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90400000003

第3章 近代史研究和版本校勘、档案求索——《戊戌政变记》最早刊发的两种期刊

距离戊戌政变只有三个月,《戊戌政变记》就在日本发表了。它除在报刊上连载外,还迅速印出单行本。有关梁启超写作此书及其刊行情况,台湾刘凤翰教授、日本狭间直树教授已经论及,本文只是从它最初发表的缘由以及近代史研究也要注意版本校勘和重视档案资料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戊戌政变记》最早在什么刊物发表?一般都说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刊的《清议报》。就开始登载了。今将《东亚时报》所载《戊戌政变记》的刊期、编次、篇目列表如下:

同上,末注“此稿已毕”。从上面两表和相关记载中,可以得知下述几点:

第一,《戊戌政变记》最早发表在日本《东亚时报》,这是日文期刊,但所载《戊戌政变记》却是中文,不是翻译。它在1898年12月10日开始登载《论支那政变后之关系》第一章至第三章。而《清议报》却是1898年12月22日创刊,登载其中第四章《政变前纪》的。那么,《东亚时报》刊出的《戊戌政变记》早于《清议报》12天,但它没有标上“《戊戌政变记》”的书名。正式标明“《戊戌政变记》”书名并注明章节的,还是《清议报》。

第二,《东亚时报》和《清议报》在登载同一内容时,不仅章节不同,而且题目、篇目也有不同。如《东亚时报》第三号《政变前纪》第三章《辨诬》,《清议报》不是登在《戊戌政变记》中,而是放在“本馆论说”中,题目为《政变原因答客难》。又如《东亚时报》第四号《圣德记》第一章《上舍位忘身而变法》,载《清议报》第二册“本馆论说”栏,不是在“支那近事”栏内的《戊戌政变记》目录中,章节也有不同。又如《清议报》第五册所载《政变近报》,《戊戌政变记》正式出书时没有收入。可知梁启超随写随发,未曾结稿。

第三,《戊戌政变记》在《东亚时报》发表时,不仅编次章节和《清议报》不同,即文字也有损益。如《清议报》第二册载第四篇《政变正记·穷捕志士》,原有“张之洞,直隶省人,两湖总督,因奏荐杨锐、梁启超,今革职留任”,“志钧,满洲人,瑾妃、珍妃之胞兄,原任翰林院侍讲,以乙未年西后廷杖二妃事去官,改江苏候补道,今革职”,出单行本时删去。《圣德记》,《清议报》作《光绪圣德记》。《东亚时报》载《圣德记》时,在《上舍位忘身而变法》下有不少空格,《清议报》却照登,此点下文还将论述。

第四,《东亚时报》未载“《戊戌政变记》”书名,《清议报》目录和中缝都有书名。两报所登主要是《政变前纪》、《政变原因》、《光绪圣德记》、《六君子传》。它们没有继续刊载的主要原因是《戊戌政变记》即将出版单行本。

那么,在单行本出版之前,梁启超为什么急于将上述内容率先露布,并迅速出版单行本呢?这是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勤王求救”活动有着密切关联的。

如上所述,《清议报》所载只登到第十册《政变前纪》、《今政府之情况》以及《六君子传》、《光绪圣德记》。1899年4月10日《清议报》第十一册出版,没有续载,却在“告白栏”中登有《〈戊戌政变记〉成书告白》,录如下:

戊戌八月之变,为中国存亡绝大关系,惟其事之本末,层累曲折,知之者少。今有局中人某君将事之原委编辑成书,托本馆代印代售。全书分十卷:一、变法实情;二、废立始末记;三、政变前纪;四、政变正记;五、政变后记;六、殉难烈士传。余附录四卷。记载详尽,议论精明,将中国将来之局言之了如指掌,有心人不可不读之书也。今已印成,定于四月中旬出书。如欲购者,随时函告本馆及代办处可也。

“局中人某君”即梁启超,《东亚时报》刊出时即署“梁启超”。《清议报》则署“任公”。没有多久,5月10日《清议报》第十四册出版,也附《〈戊戌政变记〉成书告白》,把“余附录四卷”改为“余附录三卷”,“今已印出”。这就是日本铅字排印的九卷本。内正文六卷,附录三卷。其目为:卷一第一篇《变法实情》;卷二第二篇《废立始末记》;卷三第三篇《政变前纪》;卷四第四篇《政变正记》;卷五第五篇《政变后记》;卷六第六篇《殉难烈士传》,附《烈宦寇连材传》;卷七附录一《变法起原》;卷八附录二《湖南、广东情况》;卷九附录三《圣德记》。

