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2600000017

第17章 和圣人一起思考

为什么选择这一题目? 我觉得, 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 都想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定位。比如, 有的人想做英雄, 有的人想做君子, 当然, 没有人愿意做小人,可是也没有多少人想做圣人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人生定位。比如说做英雄,过去我们盛行的一句话: 当今社会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什么做英雄呢? 英雄的一生都是在征服别人, 在征服这个世界。我们说项羽是英雄、刘邦也是英雄, 但是在历史上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斯大林、毛泽东都是英雄。所以说, 英雄就是以征服他人、征服世界为目的的。但是圣人不一样, 圣人的一生都是在征服自己。目的在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追求道德上的最高境界, 使之成为人生的楷模。

英雄和圣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英雄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想成为英雄。大家读《史记》可能都知道, 当初刘邦和项羽, 他们见到秦始皇车马经过的时候, 刘邦讲: 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则讲他将取而代之。

但是圣人可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想一想, 在距今两三千年之前, 历史上出现很多圣人。释迦牟尼是一位, 孔子是一位, 老子、孟子、耶稣这些人大约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这几个人都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在他们在践行人生道路时,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圣人; 二是这些人中除了老子以外, 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字。

他们的思想都是后代人整理记录下来的。只有老子过函谷关的时候, 当时一位姓尹的官员不让他过, 必须得留下点东西才让他走, 所以他才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孔子最著名的《论语》是别人整理的, 《孟子》也是后人整理的。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虽然有《古兰经》传世, 但他本人是文盲, 著述的功劳当然不可能属于他本人。还有《佛经》、《圣经》等等都是这样。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 就是他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成为圣人。他只是认清了一条生活道路就坚定地走下去了。所以说圣人和英雄对人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咱们平常有一句话:

“英雄爱美女, 才子爱佳人”。两句话特别令人琢磨, 英雄爱美女呢, 也具有征服的意思。只要自己有了地位、金钱, 就去追求美女, 有了名气就可以得到美女的青睐。才子爱佳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释迦牟尼是一位伟大的圣人。在佛经里经常讲到是金刚身, 为什么叫“金刚”, “金刚” 的含义是什么? 他怎么样成为金刚的?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相当大,但是本质上人和人又很相近。金刚石与木炭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但木炭一捏就碎, 金刚石则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木炭之所以成为金刚, 是内部的原子结构排列发生了变化。对人而言, 一个普通人能成为圣人也是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个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修炼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的过程, 使他们最终成为圣人。

近几年佛陀以及其他圣人的影响越来越深, 特别是佛的影响, 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庙宇香火旺盛。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 就是信佛的人如此之多, 香火也非常旺盛, 然而, 这些信佛的人很少或者基本上不读经, 这与其他宗教的差别特别大。伊斯兰的教民, 整天捧着《古兰经》, 还有以色列这个民族人口虽然不多, 但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超过一百多人。国力强、科学技术都很发达。以色列这个民族的特点, 就是孩子从小的时候就捧读一本类似于《圣经》

的书叫《塔木德》, 这《塔木德》就把你走路、吃饭、处理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社会关系方方面面规定的特别细。每个人都是这样从小读大的。据说天主教、基督教离不开《圣经》, 可偏偏信佛的人不读经, 很多信佛的人也不知道有什么经。

