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5200000029

第29章 卷六(2)

【原文】

《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云:“灌木,丛木也。”此乃《尔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丛生曰灌。”《尔雅》末章又云:“木族生为灌。”族亦丛聚也。

【译文】

《诗经》中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毛传》里说:“灌木就是丛木。”这是《尔雅》的解释,所以李巡注《尔雅》时指出:“树木丛生就叫作灌。”《尔雅》最后一句又说:“木族生为灌。”族,也是丛聚之意。

【原文】

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之“丛”,而古“丛”字似“字,近世儒生,因改为”,解云:“木之高长者。”案:众家《尔雅》及解《诗》无言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诗注》,音为在公反,又祖会反:皆为穿凿,失《尔雅》训也。

【译文】

因此,江南《诗经》的古本均写为“丛聚”的“丛”,而古“丛”字字形像“字,近代的儒生因而把”丛“字改为”字,并加以解释:“树木丛中长得高大的。”据考证,各家《尔雅》及注释《诗经》的人都没有解释成这样的,只有周续之的《毛诗注》,为它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的《诗注》注音为在公反,又读音为祖会反: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与《尔雅》的训释相背离。

【原文】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

【译文】

“也”字是用在语句末尾做语气词或者用在句中做助词的,文章典籍常用这个字。北方的经书和传本中大都省略了这个字,而其中有的“也”字是不能省略的,比如像“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以及《毛诗传》说的:“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一旦将“也”字省略,就成了废文缺文了。《诗·郑风·子衿》有“青青子衿”之句,《毛诗传》解释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

【原文】

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因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译文】

据考证:古时候,斜的领子下面连着衣襟,因此称领子为“衿”。孙炎、郭璞注解《尔雅》、曹大家注解《列女传》都说:“衿,交领也。”邺下的《诗经》传本,就没有“也”字,那些儒生就误认为“青衿,青领,是指衣服的两个不同部分的名称,这两处均是用青色来做装饰的。”对“青青”二字如此解释,真是大错特错。又有一些平庸的学子,听说《诗经》传注中常要补上“也”字,于是就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添补,但是却常常补充的不是地方,更是可笑。

【原文】

《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王俭《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王弼后人。”谢炅、夏侯该,并读数千卷书,皆疑是谯周;而《李蜀书》,一名《汉之书》,云:“姓范名长生,自称蜀才。”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为“伪书”,不贵省读,故不见也。

【译文】

《周易》有署名蜀才的注本,而江南的学士们竟然不知道蜀才是谁。王俭的《四部目录》中没有将此人的姓名说出来,只是标注为“王弼后人”。谢炅和夏侯该,都读过千万卷书,他们怀疑蜀才就是谯周;可是《李蜀书》,又名《汉之书》却说:“姓范,名叫长生,自称蜀才。”但南方把晋室渡江后所有北方传记都称为“伪书”,不注重仔细审读,所以就无法知道蜀才是谁了。

【原文】

《礼·王制》云:“裸股肱。”郑注云:“谓衣出其臂胫。”今书皆作“擐甲”之“擐”。国子博士萧该云:“擐,当做‘揎’,音‘宣’,擐是穿著之名,非出臂之义。”案《字林》,萧读是,徐爰音“患”,非也。

【译文】

《礼记·王制》说:“裸股肱。”郑玄注释说:“这是捋起衣露出臂和腿。”今天的书均写成“擐甲”的“擐”。国子博士萧该说:“擐,应该写作,揎,读作‘宣’,擐是穿着之意,而非露出手臂之意。”根据《字林》,萧该的读音是对的;但是徐爰读音为“患”,则是错误的。

【原文】

《汉书》:“田肎贺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读班史,呼为“田肎”。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为‘肎’。”元帝无以难之。吾至江北,见本为“肎”。

【译文】

《汉书》中有“田肎贺上。”江南版本均将“肎”写作“宵”。沛国人刘显,博览群书,尤其对班固的《汉书》精通,梁代时称他为“汉》圣”。刘显的儿子刘臻,承传家业。他在读班固的《汉书》时,读作“田肎”。梁元帝曾问其中的缘故,刘臻答道:“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讲,只是由于我们家的旧本中,用雌黄将‘宵’字统改为了‘肎’。”元帝也没有根据对此加以诘难了。我到江北的时候,看到都写成“肎”。

【原文】

《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余分闺位。”盖谓非玄黄之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问甚高,遂云:“王莽非直鸢髆虎视,而复紫色蛙声。”亦为误矣。

