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90400000002

第2章 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盛行,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政论、诗文、函电,每每在报刊上发表。这些诗文,有的收入结集,有的则被刊落,收入结集的又有增删。散佚或增删既有各种原因,结集的标准也每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我认为报刊所载,不但有利于撰期的查核,且每每针锋相对,有助于对作者思想演变的考查。

本文拟就戊戌、辛亥间主编报刊影响最大、历时最久的梁启超为例,论述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的关系。

近代报刊,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昌言改革、蔚然成风的。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瓜分危机,康有为除上书变法外,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他的弟子梁启超更于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首载《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列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刊发达,“有助于耳目喉舌,而起天下之废疾”。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不了解世界形势,不闻问国内大事”,这是“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这是“有喉舌而无喉舌”。起“废疾”,助“耳目喉舌”,就要依靠报馆。报馆是“去塞求通”的开端。

梁启超认为“法”是“天下之公器”,“变”是“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骋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他的《变法通议》,也在《时务报》连载。当时“新学士子”,怵于民族危机的严重,看到梁启超“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梁启超的声名大著,《时务报》也就影响日广。数月之间,销行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不久,梁启超在澳门筹组《知新报》。政变后,流亡日本,又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以至《新小说》,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他主持报刊之多、时间之长、撰文之广,在近代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这些诗文、函札,大都收入结集,但也有未曾收入结集,或各种结集互有不同,或收入时曾加增删。由报刊所载到收入结集,总有一段时间,有的结集他自己看过,有的却是他去世后别人辑编,那么,重编《梁启超全集》,这些情况就不容忽视,而从结集中也不难看出它增删、改易的各种缘由。

梁启超最早的结集是1902年何擎一(天柱)编的《饮冰室文集》,1903年由广智书局出版,辑录梁氏1896年至1902年在《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头几个月的论著,采用编年体,梁氏写了序言和《三十自述》。

1910年,广智书局重印此集,何擎一增订补编四卷,《凡例》谓“今辑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四年之文为一集名曰补编”。

与此同时,广智书局又将《饮冰室文集》分类编辑,于1905年出版《分类精校饮冰室文集》,辑录梁氏早年著作,采取分类编辑,下系年月,分通论、政治、时局、宗教、教育、生计、学术、学说、历史、传记、地理、杂文、游记、谈丛、韵文、小说十六类,近二百万字。1916年,商务印书馆印行《饮冰室丛著》精装四册、平装二十册,收录1902年至1915年的学术专著,《新民说》、《德育鉴》、《墨子微》、《古传今义》、《国学蠡测》、《节本明儒学案》、《中国之武士道》、《西哲学说一脔》、《外史鳞爪》、《政闻时言》、《饮冰室自由书》、《新大陆游记》、《小说零简》,每书题字均“启超自署”。政论文有《政论时言》,亦达二百万字。

同年,中华书局出版《饮冰室文集》四十八册,《例言》称:“内先生(指梁启超)指示梗概,凡不惬意之作,以及兴到涉笔,无关宏旨者,悉从刊落。”“年代较远者,多付删汰。”分论说、记述(包括序跋、学案、史传等)、杂文(包括时评、杂评、书牍、谈丛等)等类,附录提案和演说词。大都是1902年至1915年间的政论和学术文章,与商务版《饮冰室丛著》各有所重。

1926年,梁廷燦重编《饮冰室文集》,凡八十册,中华书局出版,署“乙丑重编”。《序例》称:“叔父为文坊间所裒辑者,大抵以意增删,恐读者未得叔父为文之意,因取原稿重编。”凡五集:第一集为1898年以前作,第二集居日本时,即1898年冬至1911年作,第三集1912年至1918年作,第四集1919年至1925年作,第五集为附集,收题跋、诗词和小说等,内容较以前所编各集丰富,但也不齐全,如已经印行单行本的《德育鉴》、《国民浅训》、《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墨子校译》、《中国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陶渊明》等就未收入。