这两年人们知道了有《心经》、《金刚经》。因为《心经》非常短, 两百多字, 好多人都可以背下来。《金刚经》也比较短, 可是, 大多数人都只知名字, 不知道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就是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想象佛, 而不去体会佛的本意。这样信佛就比较方便、比较简单。在我们这个社会里, 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多。大家到庙里都是千方百计地去求佛, 去贿赂佛, 把佛想象成为为己所用的形象: 一是把佛当成自己的家长, 把一些事情向佛诉说, 请佛帮助解决; 二是把佛当成自己的领导, 给佛送点礼, 求佛谅解自己做过的错事, 也祈求佛给予照顾; 三是把佛当成黑社会的首领一样, 只要把钱给佛送够了, 佛什么事都能帮你搞定。我经常游历各大寺庙, 也有意识地旁听一些向佛祈祷的内容。在五台山, 一个女的在佛的面前祷告了很长时间, 我凑过去听了听,原来是她丈夫有外遇了, 祈求佛把那个女的赶走, 把丈夫拉回来; 还有的做生意的, 请佛帮忙, 把竞争对手压下去, 让他发财; 一次在雍和宫碰到一个老太太向佛说: 最近我的血脂高了, 胆固醇也高, 求佛帮帮忙。大家就是抱着这种心态来信佛的。当然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面, 佛是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的, 只要求他,他什么都肯帮你。而且, 几乎所有的人全都明白一个道理, 就是在求佛的时候,全都得给佛送钱, 而且送得越多, 说明自己信仰得越真诚。有求子女的, 有求官的, 有求避免“双规” 的, 有求财的, 有求平安的, 有求健康的, 说白了, 就是拿点钱与佛做个交换。可是佛会怎么想, 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人深究过。

我想, 即使你不读佛经, 你也应该想想佛是怎么样成为佛的。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四十九天, 豁然开朗成为佛的。佛在这四十九天里都想了些什么? 比如说, 佛想将来要救助众生; 佛想我修炼成佛, 将来有人供奉我香火, 让我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佛是否还会想将来谁送钱多, 谁盖的庙大,谁给我塑金身, 我就多帮助谁, 会不会这样?

我们应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是佛会怎么样想,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是怎么想象佛的, 这样才能便于我们理解佛, 理解佛教是怎么回事。我非常敬重这些圣人, 因为他们为大家指明了正确的生活道路, 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把自己与社会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多人以为自己给佛送了很多钱, 一定会打动佛, 其实仔细想一想, 根本打动不了佛。这几个圣人, 他们的学问至今三千来年了, 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们。自古至今的大理论家、大哲学家, 没有能超过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和孔子的。这几位圣人从来没有花很大的工夫去追求物质上的东西。如释迦牟尼本来国王当得好好的, 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丰衣足食, 他不再需要物质上的追求了。再如孔子, 20世纪70年代有句批判孔子的流行语: 一生穷困潦倒, 如丧家之犬, 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是孔子前期的生活写照, 但是后来孔子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们都是什么贤人呢? 子路, 可以带兵打仗, 统帅三军; 子贡, 是个大外交家, 是一个大生意人,做生意做得很成功; 冉雍, 孔子说他可以“南面”, 就是可以做国王、皇帝。孔子手下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个个都是才俊。以这些人的力量, 在当时平定哪个国家都可以做到的。但是这些圣人根本不追求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只是把佛当成家长, 当成首长, 用这种方式与佛沟通, 以为佛就会帮助你, 这是非常荒唐的。圣人怎么能收买呢?

这些年来, 我也一直在思考,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都想了些什么? 所以就用心地读佛经。读佛经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是佛经的译本非常多, 比如《心经》现在就有十来个版本, 影响最大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 再就是唐玄奘翻译的。之所以艰难, 就是过去的叙述方式与现在的叙述方式不一样。所以我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谈读《金刚经》的感受。《金刚经》在梁代被昭明太子分成三十二段, 也叫三十二品。过去讲经, 每一段、每一品, 就可以讲上一个月。还有一位现代的有名的居士, 把《金刚经》分成了五十品。总之, 辅导读经的方法有很多。我感到困惑之处, 就是有些学问太深的人, 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越读越不懂, 越读越艰深、越读越不敢懂。所以, 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想从四个方面来感受这部著名的佛教经典。