【译文】

《汉书·王莽赞》中说:“紫色蛙声,余分闺位。”意指紫色不是玄黄正色,蛙声不合乐律正声。当今有位名望很高的学士,居然说:“王莽不但长着像老鹰一样的翅膀和像老虎一样的眼睛,而且他的脸色发紫,声音像蛙鸣。”这也实在是个大错误了。

【原文】

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徐仙民《春秋》、《礼音》,遂以“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妒“字,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妒“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译文】

简策的“策”字,是“竹”下面加“朿”,秦末代隶书把“策”写成像杞、宋的“宋”,也有的把“竹”下面写成“夹”字,就像“刺”的旁边本来是“朿”,现在也写作“夹”。徐仙民在《春秋》、《礼音》就将“作正字,将”策“作读音,实在是是非颠倒。《史记》错将”悉“字写为”述“错将”妒“字写为”姤“于是裴驷、徐广、邹诞生在对《史记》作注解时,都将”悉“字读作”述“把”妒“字读作”姤“照这样下去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把”亥“字读作”豕“把”帝“字读作”虎呢?

【原文】

张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误更立名耳。何以验之?

【译文】

张揖说:“虙,即为现在所说的伏羲氏。”孟康的《汉书·古文注》中也说:“虙,就是今天的伏。”而皇甫谧却说:“伏羲有时也叫做宓羲。”据各经史典籍来看,却没有发现“宓羲”的称谓。“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面都是“必”字。后来人们在传抄誊写的过程中,便误把“虙”写成了“宓”,而《帝王世纪》中就因此而错误地另立名字。用什么作为凭证来验证这一点呢?

【原文】

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曰:“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译文】

孔子的弟子虙子贱曾出任单父的长官,他就是虙羲的后代,姓也被俗写成“宓”,或再加一个“山”。如今的兖州永昌郡城,就是以前的单父所在地,其东门有一块立于汉代时子贱碑,其中说到“济南的伏生,即是子贱的后代”。由此可见在古时候,“虙”与“伏”是通用的,后来误写作“宓”,这样看来就比较明了了。

【原文】

《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从,牛子。”然则,“口”当为“尸”,“后(繁体为後)”当为“从(繁体为從)”,俗写误也。

【译文】

《太史公记》说:“宁做鸡口,不做牛的肛门。”这是篡改《战国策》中的话。据考证,延笃的《战国策音义》说:“尸,是鸡群的头领。从,是牛犊。”如此看来,这里的“口”字应该是“尸”字,“后(繁体为後)”字应是“从(繁体为從)”字了,当今通行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原文】

应劭《风俗通》云:“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彷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译文】

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说:“太史公记》中载:‘高渐离改名换姓,替人作庸保,在宋子县秘密地劳作,时间一长,就感到苦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在击筑,心中就开始发痒,但又无法说出来。’”据考证:伎痒,是指因身怀技艺却没办法去展现而使得自己心里感到难受。所以,潘岳在《射雉赋》中也说:“白白地心烦伎痒。”今天的《史记》本子都写成“徘徊”,或“彷徨不能无出言”,这是人们传抄誊写的失误。

【原文】

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妒媚,以至灭国。”又《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妒媚之诛。”此二“媚”并当作“媢”,媢亦妒也,义见《礼记》、《三苍》。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妒媢。”王充《论衡》云:“妒夫媢妇生,则忿怒斗讼。”益知“媢”是“妒”之别名。原英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译文】

太史公评价英布说:“灾祸因爱姬而起,因妒媚而生,以致国家沦亡。”另外,《汉书·外戚传》也说:“宠妾妒媚造成杀身之祸。”其中这里的两个“媚”字都应当写成“媢”字,媢的意思就是妒,其意思见于《礼记》、《三苍》。并且《五宗世家》也指出:“常山宪王的王后妒媢。”王充的《论衡》中说:“妒夫媢妇的出现,会产生愤怒斗讼。”这更表明“媢”是“妒”的另一种说法。考证英布被杀的原因,好像是怀疑贲赫,而不能说是“媚”。

【原文】

《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

【译文】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人,在东海之滨商议事情。”现存的各种抄本都写成了山林之“林”。隋朝开皇二年五月,长安百姓在掘地时挖出了秦时的铁秤砣,上有镀铜的镌刻铭文两则。其中一则说:“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一共40个字。

