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谈到滩边街所见的情形,知县:“卑职失职。”游酢问:“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解决?”知县没有思想准备,回答道:“这个,卑职还没有想到。”游酢说:“你手下有个叫伍成业的,此人表现怎么样?”知县答道:“还可以,人忠厚,不过不太勤快。”游酢说:“那好。用人难以求全,不可因小失大。再说人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像牛一样,把牛轭放到它的脖子上,抽它一鞭子就自然会出力犁田了。我看姓伍的那个小子虽然有缺点,但可以用,他有头脑,替你想好了办法,在那里设一个巡捕。你看派他去管理怎么样?”知县:“在下一定遵照大人的吩咐,派人把那里管好。”游酢说:“老百姓吃穿差些,还可以过日子。如果治安不好,老百姓怎么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字为先啊。因此,要把治安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看了知县一眼,补充说道:“全县都要管好。”知县听了回答:“是、是!”继续交谈一会儿,那知县才起身告辞回去。
夜晚,汉阳城灯火闪闪,楼影千叠,长江上渔火点点。举目而望,对岸的鄂州灯楼隐隐约约,依稀可辨。这正是阳春,晚风送来江水的涛声,飘溢着花草的芬芳。
游酢居于临江的一个小楼里,凭窗眺望着这美丽的夜景,闻着醉人的馨香,联想到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这里水上运输十分发达,日过千帆,唐朝时已经是全国的重要城市。汉阳郡是天下十四郡当中最小的一个郡,下辖只有一个汉阳县。虽然是弹丸之地,人烟却稠密,人口有两万余,街衢纵横,物山货海,外来人多,人口流动性也大,宋朝以来商业日益繁荣,是一个全国闻名的港口城市。它的周边有“汉阳古树”、月湖、西门大桥、龟山、佛教寺庙、黄鹤楼等名胜古迹。他沉浸在一种入仕途以来从未有的畅快想象中,诗情不禁萌生流溢:“汉阳津口地,昼夜荡涛声。波涌江流阔,春生天地明。秦祠烟篆画,汉树鸟传情。月照千帆静,歌吹入梦轻。”
天明醒来,听到潇潇的声响,往窗外一瞧:雨像无数的银剑落地。游酢穿好衣服起来,洗刷完毕,到小厅练一番拳腿,接着到案前看书。
吃过早饭,他到衙门去处理一些政务。
他按照惯例带着新旧的官员前往文庙祭祀。
第三天,游酢随带着司户参军前往府学视察。没有上课的教授们听到了郡府游大人果然来了的消息,都出来迎接。游酢察看了教室和学生宿舍、食堂,见校舍十分的简陋;到了办公厅,又看见桌椅都已经陈旧,坐下来说:“校舍和办公场所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想不到郡学如此的寒碜,参军大人,你看怎么办?”参军说:“在下回去一定想办法,拨一批资金来改善这些设施。”游酢问:“各位教授大人,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说说,我把财神爷请来了,只要做得到的,我们一定解决。”这些教授们都是有学问也有见识的人,见游大人这么爽直、大方,于是一个个开始发言,游酢交代参军:“你可记好,能够解决的当面拍板,暂时不能解决的回去再商量。”教授们很朴实,提的无非是缺少办公费用、生活方面的困难。大家发言后,山长说道:“现在请郡府老爷游大人讲话。”游酢说:“好吧,我说两句。一是向这里的各位教授们问好、致意,二是希望我们郡学能够培养出比以往更多好人才。据我所知和调查,汉阳历史以来,科考方面所出的进士不是很多,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当然,出人才有多种因素,三年五载也难保证就能够出很多。但是,我们要加强这方面观念,形成一种气氛,也许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我今天就先说这些,其他的以后大家多多交流。”接着,山长讲:“现在请参军大人说话。”参军看游酢一眼,游酢说:“经费的事情你做决定。”于是,参军讲:“各位教授大人,目前郡里的财力很有限,我根据实际斟酌了一番,郡学的办公经费今年开始适当增加三十万文,另外对于各位教授每月增加五十文的补贴。”座中响起一片掌声。
会后闲谈,山长提出道:“游大人,能不能谈谈程门方面的事情?”游酢回答说:“可以。程门所学,即理学。讲的是一个字,那就是理。天理、伦理、事理,这是任何人都违背不得的。大家都是读书出身的,不用多做深入的解说。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我们搞教育也属于理,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品德高尚、能够为社稷和人民做事情的国家栋梁和社会能人、贤人,这是宗旨。鄙人虽然当过教授,时间都不长,像过云雨一样,刚才讲的只是套话。在座的各位才是真正的专家,献丑了。”有个教授站起来说:“自从神宗皇帝以来,朝廷对教育有过多番的变革,不知游大人有何高见?”游酢答道:“鄙人以为这几十年来教育是越变越好。熙宁的变法,改变了原来只有少数人才读书的旧貌,使天下黎民是百姓的子弟都能够读书并且参加考试、进入仕途,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进步;二,太祖开国初制定的不许轻易杀戮文人,对于保护人才,起了决定性作用,后来历代皇帝不断地扩大了进士的招收和任用,更大程度地起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些方面的举措,也是宋朝以前没有的;三是程颐先生提出的学改,删除杂学,把《大学》、《论语》、《孟子》等列入教材,使教材更加精简、经典、规范,在教法上也由多人同教一科改为一人教一门,使教者能够更加专业,不也是历史性的一大进步吗?可以说,我们国家即使几千年、几万年后也会公认这些进步的。”游酢话音一停,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教授们听他说得井井有条、鞭辟入里,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有人再提其他的问题。
