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31900000005

第5章 关爱他人——让孩子从小与人结下善缘

关爱,顾名思义,就是关心和爱护。然而,正是这简单的五个字,却道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的真谛。人们要想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绝不能缺少了互相之间的关爱。

孟子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更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爱。而要想得到这些,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爱人”,也就是关爱他人。

然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关爱,却很难做到关爱他人,或者是经常忽略关爱他人这件事。特别是现在的有些孩子,他们大都是在一大家人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被爱,心里想的也只是自己需要什么,根本不会考虑到别人,更不会主动去关爱他人。再加上我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教导,孩子就更不会去主动关爱他人了。

“在外面机灵着点儿,别傻乎乎地把好处都让给别人,人家可不说你好!”“把给你带的零食收好,不要给别人吃。”

“在学校厉害着点儿!咱可不能让别人欺负了!”

“没事儿不要老管别人的闲事儿,管好自己就行了。”

“这支笔很贵的,只能你自己用,不可以借给别人,听到了没有!”

“管好你自己的学习,不要帮别人,小心别人超过你去。”

这些都是妈妈教导孩子时常说的一些话。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受到欺负,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告诉孩子,在外面时多考虑自己,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处处维护自己,把同龄人都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处处防范,更有甚者,还欺负别的同学。

其实,父母存在这样的顾虑也很正常,在家我们可以处处给予孩子关爱,不让他受到伤害,可是当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担心。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思考,教会孩子主动去关爱他人呢?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去关爱别人,那么其他人又怎么会伤害他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教育孩子要关爱他人,那么,孩子之间相处得不就会更融洽了吗?这对孩子的童年成长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孩子懂得关爱他人,他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就会交到许多朋友。相反,如果孩子总是想着如何不让自己吃亏或者如何占到便宜,那么其他孩子也不会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一起玩儿的,孩子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与人为善,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爱,更为了他的幸福与快乐,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不可以自私自利,要教育他关心他人,培养他关爱他人的好习惯。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

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所以,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关爱身边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在我们行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学会关爱他人。

邻居张奶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家中就她一个人,而且,张奶奶的腿脚不好,所以小凡的妈妈经常过去照顾老人,帮助她做些事情。

妈妈每天下班后先去学校接小凡,然后带他去买菜,而且是买两份儿菜,一份儿是自己家的,另一份儿是给张奶奶买的。回到家后,妈妈就开始洗菜做饭,而小凡则去给张奶奶送菜。几乎每天如此。

一天,妈妈接到小凡后要带他去姥姥家,所以就没有去菜市场。小凡这时却着急了:“妈妈,你怎么不去买菜啊?张奶奶晚上还没有菜吃呢!”

看,正是妈妈的善良行为影响了小凡,他在发现妈妈没有去买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今天吃什么,而是想到行动不便的张奶奶还没有菜吃,他已经做到关爱他人了。

如果我们平时对待他人和善,经常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那么孩子都会记在心上,并且模仿我们的这些行为,从而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冷淡,对他人漠不关心,孩子也会学会这些行为,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接触到的人,很有可能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一颗关爱他人之心来感染孩子。

关爱他人,从心中有他人做起

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比较封闭,接触到的人也有限,而且多是长辈,他们自然会无私地用爱去关爱孩子。所以,在这些孩子的心中,往往没有他人的概念,他所想的可能只是自己需要的。心中想不到他人,又怎么去关爱他人呢?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在他的身边还有许多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等等。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说:“给妈妈尝尝好吗?”当他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说:“咱们一起玩儿吧!”这样,让孩子在做他的事情时也会想到其他人,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培养他关爱他人的习惯。

教育孩子尽己之力帮助他人

当然,要想做到关爱他人光是心中有他人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孩子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孩子能够想到他人之后,我们还要慢慢教会他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

林林想吃薯片了,便拉着妈妈带他去商店买。

在结账时,收银员找给了妈妈6角零钱,林林看到了非得要妈妈把零钱给他,他要把钱放进他的存钱罐里。妈妈知道他要把钱存起来,于是就把钱给了林林。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看到一个小男孩儿正在向过往的行人乞讨,便对林林说:“林林,你看那个小男孩儿多可怜,他一定也想吃薯片,可是他没钱买。”

林林顺着妈妈所指的方向看到了那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想了一想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把零钱给他吧,他看上去很饿。”

妈妈笑着说:“钱我已经给你了,你自己决定吧!”

于是林林就跑过去,把那6角钱给了那个小男孩,然后高高兴兴地跑了回来。

林林在妈妈的引导下,想到了那个小男孩儿的处境,并考虑到了他现在的感受,于是用自己准备存起来的零钱帮助了他。这就是孩子关爱他人的具体行动,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这样去做。

我们平时应该告诉孩子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让他有意识地想想别人的感受,这样,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就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别人。比如,当我们国家某些地方遭遇自然灾害时,给孩子讲那些地方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让孩子自己想一想他们的感受,引导孩子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或者是让孩子知道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看不到故事书,用不起漂亮的书包,鼓励孩子把他的零用钱捐给他们,使孩子懂得关爱他人。

当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帮忙要尽己所能,不可怀着逞强之心去帮助他人,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显示自己能力强,总张罗着给其他同学解决作业中的疑问,可是有时他知道的也不准确,这不就是越帮越忙了吗?这就不能算是真正关爱他人了。

