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7100000021

第21章 数学教学的趣味运用故事(18)

自然数列里的自然数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一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后继数,并且除“1”以外,每一个自然数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先行的数(即紧挨在它前一个数)。

自然数列里不存在“最后”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有了自然数范围内的计数能力,这可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中早期最富有意义的大事之一!试想:如果这一步不能实现,那末人们一辈子就只能学数数了。而且人生有限,数目无穷,就是穷其一生,还学不尽呢!

人类有了自然数和自然数的计数能力,也是人类自身发展及数学认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了这种能力,人类方得以计数万物,窥天测地,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由此,数学科学方得以奠基、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成长为今天这样根深蒂固、叶茂叶繁、常长常青的参天大树!

108.数学中的“一一对应”

我们已经看到,在数量观念的萌生时期,要区别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数量,都是很艰难的;至于赋予数的名称并用言语表达,当时就更谈不上了。可是,尽管如此,切不要认为我们的远古祖先一定完全分不清超过三以上的数量。当他们将要舍弃那种将被数的物品拿在手中或置于脚边的做法,拟或远在这之前,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一对应”的物体数量比较方法就出现了。

什么是“-一对应”的方法呢?

比如,将采集的果实平均分配给大家,一定存在够分不够分的问题。那时人们还不知道用“数”的办法进行比较,只有依靠实际分配的过程和结果才能确知这一点。分配时,把所有的果实先按一人一个来分,如果最后有一些成员没有分到果实,那就说明今天采集的果实少了;如果一人分到一个以后还有剩余,那就说明今天采集的果实够多了;如果一人分一个,最后正好分完,那就说明今天采集的果实(与人数相比)不多也不少,或者说与人数“同样多”。

可以看出,这种数量比较法的关键,就是两类事物之间“一个对一个的搭配”,这种“搭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对应‘’。通过这种对应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多与少,而且可以发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开始的时候,总是这种直接进行的对所涉及事物数量的比较。后来,人们发现对于许多种事物,都可以借助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器官来完成数量上的比较。

比如,猎取两只野兽,捕获两条鱼,分到两个果子,这些都是和自己的“两只眼睛”一样多的。因此,表达两个物品的个数,就说成“像我的眼睛一样多”。

当人们意识到不仅自己的一双手可以用于数量比较,而且手指也能用来帮忙的时候,“屈指数数”就成为现实了。

这是几个物体与几个指头之间的“-一对应”。

1个物体,就伸出(或弯曲)1个手指表示。

2个物体,伸出(或弯曲)2个手指表示。

3个物体,伸出(或弯曲)3个手指表示。

4个物体,伸出(或弯曲)4个手指表示。

5个物体呢?伸出1只手(5个手指)来表示。

这样,用两只手,就可以表示出6、7、8、9、10各数了。

要表示更多一些的数量,只好又请脚趾来帮忙了。

这样,11就是“一个人的全部手指加上一个脚趾”;

15就是“像一个人的全部手指和一只脚的脚趾一样多”;

20就是“像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手指头和脚趾头那样多”,或者干脆将它表示为“整个人”。

我们看到,即使那时人类没有产生抽象的数,没有各数的名称和读法、写法,但借助人体器官,根据“-一对应”的准则,还是能够认识与表示出较大一些的数量的。

大约在250O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它们是用手指作为计数工具的。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指头;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为了记录这些数,就把它们写在木板或羊皮上,用I、II、III来代替手指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V”形,表示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VV”形,后来又写成两只手对腕交叉或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X”形,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后来,为了表示较大的数,又用符号C表示100,C是拉丁文一百的起首字母;用符号M表示1000,M是拉丁文一千的起首字母;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I,表示50;取字母M的一半,转化为符号D,表示500。

这样,罗马数字就有下面7个基本符号:

I(1),V(5),X(10),L(50),C(100),D(500),M(1000)。

用罗马数字记数时,采用加减法的原则。一般地,从左到右,先写表示大数的数字,后写表示较小的数的数字,表示相加。例如6写作“VI”,3写作“XXXI”,850写作“DCCC”。但在需要连续写出四个相同的字母时,相加改为相减,而把表示较小的数的数字写在前面。例如4写作“IV”,9写作“IX”,90写作“XC”。

除了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目前还保留使用。但因书写繁难,人们很少采用。生活中,以钟面上使用最为常见。

从最初只用物体间相互搭配的办法来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发展到用手指这样一种具体事物来对应其他各种事物以表示多少,只要伸出几个手指,就会与有几个物体联系起来,这是人类计数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

109.一进制记数法的局限

使用实物或结绳、刻痕,用一对一的方式来记数,这种记数方式用进位制的语言来说就是一进制。一进制的好处是简单,有几件东西,就打上几个绳结或刻划地道纹痕;数目有增减,绳结或刻痕就相应地予以增减。像这种事大约连今天三四岁的孩童也可以办得到。然而,使用一进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数目大了,它几乎就无能为力了。

我国曾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从前有个财主目不识丁,他请了个私塾先生教儿子读书。

先生来了以后,先教孩子描红。描一笔,先生就说:“这是‘一’字”;描两笔,先生就说:“这是‘二’字”;描三笔,先生又说:“这是‘三’字”。

财主的儿子觉得识字不过如此:添出笔,就多“一”,这有什么难的!于是他告诉爹爹把先生辞掉了。

不久,财主家要请一个姓万的亲戚来喝酒,就让宝贝儿子写请帖。谁料过了很久也不见宝贝儿子把请帖拿来,于是财主便到书房来催。

宝贝儿子一见到父亲,便半是表功半是诉苦地说:“天下姓氏多得很,为什么偏偏姓万!我从一早到现在手不停笔,也才措了五百多划,离一万远着哩!”

