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7000000010

第10章 严复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

我们知道,严复讲这些话之后,发生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似乎表明严复的论断并不符合后来历史发展的实际。此外,他对列强侵略中国的图谋似乎也估计不足,过于看重“通商之利”而轻视了列强夺我“上腴之壤”的企图。对此,笔者以为恐怕不能这样简单而平面地去理解严复的论断。严复揭露与表达对西方列强义愤的文字,远远多于上述论断,学界已经做过充分解读。因此,他对列强显然没有什么幻想。所以,上述思想在严复的整个话语系统中,颇显孤立。但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严复宏大的国际视野与历史纵深眼光。只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制高点上,才能更深刻地将其意义与价值阐释出来。这种诠释学的视角,乃基于对话逻辑,有其实证与理论的依据。从今天世界格局的整体形势看,严复的论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两次世界大战毋宁说是向今天的世界格局演变所经历的曲折过程。我们所深深被严复所打动的,是其超迈的目光与观察力。

国际的视野,长时段的历史维度,软实力的开掘方向,走向世界的制度设计,自由与富强的未来引领,是严复在甲午至戊戌时期明显的思想特征,也贯穿于其一生之中。

作为戊戌时期最痛心疾首的中国人,严复无疑具有最深重的民族主义情怀。他对外国侵略者,无疑是痛恨的。但是,他更痛心疾首于中国人的不争气,认为不能把什么罪过都推到外国人身上。因为那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他认为,如果中国人自己不争气,任凭怎么样都不行。他说,中国统治者的一大毛病,是看不到历史演变、看不到世事变化,一味地固守老祖宗的家法不予改变。他说,上下数千年,经历了千万变化,陵谷迁移、黑白颠倒,难于一一细数。可是,一些中国人却依然拿古代的办法来驾驭时局。“以千百年前之章程,范围百世下之世变;以一二人意见,强齐亿兆辈之性情,虽以圣智,不能为谋,虽以下愚,知其不可……若由今之道,毋变今之俗,再数百年,谓为种灭,虽未必然,而涣散沦胥,殆必不免,与欧人何涉哉!”一味地怪外国人,不自加反省,是不对的。正如不能怪狼吃羊一样,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狼不吃到自己。这里,严复严厉批判了泥古不化以及专制独裁的思想。

严复深刻地看到,在世界大潮之下,闭关锁国已经绝无可能,“中外之通”已经是神仙也无可挽回的大势。中国经济已经被纳入世界市场,中外之间的经济战争、金融战争乃是必然。他说:“既通矣,则中外食货,犹水互注,必趋于平。”比如在金融领域,几十年来,欧洲与日本均已废除银本位制,采用金本位制,因此导致银价大跌,中国白银也随之大跌,导致此前以银结算的结果“降至七八折不止”。粮食价格上涨,也与此货币战争息息相关。依据近代货币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近代货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货币银行学学理上的本位含义,其构成实质是一种立体、动态的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因这一体系的核心——白银是外生的,国际白银市场被外国操纵,外商银行控制着中国国内白银以及相应的银两制度,所以晚清以来中国在货币战争中总是处于吃亏的被动角色之中。严复的超拔之处,就在于已经看到这一点。因此,他大声疾呼,必须与外国人打交道,必须摆脱受难者无所作为的怨妇心态,预先拿出因应之道,积极作为。

严复鲜明地坚持了两点论:一、决不可闭关锁国;二、必须对开放的后果有所准备。总之,必须“自立”。只要自立,则凡是外来的东西,都会成为有利于我的东西,“吾何畏哉!”

严复还讲了朋友书信中所述的一个故事:有个法国人,娶一广东女子为妻,生下二女一男。德国占据胶州湾、俄国租借旅顺之后,欧洲舆论皆认为中国已经形成被瓜分的局面。听到这一消息,两个女孩日夜流泪,连饭都不吃。每天早起后,她们都向卖报人打听报纸上是否有中国的消息,有则买回阅读,读了便哭。她们对弟弟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日后回国,为黄种人“出死力”。严复的朋友在书信中说:中国人总是骂西洋人是夷狄,却不晓得这里的人民君民相与之诚、夫妻父子之相爱、朋友之诚信,比中国一般人要强得多。所以,大家也不必学孔子了,只要能以两个女孩子的心为心,中国就不会亡。这真是振聋发聩的议论。我们看到,后来孙中山关于“世界潮流”的思想、鲁迅所谓“拿来主义”的思想,在戊戌时期的严复那里,均有所交集。

