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1100000014

第14章 货币作伪的原因(7)

南宋时纸币的发行量日益增大,需要的楮纸也日益增多,但由于交通不便,“蜀远纸弗给”,蜀纸得之不易,会子的纸就用得很杂,先造于徽州,后又在临安府置局造纸,又杂用蜀纸和杜纸,后来则全用杜纸了。这些纸张质量不如蜀纸,容易破烂,但也容易仿造,“纸既可以自造,价且五倍于前,故昔之为伪者难,今之为伪者易”。纸钞质量的窳陋,客观上为伪造者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金朝、元朝和明朝的纸币多以桑皮纸做造钞用纸,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材料,原料很普通,制造技术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容易为人们掌握,即“将桑树皮剥下,取出介于桑树粗皮和本质之间的一层极薄的内皮,然后将它泡浸在水中,随后倒入臼中,捣烂成糊浆,最后制成纸”。因此私人造纸并不是很难。

元代纸钞的质量比宋代低劣,印刷水平既低下,纸张质地也粗糙,因此民间更易仿造。元代的钞纸,早期是用棉纸,不耐磨损,后来改为质地相对坚韧的桑皮纸。到顺帝至正末年,纸钞的发行数量更失去控制,飞速增长,连桑皮纸也不能满足需要,便大量地采用更易得到的榆皮纸。

印钞所用的钞版在中统钞初期为木质的,经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变形,再加上墨汁和颜料的浸濡,其印刷质量必然大打折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才改用不易损毁的铜版,但有些铜版仍存在超过正常使用期限而字迹磨损的问题。至于纸钞的图案也比较简单,且发行的中统钞和至元钞之间无较大区别,伪造者易于雕刻模仿,甚至用指甲也能刮涂,于是才会发生将中统钞挑补描改为至元钞的事件。政府虽在至正十年革新了中统钞的图案,但在印行新钞的同时,并未终止旧钞的流通,因而没有起到杜绝伪钞的作用。元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比较发达的,造纸作坊和印刻书籍的书坊遍布全国各地,造伪者要获得造伪的原料,掌握造伪技术,并不困难。由于造纸业发达,导致纸价低廉,从而大大降低了印钞成本,正如时人郑介夫所言:“惟钞用本之轻,故伪造者纷然。”

至于盖在纸钞上的各种印章,亦容易伪造。中统二年(1261)曾有人建议在中统钞背后加盖官印,以防伪造,最后竟因不便而未被采纳。待大量伪钞充斥市场之时,元廷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规定纸币上须盖有造币官吏之印信署名,再加盖朱色帝玺后方属有效,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但这种简单的防伪技术,根本难不倒造伪者。延祐元年(1314)十一月,袁州路宜春县人戴荣一纠结甘元亨伪造至元钞,主犯戴荣一就曾指使甘元亨用铅锡刊雕篆文朱印两颗,可见其仿制也不难。

宋元时期纸币面额都有很多种,其具体形制并不一致,即使同一种纸币,也前后不一,存在较大差别。以近年来发现的元纸币实物来看,当时流通的纸钞仅在钞纸大小上就存在明显差异。如同为至元二贯钞,在咸阳发现的一件,长二百七十五毫米,宽一百九十六毫米,而在青海柴达木出土的一件,长三百零三毫米,宽二百十五毫米。同样面值的纸币,长宽大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而其图案标记和颜色也存在着微小的区别。

纸币的这种复杂多变,使民间难以一一辨别,也为伪钞的制作、流通留下了漏洞。因此正如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许衡所言:“夫以数钱纸墨之资,得以易天下百倍之货。印造既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

此世人所谓神仙指瓦砾为黄金之术,亦何以过此……奸民不期于伪造,而自不能不伪造。虽制以死刑,不能绝也。”

