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0800000025

第25章 《虚云和尚全集》序

《虚云和尚全集》的出版,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

虚云(?或1840—1959),是中国现代禅宗泰斗、佛门领袖,也是著名的诗僧。祖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19岁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其后,四处行脚名山古刹,参访求道,足迹遍及四川、西康、西藏乃至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为报父母恩,43岁发心朝拜五台山。由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历经三载,备受艰难,终抵五台显通寺。56岁时,在扬州高曼寺,因沸水溅手,茶杯落地,而顿断疑根,彻悟本来面目。又在终南山潜修后,赴马来西亚、台湾省等地弘扬佛法。在泰国讲经期间,曾入定九日。后回国在云南弘教18年,重振鸡足山祝圣寺和昆明云楼寺(华亭寺)。90岁返鼓山任住持。后又赴广东重建禅宗祖庭,并以百余岁高龄,驻锡江西云居山。1953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9年秋圆寂,世寿120,僧腊101.

虚云和尚一生虔诚奉佛,志大气刚,悲深行苦,百城云水,万里烟霞,“坐历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忘身为法,腊高德劭,堪称佛门一代高僧,千秋典范。

从历史坐标来看,虚云和尚的以下四大业绩,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兼承五宗。虚云和尚于1892年在妙莲和尚座下受临济宗衣钵,为第四十三世;同时又在耀成和尚座下承曹洞宗法脉,为第四十七世。1932年应请遥接良庆和尚所传法眼宗法脉,为第八世。次年又应允远承兴阳词铎禅师所传沩仰宗法脉,为第八世。在主持重修云门山大觉禅寺后,又遥承己庵深静禅师的法脉,为云门宗第十二世。虚云一生传承临济,兼弘曹洞,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中兴云门,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脉,承前启后,演衍宗风。

虚云在融会五宗禅修法门的基础上,主张恪守祖师的“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的原则;又强调参话头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习禅者参话头的种种偏失,提出纠正的方法,使禅宗参话头的功夫更为具体化。

虚云虽身传禅宗法脉,但也绝不排斥净土、律、天台、华严和密等其他宗派,十分强调各宗不能角力互攻,不得自相摧残,提倡互相扬化,圆融兼通。他多次阐发参禅与念佛的互动关系,终生提倡“老实念佛”。

二、弘扬佛法。虚云和尚认为宗教的性质是“导引人心,趋于至善,是以移风易俗,补政治之不周”。他认为佛教更是“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一炉共冶”,强调佛教以“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为宗旨。虚云在弘扬佛法时,反复强调的重点,一是修心。他认为修持唯在修心,一切修法,都是修心。为此他提倡修持者要有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忏悔心;要发菩提心,切戒生是非心、生死心、虚妄心。二是因果。虚云认为,佛所说法,“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他反复强调世间、出世间都受因果律支配,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若能明识因果,就会自我警策,就有社会约束。若能时时念及莫造恶业,日日奉行善业,就自然会免遭苦果,而得乐果。

为了达到弘扬佛法最佳效果,虚云和尚还十分重视以情动人,他常常“以诗说法”,“以诗度人”,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作,为佛法增添光彩。虚云本人也成为与弘一、太虚等人齐名的诗僧。虚云还对诗歌的创作和欣赏发表独到见解,不乏新颖创新之论。虚云在近代诗歌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很值得深入总结。

虚云还把弘扬佛法和研究经典结合起来,以提升讲经说法的高度和力度。他撰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著作,可惜这些著作均已散佚,使我们难以全面了解虚云在佛学理论上的贡献,实在令人遗憾。

虚云一生弘法,行踪遍及我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广泛而久远。

三、重建古刹。虚云和尚深感佛教道场废圮,禅门衰微,律教乏闻,乃发愿中兴十方丛林,重建古刹。他一生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兴复六大名刹: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寺、乳源云门大觉寺、江西云居真如禅寺。尤为可贵的是,他流血流汗,不畏艰辛,在重建的每处道场竣工后,就选一住持负责寺务,自己却悄然隐退,行脚他乡,绝不恋栈。辛劳一生,他自己却没有一椽私筑。其公而无私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佩!