第一, 如何迈进信佛的门槛? 一般人都讲信佛, 成为佛教徒要行善, 这是对的。但是从目前的社会状况来讲, 就差得很多。差在哪儿呢? 我曾看到启功先生在灵山大佛前面写过八个大字“诸恶不作, 众善奉行”。看完后, 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学佛的门槛。诸恶不作, 要排列在行善之前, 比行善重要得多。现在很多人都能做点善事, 但同时又在作恶。我认为不做恶就是最大的善。

古人有一句话: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代的波斯王朝是非常强大的, 国王在他去世时最担心危害国家前途命运的四个问题, 一是“仇恨”。仇恨会产生永久的敌人, 形成不可化解的矛盾。什么叫和谐社会, 有的人认为, 人人都有饭吃就是和谐社会。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肤浅, 我理解的和谐是让各方面都满意, 彼此和谐共存。所以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英明的。二是敌人。

为什么把敌人放在第二位呢? 因为敌人是能够看得见的, 是可以防范的, 仇恨看不见, 也难以防范。三是谎言。这是最值得深思的了。目前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假、大、空, 讲空话、讲假话, 这是非常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说谎话成为一种流行的通病, 不以为耻, 习以为常; 八荣八耻, 看起来挺简单,但简单的让你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在一些人的思想里, 荣与耻完全颠倒了, 特别是上海, 让人感觉到缺乏落实“八荣八耻” 的社会基础。今年在提倡八荣八耻不久, 上海就搞了一个奢侈品的展览。非常荒唐。有的报纸讲奢侈过去是一个贬义词, 现在变成中性词了, 意思是这个社会可以奢侈了。在上海的一个大报上竟登了一条女士的内衣成本就要五十万的消息。在宣传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怎么去研究落实“以艰苦奋斗为荣” 的措施呢? 然而, 在古代, 我们中国人的荣辱观却是非常鲜明的。宋代有个有名的大贪官叫蔡京, 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由于他太贪了, 后来被免除官职发配外地。他乘船沿运河南下, 船上载了不少金银财宝。可是蔡京还没有走到发配地, 就活活的饿死了。为什么呢? 沿途的百姓都知道他是大贪官, 不卖给他食物, 客栈也不留宿。中国人曾经有过这种爱憎分明的优良传统, 但是现在就令人担忧了。所以诸恶不做才是首要的, 仅仅是做了一点善事就以为能与佛接近, 这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学佛的第一要务。

第二, 教你如何擦亮眼睛。就是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 也就是《金刚经》里反复说的破除四相: 我相、他相、众生相、寿者相。

一是我相。什么叫我相, 一般人都理解为以自我为中心, 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事事为自己着想。这只是一个方面。如我们骑车或开车上街, 总认为别人挡自己的道, 而从不觉得自己挡别人的道。自己的孩子手刮破了出点血你会很心痛, 可是别人的孩子被车轧死了, 这种感觉也不会比自己孩子的手刮破了更为强烈。为自己着想只是我相的一个方面, 更主要的是完全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不懂得全面地、客观地看待世界, 这才是最可怕的。

圣人都是相通的。中国的老子对这个问题, 也有相当精深的见解。他对破除“我相” 讲了四个方面: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就是说, 不蔽于一己之见, 则无所不见, 故明, 不要把自己所见当成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私于一己之是, 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当成真理, 才有可能得到真理; “汝惟不伐, 天下莫与汝争功。” 伐, 夸耀的意思, 老子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功的人恰恰有功。矜持, 带有骄傲的意思, “骄” 就是没本事也看不起人。“傲” 是有本事而看不起人。不自矜故长, 孔夫子在这方面也有非常高明的见解。《论语》第九章“子罕” 中, 孔夫子讲过四个“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上海嘉定有一位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 是1918年巴黎和谈的主要代表, 这个人还做过北洋政府的总理。从北洋到国民党时期做过很多年的外交部长。九十多岁病逝于纽约。我读过他的回忆录, 非常精彩。其中有一段他讲了不要意气用事。在一次谈判中, 别人让他一定要坚持原则,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看起来这句话非常豪壮。可是顾维钧讲, 不能这样做, 他说, 到底让不让这块玉碎, 不是我说了算, 也不是我们这代人说了算, 你现在把这块玉搞碎了, 子孙后代是否能答应? 外交谈判彼此都要有妥协, 这样才能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有的案件发生就是一时的意气用事, 一刀子捅下去, 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关于意气用事的问题, 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段苏东坡晚年写的一段话, 这篇文章叫《留侯论》。

