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4000000030

第30章 游酢与“延平四贤”

游梦熊

建阳是游酢的诞生之地,也是他著书、传道、讲学的地方,游酢与“延平四贤”究竟有何关系呢?

一、“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

“四贤”即四位有德行、有才干、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人。“四贤”这个词的出现,是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明嘉靖《延平府志》卷十九中有一篇《延平四贤像记》,内容是说,元代至元二年在延平郡学立四贤像的过程和意义。在这篇文章的题目和正文中,都出现了“四贤”这个词。此后,“四贤”这个词广泛被后人所接受和发挥。以延平一郡而产生四位继承孔孟之道的大贤,这在以儒治国的封建社会后期,是一种很值得称颂并引以为荣的盛事。“延平四贤”最早可考的是南剑州知州陈宓(mì)在《申请延平书院赐额札》中提出“皇朝之盛治,有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相继挺立,而孔孟之统以续,“二程”传杨时,杨时传之罗从彦,罗从彦传之李侗,李侗传之朱文公熹”。因此,“延平四贤”是指两宋(北宋、南宋)时崛起于福建南剑州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大儒。

杨、罗、李、朱四位大儒,都被先后列入孔庙奉祀。大家知道,文庙(孔庙)是中国历史上最权威的奉祀庙廷。从汉代到清代两千多年中,被封建王朝列入孔庙奉祀的仅一百多人,而福建有14人,闽北籍的占10人,包括游酢及延平四贤。封建社会被认可奉祀孔庙是非常不容易的,先要从基层推荐上报,最后经皇帝批准,才能通报全国奉祀孔庙。

“延平四贤”之首杨时,前面在《还“程门立雪”以本来面目》一文中已介绍过,这里不再重复。

“延平四贤”之二罗从彦(1072-1136),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南剑州罗源里(今延平区夏道镇罗源村)人。他从小就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家庭里,好学习,能诗文,会画画。他具有独立思考、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当他听到杨时曾在河洛得到理学大家程颐的教导,学得真谛,非常羡慕,先到将乐县含云寺,后又从沙县前往萧山县拜杨时为师。当听杨时说“伊川(程颐)的学说很好”,他又立即变卖田产作旅费,奔赴洛阳拜师求学,请授《易经》。三年后,他回到沙县隐居起来,谢绝一切要他出山做官的邀请,潜心研究理学、著书立说,著有《语孟师说》、《中庸说》、《龟山语录》、《论语要义》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诏赐从祀孔庙,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皇帝御书“奥学清节”赐赠罗从彦祠堂。

“延平四贤”之三李侗(1093-1163),字愿中,又称延平先生,南剑州剑浦县崇仁里樟林乡(今延平区炉下乡下岚村)人,宋代著名理学家。他听说罗从彦跟随杨时得“二程”理学,便慕名拜罗为师,数年后,尽得罗氏所传之奥秘,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他隐居山村,谢绝世故,一生不为官,潜心研究儒学真谛。1153年,朱熹拜见李侗,1157年,朱熹写信向李侗问学,1162年两次赴西林院问学于李侗,朱熹是李侗最得意的门人,他将“二程”洛学之道传授给朱熹,他的思想对朱熹哲学的成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明万历四十二年从祀孔庙。清康熙御书赠额“静中气象”。

“延平四贤”之四朱熹(1130-1200),字元晦,谥号曰“文”,称朱文公,别号紫阳,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县,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和文学家。朱熹向李侗求教,李侗为答朱熹所问,朱熹汇集成《延平答问》,答问内容涉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春秋》等。朱熹接受“二程”理学,最初是由父亲朱松开始的。朱松热衷于“二程”理学,与李侗一起向罗从彦学理学,并以理学影响和教育朱熹。父亲去世后,随母迁往崇安,受学于刘勉之、刘子翚(huī)、胡宪三位理学家。他曾接受建宁府知府之请,为新建的游御史祠作《记》,这是他接受游酢理学思想的开始。1168年,朱熹拜访黄中。黄中是游酢的门人,又是游酢的外甥,少年时期从学游酢,实得舅父的理学真传。因此,朱熹成为游酢的三传弟子,致使集孔孟思想及“二程”理学之大成,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的中国和东南亚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无不受到游酢理学思想的影响。朱熹的代表作《四书集注》就有相当篇幅引用了游酢的言论与主张。可以说,集大成者也就是集了包括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临等程门高弟在内的众多理学家的思想。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宋理宗皇帝诏赐朱熹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五大道统圣人从祀孔庙。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孔庙东庑“先贤”之列,升至大成殿“十二哲”之次。

