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1400000004

第4章 “两浙”文化审美意识与中国新文学的生成(2)

考古发现,在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两件双凤朝阳的雕刻图案,一件雕刻在骨匕上,一件雕刻在象牙器上,这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凤鸟朝阳的图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凤”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凤穴,见则天下大宁。”

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当中,那些反复出现的各种神人面兽的图案,或精细繁复,或抽象简约,都是该区域的一种神灵崇拜,一种宗教信仰,一种审美意识。正如考古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图腾文饰及蕴藉在其中的一些观念性、意识性的母题“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本身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与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相联系”。这种图腾文饰,无论是从宗教的角度,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应该说,都具有较为典型的南方文化——尤其是以“两浙”区域为主体的江南文化特征,与北方文化有所不同,如像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河南安阳发现的殷墟文化,以“龙”为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就有所不同。

对于这些不同图案纹样所蕴藉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意义,李泽厚曾借用克乃夫·贝尔(Clive Bell)关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产生不同于一般感受的“审美感情”(Aesthetic emotion)的观点指出:“正因为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意义)已积淀(熔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也正由于对它的感受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熔化),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社会情感是强烈炽热而含混多义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却又不是用理智、逻辑、概念所能诠释清楚,当它演化和积淀于感官感受中时,便自然变成了一种好像不可用概念言说和穷尽表达的深层情绪反应。”“凤”、“蛇”一类的图腾文饰,反映了南方区域,特别是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的审美意识特征。

如果说北方地域文化中的“龙”,以及传说中夏铸九鼎所带来的青铜时代中那种具有“狞厉之美”的文饰图案,还有像后来在陕西咸阳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甘肃威武县雷台汉墓所发掘出来的“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北方文物,其总体的审美风格具有狞厉、沉重、粗犷、威武、厚重、崇高等特点,那么,南方地域文化的文饰图案,其总体的审美风格则具有飘逸、流动、轻盈、纤柔、秀丽、神秘、谐和等特点。以“龙”、“凤”为代表的图腾崇拜,基本上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两种风格不同,但又具有内在关联的远古文化审美意识。正如方酉生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应该是由北方的‘龙’和南方的‘凤’两种图腾或宗教信仰物构成的,中华民族的子孙,可以称为龙凤的传人。这与我们尊奉炎黄两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龙凤的传人,也都是炎黄的子孙。”

从原型的角度来考察,“两浙”区域出土的文物及其图腾文饰所蕴藉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该区域人们的一种基本形态的审美意识,作为一种意识的原型,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和演化发展,是深深根植于这块土地的,根植于生活在该区域的人们的心智结构和情感结构之中的。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用了两个概念来概括原始思维的特征:一是“集体表象”(Collected percept),即“这些表象在该集体中是世代相传的”,也是为该集体的每位成员所共享和相承传的。这些表象的出现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性和运动性的特征,能够引起集体成员对客观对象产生诸如尊敬、恐惧、崇拜等主观性意识和情感,也即“恐惧、希望、宗教的恐怖、与共同的本质汇为一体的热烈盼望和迫切要求、对保护神的狂热呼吁,这一切构成了这些表象的灵魂”。二是“互渗律”(Principle of participation),即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巫术、歌舞、礼仪等)获得对客体的占有,特别是获得客体神秘性的属性,其中也还包括客体与客体相互之间通过相应的方式,相互占有对方,获得对方的神秘属性。这种“互渗”,实际上也就是原始人与“神灵合而为一的另一种形式”。

依据列维‐布留尔的观点,原始人不是靠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仪式(如祭神仪式、成年仪式等)“得到更新和加强与神灵合而为一的感觉”。换言之,原始人是依据灵魂的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原始人的审美意识生成也应该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这种意识生成当中,包含了与人的心智结构、情感结构相关联的,诸如灵感、情绪、想象、联想,以及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元素。心理学家荣格曾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对人类这种意识的生成与演化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他指出:“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经验的贮存所,同时又是这一经验的先天条件,乃是万古世象的一个意象。”此外,“集体无意识”又以“生命驱动力”为前提,形成“本能及其相关物、原型的总和”,推动着人的意识的发展。因此,“两浙”区域的文化审美意识及其基本特性的萌发和生成,作为该区域的一种基本形态的审美意识,为该区域的人们以“艺术的方式”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区域不相同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二节 文化交汇:“两浙”文化审美意识的衍变

