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2600000008

第8章 神秀和慧能留下的公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稍稍有些佛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 上面记述的四十个方块字, 曾经在佛教历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 掀起过不小的波澜, 牵动过不知多少人的心弦, 衍生出不知多少离奇古怪的传说。

前面的二十个字, 出自唐代著名僧人神秀之手。这位神秀, 可不是寻常人物。出生在公元606年的神秀, 出家前姓李, 本是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年少时的神秀, 专心钻研儒学和老庄学说, 博览经典史籍, 四处游学, 很有些名气。后来, 他又对佛教萌生兴趣, 于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十九岁时, 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 一心一意遁入空门。神秀研习佛法, 比当初钻研儒家和老庄的学问还要用心, 对三乘经论、四分律仪, 多有阐发, 深得界内推崇与赞赏。

神秀是一位在学业上力求完美的人。五十岁的时候, 听闻蕲州黄梅县双峰山的弘忍禅师是禅门的大师级人物, 学识绝顶, 乃痛下决心, 不远千里, 翻山越岭, 登门求教。投身到弘忍门下之后, 神秀还真有股卧薪尝胆的劲头儿, 不惜以半百老弱之身, 在刻苦学习之余, 积极从事打柴、汲水等繁重劳务, 勤勤恳恳服役达六年之久, 最终得到弘忍的器重, 成为一代禅师的上首弟子。

就是这样一位对佛学大义孜孜以求的虔诚学者, 在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选择继承人时, 或许是一时兴起, 也有可能是被众多师兄师弟所怂恿, 写下了我们在本文恭录的第一篇偈语。

读者朋友可能会发出疑问: 神秀与慧能之间的“偈语” 之争, 最终确定了慧能的“六祖” 地位, 历史早有定论。为什么还要浪费上述文字, 喋喋不休地为神秀“造势” 呢?

在下之所以如此强调神秀和尚非同一般的经历, 乃是因为对坊间所传神秀及其弟子与后起的慧能争权夺势并欲除之而后快的说法, 一直存有很大的疑惑。神秀和慧能, 毕竟都是佛门忠实信徒, 受佛教文化的熏陶非一时一日; 修持佛门之礼仪, 更有多年功力。他们之间的争执(其实, 从严格意义上讲, 这还算不上是什么争执, 而只是显示了不同的见解而已), 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如果按照有些史籍绘声绘色的描述, 神秀和尚哪里还算是佛门比丘, 他和他的追随者们简直就像现代黑社会的成员, 为了一己之私, 为了权势和地位, 可以随便施展各种卑劣手段, 置自己的同门兄弟于死地!

我想, 这很可能是佛门之外的文人墨客, 随意编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把神秀和尚描绘成了一个恶魔式的人物。

这算不算是一件历史冤案呢?

至于弘忍禅师后来要求慧能隐身而去, 我觉得, 这也不能得出弘忍担心神秀及其追随者将要加害慧能的结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当时, 身为禅门宗师的弘忍大师, 尽管已经意识到慧能的巨大发展潜能, 特别赏识他的超群功力, 然而, 以慧能当时的年龄、资历和修持水平, 不可能因发表一段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偈语, 马上成为禅宗一代祖师, 立刻登临万僧之上的高位。

实事求是地说, 慧能肯定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修炼, 需要更好地完善和提高, 才能逐步适应佛门和禅宗对未来领袖人物的严格要求。

正是考虑到日后慧能的发展和前程, 以及佛门未来的根本大计, 弘忍大师才以大智慧的眼光, 教导慧能学会“藏锋”, 不事张扬、不露声色地静心修持, 心气平和地以待来日。

不难看出, 弘忍确实是站得高、看得远, 举措得当, 认真而负责, 上无愧于佛门和佛祖, 下无愧于门下弟子(包括神秀和慧能) 及徒众。

由此, 我们更不难看出, 把弘忍、神秀、慧能三者的关系演绎成争夺权位的黑色三角, 将帮会、党派间争权夺利的故事移植到佛门中来, 实在是有辱斯文,出奇的荒唐!

其实, 神秀和慧能也应该算是弘忍门下的师兄弟, 他们分别展示的偈语, 只是表明了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已。这就像现今藏传佛教中的“辩经”, 一问一答, 各说各的道理, 经过认真的争论和述说, 有可能共同提升彼此的修持水平与思辨能力。

佛教和世界上其他悠久的文化传承一样, 一般都是通过类似的方式, 在不停地争辩和议论中, 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我们今天读到的不同版本的佛经, 其表述方式, 大都为佛祖释迦牟尼与其弟子(从年龄上说, 有些人或许还是他的前辈) 间的一问一答。提出的问题由浅而深, 由低到高, 愈来愈明确, 愈来愈有功力; 佛祖的应答, 也是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大力发挥, 愈来愈精到, 愈来愈精彩, 终成千古流传的难以磨灭的经典圣训。

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 博大精深的佛经, 是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追随者们共同的心血铸成的。佛祖思想的光芒, 在一定程度上, 是通过高水平弟子的积极努力映射出来的。同样地, 汉传佛教禅宗从五祖到六祖的发展与成长、成熟,应该是由慧能和神秀共同完成的。神秀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的功绩和贡献, 同样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要承认, 慧能偈语的理论深度, 确实比神秀要高出许多, 而且不是一般的“多”!

