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9100000006

第6章 权知贡举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1)

《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载:“嘉佑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

第一节 “平生自持心无愧”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但他出生在四川,景德四年(1007),其父欧阳观任绵州(今四川绵阳)军事推官,他就在这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绵州。江西、四川在宋代均出了很多文化名人,而欧阳修是应该由两地分享其荣耀的。

欧阳修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革新,他是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之一,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睹者。他一生经历了由学西昆体到反西昆体、反太学体的过程,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

在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岁进士及第以前,欧阳修的生活是比较贫寒的。他“四岁而孤”,大中祥符四年(1010),父亲卒于泰州(今属江苏)任上。年仅二十九岁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他投靠担任随州(今属湖北)推官的叔父欧阳晔,遂定居随州。家贫无钱买纸,母亲就以荻画地,教欧阳修读书练字。无钱买书,欧阳修就借书抄诵。当地大姓李氏子好学,修常游其家,在他家觅得韩愈文六卷,读而爱之。他在《记旧本韩文后》(卷七三)中说: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可见,欧阳修在十七岁“试于州”以前就爱上了韩文,但为了应试,他不得不学风靡一时的昆体四六。这次应试所作的《左氏失之诬论》,中有“石言于宋,神降于莘。外蛇斗而内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之句,就是典型的四六文,“虽被黜落而奇警之句大传于时”。其后虽已决心“尽力于斯文”,但在进士及第以前,毕竟“未暇学”韩文。他在《苏氏文集序》(卷四一)中说:“子美(苏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相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与其兄才翁(苏舜元)及穆参军伯长(穆修)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这表明当时已有不少人在倡导古文,但昆体之风仍占优势。欧阳修虽已决心致力于古文,但还没有付诸实践。

从天圣九年(1031)二十五岁入仕至庆历五年(1045)三十九岁知滁州,是他积极参与政治革新和诗文革新,并两度被贬的时期。欧阳修一生从事诗文革新有三个高潮。第一次就是在天圣末、明道年间他初入仕途,担任西京留守推官时。他在《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卷五二)中回忆说:“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说来也巧,这时担任西京留守的“相公”正是西昆体的三大领袖之一的钱惟演,恰恰在他周围集中了一批反西昆体、从事诗文革新的士子,有梅尧臣、谢绛、尹洙、尹源、富弼、王复、杨愈、张先、孙延仲等人。“逢君(梅尧臣)伊水畔,一见已开颜。未暇谒大尹(钱惟演),相携步香山。”欧阳修到西京留守推官任,不是首先去谒见“大尹”钱惟演,而是同梅尧臣去游山玩水,但钱惟演并不以为无礼。钱惟演于府第起双桂楼,命欧阳修、尹洙作记。欧文先成,凡千余言,尹洙仅用五百字,修服其简古,“自此始学为古文”。钱惟演还经常与这群文士或宴于后园,或同访水南隐士。

有时他不能同游,待这群文士归来,还“遣厨传歌妓”迎劳,并“传言曰:“山行良苦,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勿遽归也。”钱相遇诸公之厚如此!”宽容,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当年钱惟演只允许他这群幕僚对他亦步亦趋,只能作昆体诗文,也许北宋诗文革新的胜利,还会推迟若干年。

这是北宋诗文革新史上值得追忆的第一次兴会,其《书怀感事寄梅圣俞》继续回忆说:“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但好景不长:“乐事不可极,酣歌亦为叹。”不久,钱惟演被劾南迁,梅尧臣赴开封应礼部试,欧也秩满还京,被任命为馆阁校勘。当时范仲淹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上《百官图》,坐讥刺大臣,落职知饶州。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论范仲淹不当贬,亦坐贬。谏官高若讷诋范仲淹,以为当黜,欧阳修作《与高司谏书》(卷六七)以责之。此信行文曲折,语言幽默,笔锋犀利,“可以折冲万里”,表现了欧阳修疾恶如仇的精神,颇能代表欧阳修早期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高若讷上其书于朝,欧阳修也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他在夷陵作《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五二)诗,极写其谪居闲适之乐,并表示绝不因贬谪而失去自己“刚毅”、“劲强”的天性:“微生慕刚毅,劲强早难屈。自从世俗牵,常恐天性失。”表示要利用闲居研究学问:“负薪幸有瘳,旧学颇思述。兴亡阅今古,图籍罗甲乙。鲁册谨会盟,周公彖凶吉。详明左丘辩,驰誉马迁笔。金石互铿,风云生倏忽。豁尔一开卷,慨然时掩帙。浮沉恣其间,适若遂遨佚。吾居谁云陋,得所乃非一。五斗岂须惭,优游岁将毕。”