这些,都是在梁启超生前由其弟子或亲属所编,有的还有梁氏亲撰序言,应该是征得梁氏同意或经其寓目而出版的,至于坊间所印,则当别论。

梁氏病逝后,1932年,由其好友林志钧重编《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出版,包括文集十六册,四十五卷,专集二十四册,一百零三卷,合计四十册,一百四十八卷。《例言》谓:“本编以编年为主,搜集已印、未印诸作,分两大类:甲类文集,附诗词、题跋、寿序、祭文、墓志等;乙类专著。专著中又各自为类,而第其年次。前印文集,年次有疏舛者,亦均详为订正。”又说:“本书据初印旧本覆校,其有手稿者,则悉依原稿校正。专著各种,间有厘订之处。”过去出版的文集,除《饮冰室丛著》外,大都不收入专著,《饮冰室合集》不仅收录专著和已刊论文、诗词,还收入不少专刊文稿,约九百万字,是已出各书中最为丰富的合集。

《饮冰室合集》编辑时间只有两年多,比较匆促,收录也有遗漏,如发表在《知新报》上的《创办〈时务报〉源委》、与《民报》论战的《杂答某报》就未收录。在年代考订上也有疏漏;还有梁启超的大量函札,也未辑入。

至于坊间所刊《饮冰室文集》还有多种,如:《(壬辰)饮冰室文集》,1909年普新瑞记分局石印本;《梁启超文集》(即《康有为梁启超文集合刻》),1914年上海共和编译局石印本;《梁任公文集汇编》,1914年上海交通图书馆出版;《梁启超文钞》,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梁任公近著》(第一辑),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饮冰室全集》,1922年上海锦章图书馆出版;《重订分类饮冰室全集类编》,1924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饮冰室全集》,1925年上海华成书局出版;《新式标点饮冰室全集》,1925年上海大通书局出版;《新编分类饮冰室文集全编》,1928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饮冰室全集》,1935年上海文化进步社出版;《饮冰室集》,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饮冰室全集》,1936年上海荣记书店出版;还有《梁任公文选》、《梁任公文存》等。这些“全集”,大都掇拾梁氏已刊诸作,搜集既不完备,校勘又多错误,很少可取。

早在“壬寅(1902)十月”,梁启超为何擎一编的《饮冰室文集》所作序言中就说:

擎一编余数年来所为文将汇而布之,余曰:“……以吾数年来之思想,已不知变化流转几许次,每数月前之文,阅数月后读之,已自觉期期以为不可,况乃丙申、丁酉间之作,至今偶一检视,辄欲作呕,否亦汗流浃背矣。一二年后,视今日之文,亦当若是,乌可复以此戋戋者为梨枣劫也。”

经何擎一请求,梁氏“虽重违其言”,“自念最录此以比较思想之进退”。作为政论文章总是有着时代的烙印的。

梁启超不幸早逝,他在“病中,自谓吾年得至六十,当删定生平所为文,使稍稍当意,即以自寿”。自称如果自行编集,还“当删定生平所为文”。其实,他的思想虽“变化流转”,而当年“所为文”,却是当年思想的真实反映,想要全面评价梁氏的思想迹象,他当时在报刊上最初发表时的文篇,应当是真实和原始的素材。

根据上述,梁启超诗文、函札,“全集”既收录不全,即《饮冰室合集》也有遗漏。至于坊间所出,亦多“掇拾”已刊诸作,“以意增删”。因此,重编《梁启超全集》,就可采用《饮冰室合集》和参校由其弟子、亲属在其生前所编各集。又因他的诗文,大都在其主编的报刊上发表,如果从最早刊登的报刊中录出,再核其结集,对考察其刊出时的心态和结集增删的缘由,以致全面评价梁启超,应该是有帮助的。

梁启超自1898年9月21日政变发生后流亡日本,到1912年9月归国,历时14年,所办报刊,最初是《清议报》,追随康有为宣传尊皇、保皇、勤王。此后,思想渐变,自1902年起,主持《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今将他思想渐变后在上述报刊发表的文章没有收入《饮冰室合集》(下简称“合集”)或虽曾收入其他结集,文字内容有所增删的,列表如下:

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

署名“沧江”,收入《合集·文集》之三十六,有删节 根据上表,单从1902年8月到1911年4月10日的《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所载梁启超的文章,没有辑入号称“搜集最全”的《饮冰室合集》的,就政论类、学术类而言,数量就很可观,特别是有的论文、短评,分载报刊的“国闻杂评”、“国闻短评”、“专件”、“杂评”等栏,显然是鉴于当时时政有感而发,要全面正确评价梁启超,当然不能忽视这些“佚文”。

上述包括:

第一,报刊发表时没有署名,《合集》未收,而《饮冰室全集》或其他结集却曾辑入者,有:1、2、4、7、8、9、10、21、47.

