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2900000020

第20章 《营造法式》壕寨与石作制度(2)

望筒以板合造,端头开一小孔,并以轴安于两立颊之间,可上下转动。其下又有一座板,两颊立于其上,以固定望筒。从“昼望以筒指南,令日景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两窍内正见北辰极星”可知,其使用方法采用了“三点一直线”之原理:白天“三点”由望筒两端圆孔及太阳构成,通过这条直线,记录了日中之时的太阳方位角,初步确定南北方向;夜间“三点”由望筒两端圆孔和北极星构成,借以确认或校正白天所定的南北方向。“然后各垂绳坠下,记望筒两窍心于地”,连接两点,即得正南北方向。

作为因“地势偏斜,既以景表、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处”而须进一步校正方向的用具——水池景表,由水池板和立表组成。水池板四周开水道,用于定平;并随表之广刻线两道,以为立表日影的控制线。立表立于池板上,与板面成直角。其方法为以“立表在南,池板在北”安置,“用水定平,令日景两边不出刻线,以池板所指及立表心为南,则四方正”。不过,“(立表)日景两边不出刻线”与“以池板所指及立表心为南”只是“四方正”的必要条件,若辅以计量日影长度的做法,则能满足“四方正”的充分条件。对此,《营造法式》似乎也已注意到,因为在“取正之制”中有这样的小注:“其景夏至顺线长三尺,冬至长一丈二尺”;在所给的池板图样上,示意有一道道日影长度位置线;而考察当时的天文学水平,在已知冬至、夏至日影的情况下,计算每日日中的影长是件不十分困难的事。只要以立表的日影长度,与标准日中表影长度相比较,便可校正南北方向。若两者相等,则正南北方向就可以确定。这正是“取正之制”中既强调立表须“上齐”且“后斜向下三寸”,又重视“立表内向池板处,用曲尺较令方正”等细节的原因之所在。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准确地观察和测量表影之长度。

二、定平

《营造法式·看详》中同样引用了《考工记》、《庄子》、《管子》、《尚书》、《释名》等古典文献中有关定平的记述,认为“今来凡有兴建,须先以水平望基四角所立之柱,定地平面,然后可以安置柱石,正与经传相合”。

在古典文献中,有关定平的记载确有不少,如:《考工记》有“匠人营国,水地以悬”的记载;《庄子》有“水静则平中准,大匠取法焉”的描述;《释名》有“水,准也;平,准物也”的解释;《尚书·大传》有“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的记述等。虽表述不同,其理实一,都揭示或运用了“水”所具有“平”的特性。因而用“水”定“平”,也成了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方法。

用水定平的工具——水平的形制与构造,最早见于唐李筌的《太白阴经》卷四的《水攻具篇》。唐杜佑的《通典·兵典》中几乎全文抄载,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一也有转引。

以上皆为兵书记述。这类测量工作的区域广大,地形复杂,故除水平外,须辅以照板、度杆。

《太白阴经》卷四的《水攻具篇》第三十七:“水平槽长二尺四寸,两头中间凿为三池,池横阔一寸八分,纵阔一寸深一寸三分,池间相去一尺四寸,中间有通水渠,阔三分深一寸三分,池各置浮木,木阔狭微小,於池空三分,上建立齿,高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一分。槽下为转关脚,高下与眼等,以水注之,三地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以为天下准。或十步,或一里,乃至十数里,目力所及,随置照板度竿,亦以白绳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也。照板形如方扇,长四尺,下二尺,黑上二尺,白阔三尺,柄长一尺,大可握度,竿长二丈,刻作二百寸二千分,每寸内刻小分,其分随向远近高下立竿,以照版映之,眇目视之,三浮木齿及照板黑映齐平,则召主板人,以度竿上分寸为高下,递相往来,尺寸相乘,则水源高下,可以分寸度也。”

《营造法式·壕寨制度》“定平之制”的规定如下:既正四方,据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表;当心安水平。其水平长二尺四寸,广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椿,长四尺;上面横坐水平。两头各开池,方一寸五分,深一寸三分。

身内开槽子,广深各五分,令水通过。于两头池子内,各用水浮子一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头令侧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内。望两头水浮子之首,遥对立表处,于表身内画记,即知地之高下。

