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1500000011

第11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11)

5.佛家盂兰盆会

佛教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佛教仪式,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至今我国佛教寺庙尚于此日举行此会仪式,日本也仍然有此活动(即源于中国),其影响颇深。“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或作“乌蓝婆孥”,意为“救倒悬”。据佛教传说,释伽牟尼有十大弟子,神通最大者为目连。其母死,堕饿鬼道中,目连亲以十万威神之力,入狱救母不得。求教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他于七月十五置百味五果于盂兰盆中,供养十万鬼灵.超度众饿鬼,以解脱饿鬼倒悬之苦,其母才能得到超度。自此始有七月十五中元节,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

佛教七月十五日结盂兰盆会,供养十万鬼灵,超度众饿鬼以救目连之母的做法与道家七月十五日祭祀孤魂野鬼以期普遍超度孤魂十分近似。这样七月十五这天作为佛家的盂兰盆会,供十万饿鬼使之超度,又作为道家普度孤魂的节日,而这又和中国古代的中元节占气候联系在一起,所以七月十五中元节乃三者合而为一。

6、中元节的影响

中元节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大节日之一。在一些地区,它尤其受到重视。比如台湾过中元节,就较隆重,这与台湾的特殊地理条件与历史渊源有关。台岛居民多从大陆迁去,越过重重风浪,开辟蛮荒,多有没于海涛中成为游魂者。所以台岛人民要施舍、普度,使这些远离故乡的游魂得食,以示安慰同情之意,实则也隐含着对大陆家乡的深切怀念。清代诗作中多记载了台湾的中元活动,十分隆重。如清人周长庚《台湾竹枝词》云:“竹了高高百尺幡,盂兰盛会话中元。寻常一饭艰难甚,梁肉如山饷鬼门。”又钱琦《台湾竹枝词》记中元:“中元胜会赛盂兰,豪夺争先上醮坛。海面放灯僧说法,鬼声人影夜漫漫。”这是写普度、抢孤、放水灯于海面等情景,也可见其盛况一斑。

香港,也至今有于中元节焚香烧衣,以牲醴祭祀祖先乏习俗。还要设坛供佛,唱戏酬神,并且扎制种种龙袍纸衣等烧去,以供奉神灵。这些民间工艺品,以剪纸、纸扎工艺制成,还饰以种种纸扎人物,颇为精美。

并且向孤苦人家“派米”,以示救孤济贫之意。每逢节期,街上有热闹的迎神队伍,空地有临时佛坛、戏棚,晚上人们纷纷涌来观剧,颇热闹。

在东南亚的华侨聚居地区,也在中元节俗流传。如新加坡的华裔社群,多于中元节举行隆重活动,搭起戏棚,演戏、演歌舞节目。在祭祀先祖时烧金银箔纸,供奉丰盛的鸡、鱼、肉等供品,也祭祀孤魂野鬼。再吃丰盛的中元宴。另外还举行慈善募捐活动,将捐得钱款作救济贫苦居民所用。另外,在泰、马、印尼等国华裔中也流传一些中元节俗。

十一、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当时,人们每逢中秋夜晚都要举行迎寒的祭月活动。这一活动经过缓慢发展,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习俗。到明代时,月饼与中秋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和每月的三个十天,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秋的正中,所以称’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为“仲秋节”或“中秋节”。这时因为月色倍明于常时,所以,又称为“月夕”。中秋之夜,月亮看起来显得又圆又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独在异乡旅居的人,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唐代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看来八月十五是秋季中月中天,故叫中秋。又说:“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教,则蟾魄圆。况埃磕不流,太空悠悠。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人西偻,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这就是说秋天是赏月的最好时令,既无严冬的伤骨大寒,又无盛夏的酷热之雾。秋季天高云淡,空气新鲜,冷热适宜。当明月高挂,辉洒在地时,正是赏月、拜月、玩月的最佳时令。常言“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所以中秋节使成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二)中秋习俗

