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1500000010

第10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10)

3.乞子

由于织女具有爱神、婚姻神的神性,人们引申开去,又认为她可以庇护少儿、主掌生育,也就是古代少司命神的形象流传着七夕祈子之风。晋《风土记》则又载,七夕,无子者可向织女“乞子”。

浙江衢州市曾出土一个盛于银丝盒中的金娃娃,裸体,左手握莲枝,右手握镯环,活泼喜笑,即金制的小摩朕罗。后世则至清代后尚存摆设摩嫉罗之俗。《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浙江七夕,“市中以木雕塑孩儿,衣以彩服而售之,名为摩喉罗”,以木制成。清代张尔岐《蒿庵杂话》:“大同风俗,七夕以蜡制为女子形,送婚姻家,名摩喉罗。”已演变为婚姻礼俗。可见流传之久远。

到了近代.如东南沿海一带的浙江温州等地,磨米粉印人形饼,叫“巧人仔”;两广一带有瓷制的牛女及一对孩子;广东一带七夕乞巧时多要制作各种仕女、儿童、戏剧故事等泥塑及通草制雏偶形象。这种种巧制,是和古代的化生有一定关系的。

七夕妇女们汲水,以水洗浴之俗,及于盆中水面放婴儿求子等祈育习俗,均与远古的沐浴求繁衍子嗣之俗有源;交甫解佩日的风俗亦同起一源。为什么要用蜡制婴儿呢?这又与女娲造人一类的神话有关。以泥制、蜡制小儿象征真正的儿童,给妇女游戏,也就可以生子了。

七夕节,妇女还向织女求保佑儿童健康成长,无病无灾,这主要流传于南方。

在广西,七夕有给孩子戴七结之俗。七结,是一根红头绳上结七个均匀的圆结,以求儿童健康成长。

在广东,还有于七夕节时为十五或十六岁的少年举行成年礼之俗。

十、中元节

(一)中元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鼎足而立,为中国古老传统节日。中元节同时又和清明节、寒衣节称为“冥三节”,所以也叫“鬼节”。

中元节的起源,人们有不少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源于道家的三元说。至于佛家,则于中元节举行盂兰盆会,相传是源于目连救母之故。

我国古代,于四季有祭祖之俗。《管子·幼官图》:

“修春秋冬夏之常祭。”《春秋繁露·四祭》:“古者岁四祭。

四祭者,因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春曰祠,夏日杓(yue,古代祭名),秋曰尝,冬曰蒸(zheng,众多)。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礼记·月令》:“(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即指秋尝。秋尝即后世中元祭祖的源头之一。可见,中元节还是源起于农业社会中季节性的祭祀活动。当然,商周之时除祭祖外还要尝新、聚宴,这也是由后代中元节继承了的习俗。

另外,周代还有祭祀为国战死的战士灵魂之俗。从《楚辞·九歌·国觞》中所述及的活动看是祭祀魂鬼之仪式歌。后世各地尚有官府令道人僧侣作法事超度亡魂之俗。广泛流传的普度、祭祀野鬼之活动,显然与《国觞》所载同出一源。

以卜祭祖、祭鬼之俗,才是中元的真正起源。

(二)中元节习俗

1.祭祖、祭孤魂

相传,古代七月初一“关鬼门关”。七月从初一至三十,阴间之门大开,祖先之魂灵及孤魂野鬼都跑出来,所以要祭祀。

其祭祀目的是“普遍超度孤魂”,故又称“普度”。

祭祖,多是在家中或祠堂烧香、上供、敬拜祖先并焚化衣饰。如广西南宁一带,至今尚有七月十四宰鸭祭祖,焚各种纸制物品之俗。早在宋代,《东京梦华录》记:

“(中元)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彩带、五彩衣服。”可见纸制供品花样已很多了。另外,也有不少地方要往祖坟扫墓,如清明时一般。如今多将祭仪作为祭祖思亲、祭扫尽礼之俗,也有意义。故今南方地区如广西、港澳甚至海外华侨中尚有此俗。