“两浙”文化审美意识的生成及其发展,一方面要受到文化大环境,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环境态势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受文化小环境,即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支配和牵制。

当然,文化的进化,审美意识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若要从纷繁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演变进程中找出它的演变规律,就应该结合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从历史的主要进程中找出“两浙”文化审美意识演化的特点。特别是在近代中国出现深刻的“意义危机”,遭遇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冲突,被置于世界性的冲击之中,需要谋求自身变革发展的历史时期,“两浙”文化是如何对应新旧文化的转换,又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的,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从文化大环境的角度上来看,“两浙”文化并不处在中心区域。这种地缘上的特点,使“两浙”文化一方面必须努力地谋求与中心文化的主流相对接,另一方面又由于处于相对的边缘地带,可以更多地保留自身地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特征,使之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特征来谋求发展。

据历史学家考证,在接受中心文化(包括接受其他地域文化)的影响过程中,“两浙”文化先后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时期:自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以后,吴越文化转入低潮期,民族性由夷越文化向楚汉文化转变。至东汉时期,整体文化转型基本完成,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地域文化在与中心文化的对接过程中,也获得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来自“两浙”区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的思想学说。他的代表作《论衡》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着作。

据他自述,其主旨就是要倡导“疾虚妄”、“归实诚”。该论着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就是阐明他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

范文澜先生说,该书“根据实在的事理系统地全面地将所有‘儒书’(主要是指谶纬)‘道家’(方士神仙术)的种种谬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迷信行为(阴阳五行家各派别的法术),一概予以驳斥”。

王充在文学方面的远见卓识,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地位。例如,他强调文章的实用价值,反对“空为”、“妄为”,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主张文学要华实相符,“文具情显”,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重文学的独创性,重个性,反对因袭模仿,主张语言要通俗,口语化,反对故作深奥。这些见解都是针对西汉后期以来的文学弊端有感而发,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特别是对“两浙”文化发展、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王充的文章,平易、自然、通俗,独树一帜。从总体特征上来说,他对“两浙”文化思想,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主要分四个层面,可概括为“自主、从实、明理、传道”,即“务实求真的认识方式、尚功趋利的价值取向、崇神重情的精神依托、特立独行的主体塑造”的思想特征。有学者指出,对于“两浙”文化精神的生成与传承发展来说,王充无愧是继往开来的人物。自王充始,在中国文化发展的结构当中,就有了一支被蔡元培先生称之为“南方思想”的流派,也即今天学者所说的“实学”学派。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里,这种以“务实”、“求是”、“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譬如,在南宋时期,就形成了以叶适、陈亮、吕祖谦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在明末清初时期,催生了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清末民初时期,又在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等大师身上发扬光大;到了近现代,这种区域文化传统又对现代的“两浙”作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两浙”区域各个时期的文化人、学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治学问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其特点都是善于将为人、处世、治学、问道,服务于一个目的:“冀俗人观书而自觉”,走出迷信、盲从的可悲境地,激扬主体,做个具有理性头脑、能够超越世俗文化桎梏而表现出“力独多矣”的创造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浙”学人一次次冲破“不撄人心”的文化网罗,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生命主体。

受地域文化原型意识的制约,“两浙”地域民俗文化、民间文化,以及相对应的地域文化性格——心理也逐步成熟、定型。在两汉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受文化变动的大环境影响(主要是受“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得到了来自先进的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渗入,从而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历史空间。

