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900000046

第46章 黄直录——阳明四句教(4)

先生说:“人心如天,人心如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包,原本就是一个天,只是常被私欲阻碍,使得天的本体就迷失了。内心的天理无穷无尽,原本是个深渊,只因为私欲的阻塞,深渊的本体才迷失了。如今念念不忘致良知,将这些障碍、阻塞一并去除干净,本体才能恢复,就仍是天和渊了。”

先生又指着天启示黄以方说:“比如你看到的面前的天,是光明的天;四面回顾所见的天,也是光明的天。只是由于许多房子墙壁遮掩,就看不见天的全部,如果撤去房子墙壁,总还是一个天。不能说面前的天是光明的天,四周的天就不是光明的天。由此可见,一事一物的良知就是全体的良知,全体的良知也就是一事一物的良知,都是一个良知的本体。”

王阳明认为,一事一物的良知中包含着先验而普遍的良知;先验而普遍的良知必然要表现为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良知。显然,阳明这里“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的说法,其实也正表达了“见在良知”的含义。

30圣贤非无功业气节

【原典】

先生曰:“圣贤非无功业气节,但其循著这天理,则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译文】

先生说:“圣贤不是没有功业气节,但是他们遵循这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以功业气节而闻名天下的。”

先生说:“‘发愤忘食’是圣人的志向,这样真的没有停止的时候;‘乐以忘忧’是圣人的道,这样真的没有悲伤的时候。恐怕不能用得与不得来阐释了。”

成圣之道,在于遵循天理,而不在于是否有功业气节。圣人为了“理”、为了“道”,可以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而且也只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才能成圣。

31随人分限所及

【原典】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才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相倾上,便浸坏他了。”

【译文】

先生说:“我们这些人致良知,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对于良知认识到什么程度,就依循今天的认识扩充到底;明天对于良知的认识又有新的领悟,就从明天的认识扩充到底。这么做才是精一的功夫。和别人谈论学问,也必须依据对方的能力极限。这就如同小树萌芽,只能用一点水去浇灌,等到再长大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把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发育情况来定。如果它才刚刚萌芽,就弄一大桶水浇下去,就会把它泡坏了。”

王阳明承认个人接受能力的差异,注意循序渐进,因人施教。如果不顾人的接受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识灌输进去,就会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苗上把它浸坏一样,对人有害无益。

32一念发动就是行

【原典】

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译文】

有人向先生请教知行合一的问题。

先生说:“这必须得了解我的立言所指的宗旨。现在的人做学问,总是把知、行分开来看,所以有一个念头萌动,虽然是不善的,但由于没有做出来,就不去禁止。我现在讲‘知行合一’,正是要让人明白心中一个念头萌动,那就等于做了。萌动了不善的念头,就要把这个不善的念头克制住,使之没有分毫藏之于心,这才是我的言论的宗旨。”

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就是行,比如,一个人产生恶念不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就掉以轻心,因为这个为恶的念头就已经是行了,必须立即克服,不使这个恶念潜伏心中。他的目的在于把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人的思想、行为都能自觉地去致良知。

33圣人本体明白

【原典】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译文】

先生说:“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道天理;圣人无所不能,只是能循天理。圣人的本体明白,因此事事都知道天理所在,循理去做而已。但也不是本体明白之后,那么天下的事物就都知道了,就都做得出来了。天下的事物,比如名称特性、程度数量、花鸟鱼虫等,不可胜数。圣人即使在本体上明白了,但不可能一一尽知的。其实也没有必要一一尽知的,圣人也不追求了解这些;应当知道的,圣人自然会询问别人。例如‘孔子进太庙事事都问’之类。朱熹先生引用伊和靖的话,说‘孔子虽然知道了还要问,这是极其恭敬谨慎的表现’,这种观点不正确。圣人对于礼乐名物,不需要全都知道,然而他知道一个天理,就自然会知道很多规矩法度。不知道的马上问,这也正是天理礼仪所要求的。”

天下万物,不计其数。如果事事知晓,这是不现实的。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道的是天理,天理即是良知。事事知道其天理所在,就自然去致良知。

34善恶只是一物

【原典】

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译文】

黄直问:“先生曾经说善恶其实是一件事。善恶两个方面,形同冰炭,截然相反,怎么能说是一件事呢?”