其中写道: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 项藉之所以败者,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藉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 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蔽, 此子房教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 项羽二十四岁就成名, 但三十二岁就自杀身亡了,此人勇力过人, 功盖天下, 但是, 就像苏东坡评价他那样, 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把自己的力量都用没了。而高祖忍之,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这话特别值得深深思考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优势, 待对方弱势之时再动手。此子房教之也。张良就教了他这一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有这一章法, 不意气用事。

这点控制的好, 也就是在一个方面破除了我相, 自然会创造出很多业绩来。孔子讲的第二个毋是“毋必”。毋必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要钻牛角尖。不可做的事情非要去做。就有这么一种人, 做事不撞南墙心不死。当时人们评价孔子, 说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他对整个社会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孔子的一生活动范围很广, 一是在鲁国, 还去过陈国、蔡国,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 周公生在鲁国, 陈、蔡是周文王直系子孙的国家, 孔子认为这些国家是最能继承鲁国的仁义道德的地方。孔子非常怀念周朝那个时期。当时周朝是什么情况呢? 《史记》里面有两句话: “耕者让其畔, 民俗让其长。” 邻里之间互相谦让, 整个社会对老人非常尊敬。孔子时期, 社会风气到了极其腐败的程度, 所以孔子就想要恢复周朝的礼制, 因此, 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是孔子又讲不可则止, 对待君王: “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 对待朋友: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清代军机大臣张廷玉的老家有个街道叫六尺巷。原来没有这条小巷, 张廷玉老家的人与邻人争宅基地, 谁都不肯让, 家人就写信请张廷玉写封信给当地官员, 帮助解决这纷争。可是张廷玉却写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求书为道墙, 让出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何人曾见秦始皇。” 家人看了书信后,如醍醐灌顶, 顿时醒悟, 张家主动让出三尺土地, 邻家知道此事后, 也让出三尺, 把事情圆满解决了。毋必, 适当地容忍、忍让, 这也是破除我相的一个好方法。第三是毋固: 就是不要用固定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第四是毋我。老子讲的四个“不”, 孔子讲的四个“毋”, 都是从不同层次上强调如何破除我相, 我相不破除, 就无法与佛沟通。

二是他相。现在很多书对此解释比较含糊。我理解的他相是指把一切问题,一切的缺点和毛病都推诿给别人。孔子特别看重他相。颜回是他最中意的学生,他讲颜回有三个优点, 一是不迁怒, 不迁怒就是不迁怒于他人, 也就是破除了他相。二是不贰过, 意思就是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三是“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忧, 回也不改其乐”。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面, 就着水吃饭, 连菜都没有, 别人都觉得这日子怎么过, 而他却觉得挺快乐。人世间一切纠纷都是由他相引起的,很少有人能真诚地检讨自己的。