中元节又有祭孤魂之举。祭祀孤魂的仪式,主要是于街边道旁放置食品,烧冥衣、纸钱。有的于家门口挂书写着“普度阴光”的红灯,摆列供品,叫做施食。晚上则放河灯,以招引水中鬼魂。在江浙地区,沿街设案,搭成孤鬼台,挂旗幡,I孤鬼牌位,供d6有鸡鱼肉三牲、鲜果、菜、酒并暗道十作法超度。在乡问则清除路边杂草,以让野鬼通行无阻,在广西则多于溪圳(zhen,田野间的水沟)边祭孤魂,点香烛,以米饭加水伴小鱼虾等,洒泼于地,焚烧纸钱,叫做“撒水饭”。在台湾,祭祀、普度孤魂仪式很隆重,分为公普、私普两种。公普以寺庙为中心,祭典较盛,先于庙前插下灯篙,即悬挂着一盏灯笼的竹篙;又放水灯于水巾,召唤陆地、水中的鬼魂前来享受三牲菜饭。寺庙中,搭建祭坛,挂神像画轴,奏乐祭祀。并于祭坛边搭建孤棚,排列牲醴、棵饭,并插上写着“普醴阴光”、“庆赞中元”等字样的三角小旗及线香。祭祀及超度毕,人们争抢供品,称为抢孤。相传抢到供品,一年幸运。人们还抢挂在孤棚顶的写“庆赞中元”的小红旗,被认为是海上护身符,凡航海者极珍视。至于私普,则于房前供牲醴及其他食品,并焚饶纸钱而已。

2.放河灯

中元节还有放河灯的习俗。放河灯,顾名思义是在河中放一盏盏灯,任其漂流。其实不仅河,凡湖、池等水域也都可以放,称放水灯更恰当些。水灯活动使中元节与元宵、中秋并列为中国三大灯节。此俗源于佛教寺庙,认为孤魂鬼灵在轮回途中,要经过无边苦海、冥河,因而要燃点灯火,指引亡魂过渡,获得超生,也好辨别路径,前来接收人们的食物施舍。有的还要扎制大纸船,称为法船,以供亡魂乘坐,渡出苦海。此俗或源于印度。

今泰国、日本等国亦有此类似风俗。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放水灯的原义渐被遗忘,如今已成为纯粹的娱乐活动了。

宋代中元节仪已有放江灯之俗。《梦粱录》载:“禁中赐钱,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这是宫廷中的水灯活动。明清之时,多于中南海、北海水中放灯,让灯在水中漂流,颇为壮观。寺庙中同时也放水灯。后来民间也放灯于水域,逐渐形成习惯。市上也有各式灯出售。如明代《酌中志》载:“十五日中元,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灯。京都寺院,做成盂兰盆,追荐道场。亦放河灯于临河去处也。”

河灯的主要形式,是莲花灯。因为莲花清净无尘,象征佛法。一般在灯下置一方形木块,上固定蜡烛,再于烛旁置以莲花形灯饰,以便于在水上漂流。花自然是以纸作莲瓣,围攒(cuan,聚拢,拼凑)而成。另外有供儿童手提玩赏的莲花灯,则不带木块,也有在带梗莲叶中插香烛,即成一灯,叫做荷叶灯。此外还有很简便的瓜灯,即用半个西瓜皮点烛。还有燃香的蒿(hao,蒿子,通常指花小,叶子作羽状分裂,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木植物)子灯、茄子灯。“都以短香遍粘蒿上,或以大茄满插短香,谓之蒿子灯、茄子灯等名目。”(见清代《京都风俗志》所记)。在《帝京岁时纪胜·河灯》中说到荷花、荷叶灯,星星灯(即以青蒿缚香之灯)以及“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人们还要于中元夜赏月灯,“结伴呼群,邀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门灯会,更尽乃归”。

可见清代北京过中元节的盛况。

河灯除了上述的各种外,有那手巧的艺人还扎出星形、鱼形、宝塔形、龙、凤、花篮、舟等形。千百种灯放入河中,光彩闪耀,更吸引人。当然只有较富裕的地区才如此讲究。

放河灯较有影响,规模较大的地区,如东北的吉林市,直至民国尚还盛行七月十五放河灯。放灯是在松花江上,于夜间顺流放下莲花灯、满河星灯、三星灯、鱼灯、大小宝塔灯,人们挤满堤上观看。河边有大商号雇下的大彩船,鼓乐齐鸣,并有各种曲艺娱乐及饮食摊档等,人们直至夜深才尽兴而散。

山西河曲县的西口河灯会,也很著名。河曲县濒临黄河,民歌《走西口》中的西口,即县境中的古长城隘口“水西门口”,其黄河口大渡码头,与内蒙、陕西隔河相望。当年有许多人通过西口往长城外谋生,西口日渐繁荣。但是有许多人历尽艰辛,尤其黄河上的河工,在波浪中丧生不少,清时便盖起禹王河神庙及大戏台,每年中元祭神、披红、唱戏,并于河中放入纸船、焚纸钱、抛供品,并以瓜瓢、瓷碗为灯,放入河中,为祭祀的鬼魂引路。后来西口河灯会逐渐形成娱乐性节日习俗,人们制荷花、鸟兽、鱼虾、龙凤等形,底座刷油以防水。共放365盏灯,每隔5米放一灯,寓一年吉祥顺利。备式灯彩倾洒如点点繁星,人潮汹涌,十分壮观,其间还要放烟花爆竹、唱戏等。