这里不对《戊戌政变记》作全面评价,只就《东亚时报》和《清议报》所载梁启超在这两份刊物先行登载的篇章和他们“勤王求救”的关联作一些探究。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于9月25日由塘沽乘船逃亡日本。9月27日,在大岛军舰上上书伊藤博文,希望他“念兄弟之邦交,顾东方之大局”,“与英、米诸国公使商议,连署请见女后”,告之曰“若大皇帝有大故,某等各国将下国旗绝交,兴问罪之师,代支那讨弑君贼”,并请营救谭嗣同等。

同是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则在此时刊布光绪皇帝“密诏”,发出《奉诏求救书》。在第一道密诏中“妥速筹商,密缮封奏”上加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奉诏”。第二道密诏“出外求救”加为“出外国求救”,作为“奉诏求救”的张本。在《奉诏求救书》中列述光绪“忧国图治,发奋自强”,是“通万国之故,审时变之宜”的“圣主”;举出慈禧“不恤国家”、“失地失权”等十大罪状,是“废君篡位”的“伪临朝”。说“废我二十四年之圣主,实亡我二万里之大清”,“亡我四千年之中国”。仿效徐敬业《讨武曌檄》的笔法,列举慈禧“进食加毒”、“刻吏虐民”等十大罪状,后面附有改篡的“密诏”,表示“奉诏求救”,散发各地,“普告民庶”,“流传国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代理一等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还专门抄送日本外务大臣。

《奉诏求救书》是小田切万寿之助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十二月二十一日所上,与《东亚时报》、《清议报》登载《戊戌政变记》在同一个月,正是康有为“勤王”掀起之时。它在这两份刊物上登载,也是和“勤王求救”相配合的。

《东亚时报》第一号登的是《论支那政变后之关系》,第一章《支那与各国之关系》内说:“支那苟被分割,日本惟福建一省或可染指,然尚在不可必得之数。欧人既全趋于东方,唇亡齿寒,日本之危,亦可累卵,彼辽阳之地,昔已得者,犹且被他人取之于其怀,况在他日乎……夫英国、日本之不欲支那瓜分也如此,而支那瓜分之势之急也如彼,欲免支那之瓜分,惟望支那之改革,而支那必如何而后能改革,则日本、英国之人不可不深察也。”

他配合康有为,强调帝俄“直以我政府为傀儡”,渴望英、日“抵制”;揭露帝俄,攻击慈禧,吁请“求救”。梁启超《致大隈重信书》中,很多词句与上引相同,末后更谓:“露人可杀克之兵队,长驱以入关,蹴踏中国东北,日本能高枕无忧乎?故今日为日本国计,支那安则日本安,支那危则日本危,支那亡则日本亦不可问矣。”希望日本洞察帝俄的侵华野心。慈禧的亲俄积弱,能“仗义执言”,联合英、美,“以成日、清、英、美四国联盟之局”。如果日本政府“肯相助”,准备“再航米、英而乞之”。康、梁“痛陈利害”,无非因为慈禧亲俄,幻想在英、日的支持下,扶植光绪帝重新掌握政权。

“勤王求救”是康、梁流亡日本的主要活动。“勤”“救”的王是光绪帝,而他却早被慈禧封禁,从而《东亚时报》除历述慈禧罪恶外,更在第四号发表《圣德记》。《清议报》的第九、十册也连登《光绪圣德记》,还在第四册、第六册到第八册连载政变遇难的六君子传。六君子的遇难,显示了慈禧之恶;《圣德记》的专章,显示了光绪之“圣”。《圣德记》凡十五章,即:一、上舍位忘身而变法;二、新政皆无人辅佐而独断;三、群僚士民皆许上书;四、豁达大度;五、日昃勤政;六、求才若渴;七、破格用人;八、明罚敕法;九、用人不惑;十、从善如流;十一、俭德谨行;十二、好学强记;十三、养晦潜藏;十四、特善外交;十五、爱民忘位。把光绪说成古往今来“绝世简出”的“圣主”,一旦光绪复位,变法就能成功,中国就有希望。