那么, 慧能比神秀“高” 在哪里? 又“多” 在何处呢?

有人说, 慧能从“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悟到“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从“有” 推导到“无”, 愈来愈“空”, 以此显示出了更为高深的境界。

更多的学者认为, 这两位非同一般的和尚, 一位宣扬“渐悟”, 另一位提倡“顿悟”。

这样解释, 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在下思来想去, 总觉得不是十分贴切。尤其是第二种判断, 似乎更难以说得通畅。“渐悟” 和“顿悟”, 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修持方式。“渐悟”, 时间要长些, 通过长时间的思考、领悟, 逐渐进入更高级别的领域或者境界。“顿悟”, 可能是在较短时间内, 达到新的飞跃, 犹如鲤鱼跳龙门, 刹那间修成正果。

“渐悟” 和“顿悟”, 各有各的道理, 各有各的招数, 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好像中国武术, 十八般武艺, 只要精心演练, 都可以达到高深的境界。我们不能胡乱判断, 剑术一定比刀术更高明些。其实, 无论“渐” 还是“顿”, 只要能悟出真谛来, 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 我们很难主观臆断, 硬说“顿悟” 就比“渐悟” 好。关键还是在于, 看谁悟得更深, 更透彻, 更绝妙, 更有道理! 简言之, “悟” 后可以分出高低, “悟” 前真的难分上下。就像中国古代的《木兰辞》

描绘的,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下认为,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要从神秀和慧能当时论争的基础说起。

那么, 什么是他们论争的基础呢?

应该是《金刚经》。

在佛教浩如烟海般的经典著作中, 《金刚经》是特别有分量的一部。后人普遍认为, 《金刚经》的写作时间更为久远, 记录佛祖释迦牟尼早期的言行举动,更为翔实可靠, 其所传播的佛教教义, 尤为历代信徒所珍重。信奉大乘佛教的众多僧尼和善男信女, 无不将《金刚经》视为大乘佛法的理论基础、奠基之作, 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汉传佛教, 尤其是其中的禅宗, 乃是坚定的大乘佛教的徒众。神秀和慧能的共同师父弘忍, 研习并传播的佛学要义, 毋庸置疑, 是《金刚经》。这两个人先后经长途跋涉, 不辞辛苦抵达蕲州黄梅县双峰山, 死心塌地拜在弘忍门下为徒,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求得《金刚经》的真谛, 以增进自己的修持境界。

在《金刚经》里,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说到, 将恒河里泥沙般多的金银财宝捐赠出来, 肯定是很大的功德。然而, 如此巨大的财物布施, 和传播佛学经典的善行比起来, 可能要差得很远。释迦牟尼的意思十分明确, 信奉佛教的最有价值的行为, 是认真学习佛学教义, 深刻领会佛学要旨, 才有可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语行动, 踏进佛门, 成为不折不扣的佛教徒。

作为造诣精深的禅宗一代大师, 弘忍教育和考察自己的亲传弟子, 当然更不会离开《金刚经》。他给神秀和慧能出的考试题目, 也只能源于《金刚经》!

于是,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 神秀和慧能的偈语, 体现的是他们研习《金刚经》的心得和体会?

按照《金刚经》的旨意, 入佛门, 首先须破除“我相”。也就是说, 需要清除自我以往形成的所有观念和意识, 才能深刻地领会并汲取佛祖讲述的佛学大义。这一点, 《金刚经》和《心经》一脉相承, 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心经》中指出, 我们接触外部世界并获得认知, 是通过自身的“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得以实现的。“六根” 带来的是“六尘”, 即色、声、香、味、触、法。

而“六尘” 则往往会成为阻碍我们接受佛学大义的难以逾越的最大障碍。因而,保持“六根” 清净, 破除“六尘” 之干扰, 就成了佛门弟子孜孜不倦追求, 达成更高境界的不二法门。

写到这里, 我们不能不惊讶地发现, 以往曾经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思维和行为定式, 追根溯源, 竟然与佛祖释迦牟尼的智慧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关联。比如, 几十年前, 社会上大力施行(尤其是针对知识分子) 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 人们常常嘲笑那些依然保留着旧的思想意识的“落后分子”, 说他们“身体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但脑袋依然留在资本主义阶段”! 所以, 社会的主导潮流, 要求人们必须实行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造, 在世界观上有根本性的改变!

