多岁。第一次见到伊戈尔时,他正认真地低头看地图,而事实上,他自己几乎就是莫斯科的一张活地图。他指指胸前的徽章对我们说:“我是老布尔什维克,选我当司机,算你们找对了人。但在莫斯科,谁也不敢说,自己认识莫斯科,因为莫斯科实在太大了。”他拿起地图说:“这个小圆圈代表城市的中心点,一圈有16公里。这个大一点的圆圈,代表城市,一圈要走60公里,你能说自己认识莫斯科吗?”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得意。

伊戈尔甚至知道克里姆林宫的最佳拍摄角度,哪座桥最适合拍摄莫斯科河,哪里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哪里能拍到莫斯科全景,哪里的夜景最美。即便是王稼祥1925年就读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1928年就读的红色教授学院,伊戈尔也会毫不费力地帮你查找到。但当我问到原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办公地,他却一脸茫然,说无论作为“老布”还是“老莫”,他均未听说过这个地方。言外之意,要么拆了,要么你们搞错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但这在我们片子的历史还原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面包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说话的是随行的翻译小李,这是个热情而又机灵的小伙子,5年前来莫斯科留学,主修俄罗斯历史,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对我们这次拍摄,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翻译之外,也帮助我们查寻资料。见大家开始犯难了,小李马上拿起手机,拨通了他的导师——知名的俄罗斯汉学家的电话。汉学家只知道当年的办公地还在,但确切的位置无法提供。一个星期以后,伊戈尔开车带我们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前停下来,然后神秘地笑着,大家十分诧异,他手一指:“微笑吧,这就是共产国际的办公地。”欢呼声随之而起。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罗高寿,“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是前驻华大使、着名汉学家罗高寿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采访罗高寿的地点是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的会客厅。这位中苏外交史上的传奇人物,有40余年的外交生涯,本名叫伊戈尔·罗加乔夫,连续出任驻华大使达13年之久,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中国。

罗高寿第一次到中国是1932年,那时他才出生1个月。他父亲老罗高寿在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工作,也是汉学家,曾翻译过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以及鲁迅和老舍的作品,这对罗高寿选择研究中国问题和学习中文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包括他的中文名字罗高寿也是父亲传下来的。

提起亲身经历的中俄关系史,罗高寿谈兴特别浓。他说,自他1992年担任驻华大使以来,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亲身参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起草。“我同中国同行多次讨论过这个条约的构想。在得到两国领导人的批准之后,我们在谈判桌上谈了很长时间,认真起草每一个条款。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他清晰地道出条约的签署日:2001年7月16日。

罗高寿告诉我:“我永远记得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的外交事件。回忆过去就会明白,如果多一些克制、善意和忍让,少一些教条主义,60年代初发生的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两国关系蓬勃发展的时候,在各种会晤、访问的繁忙工作中,只要时间许可,我就会努力去感受中国的变化。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是我百看不厌的,最喜欢的是《三岔口》。”

谈起第一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罗高寿说:“王稼祥在中苏双边关系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任大使时,毛泽东也来了,他参加了所有斯大林与毛泽东、周恩来,还有其他领导人的会见、谈话。王稼祥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

毛泽东的手很宽阔很柔软——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博士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全俄汉学家协会主席和俄中友协主席。采访放在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所季塔连科办公室。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中国字画,其中一幅“俄中友谊,源远流长”的书法,最为醒目。会议桌上摆放着中国的工艺品,有景泰蓝花瓶、青铜编钟和兵马俑以及各种玉雕、瓷器和双面绣猫,还有赴俄罗斯访问的中国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章和徽章。

季塔连科能说流利的汉语,尽管其中常常要夹杂俄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流。他告诉我们,他出生在距莫斯科约五六千公里远的一个叫做阿带的农村。在小学六年级时,也就是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季塔连科买了一张“世界政治地图”,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的城市用红铅笔标出来,并把苏联广播和报刊的有关报道搜集起来,向同学们作介绍,于是就被称为“年轻的中国问题专家”。季塔连科谦虚地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苏联了不起。

我们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国际主义教育,所以一般老百姓对于国际问题都很重视的,中国革命是苏联人民最重视、最敬佩的事情。”