第二,报刊发表时没有署名,《合集》未收入,但据《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可确证为梁启超所撰者,有5、59、60、62.

第三,报刊发表时有署名,《合集》未收者,有:6、35、36、37、38、39、41、42、43、44、45、46、48、49、51、52、53、54、55、57、73.

第四,报刊发表时有署名,《合集》未收,但《饮冰室全集》或其他结集曾予辑入者,有:3、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40、50、56、58、61、63、70、71.

第五,报刊发表文篇,《合集》虽曾收入,但有增删、改动,或就报刊所载,可查考是否完整等情况的,有:11、64、65、66、67、68、69、72、74、75.

由上可知,要真正编好一部人物全集,还需根据报刊所载,细加核查,按照不同情况或予校注,或予增补。

就以上表格所举,结集有失载,报刊所载既可补其缺失,且有助于考核作者写作的缘由和一些细节。

第一,报刊所载亦有重要论文被刊落或失载,有的语句被删节,例如:《新民丛报》第九十一号(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发行)《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制》,最后附言谓:

彼报之所以答我难者,其最重要之点,则在“满洲人未曾取得中国国籍”之一语。然其不应于事实既已若是,若略一纠之。若夫此问题之根本论据,则具详本报前号及《中国新报》第二号第二十七叶以下、第三号第七十九叶以下。读者一参观之,则知其报所说无一而非谵语矣。

《饮冰室合集·文集》收入此文,此处却经删节。

《政闻社宣言书》,原载《政论》第一号,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日出版,署名“宪民”。又载《国风报》第一年第二期,宣统二年八月初一日出版,删去最后四大段,即“然则人民之于国会……而至今国民莫或起而求焉,独何也”,“我国民其或将曰……我之所以音晓晓也”;“呜呼……吾尤庶几国民之及今一寤也”。而代之以:“呜呼!今国会第三次请愿已为国中一部分志士所提倡矣,我国民其奋起为之后援也,抑默认此恶政府而自即安耶?愿我民自审处之。”并有附言:

本文曾登某报,因某报出版未久,旋即停印,海内见者甚少,同人耸恿谓宜再录以警告同志,故略为识点窜录之。著者志。

此文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如能根据最早登载的《政论》刊出,再将续载的《国风报》和结集所载作注,则对读者进而研究其时代背景、增删缘由,也是有帮助的。

至于报刊所载,《合集》刊落的,上表已经列出,这里就不再举了。

第二,报刊所载,虽曾辑入《合集》,但如从报刊录出,则有助于对该文细节的了解,如时间、来源、背景以至是否完整。

报刊所载,有利于考核写作缘由和是否完卷。如《中国前途之希望》载《国风报》第二年第五、六、七、十期,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始刊出,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六。《国风报》刊出时,原有“附言”:“宣统辛亥花朝,著者识。”《合集》把“附言”删去。查“花朝”为夏历二月十五日,知撰于辛亥二月十五日。《国风报》末后还有:

明水谨案:沧江先生此文,述正月间吾二人连日讨论之言也。文成后旬日,而余陪先生为台湾之游,既察其施政,复接其遗老,而贻我以没齿不能忘之刺激,于吾脑中,先生所谓亡后尚当有事者,我同胞中有三百万人先当之矣。夫虽欲不有事,又何得耶?而虽欲有事,乃可得耶?嗟我帮人诸友,慎勿以亡国二字为口头禅,亡国遗老所度之岁月,吾无以状之,诵徐孝穆二语曰:不自知其生,不自知其为死而已。台游既罢,乃急书数语寄编辑部,使缀此文之后。

这虽然不是梁启超所写,但附于文末,对梁氏写作背景和缘由的探究,是有帮助的,《合集》把它删了。我想,如果把它附于书后作注,那可多好!