如果我们将“六根” 与“六尘” 的概念直接导入现实社会, 如果我们将《金刚经》中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加改头换面, 直接引用, 以示同旧的思想观念的彻底决裂, 我想, 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做过这样一番思考, 回头再琢磨神秀与慧能的两段偈语, 在下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神秀的偈语, 意思很明确, 只要一心向佛, 认真修炼, 即使处在“身体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但脑袋依然留在资本主义阶段”, 也可以克服重重障碍,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 成为合格的佛门弟子。

针对神秀的研究成果, 慧能反唇相讥: 若想进得佛门, 必须清除“六尘”,换得“六根” 清净, 不能有半点马虎!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 一定要认真彻底地改造世界观, 把陈旧的思想意思革除得干干净净, 才会脱胎换骨, 修成正果!

在下冒昧, 如此解析佛教禅宗大师级人物的偈语, 不知当也不当? 更不知能否为朋友们所认同?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黄裙子,绿帕子”“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一天就是一辈子”“小扇轻摇的时光”“有美一朵,向晚生香”“风过林梢”“当华美的叶片落尽”“花都开好了”等六辑,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书中文章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
  • 歌谣谜语

    歌谣谜语

    《歌谣谜语》所收歌谣谜语近千则,分物谜、事谜、人体部位谜和字谜四大类及喜庆用品、迎新花卉、时令果品、可口食品等23小类。《歌谣谜语》这些谜语,诙谐有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易记易用,扣合深浅适度,对少年儿童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和提高文化知识大有裨益。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 白鹿原纪事

    白鹿原纪事

    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纪事》是陈忠实“闭关”乡下潜心写作时期创作的作品,他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场白鹿原,用本色的地方语言描绘了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刻画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白鹿原地区的人情风貌。“马罗大叔”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温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鬼秧子乐叔”的狡黠虚伪却因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逼迫长工“黑娃”舔碗的“黄掌柜”绝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地主,而是用夸张滑稽的“陋习”告诉我们勤俭致富的道理;……每一个人物都入木三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
热门推荐
  • 创天之源

    创天之源

    龙源机缘穿越到鸿蒙前的虚无空间,看他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传奇,神秘的源界,宇之宇,宙之宙,看主角怎么逍遥都市,又怎么君令源界和各个空间,解开一个又一个隐秘
  • 八荒尊吾

    八荒尊吾

    一届天骄,狂放不羁,门派中落,殒命于歹人之手,得已逝神皇庇护留得一丝残魂,千载时间匆匆而过,造物弄人,转世重生却至一平平无奇孩童之体。危难之时,一颗神秘绿珠将他从死亡之中拉回.至此,一个坚毅少年从冰荒寒野中走出,如松柏般屹立在这天荒地野,逆着这天地严规,一步一步踏着群雄,手腕翻转间将着八荒寰宇搅个天翻地覆.神珠化经络,只掌驭八荒.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网游之邪修

    网游之邪修

    游戏【幻界】诞生,修真菜鸟唐书海为修炼进入游戏,小试身手大展才华,不仅征战群雄赢得美人青睐,而且在游戏中还提高了自己的修为,纵横武林,成就大能。
  • 三附女神之赫铭托斯学院

    三附女神之赫铭托斯学院

    本是市内有名的千金小姐,却为了平凡生活放弃财富,上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受尽欺负后还被绑架,被一个金发帅哥救后遭遇黑风袭击,3个声音在呼唤她,是谁?新的大陆,天府国,契约书,剑术师......明月郡主,你这是穿越到古代的节奏吗?
  • 战武圣主

    战武圣主

    混沌现,无神出,万千合,乾坤乱,圣主一。他八岁,那年他离开了家,那年他开始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武者,武师,大武师……武王。白天修炼,晚上也修炼。只有不断变强,才可以踏出一条回家的路。辗转多地,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过多的停留,有人问过为什么?他怕停下来就忘了,自己是一个还没有找到路回家的人。十九岁武王,二十一岁找到家,二十八岁他终于回到家。此时大陆上,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百多年过去了,那个八岁的小孩,已经是一个绝世武神,成就一代圣主,霸绝万世。
  • 夏日星光夜未眠

    夏日星光夜未眠

    她一回到家,就被定了亲,对方从没见过。是有点高冷高冷男神对上可爱女主擦出了火花“喂,你看那边的男生好帅哦”“保镖,那个男的,拉走”“……”“你这个魂淡!”“魂淡喜欢你”“……你你你,不要脸”“彼此彼此”“这个好漂亮!”“买!”“这个好可爱!”“买!”“……”“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但是我爱你”“……”
  • 魂虚

    魂虚

    “师傅,你不是说一招就能打败这丑鸟吗?都与这丑鸟对视三天三夜了。其它门派差不多也得到消息,再不动手,宝物就变成别人的了。”青年叶文大声戏谑道。“你知道什么!这小鸟道行不低,为师这是在找它的破绽,好一击必杀。把回灵丹给为师一粒,为师把这畜生引开,你进去搜寻宝物。”中年落到叶斌身旁,看着依然盘旋在空中,警惕地盯着两人的怪鸟,老脸微红,这次吹牛吹大发了,谁知道这丑鸟竟是上古异兽。………………这次师傅没有让叶文背黑锅,但他却悲哀地发现,他穿越了。
  • 清诗别裁集

    清诗别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