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2600000001

第1章 说说《论语》的“凤头”

中国文人写文章, 有“凤头” 一说。文章的开头, 一定要写得斑斓多彩, 生动有力, 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流传了数千年的《论语》, 也有它的“凤头”。

我认为, 这就是《论语》第一篇“学而” 的前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我们从读小学时就应该知道的文字。但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句, 对第三句几乎毫无印象。更可怕的是, 有不少读者, 看到这三句话时总是一掠而过, 觉得这些文字简单易懂, 不用深究。

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我觉得, 孔夫子的弟子们之所以将这三句话联在一起, 并且排放在《论语》

一书开篇的位置, 绝非随便行之。仔细思考之后, 你一定会认识到, 这是孔门弟子独具匠心的安排, 是他们的智慧的体现。

古往今来的伟大哲人, 大多关心芸芸众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劝导大众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追求美好愉悦的精神境界。孔夫子当然也是这样一位伟人。老人家在这里讲的三句话, 应该是他对快乐生活的理解与高度概括!

第一句, 是说学习之后要有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有事情可做”, 不至于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不亦悦乎, 形容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满足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 是说要有朋友可交往。没有朋友的生活, 形单影只, 孤苦伶仃, 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生活。和远方朋友的相聚, 用一个貌似手舞足蹈的“乐” 字来表示, 生动而具体, 寓意十分深刻。

第三句, 不被人理解也不恼怒、生气, 不就是君子吗? 是说,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 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更高层次的快乐。

三种快乐, 组合成了人生非常美妙的乐章。

看到这里, 朋友, 你能不发自内心地赞叹《论语》编排的高超技巧吗?

可能是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 古代圣贤们都很注意文字的简练, 短小精悍,绝无半点废话。或许就是因为简练的缘故, 其所蕴含的内容, 特别的丰富。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读圣贤书, 每读一遍, 都会有新的感受。所以, 中国古代圣贤的著作, 往往令人百读而不厌。说句也许是过分的话, 那些大部头的经典作品, 能够看两遍、三遍的人, 不会太多。而读《论语》超过八遍、十遍的, 却是大有人在。

回过头来, 我们再看看《论语》“凤头” 的丰富内涵。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关键字是“学” 和“习”。孔夫子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 《论语·卫灵公》) 不吃饭, 不睡觉, 冥思苦想, 费那么大的力气, 还不如去认真地学一学。他老人家是从亲身体验中获知“学” 的重要意义的。

学与不学, 大不一样。还是在《论语》中, 孔子又对“学” 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 崇尚仁德, 但不注重学习, 就会陷入愚蠢且荒唐的境地。最典型的例子, 是我们熟知的寓言《东郭先生》。那位老夫子, 自以为贯彻了仁德的精神, 其实是把自己扔进了愚蠢的泥潭, 险些被恶狼吞噬掉性命。类似的教训,相信在现实世界中亦不乏见。喜欢讲究智慧, 却不喜欢学习, 容易一味地耍小聪明, 变来变去, 流荡而没有归宿。喜欢讲究信用和诚实, 却不重视学习, 就容易被他人利用, 甚至遭人伤害。喜欢直言对人, 自以为堂堂正正, 一片好心, 但若不注重学习, 会被他人认为是出言不逊, 言语尖刻, 不通情理。喜欢拔刀相助,勇气过人, 可是如果不认真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养, 常常会因自己的过分冲动而惹来大麻烦。我们大概都听说过, 某些本来是见义勇为的好人, 行为稍有不慎,竟然由于“防卫过当”, 把自己送进了牢房。

学习的重要性, 已经被孔夫子强调得很充分了。那么, 怎样开始我们的学习? 或者说, 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呢?