又如《读〈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况折及册式〉书后》,载《国风报》第十一期,宣统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发行,收入《合集》。《国风报》登出时,后面注称:“未完”,《合集》也有“未完”二字。事实上他没有续写。《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载《国风报》第十四期,宣统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发行,收入《合集·文集》之二十一。《国风报》注有“未完”,但未见续载,《合集》删去“未完”二字,知实际“已完”。《立宪国诏旨之种类及其在国法上之地位》载《国风报》第二年第十一期,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发行,署名“沧江”,《国风报》末后有“辛亥浴佛后三日,著者识”,知撰于四月十一日,《合集》删去了,要考察撰期还得查阅原刊。

报刊所载,《合集》也有不是全部辑入的,如《读〈币制则例〉及度支部筹办诸折书后》,载《国风报》第十五、十六期,宣统二年六月初一日、十一日发行,署名“沧江”,收入《合集·文集》之二十五。其中“第四,收换改铸与自由铸造法之关系”以下,《合集》未收。

1902年至1911年间,正是变法失败、义和团起事、革命运动掀起、清政府宣扬“立宪”之时,社会动荡,风云激扬,梁氏政论,多因时而发,刊诸报章,那么,要正确评价梁氏思想,自不能忽视他最初在报刊上所刊诗文,诊察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所写,又是为什么撰写的。

报刊中有的没有署名,但可看出是梁氏手笔或与之有关、而《合集》没有收录的,如《〈新民丛报〉章程》载《新民丛报》第一号,《时报缘起》、《时报发刊词》,载《新民丛报》第四十四、四十五号合册,如果研究梁启超办报宗旨,就不能不探寻求索。

报刊中有的“告白”,署有梁启超姓氏,可能因它不属诗文,《合集》等都未收入,但这些“告白”,却有助于考察他与对方争辩的缘由和争辩到“无所不用其极”。如1904年后他和《中国日报》的争论。初,《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登有梁氏“上日本伊藤博文氏一书,且加以种种评论”。梁氏说明“该书乃李某上日本伯爵副岛种臣者”,不能“嫁名以诬人”。又如《中国日报》记有梁氏“二月十五日在横滨演说之语”,而这时梁“正在香港”。故“嘱其更正”,并“辨明始末”。末署“梁启超敬白”没有多久,再登《辨妄再白》:对《中国日报》“支离之遁词,谓所指乃东历二月十五日,且声明是日为温高华某君经过横滨之叙集”再予“辨妄”。谓“此等事本何足辨,但彼既强词,要不能不一揭其隐”,接着,又于光绪三十年八月十五日(1904年9月24日)的《新民丛报》第五十三号“篇首”登出《忠告香港〈中国日报〉及其日本访事员》,一开始就指责:“贵报日以造谣诬蔑为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矣”,“但择举数端,以例其余”:

“贵报尝载广东所派美国留学生监督汤君强迫学生向我拜门之一事”,指出“美国留学生监督乃陈君而非汤君”,“汤君与我为旧交”,“至广东所派日本学生留学西京之事,系由两广学务处所预定,日本人某所挟持,在我则大反对之,尝与汤君及其同来之友人痛言之,此彼两人可以作证也”。“贵报又曾记学生伍嘉杰谋害其妻一案,而将类党人所造之孽转以诬陷鄙人及大同学校诸职员。”

“贵报又言鄙人在美洲假捐助上海爱国学社之名,假捐助章、邹狱费之名以敛财等事。”事实是“其款收齐,而爱国学社已解散”,“只得将其款全归大同学校”。

“贵报又载檀香山李某尝捐助我数千金,托其子某于大同学校,而我因其言革命而逐之之事。”“就鄙人观之,则如李氏子及贵报访事人之类,其言革命与不言革命,于社会上何尝有一羊尘一兔尘之关系,而我乃运动之,强迫之,使入我党耶?其亦太不自惭已耳。”

末谓:“此外,贵报诬攻之词无日不有。要之,贵报除攻击康、梁外,殆无论说;除诬捏康、梁外,殆无记事;除笑骂康、梁外,殆无杂文。”

这些《合集》未收的“辨妄”,都有梁启超署名,阐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争时加以参考,无疑是有帮助的。