相关史料表明,三国时期,孙策、孙权经营江东,就得到了许多江北士人的大力辅助。《三国志·吴书》中的列传人物,除了王室孙氏家族人员及东汉遗留官员之外,共56人,其中江北士人就有32人。东吴开国功臣也多为江北人,也就是说,东吴之国的创建,与以江北士人为代表的外来豪杰的辅助是分不开的。孙吴时期南徐州所在的江南区域(今镇江、常州一带),原是较不发达的屯田区,但由于大量的北方移民,则很快成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则为江南之地(特别是“两浙”区域)带来了第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永嘉之乱”后,北方许多士族大批迁徙江南区域。

《晋书·王导传》记载:“中州士女避乱江东者十六七。”许多士族大姓人家均携宗族、家眷、宾客及同里同乡,纷纷逃往江南。据史书记载,随大户南逃的往往有数千家之多,人口达数万之多。另据史料记载,东晋初年南迁的侨民达90余万人,他们不属当地编户,另立白籍,以与土着的黄籍相区别。其中,在文化上占据主宰地位的门阀士族,如琅邪王氏、颖川庾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无一不是刚从中原南迁的故家,而后才成为当时江南地域文化人的大家族。从文化的交汇、交流来看,永嘉南迁的北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文化,给予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学家指出,江南之地在永嘉南迁之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北方移民”。例如,南朝的一些杰出人才也“多产于是区”。又如,浙东的会稽(今绍兴一带),由于北方士人的移居,北方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出现了较多的文化名流、高僧隐士。有学者举例说:“会稽离政治中心较远,文化底蕴也还深厚,文人学士都喜欢流连其间。谢安高卧的‘东山’,在今上虞县南部上浦乡境内;王羲之兰亭修禊在山阴举行……南渡的北方名士高僧,集中会稽,使会稽形成独特的文化小气候。建康城里勾心斗角,江淮地区金戈铁马,这里却诗赋唱和,曲水流觞。这批会稽名士的生活,还有点竹林七贤的遗韵,这里孕育出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山水诗人‘二谢’。

后来,江南第一大佛,佛教天台宗,都诞生于会稽东部。”

可以说,“永嘉之乱”所带来的南北文化交汇,是“两浙”文化与中心文化的一次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对应和对接。

同类推荐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热门推荐
  • 升仙传

    升仙传

    何谓仙,长生不死即为仙!一个凡人蝼蚁的成仙之路。
  • 女范编

    女范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我的夏日中遇见你

    在我的夏日中遇见你

    她与他混在一个圈,却相隔甚远,他是b站著名的翻唱大神,她却是一个小透明,偶尔的一次机会,他们相识.............
  • 弃妃无用

    弃妃无用

    她是一位弃妃,受人冷眼,受人唾弃,即便再努力也是无用。她用尽全力,只求有朝一日能够崭露头角,没想这世上不公,所有人势利刻薄,她境遇坎坷,诉求无门,但那又如何,被伤透了心之后,更应该奋起图强,滴水之仇当涌泉相报,此刻所受的冷眼一定要变本加厉奉还!那些拒绝她的人们,就等着看她一路傲视逆天,气不过气死。
  • 再婚难逃

    再婚难逃

    如果你发现老公外遇,你会怎么做?答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遍地都是!必须离!离了再找一个好男人!
  • 流传千年的养生食方

    流传千年的养生食方

    详细解读60余种常见食材的养生功效和140多道食疗方的制作方法涵盖日常保健、皮科、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等70余种常见病全面清除疑难杂症,破解长期访医问药之困局食方。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名人佳作:精美卷首语

    名人佳作:精美卷首语

    本书收入散文百余篇,分青春的呼唤、伟大的渴望、生命的追问、美丽的错误、教训与启示五辑。
  • 南天痕

    南天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青春的朦胧恋

    tfboys青春的朦胧恋

    他们终会长大,终会找到那个只属于他的她曦颖:“帅气and霸气事你的范,可你却对我是无止境的温柔”雅忻:“吃着吃着你就把我的心给吃了,傻着傻着就傻到爱上你了”悠荨:“你我同是学霸,可怎么也解不出感情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