先生说:“所谓的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而不是先有一个善,然后再有一个恶跑来和它相对应,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件事。”

黄直因为听了先生的学说,才理解了程老师所说的“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对这些说法,黄直疑惑顿消了。

王阳明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性善论者”,他认为,至善才是本体,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正的物事。至善的过与不及便成了恶。在这种意义上,恶并没有本体,本体只有一个,即至善。

35诚意之极

【原典】

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直初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译文】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喜好善像喜好美色、厌恶恶像厌恶恶臭那样,他就是圣人了。”

黄直刚刚听先生说时,觉得很容易,后来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这功夫其实很难。比如心里的念头虽然知道喜欢善、厌恶恶,然而不知不觉就会掺杂进别的东西。稍有掺杂,就不是好善如同喜爱美色、憎恶如同讨厌恶臭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喜好善,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不善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厌恶恶,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涉及恶了。如此怎么会不是圣人呢?因此,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字而已。

同类推荐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热门推荐
  • 最懒萧家少夫人

    最懒萧家少夫人

    知薇和萧梓辰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没培养出来,倒是孽缘路修了很长。萧梓辰这个小霸王在她手里被摧残多年。她该死的竟然还嫁到他家!他要娶温柔贤淑的大小姐啦!可是后来她要走,身边冒出一大堆的竞争者。可怜的小霸王只能将她偷着藏着,将她那惊世的才华喊着求着收起来!
  • 慕少,请你消停点

    慕少,请你消停点

    本想躲避催婚的她和陌生男人签订了形婚合同,然而那男人却渐渐对她开启狂撩模式。“等等,你不是gay么?”某女推开某男,诧异地问道。“秦书香,去看看医生,脑子不太好。”某男勾唇一笑,把某女所有的脏话都咽进了嘴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之裁决

    圣之裁决

    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在别人的眼中,只是一名小小的巡逻兵。他,只学会了最基本的武技,但是,这些看似最简单的技能,却被他发挥到了极致。
  • 再次辉煌

    再次辉煌

    为了兄弟,那不是打架,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了兄弟,我愿倾我所有。年少时的轻狂,只为追寻心中的梦想;当时奋不顾身,只因为兄弟两肋插刀!是兄弟,不用过多言语,已能并肩而战;是兄弟,不需歃血为盟,已能同生共死;兄弟一声,那就是一生兄弟,不服就干!王浩,没有父母在身边,孤傲的他从小学便没有朋友,只是在初中时期结识一群被称之为兄弟的人时,无望孤寂的人生已然改变……一段兄弟同进同退的热血故事,亦是一段回不去的辉煌时光……
  • 馨梦恋

    馨梦恋

    张梓熏,一个普普通通的在校学生,穿越了。轩辕清绝,一个不似凡间生的翩翩佳公子。时而冷漠如冰,时而热情似火。一个都市校园少女和多变的飘逸公子,相隔千世的两个人会有交集?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世事无绝对,且看都市少女和千年后的古代公子会发生什么样啼笑皆非又刻骨铭心的故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笑看清风弄斜影

    笑看清风弄斜影

    且看盛世,谁是谁非,琴声转起,一腔柔情谁圈揽。且听长歌,谁对谁错,横笛响起,半生沉浮谁靠岸?她,是世人敬仰的含笑太傅。他,是万人俯首的尊贵王爷。他,是清冷孤傲的绝世琴师。沉沉浮浮,几番风雨,一朝风云变色,谁又会执起素手,不顾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见成婚

    一见成婚

    28岁的张鸣筝在经历过各种惨不忍睹的歪瓜裂枣轮番轰炸后已经对相亲不抱任何期望了,可当她第九九八十一次推开相亲大门并看清桌对面的男人后,当时的心情几乎和中了头彩一般,那绝对是:喜大普奔!这是一个关于大龄恨嫁女如何拐到秀色小帅哥将自己脱单的逆袭秘史!
  • 忘仙曲

    忘仙曲

    她是仙人后裔他身怀魔族之血只因为少时的一段际遇就注定了一世的羁绊正邪如何辨仙魔由谁分不信天不信命只信掌心一柄长剑还有他……
  • 长生武侠

    长生武侠

    长生武侠不长生,寂寞红尘独寂寞。自然红尘之中,武道流行。美女如云,却不能掩埋刀骨;天地沉重,却不能阻挡刀魂。一人一刀,从寂寥中走出,迎向无边险恶世界。凭我手中刀,杀却万人敌!美女诱惑又如何?我身我命为刀生,长刀唯心,才是永恒!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刀!
  • 邪医

    邪医

    主角是个从21世纪的今天转世回到过去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情节更加的好看和耐人寻味,大家也知道,现今我们身边经历的和发生的,或者使用的东西对于古代的人来说,都是全新而神奇的,那么在古代人的眼中,楚羽也许是个奇怪的人,但是古代的江湖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想我们谁也说不清,只能从金庸或古龙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体会。那么谁就能说江湖一定就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