梁启超办报重视广告,有的广告注意宣传,有的广告很可能是他亲自执笔,即使不收入集部,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如《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同为1902年在日本创刊,梁启超都曾主其事,其中“广告”、“告白”,也不乏参考价值,如《新小说》创刊与“目录”前有《本社谨启》:

本报为文学之上乘,于社会之风气关系最大。本社为提倡斯学、开发国民起见,除社员自著自译外,兹特广征海内各流杰作绍介于世。

并写了“征文例及酬润”。第七期载《新小说社紧要告白》:“顷总述饮冰室主人从美国复返日本,稍料理杂事,即从事著述。”查梁氏于1902年2月20日应美国保皇会之邀赴美,12月12日返回横滨。“告白”告诉读者,这几个月间,梁氏文章没有或较少的原因。

《新小说》也经常刊载《新民丛报》广告,如第一期登《新民丛报》各号版次,第二期登《第二年之〈新民丛报〉广告》,说明分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诸栏,第三期刊载《〈新民丛报〉征事广告》,说明增加“教育事评”一节,评说国内外学潮,此外还登有《饮冰室文集》和《清议报全编》出书广告(第一期、第二期)。那么,研究梁启超和有关报刊,只从《合集》着眼,似不够全面。

报刊中有梁启超署名的应入全集,没有署名但与梁启超有关的也可参酌。梁启超主持刊物多种,历时也久,从报刊中辑出佚文,考察异同,编成新的结集,对学术界是会有帮助的。

近代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的诗文,感念国事,因时而发,分载各种报刊,为他们结集,就不能不从有关报刊录出、校核。上表所举,说明要真正编好《梁启超全集》,就不能忽视他所主编的报刊。

或者认为,报刊所载,一般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编年辑集、弄清撰期,是可取的;但稍有先后,也不会影响大局嘛!其实不然,举例来说,《饮冰室合集》之《文集》、《专集》中按照年月编次的,“稍有先后”、“影响大局”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例如《与严幼陵先生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把它系于光绪二十二年,实误。因为梁启超知道《天演论》是在1897年,此信提到《天演论》,不应写于1897年之前。信中所说“进化”,还是康有为宣传的《公羊》“三世”说,谓:“《春秋》之言治也,有三世。曰据乱,曰升平,曰太平。启超常谓,据乱之世则多君为政,升平之世则一君为政,太平之世则民为政。凡世界必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故其政也,必先多君而一君而无君。”他的“进化”学说,源自《公羊》“三世”说,而不是《天演论》。因为这时《天演论》还没有问世。尽管“一年之差”,却牵涉到《天演论》的发表和影响等问题,可见,研究近代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不能不注意其著作的写作时间。在作者没有注明撰期的情况下,报刊所载,总离撰期较近。

或者认为,有的“社约”、“章程”以至论文,本来没有署名,何必再作考核。我认为,以政闻社为例,它是辛亥前革命派和立宪派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从梁启超署名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态度,但经过确证,出自梁氏手拟的《政闻社社约》、《〈政论〉章程》,自应补署,这对深入研究辛亥前的论争以至梁氏思想自有好处。

或者认为,近代报刊和人物结集的关系确很重要,梁启超是以主编《时务报》而闻名于世的,政变后他又去日本创刊报章,鼓吹改良,他的诗文结集应重视他所主编的报刊,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其他人物结集,是否也要寻求报刊?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对他们的诗文要寻求报刊,还可从报刊和结集中看出它们对“结集”的自我标准。试以章太炎为例,他早年写有《诸子学略说》,载《国粹学报》丙午第八、九号,1906年9月8日、10月7日出版,署名“章绛”,但他自订《章氏丛书》,在《太炎文录》中,却没有收入此文。他不是偶有疏误,而是时隔多年,思想发生变化,从而刊落。他在《致柳翼谋书》中说:

顷于《史地学报》中得见大著,所驳鄙人旧说,如云“孔子窃取老子藏书,恐被发覆”者,乃十数年前狂妄逆诈之论,以有弟兄啼之语,作逄蒙杀羿之谈,妄疑圣哲,乃至于斯。是说向载《民报》(笔者按:应为《国粹学报》),今《丛书》中已经刊削,不意浅者犹陈其刍狗,足下痛与箴砭,是吾心也。感谢感谢。