3.政府纸币政策失误

虽然宋以后的政府始终十分重视纸币的禁伪,并一再加重对造伪者的惩罚,但伪钞不仅未能绝迹,反而呈现越来越严重的状况。除了纸币的防伪性能低,容易被伪造外,政府纸币政策的失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钞法本身来看,宋代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宋元时期许多关于纸币的法规均在摸索之中,钞法中不尽合理之处甚多。

宋代的纸币发行中规定有易界兑换制度,易界年限较短,一般为三年,新旧钞兑换时对收回的旧钞要实行辨验制度,因此易界兑换起着一定的防伪作用,故有“戒新会不立界”一说。不过有时兑换不一定在易界时进行,如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发行的第六界湖会,距嘉熙二年(1238)发行的第七界相隔二十六年,其间曾在嘉定十四年(1221)、十七年分别增印三十万、二百贯第六界湖会,以易破损了的会子。另一种情况是虽有界分但不立年限,如徽宗政和元年(1111),下令四川只行第四十四界钱引,“若通行及乏用,听于界内续增其新引给换之”。新钞与旧钞同时行用,使用时间又长,民间流通过程中的伪币就不易被察觉。

历代发行纸币都有所谓倒钞法,即将破旧的纸钞拿到政府部门去换易新钞。但在换兑过程中,国家不是一对一地进行兑换,当时以旧币换新币,需支付一定的费用,称纸墨费,或称工墨费、贯头钱、贴头钱等,“凡引一界满,纳旧易新……曰贯头钱”。北宋交子换易的时候,每贯收纸墨费三十文,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增至六十四文,庆元(1195-1200)以后,四川一带更有增至八十文者。金朝在大定二十三年(1183)以前,“凡以旧易新者,每贯取工墨钱十五文”。大定二十三年起改为八文,后来新旧钞兑换收取的工墨钱数不一,不过都在十五文以下。元朝的工墨费最初是一两交三十文,至元三年(1266)减为二十文,但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复增至三十文,此后一直维持这一标准收纳。明朝继承了元的方法,每贯收三十文,五百文以下的钞则依次递减。这样新旧钞虽面额相同,但由于兑换时工墨费的征收,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价,这种差价,就引起部分人的贪心,遂以旧币充新币,从中牟利。

纸钞换兑不便也是伪币泛滥的原因。宋代四川纸币的兑换机构最初设在成都交子务,崇宁元年(1102)增设开封、永兴军两务,但后来又集中到成都。南宋东南会子由设在临安府的行在会子务兑换。

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加上兑换期限过短,持纸币者常不能如期赶到兑换处换易,只得在当地低价出售。如嘉定元年(1208),四川兑换第九十界钱引,规定年底终止,“然四川诸州,去总所远者千数百里,期限已逼,受给之际,吏复为奸,于是商贾不行,民皆嗟怨,一引之值仅售百钱”,这一售价是当时市价的四分之一。价格上的差异,引起了人们对纸币制度的强烈不满,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遂藉此私自伪造,或买旧钞后挑描为大额纸钞。

金初交钞流通以七年为限,限满纳换。但政府虽规定了按期兑换的政策,由于钞出多入少,患钱不足,虽行限钱法,亦难保证按时兑换。因此金章宗即位后,变易钞法,推行无限期流通纸币,“若岁久字文磨灭,许于所在官库纳旧换新,或听便支钱”,由此导致发行量失控,“收敛无术”,而伪币亦由此而滥。交钞在“字文故暗,钞纸擦磨”和“料号不明,年月故暗”后才许兑换,使得伪钞在“禁沮阻”纸币流通的保护伞下,通行无阻。

元代以行钞为主,为了维护钞币的信用,保证它能够长期流通,元初曾制定了一整套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政策:中央由户部主管,户部尚书司掌钞法,置有专门印制、发行和管理纸钞的交钞提举司,下设作为印钞场所的印造宝钞库、储存纸钞的宝钞总库、生产印钞用纸的抄纸坊以及负责烧毁昏钞的昏钞库等。在地方上则分别设置平准行用库(平准库)。平准行用库一般随路设置,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储备各地金银,用作纸钞发行的保证金,并通过金银和纸钞的互兑来调整货币结构,确保纸钞信用,均平物价,同时也可以用来倒换昏钞。