三是众生相。众生相值得好好研究。众生相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跟着潮流走。大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文化大革命” 时期, 我们这代人就做了很多荒唐事。一些根本没道理的事情, 也跟着瞎起哄, 盲目地跟着走。如本命年都要穿红色的内衣裤、系红色裤腰带。另外, 本命年是指六十岁或一百二十岁, 出生那年是一个本命, 六十年才能再碰到本命。十二岁、二十四岁、三十六岁和四十八岁时, 根本和自己的本命无关。本命年系个红腰带真管用吗? 是谁说的? 搞不清楚。但是不管有用没用, 大家都跟着做。这就是一种从众的心理。还有一些事情, 有一点道理, 是以偏概全的道理。《易经》里面有人说三种学问, 有人说五种学问, 一是“理”, 包括哲理、道理; 二是“象”,看表面的东西; 三是“数”, 生辰八字是数、排列有序的, 只有把理、相、数都综合排列起来才能看一个人。另外有人说《易经》还另外有两门学问: 一是“变”, 寻求变卦。据说, 解放后把变卦研究较深的是山东大学的老教授叫高亨,非常有学问, 《文史哲》杂志就是山东大学编的。另一个学问是“通”, 在穷途末路的时候, 寻求通。仅从八字来看命运是不可靠的, 据说韩国总统卢泰愚在全国找到了两个与自己八字一样的人, 一个是大学教授, 一个是捡破烂的。所以一定要综合起来看。功名看气宇, 事业看精神, 穷通看指甲, 寿夭看脚踵。有一句成语叫气宇轩昂, 事业很顺的人, 他显出的神态不一样, 精神状态好的人干事业就成功, 萎靡不振就一事无成。穷通看指甲, 那些劳动者的手指甲肯定是不整洁、不光滑的。寿夭看脚锺, 就是说走路时脚后跟稳稳着地的人, 绝对寿命长。如看房子一样, 看四个方面。一个房子不能简单地说吉凶。说是吉宅就谁进去谁发财; 说是凶宅就谁进去谁倒霉。天下没有这样的房子, 如皇宫的风水是无懈可击的, 如果没有做皇帝的命, 你进去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一看房子周边的风水大势, 有没有大的问题; 二看设计者的意志和能力, 你是一个高明的设计者, 又在创作的巅峰期, 你设计出的一定是精品。要学会读楼、看楼的习惯, 每个楼建材都是钢筋水泥, 但你仔细看楼的形状, 楼里面透出的信息, 有的感觉很亲切, 有的感觉很别扭; 三看建造过程中出没出过大问题; 四看房子是不是适合主人居住。有的人适宜住高层, 有的人适意住底层。换一下可能身体、精神状态都不一样。有了众生相, 就往往不注意观察思考一些特殊的问题。佛陀叫大家破除四相, 就是让大家学会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国外都把宗教当成哲学, 哲学就是教你方法的。

第三, 佛陀讲了一个让你继续深造的途径, 讲了“六度”。一度是布施。里面有三个要点, 一是不可有布施之心, 捐了点钱当成很大的事, 应作为平常事来做; 天主教有一个十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教会。现在有人捐点钱还一定要在庙里树碑立传的, 是对佛的不尊重。就如同朋友送我一件衣服, 我就要在衣服上挂一个牌子, 上面写着某某人赠送, 这是非常荒唐的。不能把布施当成施恩,应作为一种平常的自然的行为, 不可有施恩于人之心。二度是持戒。就是讲破除自身的不良习惯, 约束自己才能进佛门。各宗教都有自己的戒律。佛家就有几百条。持戒就是必须要做的。三度是忍辱。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可能是别人对你的曲解和侮辱, 受到一些委屈。还有一种忍就是坚持。现在很多人吃苦可以,吃亏不行, 能够做到忍辱是人在品行修养上的更高一个层次。四度是禅定。禅定就是悟出生活中的另一层意思来。如你经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 但是你能从中体味到快乐, 能知道生活的本质, 这种认识来自较高的学识和认真的思考。如大诗人艾青和国外的大诗人聂鲁达在一起喝酒、论酒, 他问艾青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酒呢? 艾青讲了八个字, 酒是“水的形态, 火的性格”, 真是绝妙的概括!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 我到青海看到一些信徒, 围绕青海湖一步一跪拜, 转一圈要半年, 我们不能理解, 可他本人觉得这半年是最幸福的了, 是离佛最近的一段时间, 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体会的过程, 这种体会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何其艰苦, 而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是: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这种评价也是神来之笔。有了这种体会, 你就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另一种想法。五度是精进。精进就是一种积极的对待事业、对待工作的一种精神,佛家和道家倡导的无为不是让你无所作为。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作为。我对藏传佛教比较感兴趣。他们认真地读经、辩经、研究佛经的真谛, 这种精神特别令人佩服。他们要用二十几年的时间来读完显宗的五大论、密宗的三大论。我曾与他们探讨, 问他们能背多少经, 他们说背半个月不成问题。滔滔不绝背半个月, 这是什么样的功力呀! 春节他们七天只准睡一个小时, 除了吃饭上厕所, 其余时间就是滔滔不绝地背经, 如果都能按着这六度去做了, 那就是自我修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四点, 就是不能忘记两盏明灯。两盏明灯在《金刚经》里有两段偈语, 是浓缩了的最能体现佛陀思想的两段话: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色和空是佛家经常出现的两个字眼, 色就是客观存在, 空是事物的概念, 空是从色里面抽象出来的。说人是空, 是概念, 说张三、李四具体的人就是色, “若以色见我”