所以,很明显,严复既具有深重的民族主义情怀,又已经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与“超越”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内在统一。

在对待孔子与孔教的议题上,也可以鲜明地看到这一点。对于孔子与孔教的评判,在戊戌时期的严复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表面看,他对孔教、理学等很是不敬。其实,他是真正的儒士,不反对真孔教、真理学(即君子儒),反对的是腐朽的道学先生,即末流与异化的儒学(即小人儒)。他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其实与孔教并不相合,民间老百姓也没有归乎孔教。那些腐朽的道学先生,“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后人之僵石”,实属祸国殃民。可叹的是,这些腐臭的僵尸,却主导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他悲愤地感叹,对于割让旅顺、威海、胶州,对于关税、厘金、铁路、矿产等权益的丧失,举国都不当回事,可一听说外敌弄污了孔庙,立即勃然大怒,徒然让外国人耻笑。戊戌前后,严复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以至于保守主义者认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伐未免过分。其实,他是要救儒学末流之弊,以返璞归真为职志。就其以复兴本真祛除后儒魔障的方法特征而言,其学术史的向路乃与康有为之考伪经、夏曾佑等人之排荀子,并无二致。

严复认为,中国悠久的精神教化,已经老朽,必须予以创新。反映在所谓“守旧党”一类人身上,其实已经无旧可守。他们所守的,不是“旧”,而是“流俗之风气、为己之私心”,是阿谀奉承、一己私利。因此,应该说他们“驱时”才对。也就是说,后世腐儒与贱儒、俗儒,已经形成利益集团。

严复的上述思想,学界非常熟悉。而且,基于对儒学末流的批判,严复展开了至今依然不失其震撼性的中西文化对比。对此,学界同样有充分的引证,不劳例举。需要指出的是,严复此时对儒学的思想状态及其后的变化轨迹,与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刘师培1904年发表的《论孔教与中国政治无涉》、章太炎1906年发表的《诸子学略说》,堪称异曲同工。但是,后三家均较严复晚出。入民国后,严复呼应康有为等人倡导的读经运动,而陈独秀、李大钊乃至胡适等人的反孔言论,却以严复早年的论说为先声。但是,正如许多学人所指出的那样,不能因此而断定严复背叛了其早年乃至中年时期的思想。

严复一生的思想,不同时期偏重不同,但基本特色在于主张守道变法。所谓“道”,乃是人类的大道,“有国有民所莫能外”。“自皇古以至今日,由中国以讫五洲,但使有群,则莫不有其相为生养、相为保持之事。既有其相生养、相保持之事矣。则仁义、忠信、公平、廉耻之实,必行于其间。否则其群立散,种亦寖灭。”可见所谓“道”,就是基于人类共同美德的最大公约数。它虽源自中华,却具有人类普遍性与统一性的价值。以这种普遍性与统一性的思想为前提与基础,严复竭力主张中国走向世界。

他在戊戌时期给统治者开的一个重要药方,就是“联各国之欢”。他分析了英、俄的国情及其与法、德、日的关系,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中国能消弭其所带来的祸害。因此,他大胆建言,中国皇帝应该带着“数百亲贤贵近之臣,航海以游西国,历聘诸有约者,与分庭抗礼”。通过国家元首级的积极外交,表明中国维护和平、友好交往的开放性,表明中国对内实行变法、对外依据公法相互通商的政策,并视情况表明与友好国家缔结盟约,维护领土安全,共同抗击侵略。严复认为,如果中国皇帝能够实行积极有为、主动出击的外交政策,则必然“五洲称圣明英武,而东方分争之祸弭矣”;“上之有以永宗庙万世之安而扬其灵,下之有以拯神州亿兆之黎元而作其气,外之有以解东西各国不可已之兵争而弭其祸”。严复说,上述举动,虽然在中国“为旷古而非常”,但在西方却稀松平常。而且,只有“走出去”,才能“有以知中西政俗之异同;知其异同,则有以施吾因应修改之治,其为益甚众”,又何乐而不为呢!