虚云和尚为了使寺院宗教生活有章可循,以利僧人修持和僧团建设,在重建古刹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在云门山大觉禅寺,虚云就亲自主持制定了《共住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禅堂规约》、《戒堂规约》、《大寮规约》、《浴堂规约》和《大觉农场的组织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寺院的规范管理,推动了僧团的教制建设。

四、培养弟子。据不完全统计,在虚云和尚座下剃度、得法、受戒、皈依的弟子达百万之众,大多分布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北美诸国。虚云一手重振祖庭,一手培养僧才,以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他分别传嗣了临济、曹洞、沩仰、云门和法眼五宗法脉,现在,所传法嗣及再传法孙,已有三四世,达数百人之多。其中佼佼者,如本焕、一诚、净慧、传印、佛源等,都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中坚,他们在弘扬佛法、光大宗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虚云和尚终生严奉戒律,一丝不苟,在对传法弟子耳提面命、多方教诲、严加钳锤时,也特别强调“以戒为本”,严守毗尼。他在南华寺创办了戒律学院,以庄严戒德。他反复强调守戒是崇信佛法、学习佛法的根本,说:“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可自圆成。”他还尖锐地指出:“受戒容易守戒难,如能于千百人中得一二持戒之人,正法即可久住,佛种即可不灭。”真是逆耳忠言,论及持戒意蕴的极致之处。

虚云和尚弘扬佛教、为法献身的崇高业绩,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足迹和特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迄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动荡不宁,佛门衰落,宗风沦坠。虚云在皈依佛教后,客观上被赋予了振兴佛教的历史重任。“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又推动历史,虚云不负历史使命,如法如理,应时应机,为近现代佛教的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虚云和尚百多年佛教实践的道路和走向来看,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不仅适应当时佛教的情况,也符合今后佛教发展的需要。

其一,诸宗融会。虚云不仅提倡禅宗内部各派的融合,也提倡禅宗与净土等其他宗派的融合,还主张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步发展,为佛教不同派别协调关系,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指明了方向。

其二,传统与现代结合。虚云和尚强调佛教要适应时代,因时制宜。例如,他以百余岁高龄于1950年在云门大觉禅寺创办“云门山大觉农场”。与大觉禅寺地处山林农村不同,韶关市大鉴寺则处于城区闹市地段,虚云因地制宜,又率领大鉴寺僧众创办纺织工厂,推行“工禅并重”的理念。1953年还率众登上云居山真如禅寺,成立了“云居山真如禅寺僧伽农场”。虚云强调,自力更生是维护佛教的根本,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农禅并重”、“工禅并重”,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国家繁荣兴旺和人民日益富裕的今天,如何坚持祖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遗训,更具迫切意义。

其三,以戒为本,以戒为师。如上所述,虚云和尚极端重视戒律,强调学佛必须学戒。戒是佛教的根本,僧人的师法。也就是说戒是佛教的内在规定和根本特征,持戒是佛教信徒的本质要求和庄严承担。没有戒,就不成为佛教。不持戒,即使参禅、念佛、讲经,也是外道。兹事体大,关系佛教的根本、形象、命运。虚云的严正告诫,对中国佛教而言,实具深远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虚云和尚全集》,设立《年谱》、《法语》、《开示》、《问书》、《文记》、《规约》、《诗偈》、《传记资料》、《追思录》、《杂录》十部分,分类合理,结构严谨,基本上涵括了虚云现存的各类文字著述,实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虚云文集。

《虚云和尚全集》全面地记录了虚云和尚的行履历史、言论思想、实践业绩,是目前了解、研究和总结虚云一生的最直接、最可靠、最完备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是透视中国近现代佛教面貌,进而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不可或缺的资料。可以说,不了解虚云,就难以全面地了解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真相,就难以写出完整的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虚云和尚全集》中的《法语》、《开示》、《问书》、《文记》和《诗偈》等内容,对当前中国佛教的僧格建设、僧德建设、僧风建设和僧团建设,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此外,如上面已提及的,对研究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我曾在中国佛学院旁听进修约八个月,其间净慧法师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法缘殊胜。故此,净慧法师每次见到我,总以老同学相称,甚为温暖亲切。日前法师嘱我为《虚云和尚全集》作序,特爰述所思所感,供作参考。是为序。