1.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在南宋词中就有出现,到了明代,人们则以月饼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就曾记载:“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可见,月饼在中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月饼的真正普及民间,据说是从元朝开始的。

在元朝末期,蒙古族贵族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剥削和奴役人民,而又怕人民起来造反,老百姓家里不准有金属器具,就连菜刀也是十家共一把,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但彼此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都很困难,无法统一行动。当时的农民领袖朱元璋组织农民起来反抗,为了传递秘密通知,在月饼里夹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约定农历八月十五为起义时间,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到传单就一起动手,造反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从此,每到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用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起义日子。

在我国台湾省中部和东部地区,至今还流行中秋夺“状元饼”的习俗。

状元饼也是月饼,但它又与我们平常的圆月饼不同,它不是孤单的、独立成数的,而是根据旧式的科举制度的名称,按广式、潮式、苏式和宁式配套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六十三个月饼;每套包括各一个状元、榜眼、探花饼,八个进士饼,十六个举人饼,三十二个秀才饼,还有贡生、童生和自丁饼若干。状元饼最大,直径达一尺余,像脸盆般大,以下按地位逐次减小,最小的自丁饼,只有一枚硬币般大小。中秋佳节来了,人们就按饼的大小次序,放在桌面上,饼上用红纸标明名称,然后一场夺状元饼的家庭月饼会就开始了,大家轮流掷骰子,按点子的多寡来决定谁能夺取状元饼。获得“状元”者意味着来年必有好运气。不过,这位幸运者,到第二年中秋节,必须送上一套状元饼来,‘然后他才能有夺彩的资格,这样就能使中秋争状元饼的竞技活动充满着家庭的娱乐,也使六十三个一套的状元饼永远保持下来,形成了年年岁岁的中秋夺“状元饼”的竞技活动。

全国各地大致相同,月饼讲究四个一斤。意喻夫妻团圆,同时也祝愿仙子嫦娥早结良缘。中秋节,月饼是祭月供品,同时又是馈赠亲友的传统礼品。民间家家都有月饼模具,届时自己制做,邻里互助,早上给张家做,下午给李家做,俗称打月饼。

中秋节作为团圆节,人们特别讲究拜月、祭月时全家团聚。外出的要在这天赶回来,出嫁女儿要在婆家过夜,新媳妇回婆家要由女婿专程去接。祭月除月饼外,还有两瓜和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精心挑选干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

2.拜月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月亮最亮、最大、最圆,月色也最纯白,最美丽。因此,中秋之夜,夜幕降临之时,人们便在庭院里摆好了月饼,瓜果等,早早地迎候着月亮的升起。人们拜月赏月,品月饼,话家常,吟诗作对,真是其乐无穷。

明月的存在对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中秋之夜,当一轮皎清的明月冉冉升起,清丽柔和的银辉光色洒向人间,人们九不感到心旷神怡,遐思联翩,编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约”等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最早见于战国时《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了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此女乃是帝俊的妻子,名唤常羲。古音读羲之峨,想是逐渐演变成为奔月之嫦娥。到汉代,嫦峨奔月的故事已完成。

《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以奔月,帐然有丧,无以续之。”

相传,远古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羿射九日,造福于民。一日,羿遇一道士,得不死药,言吃后可成仙上天。

羿不舍爱妻嫦娥,未食。嫦娥将药藏首饰匣。一天奸佞小人逄蒙为自己成仙想偷吃弹不死之药,趁羿外出射猎之机溜进羿家,逼嫦娥拿出不死之药。嫦娥无奈便自食,立即身轻似燕,飞人月宫,羿追之不及。

“吴刚伐桂”是月宫另一谜。

月中有桂树。传说自汉始。《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了》云:“月中有桂树。”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到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因树高大而且又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吴刚常年砍不断。吴刚砍树,因其学仙有过,显然也是仙人惩罚他,所以经年经月砍,不知何时才能将功补过。仙人处罚之苦,远超过凡人。月宫有桂树,还有月桂于。《锦绣万花谷》卷一引《本草》云:“月桂子,今江东诸处每至四王月后,每于街衢得之,火如狸豆,破之辛香,古老相传,是月中下也。”莫非真有月桂子降落人间?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无法知道月宫的真实情况,加之对月亮的喜爱和嫦娥奔月的动听传说,从而附会出月中桂降落人间也是不难理解的。