欧阳修第一次被贬也确实没有磨掉他的不屈个性。康定元年(1040)他被召还朝,复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后,他仍遇事敢言。庆历二年(1042),契丹遗使求关南地,吕夷简荐富弼报聘,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乞留富弼。接着又作《准诏言事上书》(卷四六),极陈时弊,仍不失当年的锋芒。仁宗鉴于对西夏用兵失利和京东、京西两路民变纷起,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王素、余靖、蔡襄为谏官,推行庆历新政。

这是北宋诗文革新史上的第二次大聚会。范仲淹《唐异诗序》指责西昆派末流“靡靡增华,愔愔相滥,仰不主乎规谏,俯不主乎劝诫”。在庆历新政期间,他针对“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的时弊,主张“精贡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

与欧阳修同科进士及第,以作反西昆、斥佛老的《怪说》闻名于时的石介,时任国子监直讲,作《庆历圣德颂》歌颂新政,称颂范仲淹、富弼为“一夔一契”;称颂欧阳修、余靖“万里归来,刚气不折”。这时,苏舜钦、梅尧臣亦在京,苏舜钦以范仲淹荐,时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梅尧臣罢湖州监税任,在京待调。欧阳修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卷二)诗中写道:“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篇章富纵横,声价相摩盖。”同时在欧阳修周围还出现了曾巩、杨辟、李常、张续等新秀,欧阳修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脱颖而出深感遗憾,其《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石介)》(卷二)云:“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其《送杨辟秀才》(卷二)云:“吾奇曾生(巩)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则一鹗。既又得杨生(辟),群兽出麟角。乃知天下才,所识惭未博。……嗟吾虽得之,气力独何弱!

帝阍启岩岩,欲献前复屈。遽令扁舟下,飘若吹霜箨。世好竞辛酸,古味殊淡泊。否泰理有时,惟穷见其确。”曾巩、杨辟均参加了庆历二年的进士考试而未第,所以欧阳修发出了以上感慨,并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欧阳修还有一篇《送曾巩秀才序》(卷四二),对有司以“一法”取人,深表不满: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耶?何其久而不思革也!

欧阳修自己也是三试才得第,第一次尽管写出了为人“传诵”的论文,但因“赋逸官韵黜”。因此,他对操“一法”以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十分反感的。后来他主持礼部考试,对杜撰故事的苏轼却置之高第,就是他不以“一法”取人、“思革”其弊并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庆历新政前后的文人兴会也未能维持很久。新政的某些措施触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群起诽谤新政。庆历四年新政反对者以苏舜钦卖拆封废纸钱充伎乐为口实,把苏舜钦削籍为民,参与其宴的王洙、王益柔、吕臻、刁约、宋敏求等亦遭贬。

苏舜钦是宰相杜衍之婿,又为范仲淹所荐,打击苏舜钦,旨在打击新政。庆历五年,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皆罢任。欧阳修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卷一○七),认为杜、范无可罢之罪。反对派又以欧阳修的外甥女失行系狱,诬修品行不端。后虽辨明为诬,但仍贬知滁州。石介虽已病逝,亦诬以逃往契丹,几遭开棺验尸之祸。庆历新政失败,北宋诗文革新的第二次高潮亦随之消逝。

欧阳修从庆历五年(1045)三十九岁贬官滁州,到至和元年(1054)四十八岁还朝,这十年间一直在任地方官,先后徙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第二次贬官,特别是庆历新政的失败,给欧阳修以很大刺激,使他认识到改革之不易。他在滁州琅琊山建醉翁亭,自号醉翁,其《题滁州醉翁亭》(卷五三)云:“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言?”但事实上,他无法“遗万物”,忘“吾言”。他不能忘记庆历新政为谗人所毁,其《祭资政范公文》(卷五○)云:“举世之善,谁非公徒?谗人岂多,公志不舒。善不胜恶,岂其然乎?