让季塔连科引以为豪的是,1957年和毛泽东握手的情景。当时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欢迎宴会,也邀请了苏联留学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和他们一一握手。季塔连科清晰地记得,毛泽东的手宽大柔软,周恩来的手握得很紧,刘少奇握手非常用劲,就像一把钳子那样,很有力量。说到这里,季塔连科不禁笑了起来:“回到宿舍,我们用毛巾把手包了起来,舍不得洗。”

“你是掌柜的”——齐赫文斯基,齐赫文斯基是世界上着名的汉学家,在俄罗斯有“学术教父”之称。初次见到他,也是在季塔连科的办公室。一件风衣让他显得很飘逸,手持一根拐杖,又显得十分精干。当老朱介绍我是《中国大使·王稼祥》的导演时,齐老冷不丁地用汉语说了句:“掌柜的。”

第二天,我们到齐老家采访。齐老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高知楼里,那是一座斯大林时期的建筑,看上去非常坚实,像这样的大楼,包括莫斯科大学和外交部大楼,整个莫斯科只有7幢。齐老住在9层,150平方米的房子齐老一个人住着,他的妻子和子女共8位亲人都相继去世了。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收藏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最多的还是中国工艺品。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些艺术品时,齐老又冷不丁地说:“你是女人,你要招待客人。”我只好给每位来客斟上茶水。接着他又说:“现在我们可以开始采访了。”好像我是他们家的女儿,这种吩咐有种说不出的亲切。在齐老的回忆中,中苏建交时的细节和过程历历展现,我们像听大书一样听那些遥远而又陌生的故事,尤其是1949年10月1日他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苏联承认新中国的全过程。那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述、简练的语言,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是个93岁高龄的人。

“我是你们的朋友”——列多夫斯基,和齐老一样,列多夫斯基也迈过了93岁的门槛。根据我们的采访提纲,列多夫斯基竟然认真地准备了整整10页的稿纸。采访那天,他还特意穿上他当大使时的服装,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并且对我说,他要作一个发言,结束后你觉得有什么不明白的再提问。

列多夫斯基是三四十年代苏联派驻中国的外交官。他亲历了解放后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1949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担任一秘的列多夫斯基正从北平赶到南京。“5月24日,解放军过江,我们赶到江边,手中拿着小红旗,去欢迎解放军。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同志到南京来了,我们的中国同志。当时,他们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苏联人,就发生了误会,骂我洋鬼子(他做了一个滚出去的动作)。他们的敌人是美国人,所以看见白人都认为是美国人,洋鬼子,滚出去!”列多夫斯基笑起来:“我不是洋鬼子,我是苏联人,我是你们的朋友。”

莫斯科不仅是王稼祥心中的“赤都”,它在我们采访到的那些老布尔什维克们的心中也永远是“赤都”。时过境迁,往事如烟,打开被时间尘封的历史,追寻王稼祥当年足迹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送走俄罗斯摄制组,韩蕾突然找我,说吴建民办公室来电话,一星期后吴建民去法国参加国际展览局的一个会,她必须随行,要不就没有时间跟踪采访这位“国际飞人”。韩蕾面有难色,她知道,在一周之内要完成新闻采访所有的出国手续,这是不可能的。她说她问过外交部帮我们联络的官员,得到是同样的回答。怎么办?我和主编崔予缨直接冲到省外办主任那里,求他现场办公,竟然通过,又冲到外宣办如法炮制,竟然又通过,一关关,都是一盏盏绿灯。在出发的当天,韩蕾拿到了签证和机票,看了半天不相信。我说走吧,她还问真的假的。所以我真的觉得《中国大使》的如期完成是因为有很多部门和很多人的支持。

一周要办妥所有的因公签证,连外交部都说“没有过先例”,我就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当时我正在广州,没想到亚妮动用了所有“非常规应急预案”;崔予缨每天西装领带,鲜亮得跟新郎官儿似的,出没于政府各处室之间;做行政的陈大姐骑着自行车东一趟西一趟……奇迹就这么产生了!这四个字死活要送给亚妮:“神通广大”。

脸也没洗就去拍大使了

到戴高乐机场是当地时间凌晨5点,来接我们的司机小曲一看到我们就傻眼了,这么多设备!在机场门前大动干戈了好一阵子,终于把我们连人带设备像沙丁鱼一样罐进了他的罗孚车,把门顶牢。从大巴黎到小巴黎再到十三区,整个巴黎还在沉睡。我们先在酒店对面的“早点铺”里吃牛角面包,等着酒店的工作人员开工,因为我们到来的时间还太早。

这家酒店在中国可是大大的有名,Holidayinn(假日酒店),都是四星、五星的,可是在巴黎却很小很旧,还没有我们台对面的“银星”大;电梯很小,每次停时使劲一顿,我都差一点跪下去。为什么一进中国“档次”就高了?