政府为了确保纸币的权威性得到民众的认同,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额,基本上做到有多少金银储备,才发行多少纸币,决不滥发。中统元年(1260)规定:“诸路领钞,以金银为本,本至,乃降新钞。”如纸钞“稍有壅滞,出银收钞。恐民疑惑,随路桩积元本金银,分文不动……行之十七八年,钞法无少低昂”。此种发行纸钞有金银作后盾的办法,对于确保纸钞的信用,促进其在市面上的流通,起了良好的作用。

中统钞发行起初十余年间,印造数有限,每年常在八万锭左右,所印料钞储于宝钞总库,只是用来发下各地钞库兑换金银和昏钞,一切经费不许从中借支;国用支出限于赋税额内量入为出。有这些制度的保障,纸币价值一直比较稳定。

但钱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在执行中变样是历代的通病。

由于战争、赏赐等名目众多且数量巨大的花费,元政府的财政总是入不敷出。对此,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增发纸币,至元十一年(1274)后逐年增印纸币,十三年猛增至一百四十万锭,二十三年达到二百十三万锭,国家一切用度,均于新印钞内支出。同时又将各路钞库换到金银及原发钞本银逐渐搬运至京城,民间钞无从兑换金银,实际成了无本虚钞。元初制定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币制条例和管理制度都逐渐被废弛,再不能对纸币的发行起到有力的保证作用。

元代纸钞不设界分,没有易界兑换制度,钞纸质量又劣,使用长久后易于毁坏昏烂,产生流弊,造成金融混乱。为防止出现这些问题,政府对昏钞实行回易制度,在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准许民间持昏钞者“就库倒换新钞”。平准行用库负责对昏钞甄别取舍,对“贯佰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违者罪之”,对于确实昏聩不堪行用的,则予以兑换新钞。政府设立平准行用库处理昏钞,原是树立纸钞信用、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的好方法,但平准行用库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之所,地处偏僻或经济落后地区的百姓倒换昏钞极不方便。这些地方的人们往往要跑上几百里,甚至上千里才能兑换到新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回易制度名存实亡。另外,以昏钞倒换新钞有种种的限制,新旧钞倒换要支付百分之三的工墨费,由于工墨费高,一般平民不愿换钞。再者,纸钞发行太多,昏钞也随之增多,平准行用库没有足够的新钞来换旧钞,不能满足昏钞的倒换。

在具体倒换昏钞之时,原来规定百姓如果来倒换昏钞,只要不是伪钞,必须及时予以倒换。但平准行用库的官员如果不小心收受伪钞,倒出好钞,则当“该上司委官时至检校”时,一经查出有上述事件,即予究治。而当时监焚昏钞的库吏,为讨好上司,常把真钞当做伪钞,使平准行用库官员无端受罚,造成平准行用库官吏轻易不敢以新钞换昏钞,即使收受,当百姓来倒换之时,也常常限制可倒换昏钞的数量,“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至元十九年(1282)五月,大都(今北京)钞库甚至每天只许换四百锭钞。平准行用库原规定每日卯时(午前六时)开门,申时(午后二时)关闭,但事实上也不能完全按照政府的规定每日开闭,有的官吏为逃避处罚,干脆不开库回易。

于是民间所积存的昏钞,既无法倒换为新钞,又不能用来交纳赋税、换易货物,“遂成废纸矣”。如此,新旧钞就产生了价格上的差异。

至元二十七年(1290),在江淮和浙西等地,同是中统钞一贯,如果边栏和金额的文字完整无缺的,可作一贯二百文使用;边栏和文字不太清楚的,可作一贯一百文使用;如果破损得厉害,边栏字迹极不清楚,则只能作八百文使用,其间的差距达四百文之多。