成难毁易,理又然欤!”不能忘记支持庆历新政的杜衍已致仕,《纪德陈情上太傅致政杜相公二首》(卷一二)云:“俭节清名世绝伦,坐令风俗可还淳。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不能忘记石介险遭斫棺,《重读〈徂徕集〉》(卷三)云:“当子病方革,诽谤正腾喧。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也不能忘记苏舜钦被除名为民,《沧浪亭》(卷三)云:“又疑此境(沧浪亭)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被诬,其《啼鸟》诗就是集中表现(详后)。这十年中虽然没有天圣末在西京、庆历中在汴京那样的文人聚会,但在诗文创作上,却是欧阳修一生的丰收时期。诗如《丰乐亭游春》、《食糟民》、《庐山高》等,文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祭尹师鲁文》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从至和元年(1045)四十八岁至治平四年(1067)六十一岁,这十余年间欧阳修一直在朝,从翰林学士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仁宗在位既久,遍阅天下之士,均难称意,思富弼、韩琦之贤,复召置二府。当时参加庆历新政的人只有富、韩、欧阳三人在朝。他们吸取庆历新政失败的教训,渐趋稳健,既知无不言,又谨慎行事,同心辅政。仁宗无子,东宫久未定。欧阳修主张立宗室子为皇太子,其《上仁宗论水灾》(卷一一○)仍十分尖锐:

同类推荐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大冲动

    大冲动

    《大冲动》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穿越成侯府嫡女,却被赶出府门,年仅六岁,便要肩负起照料怀孕母亲,养家糊口的责任。小小人儿,只好发挥天赋异禀,护母教弟,扫荡仇敌。好容易长成美貌少女,正要笑看天下,做一个人家赢家,不巧肚子里有了馅。一干人跳出来说:“娃儿生下来,我会负责的。”某王爷把一干人全扔出去,宣布道:“既然有了,就做本王的王妃吧!”女主:“等等,还不知道娃儿的爹是谁呢?”某王爷:“当然是本王!”女主:“……”
  •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沐爱之下

    沐爱之下

    十年前,夏季,在蝉的知了的声音中,在大榕树树的树荫下,在点点淡黄色的光斑下。莫若沐和时暮安的心在那一刻走在一起。五年前,莫若沐懦弱了,在不留一丝音讯下,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走了。现在,还是在一大片树荫下,还是炽热的夏季,重新相逢的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他们有何去何从。
  • 混元五极

    混元五极

    他自穿越而来,稀里糊涂进了龙墓,莫名其妙得了传承...他又穿越而归,被逼无奈加入师门,意想不到卷入战争...于是,修了真、锻了神,传承地还化身了青龙,匪夷所思的经历,叹为观止的历程,但是为什么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传奇执法官

    传奇执法官

    不是小白文!不是后宫文!建议初中以上的学历观看本文!希望有人能理解和欣赏在下拙作
  • 战狼花

    战狼花

    这是一部写给男人看的铁血传奇,却写了一个不可复制的野性女人的“凶残”故事。和狼一起长大的狂野新娘,洞房夜只带了两样东西,猎枪和红肚兜上绣着的温柔小狼。日寇血洗村镇,没了爷们的“狼女”扯下红嫁衣上绣着的“小狼”图案,缝于义旗上拉起民间义勇队,在血火年代悲壮演义“狼性”女人和八个彪悍男人的战争故事。她手起枪落,冷酷精准,让武士道狙击手触之崩溃;她刀光一闪,出手迅捷,让对手闻风丧胆;她血洒战场,枪炮声中爱情之花悄然绽放。解放后,一位曾南征北战的“小狼”倾慕者追忆:其实她不是遭受了国破家亡的“母兽”,而是孤独守望爱情的战狼之花。
  • 重生逆袭——山村小老师

    重生逆袭——山村小老师

    异世飘来一颗魂,山村小老师花小仙涅槃重生啦。坑爹坑妈坑队友,前仇旧恨慢慢算。人生苦短,及时赚钱,喝杯白酒,交个朋友。重生了一回,明明是打算长命百岁好好过的,可生活为什么像辣文一样。渣男配渣女,渣男配渣男,为什么连自己也突然没了小胸变成了男人!!凌乱了,甩着男人的身子和男人谈情说爱,虐渣渣打反派,心好累,求解脱。
  • 九彩祥云

    九彩祥云

    仙界无仙,魔界无魔。妖再无忌惮,横行与人间。人界各自为政。乱世,一个少年自大荒中走出……
  • 苍穹证道

    苍穹证道

    叶舞晨为挚爱复仇戮九天,终心不忍,携妻子被封天地之渊!破封印,临异界、问苍穹、证天道!罪剑仁心、银枪啸天、涩意柔情,携美傲笑三千大世界。(本书属于慢热那种,逐渐会展现出宏大的世界观,风起云涌、风口浪尖的博弈,希望大家支持。另外小小透露剧情,本书重在携手,很少单飞,可能还有养—成的嫌疑,才能携美傲笑异界。不喜这种写风的,不要蘑菇了。梦星舞求包养,可养肥再杀,保证一定会完美结束的。)
  • 幻道魔君

    幻道魔君

    看一个铁血少年的复仇之路,一步一步称霸洪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