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1800000003

第3章 北京直立人遗址与人类起源的探索(2)

洞穴堆积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灰烬有的成堆。这些现象虽然还无法证明北京直立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们显然已用火,且有了控制火、管理火的方法。

北京直立人住地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阔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他们过着穴居的生活,从事着狩猎、采集等活动。成堆的灰烬及在灰烬中发现的被敲破的烧骨,表明他们已经用火取暖除湿,并知道熟食。但北京直立人的生活条件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仍然十分低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猛兽侵袭、疾病困扰,无一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

从化石测知的数十个北京直立人个体的年龄告诉我们,他们的平均寿命很短,有近70%在14岁前就夭亡了。

三、北京直立人遗址的价值与意义

包括达尔文在内的早期科学家在运用进化论阐述人类的起源时,其所倚重的证据主要得自于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成果。为使理论更具说服力,人们还需要寻找直接的证据——远古人类留下的骸骨化石和文化遗存。

北京直立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的发现,解决了19世纪爪哇直立人发现以来围绕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使人们认识到,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从体质形态、文化性质到社会组织,的确有过“直立人”阶段。直立人是古猿的后代,也是现代人的祖先,是“从猿到人”进化序列的中间环节。到目前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态仍然是以北京直立人为主要样本。

北京直立人遗址的发现,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北京直立人遗址发现的石制工具及用火遗迹表明,处于“从猿到人”中间环节的这一原始人类,他们不仅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为工具或武器,而且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方法。工具制造与火的使用,既是人类与动物界最终揖别的重要标志,也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昌盛,并由此向新的文化时代发展的主要动力。

北京直立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依据。北京直立人遗址中发现的动物化石众多,其中既有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喜冷动物化石,也有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喜暖动物化石;既有安氏鸵鸟、巨副驼等耐旱动物化石,也有水獭、居氏巨河狸等水栖动物化石。而且这些化石的出土层位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早期的地层中以喜冷动物化石为多,晚期的地层中喜暖动物化石占优势。这说明在北京直立人生活时期,气候曾出现过温暖湿润与寒冷干燥的交替,与之相应的生态也发生过多次变化。

可以说,北京直立人遗址是人类远古文化的宝库,它以其丰富的发现和久远的年代,为人类起源和旧石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它的发掘与研究,被看成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

虽然北京直立人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了解中国远古时期的人类状况提供了难得的案例,但它毕竟只是中国已发现的众多旧石器文化遗址中的一个,无法涵盖近200万年的中国古人类发展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已发现的其他古人类文化遗存作一番介绍与分析,以便对中国远古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从1920年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城北发现人工打击的石核和石片之后的不到90年时间里,中国学者已经陆续在北起黑龙江畔,南到云贵高原和两广,西起青藏高原,东抵黄海和东海之滨的广泛区域中,发现了时间早晚不一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超过1000处。

除北京直立人遗址外,着名的文化遗址还有西侯度遗址、元谋直立人遗址、蓝田直立人遗址、金牛山人遗址、大荔人遗址、丁村文化遗址、峙峪文化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以及新近发现的许昌人遗址等。这些发现,已大致构建起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中国古人类文化发展脉络。

一、旧石器时代的生态环境

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文化面貌和发展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远古时期更是如此。自人类诞生后的几百万年的时期里,地球的环境发生过几次大的变化,它给尚处于原始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就是在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中,逐步与古猿揖别,并进化到现代人。

地质史上的更新世,距今约为300万至1万年,大致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堆积物的特点和其他环境变化因素,人们把更新世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早更新世距今约300万至100万年,中更新世距今约100万至10万年,晚更新世距今约10万至1万年。

在更新世,地球气候发生过几次大的波动。北半球的高、中纬度地区以及低纬度地区的一些高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及西北欧,曾经历了五个冰期和四个间冰期;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庐山的冰碛物和冰蚀地貌,也曾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三个冰期。可见,更新世的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冰川的进退,反映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也导致了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和动植物的迁徙或绝灭。在这几次大规模的气候波动中,中国的许多地区仍在较长的时段内适合古人类的活动,故在更新世的大部时间里,人类活动基本没有停歇过。

中国的更新世地层保存和出露状况较好。在华北,除洞穴堆积外,更新世各个时期都有发育良好的河流或河湖相堆积,还有分布广、厚度大、连续时间长的黄土堆积。在华南,则以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堆积为特色。这些地层中所保存的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不仅为建立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相比较而言,华北地区的更新世地层最为清楚。从地层堆积和动物群看,华北更新世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泥河湾期、公王岭期、周口店期、马兰黄土期。泥河湾期相当于早更新世,公王岭期和周口店期分别相当于中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马兰黄土期相当于晚更新世。