梁启超这些例证,宣传气氛浓厚,就是他自己也“不敢自承”。他在所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特举《戊戌政变记》为例,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他之所以将“真迹放大”,正是为了“勤王求救”,扩大影响,报刊登载未完,就结集出版了。

《戊戌政变记》的先后发表,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从最初发表的两种刊物所载《戊戌政变记》来看,对近代重要著作,查究它的版本渊源,非常有必要。

举例来说,《东亚时报》刊登《戊戌政变记》时,每多空格,核以《清议报》或后来出版的单行本,可以查出空格的原文。它在什么地方空格?为什么空格?在校勘中可以看出缘由。例如《东亚时报》第四号登载《圣德记》,其中空格有:

同类推荐
  •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师们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丰富的阅历,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迈向最强之路

    迈向最强之路

    张川,穿越大军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原本连成为主角的资质都没有,不会魔法,没有异能,身体素质更是烂到极点,虽然苦练拳法励志成为一名真正的强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别人一个霸气侧露他就会吓得摔倒在地,原本这一世他也会默默无闻地度过,直到有一天他傍上了一位看起来非常厉害的魔女,在其威逼利诱下将明显走错了片场的某个道具整个吞下之后,化身为让人谈之色变的哥斯拉(雾这只是一个抱大腿的死宅和色气度满满的女主角之间的故事
  • 惊悚校园

    惊悚校园

    一座禁止进入的后山,一个超越了古代、现今的血之诅咒,都这所百年古校里一个一个解脱......传说夜深人静时,进入后山的人,一定会满脸扭曲,祈求的跪在地上死亡。漆黑的洞穴里回荡的凄哑的歌声,一本受了诅咒的日记,一个在校园徘徊着伺机、报复的鬼魂,是人为报复还是鬼魂作祟,似乎所有答案都指向着死亡......只恨萧萧剪不断,爱恨情仇两难圆。小愁何去寻不到,慧花貌雪似遗恨。只因情恨伴一生,情去恨来留不甘。点击进入,让司马奕带你走进惊悚校园的悬疑生活。读者群号397473477欢迎各位读者加群
  • 文娱终结者

    文娱终结者

    他用“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对垒“华山论剑,东西南北”;他用“莫欺少年穷”反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用“我要这铁棒有何用”诠释“不要死,也不要孤独的活”;他用……他生活的世界有这么一群神奇的人,这群神奇的人持才傲物,总有无穷的才华,来写书写歌写诗词,来拍电视拍电影搞综艺,来创造属于他们的文娱世界。但,这是平行世界,是他生活的世界。他用,不,他说:“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言必行,行必果,当时只道是寻常,他叫周寻常。
  • 竹林启

    竹林启

    睡个觉都能穿越,只是在小说里出现的清洁居然出现在我身上,简直不能相信。穿越就算了,穿越的哪个朝代至少自己没见过!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一法服天师教戒科经

    正一法服天师教戒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就是龙卷风

    我就是龙卷风

    “虚无岛火山爆发,喷出来的岩浆竟被暴风稳稳托在天上。观众朋友们,这简直就是神迹。”“金宇码头,秦明少爷。大家猜猜,这次的神迹,是否还和秦明少爷有所关联?”“……”关掉电视机,秦明朝窗外勾了勾手指,不多时,一股难以用肉眼察觉到的细流从窗外涌了进来,没入他的手指尖里。“明少,您这本事真是逆天了,不拿来做电影特效真是白瞎。”“电影特效?我拍不来电影,但电影特效我倒是能做。说说看,你是想要暴风对抗龙卷风呢,还是要龙卷风对抗台风,或者干脆对抗陨石?还是直接的对抗火山?”
  • 绝色美人榜

    绝色美人榜

    她?王语嫣!荣登《绝色美人榜》榜第1名!她?程艳!《绝色美人榜》榜第99名!她?赵馨蕊!星海大学美人榜上第一校花,《绝色美人榜》榜上无名!她们是谁?她们在哪?赵海进星海大学后,偶然见到传说中的第一校花赵馨蕊,被校花容颜惊呆了!没有想到校花居然这么漂亮!《绝色美人榜》榜上的女人又是怎么样的呢?赵海发誓一定要娶个《绝色美人榜》的女人回家!为了这一目标,赵海开始了自己的强者之路……
  • 剑关子益禅师语录

    剑关子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