广东的中元节也有地方特色。如粤东五华县,每五年一次举行中元醮会,在狮雄山上搭戏台,纸糊金刚、佛像,挂竹织灯,扎塔山,吹鼓手们弹吹奏乐,拜神、打醮(da jiao,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青年男女们互相对唱情歌,游人尽情游乐,而拜神打醮以求消邪的目的反倒不太重视了。在十五日夜,则烧纸衣,放河灯,用木板钉成船,中点灯烛放入水中。又放鹆(yd)“上天”,放鱼“入海”,以谢天地造福之恩,维护天地万物的生长。

这一夜,歌声如潮,烟花爆竹声声,人们直热闹至夜深方散。

广东潮州过中元节称为鬼节,设祭孤台,摆备式牲醴糕饼瓜果等,由法师举行放焰口的仪式.并在江中派船下放许多只陶钵制的豆油灯,顺流而下,引领魂灵受祭。

云南、广西等地也都有放火灯的习俗。如云南白族于中元节放灯,以南瓜、葫芦、木瓢为小船,外罩纸灯罩,有龙凤鱼禽、花篮、莲花、楼阁等形,还有牛女、八仙、散花天女等人物,放入河中漂流,像是银河飞泻九天一般,十分壮观。

在一些地区,则于七月三十日放水灯,因相传地藏王菩萨生于此日,人们放河灯祈福,妇女们多执荷花灯放入河中.灯下联以竹筒以增浮力。又有贝壳灯等,江南苏浙一带最流行。

3.扎纸品

中元节特有的艺术形式除精美的各式水灯外,还有就是各种纸扎的供品。供品主要是纸衣饰物、用具,纸扎鬼神及人物。虽属迷信用物,但从艺术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可作民间美术品观赏。《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就收录了不少纸制供品。其中,纸制衣饰、用具主要有纸衣裙、鞋、帽、帐、被、枕、屋房楼阁、车舟及纸扎的马匹、马鞭、铜锤、刀枪等,以供祖宗及孤魂使用。多饰以剪纸、彩绘等色彩斑斓,纸钱、纸元宝等自不可少。这些供品,源于古代以真正物品殉葬的习俗。

纸扎鬼神,除佛祖、金刚等扎制以供奉外,还有鬼王、鬼卒的形象。如广东潮阳地区多扎制青面凸眼、执旗执刀的鬼王,配以鬼卒,中元日祈祭罢便烧去。广西宾阳县则又扎制高高的竹篙鬼(无常),形象可畏。祭完就与供品一齐烧掉,以求保佑。另外全国各地也有扎八仙、钟馗、妈祖等等,反映人民群众的崇敬心理。

至于纸扎的普通人物,有妇女也有各种戏剧人物,以竹纸扎糊彩绘而成,人物形态各自不同,与其说是供品,不如说是艺术品。那一组组的仕女、侠士、武将、老人、儿童组成许多故事情节,足见民间美术的风韵。其实,它是由古代殉葬的俑发展而来,烧掉以供鬼魂驱使,是其本意,可称为纸俑。在《礼记·檀弓》篇中就记载以草扎人形刍灵之事,可算是纸俑的前身。

中元节除祭礼先祖,供奉城隍等神圣及普度、施食孤魂外,还有祈求丰收的习俗。

在山西晋中一带,则于自己耕种的土地上挂红、黄、蓝、白、绿五色纸,远望红红绿绿,十分好看。相传是为对付一个强抢民田的恶霸才出现的习俗。其实,它应是源于古代的祈求巫术。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已有记载,将五色纸挂于山中,以祈求实现心中的愿望。山西忻县农民于土地上挂五色纸,原是表示农业丰收的美好心愿。另如广东的蕉岭县人以竹插于田中.上挂纸张,称作挂田钱,亦祈求丰收之意。这与一些地区于田边挂起旗帜的含义是一样的。

4.道家的中元活动

由于时间上的偶合,长期以来,中元节被道家称为“三元节”,被佛家称为“盂兰盆会”节。

在道教中是极重视中元节的。这一日,道观作斋醮荐福,道士诵经济度饿鬼囚魂。

后世,于中元节祭祀城隍神的仪式最为热闹。城隍神是指城池之神,由周代的水庸神发展而来。周代的水(即隍)、庸(即城),是周之八大祭祀之中的两种。唐代之前,已合为一种--城隍神。唐宋后,多将具体的人纳作某城之城隍神,以求保佑城池平安。大概以有功于当地即可作该地城隍,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南宁祀苏缄等,城隍神已人格化了。人们又相信,城隍神可以主宰当地水旱、灾疫、冥事(即以城隍管领亡魂)、治安等等。故于中元节时祭祀城隍,以求城隍老爷镇压恶鬼,并进而保佑城民安全等。