游酢离开郡学时,教授们都出门恭送。
接着,游酢又与司户参军前往视察郡府的钱、粮、盐三库。回来的路上,游酢语重心长地说:“当地方官,老百姓的事情第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职责。老百姓的事情,钱、粮、盐三件事情最重要。因此,你一定要认真管理好这几个方面。”司户参军回答:“卑职一定尽力。盐有盐政大人。”游酢说:“你是郡中的大管家,有协调的权利。同在一个郡府中,同僚之间平时多沟通,有必要的事情可以互相商量。”司户参军答:“大人说的是。”
几天后,游酢听说吴执中在赴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知州的途中病逝于高邮。他立即派人骑马前去黄州打探消息。
傍晚,去黄州的人很快回来回复:“吴大人已经运回家乡去了。”游酢听了,说:“知道啦,辛苦你了,去休息吧。”
这天晚上,他又想起吴执中:早年的时候吴执中多么硬气,虽然同门的女婿吕惠卿是当朝权臣,执中能够不趋炎附势,宁可在州县做了三十多年的地方官。晚年到朝廷为大臣,与蔡京恩恩怨怨,结果落得客死他乡的结局,可悲啊!
张汝明前来汉阳任判官。他是庐州(治所在今合肥县)人,少年时即好学,专心刻苦学文,才华出众,下笔动辄就能够写出千把字的文章;在太学读书时,便传名京城;考上进士后,历任地方官,当监察御史时,因为上疏弹劾以蔡京为首的政府“市恩招权”而受到排挤;到辽边界任宁化军,得罪安抚使,受株连去寿州(今寿春县附近)麻布场当监管。去年遇到朝廷大赦,他这才到汉阳任签判。
张汝明年方四十八九,圆脸,身材敦厚,为人爽朗,说起话来声音响亮。游酢知道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才,于是说:“张大人,你正当年富力强,汉阳有你来,大有希望。我已年逾花甲,今后仰仗你呀。”张汝明说:“晚生早年仰慕游大人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并且共事,今后望大人多多赐教。”游酢回答:“赐教不敢。咱们风雨同舟吧。”
游酢当晚即设宴为张汝明接风、洗尘。从此,游酢又有了一个好搭档。
汉阳是一个城市港口,人口密度大,当地人既有成百上千的商贾,也有以耕田为业的大量农民,还有以水运为生者,也有不少的外来流动工,地方上治安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游酢召集地方绅士进行一次会谈,说:“各位大人,首先向大家问个好,游某初来此地,今后各方面事情要仰仗大家帮衬,今天邀请大家来,一是想全面地了解当地情况,二是听听大家对往后怎样治理和建设汉阳的看法和建议。下面,诸位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宝贵的高见说出来大家听听,一起讨论,群智群策,集思广益,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做好事情的。”
乡绅们听了,觉得新来郡府与前几任不一样,思想比较开放,于是热烈地展开了议论。游酢静静地听取大家的发言,默默地记下有关的建言。
最后,游酢总结说:“刚才诸君的发言很好,有不少建议可供府里今后开展工作参考。下面,鄙人也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治理一个地方,首要是解决安居乐业问题。安字为先,治安第一,地方平静,老百姓才能乐其所业。这方面主要靠府、县来抓,但是也要全体老百姓配合;第二是人才教化问题,这点有三方面,其一是私塾、县学、府学培养学子成才方面的事情,其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各行业人才,我们要打破过去保守思想和做法,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是才必用;这样各个行业才能都活动起来,兴旺起来。其三在教化上,我们在座的各位大人和先生们要起到主力作用,不仅要带头倡导,做好表率,而且要带动一大批人士,使汉阳形成教化之风;第三是地方的发展,汉阳地盘虽然不大,却是一座港口城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地理优越条件,加大港口的贸易进出,增加地方的收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第四是建设方面。我到此几天,查看了城中主要建筑,也询问了一些乡绅,从而了解到,近数十年这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我构想,在任内要尽最大努力,使这座古老文明的城市有所改观。当然,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进行建设,不搞劳民伤财的事情。好了,以上是鄙人的浅见,恭请大家讨论,有不当之处赐教指正。”
乡绅们听了无不欢欣鼓舞,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
开完会议回到住所,晚间,游损问:“爸,今天的会议开得怎么样?”游酢回答:“会议开得热烈,可是要做起来则不是轻巧的事情。”游损说道:“爸,来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是有个熟悉的当地人事情就好做得多。”经这么一提醒,游酢应道:“在程门求学时有个学友林大节,听说家在这里,曾经考中举人。大节是个忠实而憨厚的人,不知他现在做什么。”游损提醒道:“爸,派人打听打听啊。”于是,第二天他便叫手下去打听林大节的下落。到底找得到林大节吗?林大节在做什么?欲知详情,请君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