说明他是有意刊削。

这种情况,不仅章太炎如此,其他政治家、思想家也有类似情况,在已出全集中,有的已经注意到这点。如严复的《原强》,载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八日至十三日的天津《直报》,后来经过修改,收入《侯官严氏丛刻》,以之相较,不仅文字上有很大改动,而且补写了很多,增添了将近一半的字数,中华书局出版的《严复集》把《原强》修订稿附在《直报》所载《原强》之后,这对读者也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知,近代人物结集,对当时报刊不容忽视。

近代人物结集的来源和古代不同,古代既无报刊,又无出版社,大都由著者或其家属、亲友、弟子编印。近代不同,报刊盛行,书店林立,报刊所载,又与当时社会脉搏相连,要为近代人物结集,自不能不注意近代报刊。

原载《清史研究》,2008(3)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热门推荐
  • 圣光盗贼萨拉曼达

    圣光盗贼萨拉曼达

    他是皇家贵族,是天才少年,却被国家所通缉。他是除名的圣骑士,盗窃过圣光的贼,却得到了神的亲睐。他只想救活自己的爱人,为自己的过错赎罪,却卷入了无休止的纷争——国家的纷争,种族的纷争,神的纷争。传奇的圣骑士,传奇的圣光盗贼,传奇的国王,传奇的英雄,传奇的神使……他的信仰一直不曾改变,却一直在改变!一次次疯狂的冒险,一个个身世不凡的队友,一件件广为传颂的伟绩带您步入正统西幻的世界。(主角真的一点也不强,没有穿越也没有重生,没有好运也没有11,更没有金手指。他只是拥有了一身的神器后对神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
  • 上清经真丹秘诀

    上清经真丹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神狂女:天才弃妃

    邪神狂女:天才弃妃

    她无邪是现代第一杀手,却穿越成青龙国的第一花痴加废物。当‘她’再次睁眼,绝世风华倾尽天下!废材?我会让你们明白谁才是天才!痴傻?我会让你们明白什么叫惊艳!未婚夫退婚?没关系,她身边美男如云,各种高富帅……人若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人若欺我一分,我必还十分!读者群号:205134568(敲门砖:喜欢或讨厌的角色名,另只欢迎纯读者,打广告或是网编谢绝进入!)
  •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以实证研究(含史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全书主要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整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标准,对我国会计准则过去20年中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漕运通志

    漕运通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潜意识修士

    潜意识修士

    每个人都有的潜意识,一旦成为你身体内的伙伴,将会爆发出怎样的实力呢?改变你的人生,成为你人生的导师。
  • 邪帝独宠:痴傻五小姐

    邪帝独宠:痴傻五小姐

    她是摄政王府嫡出五小姐,却痴傻愚钝,人人唾弃。她是异世的王牌特工,性情冷漠且狠辣,人人畏惧。一个在大街上示爱,被渣男一掌打死,一个却被好友背叛,遭暗算意外身亡。当软弱痴傻的身份融入强悍冷血的灵魂,天地变色。而他明里是不受重视的病弱皇子,暗里却掌控着令人胆寒的暗阁。他常年以面具示人,忍辱负重,筹谋大业。可她的出现却成了他计划中最大的变数。最后她冷言问他:“你要我,还是要江山?”他目光坚定:“你,我要。江山打下来给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嫡女

    最强嫡女

    凤释天凤家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是一个无星无月的血夜!却夺走了她的一切!于是她剔骨换髓,她修习至强武技,忍辱负重。当第二次金环日蚀再现的时候!她手执长剑,立于高高的天地山!从此最强嫡女凤临天下!
  • 萌桃修仙记

    萌桃修仙记

    她是史上最可爱灵动的萌桃子;人世间的可爱精灵,修仙界的天之骄子;她是上天的宠儿,她是最美的神话;看她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风华绝代……
  • 七星冥门

    七星冥门

    偶然点开一家专门解决灵异事件的网店,结果莫名其妙成为了店员,从此一脚踏入灵异世界!随便认识个人,背后都有个大组织,诚惶诚恐!手握神器,被各方势力争夺,到底该哭还是该笑?解决灵异事件,却卷入某人的圈套——这是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七星冥门将启,人世危急,众人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