二、游酢与“延平四贤”的关系

综上所述,游酢与“延平四贤”关系密切,他与杨时更为亲密。游、杨是同龄人,更是亲家,同拜“二程”为师,同为“二程”高弟,同将“二程”理学“载道南归”,同为北宋大儒,两人皆奉祀山东曲阜孔庙。

游、杨北方学成“载道南归”后,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传道授业、著书讲学。特别是游酢,先是在自己的家乡豸山之麓筑草堂,后又在武夷山五曲建“水云寮”,广收门徒,传播洛学,使洛学真正“道南”,并由此而开了八闽理学的先河,为朱熹创立闽学之先声。朱熹书有祠联:“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

元朝的延平路总管府推官林兴祖在《游御史祠堂记》碑文载:“中像(指游酢)燕居道德本祖,傍祀四贤(指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道统德系,承承不绝也。”游定夫(祠)纪念馆的大堂两侧墙壁上至今仍挂着“延平四贤”的画像。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游酢与“延平四贤”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游酢上承“二程”理学之真谛,下亦传朱熹,才有集诸儒学之大成的朱子理学诞生,是程朱理学承前启后、中间过渡的关键人物,在集理学之大成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从“二程”到朱熹,游酢是不可忽视的中坚人物,起了不可替代的中继作用。这就是说,由于游酢的南归,孔孟之道和“二程”理学也被他带到南方来。游酢传播“二程”理学的主要功绩在于作《明道先生语录》,将“二程”平时的言行整理成书,为后来的理学大师朱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朱熹与“二程”生不同时,无缘当“二程”学生,只能算是四传弟子。朱熹后来成为“集理学之大成者”,其中也有游酢传播理学的功劳。朱熹整理的《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书都采用了游酢整理的史料。因此,朱熹是直接传承游、杨道南之统的重要人物。总之,游酢既是洛学的正宗传人,也是道南学派的创始人和闽中理学的开创者。本人完全赞同程利田副教授的论断,他说:“游酢对洛学的南传和发展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启导之功。也就是朱熹所说的‘道南首豸山’;游酢对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建立闽学体系也是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可以说,游酢与杨时同是洛学南传的先河、闽中理学的开创者和闽学建立的先驱。在理学史上和为朱熹闽学的形成与建立中的地位,游酢是不容否认的。”明代学者苏章的诗句“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公正地评价了游酢开闽学先河的历史功绩。

三、为何杨时享有重名而游酢却罕为人知

为什么当世的游酢、杨时能齐名并称,而后世的杨时享有重名,游酢却罕为人知?这有他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

游酢去世于北宋被金灭亡的前3年(即1123年),这时正是国家处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激烈动荡、政局极端混乱的状态,人们无视思想理论问题,游酢及其弟子无人过问,因而他的思想得不到系统的传播、发扬。与此相反,杨时去世于南宋建立后的9年(即1135年),生前,他被皇帝选为侍讲,担任要职,名位显赫,适逢社会相对稳定,处于理学走向兴盛时期,杨时的著作和门人比游酢多得多,且有名气,如罗从彦、李侗、胡宏、刘勉之等,皆为知名人物,尤其是三传而得朱熹,更是名扬天下。因此,南宋以后,杨时越来越出名,而游酢越来越罕为人知。这是客观原因。

游酢的门人及知名弟子不多,且多数在建州以及省外,没能形成一个核心,对其著作和论述没有很好地搜集和保存,没有更多地流传下去,这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

至于游酢没有列入“延平四贤”,那是因为地域不同的缘故,游酢出生、讲学、传道都在建州(即建宁府,今建阳、武夷山一带),而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出生地及传道活动都在南剑州(即延平府)。