从中可知,《营造法式·壕寨制度》中水平的构成及原理与《太白阴经》等文献中所记基本类同。水平为一略呈方形断面的长木,两头各开池,身内开槽子。于两头池子内各用水浮子一枚,上呈薄片,浮于池内。此水平横木平置于立桩上。另亦有于横木中心位置再开一池者,并同时增置水浮子一枚。其测量的步骤大致为:先依据建筑位置,于四角各立一标杆,并垂绳令直,在四标杆围成的空间当心置水平,并固定之;然后以水注槽,令小浮子浮起,调整水平横木,于水平一端望两头水浮子之首,遥对立表处,并于表身内记其位置,便可达到定平的目的。

不是以水定平,而是后世的“旱平”。从现有材料看,旱平的明确记载似以《营造法式》记载为早。旱平的定平原理与同书所列的“真尺”完全相同,都运用了“以直取平”的原理,即相互垂直的杆件,一旦令其中一杆件中线与重垂线相合,则另一杆件必定水平。不过,旱平比水平测量精度略低。

至于柱础取平之法,《营造法式·壕寨制度》规定如下:“凡定柱础取平,须更用真尺较之。其真尺长一丈八尺,广四寸,厚二寸五分;当心上立表,高四尺。于立表当心,自上至下施墨线一道,垂绳坠下,令绳对墨线心,则其下地面自平。”柱础取平是木构建筑基础定平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须用真尺校核。从其“真尺长一丈八尺”来看,应是采用了逐一校正相邻柱础标高的办法,因为“一丈八尺”已可用于最大的间广。在民间建筑中还有一种用“分金石”定标高的方法,即在正房的地基内,事先埋入一石块,称“分金石”,以其上平面为准,找出各柱础的水平标高。

第三节 石作制度

石作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建造石构建筑物,制作和安装石构件、石部件的专业。虽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和木结构为主体,但在建筑中并不排斥砖石等其他材料的运用,相反在官式建筑的基础工程中,砖石材料占有重要的地位。

《营造法式》中所述的石作包括了粗材加工、石雕纹样,以及柱础、台基、坛、地面、台阶、栏杆、门砧限、水槽、上马石、夹杆石、碑碣、拱门等的制作和安装等内容。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和《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中同样有石作的内容,且增加了石桌、绣墩、花盆座、石狮等建筑部件的制作和安装,但不包括石拱门。

一、石构建筑与石制构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石构建筑相对较少,这与较早地确立了木结构建筑体系有关。中国古代的地上石构建筑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单体建筑、附属建筑与建筑小品、石窟。单体石构建筑又可分为塔、堂、亭、桥等多种类别。代表性实物如山东济南孝堂山汉代石祠、河北赵县隋代安济桥、福建泉州开元寺宋代双塔、江西庐山宋代石亭等。属于附属建筑与建筑小品的石构建筑数量较多,如石阙、石牌坊、石华表、石幢、碑碣、石座、石兽、石灯等均属此类。着名实物如四川雅安的汉代石阙、河北赵县的宋代陀罗尼经幢、黑龙江宁安的渤海国石灯﹑北京明十三陵石坊等。石窟属石凿洞库工程,和上述两类石构建筑有所不同。历代留存下来的石窟,尤其是佛教的石窟寺为数不少,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不过,《营造法式》所关注的石作制度,并不是上述的石构建筑类别,而是主要针对木结构建筑中的一些附属的石制构件。

虽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但木结构建筑离不开必要的砖石构件,因为与木材相比,砖石能防潮,也更耐久。于是在木构建筑中,便有了大量的石阶基、角石、踏道、柱础、栏杆、望柱、地栿、石坛等石质基础性构件。在高等级的建筑中,各种石质构件还常用精美的雕刻加以装饰,并以此来显示建筑物的等级。因此,《营造法式》专门把建筑工程中的石材加工作业列为一个独立的工种,并对常用的石构件的形制、加工程序、雕镌制度作了整理,定出了规章。

《营造法式·石作制度》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造作次序、柱础、角石、角柱、殿阶基、压阑石(地面石)、殿阶螭首、殿内斗八、踏道、重台钩阑(单钩阑、望柱)、螭子石、门砧限、地栿、流杯渠(剜凿流杯、垒造流杯)、坛、卷水窗、水槽子、马台、井口石(井盖子)、山棚脚石、幡竿颊、赑屃鳌坐碑、笏头碣等。除造作次序外,所列绝大多数为建筑的基础构件。