终于等到服务员出现在小小的柜台后面,一问,要等到中午12点才能办入住手续,现在还不到8点!看着天边开始透出鱼肚白,我们决定先把不用的东西寄存,马上开工,去拍“巴黎的早晨”。

小曲把我们送到最近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刚刚露出头的太阳映照着哥特式的钟楼,塞纳河沐浴在晨光中,天空澄碧如洗,肥硕的鸽子悠哉地迈着绅士步,旁若无人地到处溜达,旁边就是着名的“左岸”……拍完这一组镜头,我们才突然感到特别冷,巴黎的早晨还是有一些凛冽的。

9点钟,我们到了位于乔治第五大道的中国大使馆,跟大使秘书和新闻处参赞落实好采访日程后,一问,赵进军大使正在楼上办公,便询问可不可以拍大使工作的镜头。新闻处的黄参赞感到很意外,因为知道我们刚到巴黎还没住下,没有采访安排。我说:“闲着也是闲着。”其实一天一夜了,我脸都没洗。

同类推荐
  •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追溯拉宾七十三载的自强不息——他有过从士兵到将军的履历,更有从一名“战神”变为一名和平使者的复杂过程,在回顾他的一生足迹时,你亦会看到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成长书简中的一幕幕兴衰荣辱,因为伊扎克·拉宾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神秘国度的人民,并带来和平的曙光,他的履历自然也成了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热门推荐
  • 天枢院都司须知令

    天枢院都司须知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爱人的目的是爱情,为了目前的小波浪忽然舍得将几年来两人辛辛苦苦织好的爱情之网用剪子铰得粉碎,这未免是不知道怎样去多领略点人生之味的人们的态度了。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往事回味的故事
  •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本书介绍了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作为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怎样在提高海洋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 仙孽之今生不负

    仙孽之今生不负

    前世,一个痴情女子为他挑起战争,被他无情杀戮。“我说过,我今生只爱宛琴一人!”大战的尾声,宛琴成为了他的武器。绝望的他,舍己之命,保她入轮回。今生,他只留给了宛琴一段回忆。
  • 修罗公主凰妃要逆天

    修罗公主凰妃要逆天

    呵,好闺蜜背叛?一朝穿越,没娘爹不疼,庶妹冷嘲,姨娘打压,何惧?且看她如何走向强者巅峰,睥睨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带拐个绝世美男回家,啥?作者你给我解释清楚,这神仙是什么鬼?!
  • Evil,唯爱公主

    Evil,唯爱公主

    神秘是她们的代名词,不仅身份神秘,就连家庭背景也神秘。月汐家族,不属于黑道,也不属于白道。可是为什么黑道白道的人会敬她们三分呢?三个MM为了摆脱自己的婚姻,毅然与父母定下约定……来到风蓝贵族学院,寻找丢失了很久的东西……在这个学院里,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
  • 封尘暗史

    封尘暗史

    历史为鉴,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也许会让你惊奇,也许会让你怀疑,也许会让你喜爱,总之,这些都封尘在了黑暗中的秘史。
  • 九天御剑录

    九天御剑录

    上古之神盘古开天辟地后,始有天地,后来大地之母女娲掘泥土造人,从此之后,天地间三才并列。女娲掘泥造的人,智慧不凡,能参阴阳造化,悟生死涅盘,修仙炼佛,而至于长生……
  • 逆天玄帝

    逆天玄帝

    十万年前,天旭大陆,主宰天道的诸天神魔一夜间神秘消失。十万年后,沧溟东境,一个觉醒天缺命牌的少年横空出世。于红尘乱世中争渡,少年立志逆天改命,闯禁区,入冥界,斗魔尊,战天王。人皇,圣君,是否就是他的终点,抑或仅仅只是武道之路的开始。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诛…
  • 坏蛋初养成

    坏蛋初养成

    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男孩,虽然单纯却聪明,初来大都市却遭到一个又一个陷阱和阴谋,他能否涅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