由于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桂树结桂子,所以后来人们把月宫称“桂月”、“桂宫”、“桂轮”。唐诗人方干诗《月》云:“桂轮秋出半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封建社会实行科举以后,秋闱大比之年常常选在八月,因而人们把科举得中者称“蟾宫折桂”或“月中折桂”。

“白兔捣药”乃月宫三谜。据《太平御览》卷四引傅玄在《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刘孝绰《林下央月诗》中还写道:“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攒河半玉瞻,丛叶彰金兔!”由于月中有蟾兔之说广泛流传,所以古弋人常以“金兔”、“玉兔”或“蟾兔”作为月亮的别称。李白《把酒问月》诗云:“白兔捣药秋复夏,筇娥孤栖与谁邻?”白兔与姬娥共同生活在月宫。

中秋之夜,古人沐浴着月亮那柔美的清辉,仰望着一轮玉盘,展开想像的翅膀,将幻想和神奇,美丽和温柔注入月宫,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唱过赞歌,多少善男信女为她顶礼膜拜。每当中秋佳节,上自朝廷,下到庶民,无不祭月、拜月、赏月,借月团聚,共享天伦。

月宫之谜直到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才真正解开。宇航员来到月宫,既没有见到素衣飘然的仙女们的舞姿,也没有看见玉宇琼楼,更看不到’葱绿的原野,奔腾的河川,浩瀚的海洋和明媚的天空“,而是一个荒凉的连生命都没有的月球。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散射光,太阳照射之处就特别亮;没有太阳的地方,完全是漆黑一团,昼夜交替突然,没有黄昏和黎明的景象,没有四季的变化。它的白天最热达摄氏127度,晚上冷到零下183度。既是广寒宫,又是火焰山。月球表面条件虽然如此差,但据科学家分析,它的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它将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外星,相信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月球终将被人类开发利利用。

拜月大约始于明代。刘侗、于奕正《帝采景物略·春场》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为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面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人之必遍。月饼月果,亲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清代把祭月称“斋月宫”,一般人家,因瓶花香蜡,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

赏月到唐代已十分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去太液池赏月。当他兴意正浓时,明月西下,于是玄宗命令在太液池西岸另建一百尺高台,称“赏月台”,准备明年与贵妃赏月用。

唐代、赏月之风极盛,不仅封建帝王、皇亲国戚等王公大臣赏月,文人骚客更借月抒发情怀。

到宋代,中秋节节日风俗十分丰富。《东梦华录·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一到八月十五中午,因“市人争饮家家无酒”,足见当时人民对中秋节的重视,竟然把酒店酒都买空了。

同类推荐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

    《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遴选了古今中外近百部优秀作品结成集子。虽然《中外名著导读(彩图版)》是一部导读书,但我们仍然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中国古人云:“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文学名著作为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热门推荐
  • 逸云

    逸云

    “笨蛋,你就是个笨蛋,你什么也不会。真丢人”“这孩子怎么办才好”“加油啊,逸云”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逸云,你的未来怎么办?
  • 孽缘总裁精灵妻

    孽缘总裁精灵妻

    还在上大学的嘉旭面临着家庭的窘境,被迫将自己的初夜卖给了苏群,但是当自己生下了一个儿子的时候却被告知儿子先天性疾病不治死亡。两年过去了,嘉旭过着平凡的生活,跟苏群没有瓜葛,但是当朋友苏珂追求自己的时候,苏群横加阻拦,并让她继续做他的妻子。后来嘉旭跟着苏群南下,出了意外,两个人沦落到台北,苏群在这里跟嘉旭说过两句话是嘉旭一辈子铭记的,第一句是“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第二句是,“回去我帮你找你的孩子。”这两句话让嘉旭对这个男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了爱意。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她只想做个好妻子,安分的过日子,可为什么事情总往她身上挤?当她终于抬起头,不再自卑,跳出沉默的生活。他又找到了她,但她已经不在需要他!
  • 刚好我要不爱你