泥河湾期的地层以由砾石、砂、泥灰岩及黏土构成的河湖相堆积为特征。其动物群主要由长鼻三趾马、板齿犀、后裂爪兽等典型的第三纪末期的残余种属和象、马、骆驼、野牛、羊等近代哺乳动物组成。这些动物种类有不少属北方型,反映一种较为凉爽的疏林草原环境。泥河湾期地层的分布,除山西、河北两省北部的泥河湾盆地外,在黄河中游的汾渭流域等地也有出露。山西芮城的西侯度遗址、河北阳原的小长梁和东谷坨遗址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发现于这个时期的地层中。从其埋藏环境看,当时人类主要是沿着湖滨、河岸活动的。

公王岭期地层以夹有古土壤的厚层原生黄土(也称“午城黄土”)为代表,标准地点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其动物群由近40种动物组成,其中包括一些第三纪的残余种属,如巨剑齿虎、奈王爪兽等,但以更新世的种属为主。不过,动物群中的现生种属仅占整个动物群的13%。动物群中带有南方色彩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貘、中国爪兽、毛冠鹿、苏门羚等动物存在,表明当时华北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点。此时的环境非常适合原始人类的活动,蓝田、匼河等古人类文化遗址就发现于这一时期的地层中。从埋藏环境看,当时人们似乎更多地活动于河谷地带。

周口店期的标准地点就是北京直立人遗址,属洞穴堆积。这时黄土堆积在华北广泛形成,称为“红色土”或“离石黄土”。周口店动物群由三个大类近100种动物组成。第一类是泥河湾期残留的种属,如剑齿虎、居氏大河狸、三门马等;第二类是中更新世种属,如纳玛象、披毛犀、肿骨大角鹿、中国缟鬣狗、洞熊、杨氏虎等;第三类是最早出现的现代哺乳动物种,如狼、棕熊、啮齿动物等。从生态上看,这个动物群所反映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但大部分属于温带古北界的种类,表明当时周口店一带的气候总的来说属温带,只是其间冷暖、干湿的波动较大,并呈现向大陆性气候发展的趋向。

马兰黄土期地层以分布极广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河流或河湖相堆积为代表。其典型动物群是产自鄂尔多斯高原东南角的河湖相堆积层中的“萨拉乌苏动物群”。这一动物群的主要成员有纳玛象、野驴、普氏野马、披毛犀、诺氏驼、马鹿、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原始牛、最后斑鬣狗等,大多是适应草原生活的动物。从动物群的总特征来看,华北在马兰黄土期的气候要比前一时期寒冷、干燥。

东北地区的更新世早、中期气候和华北差别不大,但从更新世晚期起差别则变得越来越明显。更新世晚期生活在东北的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与西伯利亚动物群大体相同,有些种属在欧洲也有分布。这一动物群的主要成员除猛犸象、披毛犀外,还有狼、洞熊、马鹿、大角鹿、野牛、原始牛等动物。其中猛犸象、东北野牛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所不见,森林动物所占比重也大于华北的动物群。这些迹象表明,更新世晚期东北的气候总的说来是比较寒冷和潮湿的。

长江以南地区或许是因为所处的纬度较低,更新世的气候变化不如北方显着。

分布很广的在石灰岩洞穴或裂隙堆积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从早更新世一直延续到晚更新世。不过,在华南河湖相堆积中也存在可以区分为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哺乳动物群,如早更新世的云南元谋动物群,晚更新世的四川资阳动物群。元谋动物群反映一种比较凉爽的疏林草原环境,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反映的是温暖湿润的山林环境。资阳动物群构成较为复杂,除含有犀牛、水鹿和剑齿象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分外,还包括一般只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猛犸象等。

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气候的交替影响下,植被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华北位于寒温带区域与亚热带区域的过渡地带,所以受冰期、间冰期气候交替变化的影响尤其强烈。据孢粉分析结果,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华北地区至少可以划分出5个冷期和4个暖期。在冷期,年平均气温比现今低4~7.5℃或更多,一些诸如云杉、冷杉林或云杉、冷杉、松林等暗针叶林发育良好,并有从高山向河谷和平原、从北部向南部蔓延的趋向。在冷期的极盛阶段,则代之以适应干冷气候的草原性植被。在暖期,年平均气温比现今要高些,此时盛行的是针叶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

各个阶段气候的波动确实很大,但当时的人类基本能适应这些变化,或者说这种变化没有超出人类能承受的程度。如公王岭的蓝田直立人生活在暖期里,许家窑人则生活在冷期里,北京直立人的时代延续达50万年,其间更是经历了多次冷暖及干湿交替变化的考验。

受冰川作用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以及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东部进入第四纪后曾发生过多次海侵和海退现象。在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海平面要比现今低130多米,因此哺乳动物和人类可以从东亚大陆分别通过几条路线向沿海岛屿和美洲迁徙。但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回升,一些陆地又重新被海水所淹没,东亚大陆与沿海岛屿、美洲大陆之间联系受到阻隔。