告诉孩子“关爱”不要有“目的”

有一则笑话,讲的是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做一件好事,并以“关爱他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结果,放学后全班同学都来到了一个路口,看到一位老奶奶要过马路,于是一组同学跑了过去,扶着老奶奶过了马路。这时,另一组同学又跑了过来,又把老人扶了回去,紧接着一组又一组的同学轮流扶老奶奶过马路,直到最后一组完成。

当然,这只是人们编出来的一则笑话,不是真实的事,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发人深省。

我们在教育孩子关爱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是要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习惯,切不可让孩子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关爱他人”,甚至为了得到什么好处才去那样做。只有发自内心地、自然而然地关爱他人,孩子才能结下真正的善缘。

同类推荐
  •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陶红亮编著的《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白金版)》讲述了:蒙台梭利从婴儿出生开始,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对其进行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引入我国后,受到了众多父母的推崇。《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白金版)》内容力求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保持蒙氏思想原汁原味时,兼顾了可读性和实用性。选取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日常生活教育、自然文化教育等。宝宝可以通过自我重复操作教具建构自己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能够得到很多能力方面的训练。
  •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体例清晰,十一章相互呼应又彼此各自独立。从了解孩子的性格到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从挖掘孩子的潜能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让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妈妈们不用再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犯难。身为妈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地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秀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一个周六的下午,七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齐聚在心理咨询师昕怡的课堂上,热烈展开了关于父母如何与叛逆的孩子相处的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倾听才能听到孩子内心声音、如何对话、如何表达爱意、如何互相理解等一系列叛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冲突、互不理解的话题。经历12个争执与觉醒的周六,这七个家庭的父母和各自的叛逆宝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互相理解和融洽,家庭的快乐与温暖包裹了每一个人。家长从此不再伤心、焦虑,孩子更与愤怒、孤独彻底说拜拜!
热门推荐
  • 健康的表达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健康的表达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古人告诉我们,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培养良好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
  • 引陌之荒

    引陌之荒

    这是一片蛮荒的大地,他如被抛弃在天地间的一颗石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可是强大的魔兽和敌人却不会因为这样而对他手下留情,他一次次地险死还生,一次次地成长,在现代世界与蛮荒大地的夹缝中寻找记忆的碎片。他可以漠然地看着其他人在自己眼前倒下,却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朋友和亲人动手,他是战士,也是法师,有辉煌,也有堕落,他一步一个脚印,从茫然无知到挥手间决策无数人的生死,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即将开始的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盗墓笔记故事

    盗墓笔记故事

    大爱老三的盗墓笔记,一算时间,如果从老三做创作准备算起,这一晃又是一个十年了。老三为了这本书也算是呕心沥血了,实在敬佩他的这种创作精神。最佩服老三的是他对小说的掌握和把握,挖的遍地坑又让你觉得欲罢不能,在本人拍案叫绝之时,突发奇想,想要写一篇同人,试图填补老三的各种神坑。谨以此文表达对老三的崇高敬意!稻米们请进来一起探讨,不喜吻喷!
  • 病弱世子的嫡妻

    病弱世子的嫡妻

    她,顾君盼,嫡女,异世孤魂璀璨重生,于是人前白兔,人后狐狸,妖娆惑世。他,婚前病弱,婚后强悍,温雅醉人。两狐相遇,他道,“怎么,小家伙对我一见钟情吗?”她言,“身子不好,能做那事吗?”“想知道?”“能不能,做了才知道!”他强压,她反扑。
  • 火雨恒

    火雨恒

    他聪慧机敏,修无上功法,遇上了她;她精灵古怪,欲度世间疾苦,遇上了他;自此之后,携手天下,踏遍山河,习神功,渡万民,神仙美眷,万人敬仰
  • 书中有鬼

    书中有鬼

    我写了三年的灵异小说,一次同学聚会后我竟然真的在某家灵异网站上写了一片“诡文”。或许我说了你可能不相信,但是我笔下的故事竟然真真实实的发生了起来,而且我还没有办法阻止。书站的站长是谁?他开这个网站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不管我怎么逃跑,都跑不出这个我笔下的世界。
  • 我要安全长大

    我要安全长大

    孩子是最脆弱的人群,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可是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上演让父母心碎的一幕幕。那些触目惊心的镜头,让父母震惊、心痛。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所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丰富他们的安全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 花千骨.花落奇缘

    花千骨.花落奇缘

    “白子画,你已经折磨了我前世,你还想囚禁我这一世吗?”“小骨,这一世,师傅只想好好的和你在一起,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了。”“伤害?是你给我伤害!我只想好好自由生活,你就不能放开我吗?”泪水滑落脸颊,“你想走?既然你想走,师傅也不强求你,你走吧!”白子画转身离开,“白子画,谢谢你。”“不必。”
  • 天国的情歌:我爱你很多

    天国的情歌:我爱你很多

    在最北之北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见到北极光的人是上天钦定的最幸福的人。同在一个孤儿院长大,命运却截然不同,他离开,她留下。他们曾约定要一起去寻找北极光,十二年的错过让彼此心生间隙。他成为全亚洲红得发紫的偶像明星,她一心只想在平凡的岗位度过一生,却因为一封神秘的信笺阴差阳错踏进了娱乐圈,那些年少的约定,等待,错过,是否爱过了保质期,回忆就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