四、游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唐宋后期,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创立的濂、洛、关等新儒学(理学)派别均在北方。刚刚在北方形成的旨在复兴中国主体文化意识的新儒学(理学),随着金人入侵灭宋又岌岌可危,道统又将中断。正是在这中华民族文化存续、兴亡的关键时刻,闽中学者游酢、杨时等适应历史的需要,“载道南归”,把北方理学移植到南方,一传罗从彦、二传李侗、三传至朱熹,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在闽、浙、赣毗邻之武夷山一带形成为新的中国文化重心。南宋大理学家张栻说“当今道在武夷”,就是指国家的文化重心转移到武夷山一带。南宋的首都在临安(今杭州),至此实现了中国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到了元朝,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以及日、韩等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这一国际性的、极其深刻的中国文化运动是以游酢、杨时等“道南”为源头活水的。游酢、杨时等人把新儒学(理学)移植到南方,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转机,从此开辟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光辉灿烂的未来。对于游、杨的这一伟大功绩,宋理宗皇帝给予高度的赞扬:“伟哉圣道,先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渊。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游酢离世后的132年,还能得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如此垂青,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福建省南平一中高级教师、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最朴实的心灵鸡汤。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妈妈我找了你好久》《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一张生命的车票》《知道我多么爱你》《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杜甫文集4

    杜甫文集4

    深刻反映唐代安史之知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展现诗人的一生传奇。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热门推荐
  • 末世之男神偏偏靠厨艺

    末世之男神偏偏靠厨艺

    高玉伦是业大公认的校草又高又帅性情温和富有爱心奈何19岁了还没有半个女朋友原因都出在他做得一手美(hei)味(an)料理料理一出,方圆百里再无音迹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美食家’末世来了也能够在美食家的大腿下继续自己的料理之旅此生无憾卿本佳人,明明能靠脸,偏偏靠厨艺CP:霸气侧漏女吃货X奇葩男神厨师
  • 魔法精灵之含淼校园

    魔法精灵之含淼校园

    。。。。我懒得写,自己去看。可塑性hi真的很精彩呦
  • 碎脸女友

    碎脸女友

    于非鱼是一所烂校的学生,虽然放了假却仍因为买晚了机票而被滞留在学校里。一天,在他打工坐公交回学校的途中,他看到自己身旁坐了一个贼拉漂亮的女学生,而且还穿着齐内的超超短裙。正当他龌龊心起准备谋求福利的时候,却被自己眼前的这一幕吓呆了……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呢?而当他回到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宿舍时,却发现……
  • 弑神台

    弑神台

    杀神,不但可以杀人,还可以杀真正的神,杀神惩罚神灵的地方就叫做弑神台。孤儿罗隐天赋神龙血统,在天遗神珠帮助下,继承杀神传承,成为天澜大陆最强杀手——真正的杀神,他是正义的杀神,是光明的杀神,杀尽一切可杀之人。
  • 校花贴身魔王

    校花贴身魔王

    一个魔王在都市的崛起之路,看他如何泡尽天下妹子,成就一代魔王。
  • 王俊凯之若冰恋

    王俊凯之若冰恋

    她是首富的女儿,她喜欢当红明星王俊凯,他们遇见了。他们能有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仙姑传:霸道警花穿越成神记

    仙姑传:霸道警花穿越成神记

    曾经为D市特警队特勤组霸王花的她,在一次任务中遇到了可怕的一幕,穿越到了一个奇特的位面变为了郭府的一个毫无修炼天赋的小姐,她必须学会变强,才能生存下来,她遇到了钟爱的人,也遭受了可怕的背叛,不只是肉体的修炼,情感也需要修炼,强者之间的对决在这里即将展开。
  • 至尊皇图

    至尊皇图

    公元2046年,银宿神降临,地球沦陷。三百年后,被一枚神秘“核桃”砸中的岳云横空出世,打破人类十二重基因锁桎桍,成就神灵!这一世,为地球崛起而奋斗,还我河山!
  • 暴虎冯河

    暴虎冯河

    从都市到乡村,廉古六跟大伯学习兽医技艺,并拜师民间武术家学武练功,在此期间遇到一些爱恨情仇的人和事。涉世未深的廉古六迎难而上,与小人、无赖、地痞展开角斗,恶恶要去;对爱情、友情及亲情全身心地投入,善善要留。
  •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