二、造石作次序与雕镌制度

1.造石作次序

《营造法式·石作制度》在记述各种石构件的具体要求之前,首先对石构件的加工编制出一套完整的工序,即“造作次序”,作为施工管理的依据。规定:“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剥;二曰麤搏;三曰细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砻。”

打剥、麤搏、细漉、褊棱、斫砟、磨砻等名称对当代人而言,已十分生疏,好在其每道工序的内涵《营造法式·石作制度》作了简要的说明,这使我们能了解其大概。

打剥:按《营造法式·石作制度》的解释就是“用錾揭剥高处”,意思是凿掉突出部分,使石构件表面呈现出所需轮廓。或许这一道工序是工匠所熟知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不必作更详细的解释,但从实际情形看,这一工序的内涵显然要比上述解释更复杂些。“揭剥高处”应该是揭剥去基准以外的部分,这一基准为事先划定的墨线。所以,在传统石材加工中有“打墨线”这一工序。打墨线也称拉线、上线、放线、扎线,即按照规定的石料尺寸要求,在四至打上墨线,以便凿荒、留棱,即凿去各面的突出部分,呈现出所需石材的轮廓。

麤搏:即粗搏,为粗加工,就是在打剥的基础上,通过“稀布錾凿”,“令深浅齐均”。在当今有些地区留存的传统凿石工艺中的“刮框口、做并缝”,即将石材的大面按规定的尺寸做成方正平整的工序,类似于《营造法式·石作制度》中的麤搏。打剥与麤搏工序相连,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所以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只规定了“做糙”工序。

细漉:按《营造法式·石作制度》的解释就是在打剥与麤搏的基础上,通过“密布錾凿,渐令就平”。这道工序属于细石作,用密布的錾凿,使石材表面凹凸变浅,基本凿平。“密布錾凿”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是在石材上按一定的方向凿道子(或称杀道子),所凿道子可粗可细,但细漉的要求应该是细道子。这是需功夫的营生,关键一点是錾底必须平直。“细漉”工序与下述的“褊棱”、“斫砟”一起,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合归为“占斧”这一工序。

褊棱:按《营造法式·石作制度》的解释就是“用褊錾镌棱角,令四边周正”。在现今留存的传统凿石工艺中,也有“扳棱”或“打棱”这一工序。除了令四边周正外,有些石作还需要在棱边作卷杀。

斫砟:即“用斧刃斫砟,令面平正”,相当于现今留存的传统凿石工艺中的“剁斧”。这道工序是细石作中的重要步骤,目的是为雕镌作好准备。剁斧一般要求为三遍:第一遍是斜剁,将錾道留的脊背与錾痕剁平,以不显錾痕为止。第二遍是交叉剁,将部分未剁透和高凸之处再剁一次,使石料大面完全平整。第三遍是按照规定的剁斧印痕,再细刮一次框口,然后剁斧,以剁斧印痕达到直顺、均匀、细密为佳。

磨砻:按《营造法式·石作制度》的解释就是“用砂石水磨去其斫文”,使之光滑。这一工序相当于清《工程做法则例》中所称的“扁光”,在现今留存的传统凿石工艺中则常被称为“磨光”或“打磨”。磨光工序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在剁好的石料上须经过粗磨、细磨、刮光三个步骤。首先用较粗糙的砂石将应该动磨工的地方进行粗磨,再用较细的砂石进行细磨,磨好后,将錾刀磨快,细刮一遍,使之有光。

打剥、麤搏、细漉这前三道工序对于任何一种雕镌制度都是必不可少的通则,而后面的褊棱、斫砟、磨砻等几道工序可依据雕镌的具体情况调整先后次序,如:雕镌剔地起突覆盆柱础,其褊棱和磨砻皆须置于花纹雕镌完成之后。