先贤们也有精心的说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门弟子讲的学习内容, 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数理化, 更不是为了和外国人打交道而准备的外语。孔夫子认为, 学习的根本宗旨, 一是学会做人, 二是学习和其他人恰当地交往。具体地说, 就是怎样妥当地处理与父母、兄弟、朋友、妻子和君主(也可以理解为上司) 的关系。

说几句或许是题外的话。

中国的传统文化, 向来有儒道释三教合一之说。三教合一, 应该是以儒家为核心逐步形成的。三者的互为补充和支持, 体现了多种文化体系精华部分的高度融合, 显示出了人类文明的大智慧。

道家强调的是人类个体的修炼和调养, 养生、养性, 成仙成道, 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佛家则有三世佛之说, 时间跨度格外的长, 着眼于人们的前世、现世和后世, 从轮回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更看重现实世界, 创造出一整套伦理准则和具体方法, 指导人们与周围的同类和睦、和谐相处。

道家制造的是保健品, 需不需要可以由本人自主判断, 但它确实能帮助你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儒家提供的是必需品, 只要生命存在, 就难以脱离儒家设计的生活轨迹。因为, 任何人都不能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佛家生产的则是奢侈品, 它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跳跃出来, 纯粹以满足部分人类的更高追求为终极目的。

这三者组合起来, 人类的生活画面就显得比较完整了。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中国人更看重学习儒家的学说。这是因为, 儒家的精神领袖孔老夫子讲的学习, 总是与身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的, 是指导人们学会处理这些关系的, 这往往能引导我们轻轻松松地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 并立于不败之地。

孔夫子是个十分细心的人, 他不仅为我们设定了学习目标, 规定了学习内容, 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这个榜样就是他老人家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

在孔夫子眼中, 颜回绝对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看看《论语》, 老人家直接夸赞颜回的文字, 可能有十余处之多。

那么, 颜回究竟是怎样做到“品学兼优” 的呢?

第一, 孔子夸赞他“三月不违仁”。仁, 是孔夫子推崇的道德境界。三月不违仁, 也就是说, 在将近一百天的时间里, 不做一点违背老师教诲的事情,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确属难得。想想看, 我们能做到吗? 毛泽东说过,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儿不做坏事。这个标准太高了, 毛泽东本人也没能做到。孔夫子定的标准不算太高, “三月不违仁” 就可以了。但他的三千弟子之中, 也只有颜回能够做到。

第二, 孔夫子说颜回,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吃粗米饭, 喝凉水, 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别人都看不下去, 而颜回依然能保持愉快的心境。不讲物质享受, 不怕艰苦的生活环境, 始终保持旺盛乐观的精神风貌, 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能像颜回这样对待生活的呢?

第三, 不迁怒。这一点十分重要。一般人做事情, 如果出现问题, 肯定会将责任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推给他人, 即使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也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出可以推脱的理由。颜回却能严于律己, 尽量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第四, 不贰过。意思是说, 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看上去,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做起来却是十分十分的难!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 问题在于, 犯过错误之后, 能不能吸取教训? 而吸取教训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看你能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人被别人骂, “狗改不了吃屎”, 一再重蹈覆辙, 走的就是与颜回绝然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真正地按照孔夫子的教导去学习、实践, 像颜回那样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贯彻圣贤的教诲, 当然会“不亦悦乎”!

接着讲“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孔老夫子为什么要说“有朋自远方来”, 而不说“有朋自邻居来” 呢? 道理很简单, 天天黏在一起, 吃喝不分, 朝夕相处, 或许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英国人有种说法, 绅士之间, 需要一种“豪猪” 风格。这种猪身上有很长的刺, 与同类相处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容易相互刺伤。而朋友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带来的快乐很可能更多。朋友们或许读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 《赠卫八处士》, 这是一首描绘朋友多年之后重新相聚的五言长诗, 十分动人, 正好可以解读“有朋自远方来” 的快乐。杜甫和他的朋友二十年不见,“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衷肠”, 一半伙伴已经亡故, 再见故人, 当然感慨万端。