平准行用库形同虚设,百姓倒换昏钞遇到种种刁难,而官府赃罚钱务及盐场、茶局、酒课税务等都要征收好钞,百姓上交的钞中“但有分毫损软,刁蹬不与收受”。如此,又导致市场上也不收昏钞,人们只好私下倒换,多出工墨钱。政府虽严厉禁止民间私换昏钞,但百姓去官府的平准行用库兑钞既不方便,遂“街市专有一等不畏公法窥利之人,结揽昏钞,恃赖权势,抑逼库官倒换”;还有一些钞库中的吏人“推称事故,刁蹬百姓,不行依例倒换,私下结揽,妄分料钞、择钞、市钞等第,多取工墨接到,使诸人不得倒换”。伪钞犯就乘虚而入,以伪钞高价收购百姓手中的昏钞,乘机洗钱。昏钞倒换成为民众的一大负担,造成市面上“昏者转昏,烂者愈烂,昏伪混杂,真假难辨”,为伪钞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元代数印纸钞,继中统钞之后,相继发行了“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等纸钞,每印行一次新钞,旧钞就贬值一次。

“大抵至元钞五倍于中统,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而中统、至元二钞,终元之世,盖常行焉”。旧钞不收回,与新钞同时并用,两者间的钞价相差五至二十五倍,而钞面的印制又无显著区别,客观上也为伪造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类推荐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莫奈艺术书简

    莫奈艺术书简

    这本《莫奈艺术书简》由克劳德·莫奈著,张恒译。克劳德·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率先在户外作画,在光与影的舞台上灵活地跳舞。他热爱城市的天际线,喜欢房屋在晴空下呈现的灰白色块;他喜欢马路上奔走、忙碌、短打装束的行人,他喜欢赛马场,贵族们前呼后拥的驾车出游;他喜欢我们的女士,喜欢她们的遮阳伞、手套,她们的服饰装束,甚至她们的假发套和搽面香粉……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飞乐鸟所有色铅笔中颜色最多的高级手绘,与国际通用的颜色接轨,并由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亲手创作。初高级画手一定要看噢!这本《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比一般中国人画画只用到24种颜色色足足增加了24种,与国际顶尖的画手所用到的颜色保持一致。只要这48种颜色在手,就可以画出任何一种颜色的物体。其次,本书仍然是从最初级的画线开始,一步一步教会你画好成熟的素描画,以及从入门到成熟的上色步骤,对于初高级画手或者业余画画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掌握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给你瞬间就成为用色高手和色铅笔画画高手。
  •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汤显祖与明代戏剧》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代戏剧发展、明传奇代表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逆妃嫁到:王爷你好狠

    逆妃嫁到:王爷你好狠

    朝堂之上,黎羽是个狂徒,他冷心冷肺,凶残暴虐,把大周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生意场上,楼霁华是个恶霸,她囤积居奇,胡作非为,把京城商户闹得人心惶惶。黎羽最后悔的,就是留下了那个恶霸的命。楼霁华最懊恼的,就是进了这个狂徒的门。小小一座王府,是定北王黎羽的战场,也是奸商楼霁华的舞台。当刀光剑影遇上诡计阴谋——黎羽:女人,给我回家生娃!楼霁华: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夫君一枚,打折出售,谁要谁带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法神

    武法神

    这里是魔法大陆,所有人都在冥想,都在吸收天地魔法元素。在地球活了大半辈子超级宅男洛寒穿越到了这个世界。从此他有了一个会魔法的父亲,还有一个不会魔法的母亲。更有了一个会魔法的妹妹,她叫洛天依,最喜欢吃的就是洛寒做的包子了。
  • 薄婚

    薄婚

    “老公,今天晚上回家陪我怎么样?”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严晓丽不知道她是不是打扰他的美梦,她放下电话,似乎听见那一侧有女子的嬉闹的声音。无论今天他回不回来,十二点之前,她会将这份的离婚协议书留给他。这个家她不再需要!
  • 卿本公子