2.雕镌制度

各种须作不同艺术处理的石构件,其所采用的加工程序也有所不同,于是《营造法式》又以石构件的加工特点为基础,编制了雕镌制度。《营造法式·石作制度》对石质构件的雕镌制度规定为:“其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华;三曰减地平钑;四曰素平。如减地平钑,磨砻毕,先用墨蜡,后描华文钑造。若压地隐起及剔地起突,造毕并用翎羽刷细砂刷之,令华文之内石色青润。”这四种不同的雕镌手法,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相应地运用于各类有着不同要求的石构件装饰上。

(1)剔地起突

剔地起突,相当于现代雕刻艺术中的高浮雕或半圆雕。剔地起突的雕刻手法富有艺术表现力,常常被用作高等级建筑中的石构件的主题装饰。据《营造法式》卷十六《石作功限》所记,使用剔地起突类雕饰的石构件及纹样大致如下表所示。

同类推荐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重生灼华

    重生灼华

    【新书《重生之法神是女王》已发,求收藏啦~】“第一,不许和别的女人太亲近,男的也不行,第二,你是我的,任何人请你出去,都不允许,第三,你是我的,第四,你是我的,第五,你……”“停!那如果是你呢?”叶小姐的话还没说话,程先生就直接了当的喊停。叶小姐低眸流转,嗔怪的看了他一眼,“讨厌,人家人都是你的了~”
  • 掌缘欲仙

    掌缘欲仙

    凡人顺命随缘,修士逆世掌缘;一个从雪枫陵园中走出的少年,与天争命,与地争魂,与红尘争美人!这里,妖仙魔神共舞,蛮鬼巫灵齐聚,有花食神,有兽吞天,有山化妖,有海封魔……他逆命如妖,绝意化魔,狂念欲仙,历千劫万险,纵红尘百变;执魔念,化妖躯,敢以鲜血葬万古;一曲箫弦,红尘绝仙!以天地为棋局,化万古成一念;一念荒尘灭,一念仙凡绝;掌缘执念,武荡九天!
  • 五教章集成记

    五教章集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城下妖影

    城下妖影

    《新书[暗无边际]开了,喜欢的可以去看看,点个订阅》老师是个妖怪,同班同学被其残害分食,有谁能逃脱?右眼的妖瞳是福是祸?其实一直很爱你,只是对不起,只能化作清风相伴你身边。——书友交流群(346881737)之前用手机码了百万字,那书确实只能算练笔,这书继续用手机码字……
  • 中国地理全知道

    中国地理全知道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感受。说到中国地理,一定会想到中国的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中华名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国家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无不囊括其中。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界癫

    界癫

    这是一个修士繁盛的世界,人人皆为修士。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用拳头说话,以法力称雄。这是一个还没彻底明了的世界,许多奇迹仍等着被人发现。一个少年从湖底苏醒,意识迷茫,精神不振。他今日无意搅乱了这池湖水,未来却有意的动摇了整个世界。
  • 傲剑雄霸

    傲剑雄霸

    东土大地四大帝国,海外诸多蛮夷之邦!因为上古时期的一场灭世大战,这个纪元已经处在了无神的时代!但是却有无数的人在追求成神之道,在这个世界只有实力才能让人看得起,让人尊敬,成神之路必须练其体魄壮其三魂,窥至武道之巅峰,才有可能成就神位!武道巅峰境界为:练灵,聚灵,化灵,刻灵,合体,大乘,三花聚顶,武道巅峰,神,每一个境界又分为十重!
  • 噩梦

    噩梦

    当代中国除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绚烂多彩的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共同构建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整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传统。自古以来,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就以两种基本的形式体现着:一种是少数民族作家学习使用汉语创作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另一种是在同汉语文学和城外文学的交流中,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母语和民族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在若干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还出现了为数不多却意义深远的“双语作家”。
  • 万兽同堂

    万兽同堂

    在这里是势者生存的地方,只有强大才会活下去一个好似平静的世界却处处充满杀机
  • 爱情跑跑跑

    爱情跑跑跑

    说我命犯桃花,将有一生挚爱的人出现,处理不好恐怕会失去珍贵之物?作为一名“有妇之夫”,我当然不希望这老半仙说的是真的。半信半疑地坐上归程火车,却让我与美女陆依然相遇了。老天,这不是折腾我吗?我真的是个老实人!什么?美女打电话来求救?她求救我能不去吗?晓慧你不能就这么误会我呀!一场漫长的爱情拉锯战由此展开,到底谁才会是我的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