严复的上述设计,很自然地会让人觉得浪漫可爱。因为,走向腐朽的清政府已经失去自我更新的功能,皇权专制主义已经牢牢束缚住他们的手脚。但不可否认,严复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即如果不打破思想的桎梏、传统的牢笼、体制的约束,哪怕最简单易行的举措,都不会得到实施;哪怕是最切近的机会,都会丧失。在此,严复实际上突出了解放思想的主题。

总之,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严复发表了许多精美而超前的思想。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深入挖掘阐发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其意义自不待言。

〔作者简介〕李红岩,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

同类推荐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热门推荐
  • 秘籍点读机

    秘籍点读机

    哪里不会点哪里,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武技太难学?点一点!功法不熟练?点一点!心法太深奥?点一点!远古字体看不懂?点一点!什么叫秘籍?秘籍就是让人难看懂的东西,这下古杨只要点一点,瞬间秒懂!“什么?一共要花费三千万灵石?呃……不贵,就是我没那么多灵石而已。”
  • 那些年我们的倾城时光

    那些年我们的倾城时光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懵懂的年纪里都遇到过一个穿着白衬衫,背着黑色书包,穿着最朴素的帆布鞋的清秀男孩;也许每个人对那个男孩的感触都不同,可能是暗恋,可能只是单纯的仰慕,也可能是嫉妒;但是在叶挽歌生命中的那个男孩也许是她一辈子以来所有孤独的总和遇到的爱情,自从第一次遇到他,就有一颗爱情的种子在她的心中种下……叶挽歌说:我从来不曾想过,他就那样在我的生命里扎根,再也走不出去薄谦廉说;我也没想过,就这样一个傻傻的女孩闯入我的心扉,搅乱了我的心湖
  • 九霄云狐白小唯

    九霄云狐白小唯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美若,倾国倾城。
  • 转变之朕的白发废后

    转变之朕的白发废后

    若分开是一种伤害,我情愿自己和你分开。我宁愿自己投入深海,独自走过那沧桑爱。一入宫门深似海,曾今那些纯真一下子消失不见。只是想不停的争斗、想得到那个人的爱,想要赢得那人一丝宠爱、只是最后落得伤痕累累的下场。嫡女纳兰惜,因父亲是当今云凤国两代老功臣被册封为皇后。父亲为自己所铺的道路,她一直小心翼翼的走着。不敢出任何差错,一直被整个云凤国称之为贤后。“皇后嫉妒成性、谄害贤妃娘娘腹中孩儿此罪不可饶恕。此刻废去皇后之位打入冷宫永世不得出冷宫,任何人不得求情。钦此…”宣旨的公公把主上的旨意带到那一天,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冷宫。从此世上再无纳兰惜…
  • 道钟

    道钟

    何为仙,正气凛然,问心无愧,一念而花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何为魔,随心所欲,逍遥自在,一念而花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袭素衣,一壶清酒,一寸相思,进鬼门,行黄泉,踏奈何,过忘川,问三生,不诉离殇,只愿为你白首。
  • 赢在人品

    赢在人品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人品,就是赢在职场。每个身在职场的人,只有不断自我修炼完善人品,才能成就事业辉煌。快来修炼人品、提升工作原动力吧,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重生之笑弹红沉

    重生之笑弹红沉

    你舍得用一颗跳动的心,换取一个心愿么?至于这个心愿,你的心有多么美好,多么新鲜,你的心愿就可以有多么的大。可以是让死人复生,可以是改头换面,更可以是权倾天下。生逢乱世许许多多不可能的事情,却又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 我不成仙丨丶

    我不成仙丨丶

    当仙界之门大开,无尽的生命向他招手的时候,高晨仰天狂啸:“我心本意,我不成仙!”
  • 踏天武仙

    踏天武仙

    与天下争锋,不过是想活得精彩;为红颜流血,不过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男人;为武道献身,不过是想长生不死。七尺身躯,铁血男儿,战于疆场,睡卧美人,皇图霸业,谈笑间,已然在手,武道之仙,即便踏天,风云我辈,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