    刚好我要不爱你

    五年前,宋清歌怀着孕躺在血泊之中,绝望的向他呼救,却只换来他一纸离婚协议书。五年后,狭小的试衣间里,战祁将她抵在墙壁上,掐着她的下巴冷笑,“你又是为了勾引我才出现在这里的?”他毁了她的家,逼死了她父亲,却又将她弃之不顾。再后来,他坐在他们曾经的家里,挑着笑对她说:”想让我给你女儿做肾移植也可以,但你要拿出诚意来。”“我的身体和自尊,够不够?”从前妻沦为情妇,宋清歌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她知道战祁恨她。甚至恨到在她快死的时候,他都毫不留情的在她耳边低咆,“宋清歌,你要是死了,就别指望我救你女儿,等着你女儿跟你一起死吧!”
  • 1987不及格的1984

    1987不及格的1984

    在黄金的年龄他们承受了太多不应该承受的,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的爱情、理想、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想一想起初,然后勇敢的生活下去、爱下去,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多,只有几十年。这是我初次执笔创作,自幼读书寥寥可数,无任何根基,虽青涩,但也会陆续连载完成。
  • 大唐之极品富商

    大唐之极品富商

    特种兵重生盛唐,不玩改造反去经商。自此一代富商横空出世,建造富商帝国。
  • 秘密王妃:嫁个王爷也不错

    秘密王妃:嫁个王爷也不错

    她生在将军府,世人都知道将军府世代无论男女个个骁勇善战,武功高强,唯独她性格温顺手无缚鸡之力。她的存在不过是将军府的一个污点。她说“云坛哥哥你就收留我吧,你看我这么瘦其实都是饿出来的,你要是不肯收留我那我会饿死的”他摸着她的小脑袋,你放心吧我有钱我不会让你饿死的。“可是云坛哥哥你把我留下来有很多用处的你看了打扫洗衣服做饭我样样都会而且我还会看病我还聪明你喜欢那个美女我都可以帮你追,我,我还可以帮你照顾你喜欢的木槿花你就留下我吧”嘻嘻某女坏笑,死缠烂打赖着不走我就不信你不留下我。——--------她贪图美色对他死缠烂打。这个就是她的生存之道。
  • 90后也有过的春天

    90后也有过的春天

    一缕忧伤,错过了曾今,遐想笔露锋芒;一曲忧殇,尝过了苦涩,记忆里人海茫茫;他不借烈酒寻殃,只愿提起坚强金戈铁马醉倒边疆。错过了花芳花败,感动了一世浮萍,那也只是记忆渺茫,不是他孤傲寒霜,世道凄凉,君子跪求淑女,婀娜一走他方。环顾人海茫茫,脚步匆匆,一度才华卧入肚囊化作粪水污汤;知己失去了,信念一落千丈,即使水涨船高,也是无功无效白做一场,今世有子沫,来世木兰依我照样报国保疆。无情的现实似火焚烧也铮铮铁骨,踉踉跄跄,当年几度磨难。爱他的所有却最终看着他一次次在爱情的追逐中受伤,学习和奋斗齐趋,拼死拼活一份考卷一脸沧桑,一生的坚强只为改变落后不在为钱愁眉苦展焦躁荒凉。
  • 说唐后传

    说唐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亲爱的小童话

    亲爱的小童话

    短篇青春小说集。有些瞬间,爱上一个人,只因为一个举手,一个投足,一个恰到好处的温柔语调,那么巧,我喜欢上了你。有首歌里唱,谁能一开始就擅长爱。如果我爱错了,请让我唱完这首歌,然后跟回忆说声再见。那么,回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