就是见我的身, 不是见我的概念; “以音声求我”, 就是一整天求佛这个、那个,这种行为见不到真正的如来。怎样见如来呢? 就是前面讲的, 破除四相。要寻行“六度”, 真正按着佛的教义, 佛的思想, 佛的境界去做, 才能见到如来。什么叫“如来”? “如来就是好像来了, 又好像没来。看他的佛像, 好像是佛像又好像不是佛像。可是它又代表着佛像。第二段寄语有人把它分为六个方面, 如梦就是不清醒时想到的, 幻是清醒时想到的, 泡影就是空的, 露就是露水, 太阳一出就没了, 电指闪电, 闪过一下也没了。有些佛家称之为六如: 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什么叫一切有为法, 就是固定, 别人做过的, 如初一、十五烧香等, 这些不一定是管用的。《金刚经》的奥妙, 就是佛说他没有度众生, 他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途径, 你自己去度自己, 如果破除四相了、寻求六度了, 你就有可能进入佛的境界。而不是你烧了多少香, 拜了多少佛, 按着固定的方式就可以成佛了, 没有这样的。当然我的解释可能很肤浅。读这些圣贤的书, 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 我愿以我的体会和感受与大家交流。

注:这是本人在浦东新区政协一次学习会上的发言,感谢张淑琴女士对这个不成熟的发言作了成熟的整理。

同类推荐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昔日重现

    昔日重现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昔日重现》分册,所选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展现了名家们的经典构思。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慢下来,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与心灵深处的你对话的书。与它相遇,它会用独特的思维使你渐入佳境,与行走匆匆的你进行一次长谈。本书从作者的生活角度,巧妙地穿插着各类故事,或深情感人、或灵光一闪、或禅意浓浓,层层地进行展开,如一朵花的悄然绽放。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感动、心有感言,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帝女凰

    帝女凰

    她肩负三界,肩负苍生,肩负仙庭。如今,却落到步步杀机的境界。我此生,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年。从未有愧于三界众生,却只有负于他。如画的容颜,剑眉凌然,手中持着玉骨扇,三千白发洒在身后……
  • 沅鞅古域

    沅鞅古域

    在这个众人追仙的年代,这片沅鞅古域之上突然本源流逝,法士时代衰亡,在被人称为揞炀的下界中,出了一个人物,他将追溯其中原由,揭露沅鞅古域的秘密!大陆之上本源灵力急剧减少,以修灵为主的法士之路逐渐没落,这是为何?上界为何发生动荡?仙佛古界为何沉没?众神之战又是为何?是强者的游戏、弱者的宿命?敬请关注,沅鞅古域,为您揭晓!
  • 绝品骗圣

    绝品骗圣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我!回来了。作为逃兵,我深感汗颜,但是我还是忍不住的站在此处。说上一句,我回来了。新书马上就要问世,仙侠咯,期望兄弟姐妹们到时过来捧场捧场。一笑汗颜,鞠躬鞠躬。
  • 凤狂天下:非君不可