“别时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主言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平缓、朴实的诗句, 记录下了一幕幕欢快而动人的场面。时隔一千三百多年之后,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杜甫和朋友们的愉悦心情。这种朋友聚会时的情感, 非语言所能形容, 但确实可以长久地留存在朋友的心底, 时时闪动着幸福而激奋的火花。

孔子对朋友是很挑剔的。他讲过,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柔),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主张结交好的朋友(多贤友)。他还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无友不如己者。”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结交为朋友。对这句话, 历来有很多种理解。有人以为《论语》记述有误, 如果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 孔夫子就不可能有朋友了。还有人有另外的解释, 比如南怀瑾先生, 他把这句话解释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 解析成孔子对朋友的夸赞。

我觉得, 这些说法还是有些牵强。孔子的本意十分明确, 第一, 确实有不如自己的人。“三人行, 必有我师。” 而不是“三人行, 全是我师”。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第二, 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并不意味着不能和这些人交往, 只是不能形成朋友关系而已。第三, 一定要做到不能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交朋友。

交友不易, 交到好友不易, 和朋友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更不易。

所以, 有朋自远方来, 才能“不亦乐乎”。乐(樂) 是个象形字, 看上去手舞足蹈的样子, 快乐得很呀!

最后一句,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不被人理解, 也不恼怒、生气, 已经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确实应该算是君子了。

现实世界中, 大多数人更为重视的是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并常常以这种态度作为调整自我心态的唯一依据。别人说几句好话, 自然是神清气爽。被对方顶撞或是讥讽几句, 也许会想不开, 寻死觅活地折腾自己。这是多么的肤浅、可笑!

人生在世, 总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这种生活目标的形成, 有一定的道理, 一定的程序。当然, 我们并不反对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修订, 但是我们绝对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定位。对自己有信心, 对生活有信心, 是成熟的表现。而动辄自暴自弃, 则是将自己永远地停留在了童年阶段。

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人理解自己, 首先需要的是自己理解自己!

真正做到这一步, 就不会轻易为他人的评价和议论而激愤、恼怒。

其实, 走向君子的道路并不遥远, 也许, 只需要向前迈上一步。

看到这里, 朋友, 你能喜欢上《论语》的凤头吗?

同类推荐
  •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最好相思不相负:古代才女的情与诗

    作者才情堪比安意如、白落梅,用绝美的文字风格,辅以情意缱绻的古典涛词,讲述了33位古代著名才女且行且爱的一生:上官婉儿与初恋李贤、蔡文姬与夫君卫仲道、薛涛与才子元稹、鱼玄机与词人温庭筠等。她们为了一颗初心再次相逢,她们为了一次邂逅恋上红尘,她们为情一次次爱恨缠绵抛却锦瑟华年。中国古代至真至情的女诗人,从历史长河中踏歌而来,掀起阵阵涟漪。她们为情而涛,因爱而行。无法拾捡过去、将来,只在当时付与了一行行倾心刻骨的诗句。美好的爱情令人心动,痴情哀婉的诗篇催人泪下。翻开这本书,拉开历史的罅隙,让所有喜欢古典诗词、向往爱情的文艺青年总能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热门推荐
  • 宅门心深

    宅门心深

    【作品简介】江灵月和钱启明青梅竹马的玩伴,长大后彼此相爱。钱家有钱有势,江家也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本在钱启明出国留洋前订亲,正是两人订亲之时,江夫人偏偏在这个时候离世,为了守孝,亲事搁置。江夫人死后,江家忽然多了姨夫人、二小姐以及三小姐,原来这是江老爷在外的收房。从此,江灵月的命运改变了!二小姐江云丽表面上乖巧懂事,温柔善良,事实上妒忌心极重,好高骛远,极有心机。姨夫人一面对江灵月和善可亲,实质阴险毒辣,江云丽乃是她精心培养出来的唯一筹码,多年来对江云丽声色艺训练,以为日后一登龙门。为了要做北平最有名的钱家大少奶,拥有万贯家财,受众人仰慕,母女对单纯友善的江灵月不择手段地处处伤害!江灵月一次又一次被陷害被误会,但为了等钱启明回来,只能默默承受。渔人得利,一直沉默不语的三小姐,渐渐勾住了钱家太太的心,让钱太太觉得,这江家三小姐更适合当钱家大少奶。正在三人明争暗斗之时,丫鬟秀金一夜内成了江家三姨太,并怀有子嗣,从此受尽恩宠,对江云丽一直以来的刻薄施予十倍奉还。江家销烟不断,钱启明正是回来之时,江灵月抛开一切,喜悦终有逃出魔掌之日,怎知,江云丽却心狠手辣地把她给推落河中!一切不可能这样结束.......
  • 蛮荒纪