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的初级阶段,是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狩猎、渔捞等活动的阶段。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大约从距今200万年开始,到距今1万多年前结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同阶段的文化面貌有所不同,其总体的趋向是人类体质与文化同步演进。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体质的演进,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或进一步细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发展阶段。在此我们采用四阶段划分法。

1.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

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200万至100万年,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早更新世的后半段。此时的人类,刚从其祖先——古猿中分离出来,还保留有较多猿的性状,脑量只有700毫升左右,属早期直立人(早期猿人)阶段的人类。这一时期的人类,已能用直接打击法制作原始、简单、粗糙的石器;从事采集、狩猎等经济活动。尚未发现可靠的用火证据。

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已发现数处,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龙骨坡遗址。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巫山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在此发现了1枚古人类门齿、1段带犬齿的下颌骨化石以及众多的动物化石。该遗址属洞穴堆积,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据古地磁法测定年代为200万年左右。其文化性质与内涵的确定尚待进一步发掘与研究。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认为,龙骨坡发现的似人化石属于猿类。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所体现的文字语言的力量,是通过阅读形成的。阅读,或同意、或保留、或质疑、或辩驳,都可以激活人们的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可以感染人们的人性情怀和情感世界。文字符号必须通过与鲜活头脑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只有通过阅读,冰冷的符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焰。因此,图书不只是为了珍藏,更是为了人们的阅读。各种媒介的书写--甲骨文、竹简、莎草纸、牛皮卷、石碑、木刻本、铅印本、激光照排、电子版--都须在人们的阅读中,才能发挥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激发智慧的功能。
  • 水晶夏日

    水晶夏日

    静谧的夜晚,深深的庭院里,若隐若现地折射着屋内温馨的灯光,在花草树木中投下班驳、幽然的影子。紫色的铁线蕨亲密地缠绕着白色拱形的门。
  • 东家杂记

    东家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其实我爱你

    EXO之其实我爱你

    “吴亦凡啊,你到底还要我做什么,是不是要把我整个人玩死了你才肯放手?”蓝锡言望着面前的人,“这是你应该得的.”吴亦凡不为所动。这是一个微虐的故事,由于作者是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请见谅。
  • 芳谷集

    芳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特色杂豆

    特色杂豆

    特粮特经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特粮特经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新经验、新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中的“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系列”图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包括鲜食玉米、特色甘薯、特色花生、芝麻和向日葵、优质小杂粮(谷子、高粱、荞麦)、特色杂豆、特色大豆、香料和糖料、特色莲藕、特色南瓜、优质马铃薯、优质食用菌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 无限之最佳配角

    无限之最佳配角

    一直给各种高富帅甘当绿叶的普通宅男李叶被召唤到了主神空间中随即李叶便发现——就算自己到了电影中也只是个配角!“老子不想当配角啊!”在李叶对天狂吼之后就开始了自己配角逆袭之路从一手安排安迪从肖申克出狱,到上演现场版肖申克暴力逃狱。带上杰克船长的帽子在宁静的加勒比海岸吹着海风,打着降龙十八掌。一把抓过柯布的陀螺,然后猛摇他肩膀:“醒一醒,你老婆叫你回家吃饭!”站在绿巨人的肩膀上,指挥绿巨人朝钢铁侠出拳。看李叶如何从一个小小的配角一路走向主角,带上主角光环,拿起主角之剑,一切的一切只为真正的活着。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楚楚动人,老婆一百块

    楚楚动人,老婆一百块

    相恋五年,换来的却是他挽着另一个女人的手,走进民政局。她发誓一定要在一个月之内把自己嫁出去,却不想第三十七次相亲,被一个可恶的男人破坏,从此两人纠缠不清。片段一:女装商场,某女脚下一滑,挑选的衣服飞了出去,刚好落在某男手里。某男:“大夏天的,穿这么厚不热吗?”瞥一眼某女:“这个有点大吧。”某女差点吐血,该死的家伙居然说她小,太可恶了:“哪里小了,你那两个窟窿是用来喘气的吗?”某男撇撇嘴:“嗓门在大,鸡蛋和包子也是有区别的。”腹黑总裁杠上无良女,笑到喷,雷到爆,精彩不断。------本文已出版,出版名为《总裁缺钱》,男主龙少绝改名为许思翰,现已上市,亲们多多支持,谢啦。
  • 逆战之无所畏惧

    逆战之无所畏惧

    警队辖下的特别任务连(SDU),俗称飞虎队,除了支援警队部门侦查刑事重案、潜水搜索,还肩负非一般重要任务,如对付持有重型军火、穷凶极恶的悍匪、恐怖分子、国际性活动的保安工作或出任政商要人的贴身保镖等,随时面对生死,而作为飞虎队精英的赵杰;却因为一场由恐怖集团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恐怖袭击;而让他的生活不但完完全全地改变了,甚至还让他卷进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阴谋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