    卿本公子

    咻,穿越了!啊?变女人了!哇,大美人呀!哈,XXOO啦!嗯,生娃娃了!艾玛,人家都说缘分是猴子的大便,这千年的缘分又是多大的一坨呀!子苏色迷心窍不顾自己禁欲系的身份和妖神孔雀上炕进行脖子以下部位的亲密接触,结果就整出了一个小娃娃,可没等孩子出生,他爹就飞了!跨过万水千山好容易找到人家门前,孩子爹搂着小三,鼻孔朝着天:“这位大婶,你找谁?”尼玛!翅膀硬了!长本事了!敢抛妻弃子学失忆了!小奶娃撸着袖子说:“麻麻,我们去扁他!哼,扁他是便宜他!一定要掐断他的脖子拔光他的毛剁成一块块穿在钎子上用火烤!小奶娃点头称赞:“好!多放点孜然!-----------------------------------六岁的小美男前面走,后面跟着四个五岁的小帅哥。小帅哥甲:鸟哥哥,你给我当媳妇吧!小帅哥乙:鸟哥哥,今晚你陪我睡给你玩陀螺。小帅哥丙:鸟哥哥,我要尿尿你帮我。小帅哥丁:鸟哥哥,嘤嘤嘤!小美男抱头狂喊:“滚!你妈喊你们回家吃饭!
  • 甜妻无敌:恶魔太子请接招

    甜妻无敌:恶魔太子请接招

    她不过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却不小心陷入了豪门圈子,被恶魔般的太子爷整了又整。“小妞,入了本太子的眼你就别想逃!”他无比霸道的宣布。于是乎,威胁,恐吓,他无所不用其极,只为最终抱得美人归。
  • 老板扮猪

    老板扮猪

    吐槽女王的崩溃世界。完美的男友和体贴大叔之战。一开始,“我们只是房东与房客的身份,千万不能让同事知道”。而后,开始天天窝在房东的房间叫嚣“我会全力帮你和完美男友有美好的未来”只是空闲时就来纠缠喂你最爱吃的拌大肠。直到某一天女主自己意识到:“男人都是大骗子,这次运气好,被骗了一辈子。”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裂锦(新版)

    裂锦(新版)

    这是一个悲凉的传奇。傅圣歆为了避免家族企业的破产,不得不依附于曾有宿怨的商界巨子易志维。他们在彼此的试探与挣扎里,慢慢陷入与对方的情感纠葛中。只是现实严酷,容不得她奢望爱情或是幸福。悲情小天后匪我思存感动经典,再续三世纠葛情仇。这一刻的爱情情深似海,而人生,注定寂寞如雪。当文字也开始哭泣……再见记忆中那些明媚的忧伤,觅一个云淡风轻的闲暇午后,在匪我思存的文字里体验一次畅快淋漓的文字之旅!
  • 混世医仙

    混世医仙

    以医入道者,谓之医仙……喜欢的请加群:91600093
  • 浴血战神阿修罗

    浴血战神阿修罗

    天地初开,神灵居于人间界,众神帮助人类对抗洪荒斩杀妖兽,后厌倦这个世界,遂率领众神离开人界重辟神界,其后万载,众神大多归隐或陨落,或于宇宙中穿行,从此不问世,天地间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众神的离去使得人类发展更加快速,终于,无尽岁月过后,人间达到了最繁荣之境。人族、魔族、精灵族、矮人族有合作亦有斗争;光明圣教、暗黑王庭、三大帝国空前强大;人欲、魔欲、兽欲充斥在大陆的每块土地之上,当众神几乎要忘记还有人间界这个存在之时……一颗仇恨的种子在此时被悄无声息的播撒下去,从此,风云变幻,一切的一切只为她徒作嫁衣。【另有作品《魅惑之主》,欢迎大家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