道家以为“三元”乃三官的别称,即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阴火帝。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与十月十五分别为上述三官大帝的诞辰。中元节时地官清虚人帝来到人间,调查人的善恶,以定其罪,所以这天人们纷纷祭祀地官。各地祭拜仪式虽有不同,但常常是三神一起拜,俗称“祭祀天地三界公”。这一方面是在长期流传中正月十五上元节为元宵节的内容所代替,十月十五下元节祭水官洞阴大帝未能传承下来;另一方面,人们利用七月十五祭祀地官清虚大帝时三神一起祭拜,也是老百姓礼多神不怪的心理反映。中中老百姓总是希望通过祭祀来保佑自己平安。凡是有做的,只要有名堂,他们总是十分虔诚的。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宫规礼俗探幽

    宫规礼俗探幽

    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深入皇家腹地领域,剖析宫闱幕后生活。既具有史料翔实、言之有据、正说细述、全面具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特点,又符合大众口味。让本书为你细说明清中国宫廷生活!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老北京民间传说

    老北京民间传说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本书将为您揭秘这些疑团,为您带来精彩而有趣的民间传说。
热门推荐
  • 校花神少

    校花神少

    人性本善,神力倒转乾坤,以拯救世界为名,来人间寻找纯善之人。以超凡的能力穿梭在神、魔、人三界,神人化为弱校高中生,四周美女如云,桃花处处泛滥。想要了解更多,我们《校花神少》见。
  • 织梦岚

    织梦岚

    炎热之夏进军队,西藏北极均闯荡。来势力侵我乡,我携宝物回首望。追逐之战坠黑洞,碰见黑狼和白狼。眼看局势尽在手,地狱呼喊从天降。低温恶魔我不怕,只惧无你心无望。层层地狱终闯过,歌舞升平到天堂。绿水蓝天欲告白,你却让我别多想。
  • 浅婚惊爱

    浅婚惊爱

    一夜巨变,她从万人瞻仰的富家千金,变成人见人厌的私生女,落魄街头,穷困潦倒。他,万众瞩目的豪门太子爷,冷傲狂狷,人见人惧,却独独只宠她一人。“做你的秘书,这是要潜了我的节奏吗?”她嘴角扯动,灵动的眼神紧紧盯着他。“潜不潜,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人。”他吻住她的唇,宣示主权。一纸浅浅的婚约却经不住风吹雨打……“离婚吧。”临别时,他面前的,只有一张薄薄的纸,让男人彻底震怒。“敢跑?!天涯海角都把你抓回来!”
  • 山风晚归

    山风晚归

    有人说,能把平凡守成奇迹才是奇迹中的奇迹,姜辛不会晓得这些。她只知道,讲故事的人是个平凡人,故事里的人亦是个平凡人,但是这个世界不平凡,它是圆的,总爱自圆其说。
  • 山村名医

    山村名医

    为了保护姚玉莲不被欺负,刘大柱挺身而出。他学医术,练武功,救死扶伤,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从一个落魄的毛头小子变成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不淡定了,连城里的年轻女老板,还有女明星女老外都争先恐后的要跟他交朋友。“大柱,快到我的碗里来……”“不去,俺要回去给媳妇讲故事……”
  • 皇上不乖请走开

    皇上不乖请走开

    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 风云乱之异界青龙

    风云乱之异界青龙

    图腾大陆风云乱,青龙异界横空现;猥琐小子浮尘闯,兄弟热血红颜伴;淡笑强忍英雄泪,不问苍生笑凡尘。这是一曲响于图腾大陆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这也是一个凡尘小子与天命抗争的热血
  • 功夫大神医

    功夫大神医

    身怀异宝的王思远,奉师父之命入世行医,以一身绝世医术纵横都市之余,遍赏群芳、花间游走,捧得美人归。更是在逐渐参透太玄焚天鼎的奥妙之路上,奇遇连连,踏上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 上古世纪之亚瑟王

    上古世纪之亚瑟王

    亚瑟·埃里克一个被命运所指引的青年,新大陆原大陆之间的战争会因他而发生什么改变呢?
  • 冰山也任性:学霸爱情故事

    冰山也任性:学霸爱情故事

    冰山学霸有多任性?用月考成绩挑衅我?高分秒杀你!比身后背景?来来来要找死我不拦你!你说是他未婚妻?戳破情敌白莲花外表!他:“听说你喜欢我?”她:“诶不好意思你听错了!”他,人前小白兔,人后大灰狼!她,人前冷学霸,人后傲娇狂!且看一对学霸玩转学院,联手解决危机!------------简介无能,戳进收藏-----------不是教你们早恋,这时代只有学霸才能任性!加千然Q311229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