【原文】

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译文】

另一则说:“元年,制诏丞相李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一共58个字,其中有一个字因磨损而无法辨认,其余的57个字都很清楚。这些文字用的是古隶书。我奉皇帝诏令抄写、标点铭文,与内史令李德林一起核对,因此得以看到这个秤砣,它如今在官库里;其中“丞相状”的字迹,就是状貌的“状”,即“爿”旁加“犬”字;因此由此可知多数人写成“隗林”是错误的,而应该是“隗状”。

【原文】

《汉书》云:“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匕”之“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热门推荐
  • 鬼才帝后

    鬼才帝后

    新婚之夜某女穿越而来,于是皇帝的苦逼生活就此开始。“一个月内,谁能爬上皇上的床,晋一级;怀上龙种母凭子贵;没有的降一级。太后可盼着抱孙子。”于是,后宫也乱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轮回井

    轮回井

    当他站在世界的尽头,看着满目苍夷的世界,听着孤魂野鬼的悲鸣。他回头说道:“我,想建立轮回。”
  • 慕华楼

    慕华楼

    慕华楼,入飘渺之巅,大隐隐于市。慕华楼,临荣华之渊,千金散尽求不来。她是姜国史上最丑公主,她也是被刻下华隐符的第二位琅月使。本心蒙尘,妄念染指,摇身丑颜换姣容,烙下契约,交付灵魂,从此化为不死身。执掌慕华楼,她横睥世间百态,爱恨嗔痴怨,岂会甘愿典当富贵荣华?
  • 盘古之龙神

    盘古之龙神

    天地间更是有一段遥传古话,“造化之剑,天下第一,盘古不出,谁与争锋!”这盘古,就是指的盘古石,造化之剑是当年造化仙王的随身佩剑,造化仙王在数百个宇宙年前,已经陨落无踪,他的佩剑也落入了仙界第一大派——造化门的手中,为门主掌握,是造化门镇门之宝,绝不轻易示人。
  • 迷之塔罗

    迷之塔罗

    传说在这个世界上有22张塔罗牌,他们分别有自己的主人。主人分别管着每一个系别:黑暗系、战争系、光明系、王者系、圣灵系、智慧系、魔法系。他们原本好好的在塔罗世界的轮回神殿里呆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冰月之夜时他们的主人放松了警惕,导致他们流落人间,神祭司一怒之下将他们逐出塔罗世界,并且宣布,只要他们找到迷之塔罗牌,就立马将他们带回塔罗世界。他们的困境,他们的使命,他们能回到塔罗世界吗?答案即将揭晓!
  •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司徒将军因受女婿夏梁和尚书许中魁的联手诬陷,被诛九族。将军之女司徒不殇,死后重生在许戈丫鬟身上,改名为许小莫。许小莫以男子身份进入军中只为帮助父亲平反,奈何却深陷入了情网和重重迷雾之中。事有隐情,许小莫能否看清迷雾替司徒一家平反?
  • 赖上总裁

    赖上总裁

    他承认,他很花心,最大的乐趣便是猎艳。他也承认,他的这个小女儿,的确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女人。什么?她竟然说她一直爱着他?但他是她的老爸啊,怎么可以接受她呢?什么?那夜,爬上他的床的,竟然是他的这个小女儿?更可恶的是,爬上了他的床之后,她竟敢拍拍屁股走人,大方地将他送给别人。
  • 心糖

    心糖

    人生如水流,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插肩而过的陌生人或熟人,都已经一一流逝在回忆的河流中,没有人会永远停留,最多时候只不过是一时的荒唐。。。。。。。。。。。。直到最后的最后才发现原来分离是如此难过。
  • 幻灵王

    幻灵王

    穿越异世从头开始,赵飞一个家族中被公认的废物却因为体内幻灵的觉醒而改变了。“飞小子,你的那是什么武技怎么那么牛逼?”“嘿嘿,就是圣级的武技罢了,垃圾得很的,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赵飞,我也要修炼阴阳百变神通…”“呃…这个…这个只有我可以修炼的,你好好享受就可以了…”“飞哥哥,我还想要…”“等会,现在忙呢…”赵飞额头上不由得冒出一条黑线来…(新书上传,收藏与推荐注定了一本书的命运,朋友们扎起!)
  • 兰州路45号

    兰州路45号

    本小说讲述了一个段异地恋的真实爱情故事,他为了爱情能够长久保鲜,经常坐10几个小时火车去往那个城市看她,这样的生活他们坚持了快一年,这个冬天她突然提出了分手,无理由的分手,让他不知所措,曾经试图挽回过这段长途爱情,但是还是没有结果,后来一个来自上海陌生的电话点醒了他,这个电话让他彻底的走出来,让他彻底的忘记她,甚至不想看到她,是谁的电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