2002年10月6日于京郊时雨园

[原载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1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同类推荐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物流法教程

    物流法教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内在和谐统一的物流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和引导。本书共分十二章,阐述了物流法律制度的概况、物流企业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法律制度、货物采购与销售法律制度,并详细介绍了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管理等环节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货物保险法律制度。
  • 寿衣店主

    寿衣店主

    因为我的祖上犯了禁忌,所以我遭报应了。看我寿衣店主怎么逆天改命白天做活人生意,晚上做死人生意.....
  •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本书讲述三毛被守护和独立的两段人生。作者没有将三毛当作一个传奇的女性,她像大部分人一样,想要看不同的风景、爱刚刚好的那个人,是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成就了她的传奇和无可取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三毛的作品,不如直接读她的一生。
  • 天冥九噬

    天冥九噬

    方宇若无我立身之地,便破了这片天地。纵使天下皆为敌,红颜惜命相依足矣。今日欺我少年穷,令我受尽天下欺辱。他日看我天冥之道,噬你九天万界。
  • 万世独尊

    万世独尊

    仙武世界,天道崩碎,留下无数奇妙无穷天道碎片供世人苦苦追寻修为尽废的少年暮临渊为报杀妻之仇,踏上一条不归血路,凭借着一块毫无用处的天道碎片,强取不灭金身,豪夺天书四帝,力压天下独占绝世美人,为何家传心法只可修到天道第六境而父亲却是第九境绝世强者,为何只是一边陲少年郎,却得到天下一等美人一见倾心,为何常人无法修习的天书四卷到他手中却妙用无穷,一切仿佛冥冥中早有人注定,逆天改道,玩弄众生,暮临渊是要拨乱反正还是倒行逆施???罢罢罢,且看一边陲少年如何踏碎苍茫,力证万世独尊!!!
  • 大明之特战兵王

    大明之特战兵王

    明末边军一小兵,是怎么样凭借他自己的力量,成为大明最后的一支擎天玉柱?他和他的兄弟的故事,就是大明特战的故事。他不是曹文昭,也不是洪承畴,更不是卢象升、吴三桂,他是凌云,他和他的经历,后入称之为传奇。
  • 珠联“碧”合

    珠联“碧”合

    许碧合一心想成为一个婚纱设计师,为此她参加了JR的比赛,想要获得成功。在感情上,她为了能找到自己的王子,一次次地失恋然后再站起来,她的身边始终有自己的青梅竹马何仲谦相伴。她在遇到初恋陆成铭之后觉得自己找到了王子,却发现对方选择了未来。在朋友的点拨之下她恍然发现,其实这么多年她一直寻找的王子就在自己身边,是自己的好朋友何仲谦。两个人一起努力参加比赛,最后因为意外何仲谦失去比赛资格,许碧合获胜,一个人远走他乡,最终学成归来……
  • 大宋豪侠传

    大宋豪侠传

    以宋朝为历史撰写的小说,这是一个有着诸多历史的朝代,天下一统、励精图治、荒淫腐化、矢志中兴、丧权辱国、风雨飘摇、群雄并起。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符号。翻开岁月的长卷,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惊艳。
  • 妖孽邪王冷艳妃

    妖孽邪王冷艳妃

    她,白冰,冷酷无情,六岁时,父母双亡,被世界首富收留,秘密认为干孙女,接受残酷训练,成为二十一世纪冥榜第一女杀手。终于卸下防备,却惨死他的手下。她,墨黛,将军府嫡女,身为将军府夫人的母亲在她三岁时意外中毒身亡。五岁时“意外”中毒,从此容貌尽毁。当现代的她意外穿越到古代,看她怎么玩。“黛儿,一生一世一双人。”邪王宠溺道。
  • 国士

    国士

    一次意外的穿越却成了婴儿,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看罗宇一步步成长,如何使用现代知识和古人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