    蛮荒纪

    蛮荒的时代,蛮荒的生活。打猎、钓鱼、种田、战斗。猛兽、疾病、原始人、环境原始的时代,一切都是困难。原始的时代,一切都是麻烦。冲突的不断发生,麻烦不断的出现。当生存都不容易的时候,命运要如何掌握呢?书已签了,大家放心收吧
  • 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青春的记忆(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许多优秀的作品来自于作家青春的记忆。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而关于青春的文字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它是那么贴切,那么深入人心,引人感怀。这本书的散文写的是青春岁月里的感动、感悟、思索,作者因为那某一次的感动、感悟或是思索,而更进一步获得对人生的了解,相信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
  • 妃常得宠

    妃常得宠

    初次见面,他重伤,她相救,事后问他要医药费,对方却厚脸皮的赖账,前世今生加起来活两辈子的女人,头一回吃了暗亏。再次见面,她一身红衣,坐于新房,他身为新郎,挑开盖头。四目相对时,她膛目结舌,“怎么是你?”他却浅浅一笑,满脸皆是悠然自得,“你猜呢,爱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际神尊

    星际神尊

    主角被一口九龙鼎,从地球所在的下九界砸到了中九界内的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生活了一百年后,在器灵龙一的劝说下,于困仙大阵中自爆,灵魂穿越到了龙一的家乡,上九界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修真界已经发展到了星际时代,在寻找龙一主人下落的过程中,主角阴差阳错的站到了整个修真界的对立面。星盟和仙盟的对立,本质上是先进科技与古老修真的矛盾,这种矛盾已经变的不可调和,势必将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要上演。主角会在这场大决战上扮演什么角色?他又如何踏上星际神尊之旅?且看妖瞳为各位书友娓娓道来。
  • 有凤来仪之月上凌霄

    有凤来仪之月上凌霄

    他是生活在阳光下的金华国太子,她是隐藏在黑暗中的转世杀手。当他遇上她,看一眼,和一曲,便已注定了这惊世之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且看二人如何完成着倾世之恋,共赏着大好河山。
  • 镜之国:海棠初醒

    镜之国:海棠初醒

    即使是她编织的那个噩梦,他也没有去改变,只是冥冥之中,她神奇的双手让一切有了转机。以为是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注:本文属于微小说,篇幅不会过长,共九章完结。)
  • 龙神域

    龙神域

    纷扰世界,演绎万千,命运唯有生存的强者才有资格掌控。仗剑天涯,恩怨未了,爱恨情仇的零散交汇结局又将何如?名动天下,魔龙显世,携手共进赴敌战魔龙成就无上龙神。看少年古尘如何演绎纷扰世界,精彩尽在《龙神域》。
  • 绝世商霸

    绝世商霸

    何谓王道?如果对手不听话,就搞死他。何谓天道?不管对手听不听话,都搞死他。何谓霸道?我想搞死个人,嗯……好的,就决定是你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既然已是对手,当杀则杀,当灭则灭。强者无需怜悯,弱者不配怜悯。在这弱肉强食人性本恶的世界,仁义道德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至少对我韩奇来说,经略商海,唯霸道可行。”
  •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西窗风雨(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