    凤狂天下:非君不可

    她,羽晴,杀手界的大姐大,无情无欲,冷漠淡然。他,夜冥逸,嗜血冷酷的逸王,杀人如麻,不曾有心。一场穿越让二人相遇相知相爱,可她却没有爱人的资格。当她被迫离去,他血流满地。她发誓,她定要和他白首不离,谁拦杀谁,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若是天下人皆阻拦她遍杀尽天下人。可当她和他再见时,她却发现当初的那个他早已面目全非。
  • 穷丫头的甜蜜爱恋

    穷丫头的甜蜜爱恋

    洛子夜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顺利的在一起,就因为我欺骗了你们吗,对不起,我欺骗了你们是我的不对,可我是真的爱你何梓雯大声痛哭的说......洛子夜有一个甜美可人的妹妹她叫洛昕颜而她的丈夫是上官影,洛子夜和洛昕颜的爸爸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从没给过他们兄妹俩自由为他们兄妹俩安排好了一切。
  • 天使的审判

    天使的审判

    一场神秘的杀人案件,却是引出了十几年前的血案,如今那些光鲜外表下的人,在曾经那场血案之中,又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当审判者出现在了都市之中,是否真正的黎明就会到来,我们是否能够熬过那黎明前的黑暗?
  • 逆天废材:丑颜狂妃别太拽

    逆天废材:丑颜狂妃别太拽

    风云,二十一世纪商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才人物。机智的大脑,雷厉风行的手段,年仅二十岁就站在了商界的最高峰。她的骄傲,不是任何人所能践踏的。一次复仇,一次背叛,让她沦为令人唾弃的丑女。就连小孩子的欺负她都无力还手,一朝流落异世,成了人尽皆知的丑八怪废材。什么?这具身体的前身是废材?那又如何?上古契约法在手,魔兽还不乖乖入瓮。什么?神兽?对不起,不是上古神兽姐还看不起。一本《无忧笔录》在手,何愁丹药?宗师级别的丹药,直接当糖吃。你说什么!你有空间法器?不好意思,姐的空间都快赶上一整片大陆了。九玄天玑一解,红颜祸水降世。她说:“欺负了我的人,回去洗干净脖子,待我灭你满门。”
  • 钱多多备嫁记

    钱多多备嫁记

    钱多多答应了许飞的求婚之后,两人进入恋爱结束准备结婚的时期,钱多多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矛盾,最后决定这一次由她来牺牲,辞职成全许飞的事业发展。不曾想这个想法真正付诸实施之后,随之而来的种种不如意却让钱多多后悔不迭。许飞却在工作的忙碌中无暇顾及备嫁新娘的情绪。正在这个时候,钱多多的前男友从新加坡来到上海,坦言要重新追求钱多多……
  • 武破青天

    武破青天

    且看一位修为莫名其妙消失的少年,成为巅峰强者。
  • 权少盛宠:千金归来

    权少盛宠:千金归来

    前世继母不慈,夺了她叶家继承人的身份,拖油瓶姐姐不善,抢了她的未婚夫。再来一世,她不要做受人摆布的公主,她要做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继母想要叶家,做梦!这一次她绝不会将继承权拱手让人!拖油瓶姐姐抢她未婚夫?没关系,渣男贱女送一堆,打包收拾。只是不小心惹上了那以狠戾嗜血而闻名的妖孽。这妖孽貌美多金身手好,只是总爱追着她叫“夫人”,麻烦麻烦!某花烛夜,若宁被眼前美色迷了眼,反应过来时已被压在身下。“你不是说要在我身下的吗?”某宁不忿道。妖孽桃花眼中精光一闪,笑的邪魅:“夫人别急,我们一个一个动作来。”这是一个情商极低的伪御姐和一个腹黑妖孽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