这则笑料,的确是嘲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一现象的好材料。然而,即使是今天的读者,也千万别急于嘲笑“画‘万划’表‘万”’童子的愚蠢。事实上,这位童子只不过是在重复一段古代一进制记数法的做法而已。也许正是由于古人反反复复重复这种记数法,从内心深处真切地生发诸般“记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他们才急于摆脱“一进制”的羁绊,寻求建立合理的进位制以满足记数的需要。

110.日记里的数字

今天气温24度。我到市场买了三条鱼,最大的一条有两斤重、一尺半长,回到家里正好8点。

在这24、3、l、2、1.5、吕中,只有3和1是精确数,其他都是近似数。

狗有四条腿,蛇有一个头。这样的数能够精确,也应该精确。

本县有56万人,我的头发是11万根。这样的数也能够精确,知道万以上的数,就可以了。

许多近似数大不一样。像表示时间、长度、重量、温度、角度的数,只能是近似数,不能是精确数。这就是说,你想要精确数,也办不到。

谁也说不出一条鱼的精确重量。事实上,鱼的重量随时随地在变。地球上的重力大小不是处处相同的;鱼身上有水分,水分可以挥发,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某些气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重量才精确呢?就是有精确重量,任何现代的先进测量工具,包括电子计算机也无能为力,并且永远无能为力。人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尽量满足不同的要求。

把椅子腿的角度做歪一度的木匠,不能算蹩脚的木匠;而打捞海底沉船的时候,把沉船位置算错一纬度的技术员,就是很不称职的技术员了。因为在地球上,经度相同,纬度相差一度,距离就差一百多公里远了。

日记里的数都有单位。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度量单位也够多的了。同一种量,往往又有种种自成系统的单位。长度的单位,英美国家喜欢用英里、码、英尺、英寸。据说,一码的长度,最初是英王亨利一世的指端到鼻子的距离;一英尺是以查理曼大帝的脚长为依据;把三颗又圆又干的麦粒连在一起是一英寸。这样定长度有点可笑,相互之间的换算更叫人心烦。

我国历史上有里、引、丈、步、尺、寸等长度单位,而且各个时期的“尺”长又不尽相同。古典文学中有“身长九尺”的说法。那时的一尺,肯定比现在的一市尺要小。要不,在身长九尺的人面前,就是最高的篮球运动员,也是矮得出奇的小个子了。

人类交往多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单位,实在太不方便了,有必要统一起来。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建立一套能适合国际需要的度量制度。9年后,在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领导下,定出了“米”的单位。

1875年,国际计量组织规定,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为一米。14年后,决定以一根铂铱合金米尺上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作为一米,精度是千万分之一。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规定条件下的氪原子,在真空中辐射的光波波长来确定一米的长度,精度是十亿分之一。23年后,通过用激光来代替氪,精度又提高了一百倍。

人家不欣赏我们的市尺、市寸,我们也对他们的脚长、麦粒不感兴趣。大家都用公制,倒是个好办法。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这就是国际计量大会讨论通过采用的以米制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

大家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是件好事。可是,为什么不用中国制,不用英国制,偏偏要用法国人创立的公制呢?

这里面有这样的一些道理:

公制里的大小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是十进制、百进制或者千进制。

一公里是1000米,一米是100厘米,一厘米是10毫米;一吨是1000公斤,一公斤是I000克。这样的大小单位的换算,动动小数点便行了。这比一里是150丈,一英尺是12英寸要方便得多。

公制里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时间单位以及其他的一些单位,互相配合得好。一立方米的水,正好是一吨,使质量一克的物体产生1厘米/秒加速度的力,正好是一达因,真是好记好用。

都用公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度量单位一致了;度量进位制和数的十进制一致了;度量进位制和数的十进制一致了;同类别大小单位的各级进位方式一致了;不同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协调了。

为什么时间不用十进制呢?

其实,科学上用的时间,基本单位是秒,比秒小的时间单位也是十进制的。分和小时是按一昼夜长度,结合生活习惯划分的,本来就不是十分精确的单位。至于日、月、年,更是由天文现象决定的,想化成十进,也不可能了。

最短的时间单位叫“那诺秒”。一那诺秒等于1.0X10-’,相当于光线走3O厘米花费的时间。

日记中的“24度”,要写成24℃,以免与其他温标混淆。

科学上有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叫“绝对温标”,也叫开氏温标,记作K。OK=-273.15℃=-273℃。

OK是达不到的。现代的超低温技术,已经能够获得十分接近于OK的温度。至于能够达到的高温,理论上不受限制。

111.年龄算法的特点

父亲现在的年龄,与儿子现在的年龄加起来是110岁;等到儿子的年龄,与父亲现在的年龄相同时,儿子的年龄是孙子现在的年龄的9倍;那时,孙子的年龄比儿子现在的年龄大4岁。请问:孙子现在的年龄大?

碰上这样弯来揭去的问题,首先要有不怕的精神准备,然后开始理一理头绪。题牵涉到的人不过三个——父亲、儿子和孙子。用得上的时间不过两个——那时和现在。此外,还得对年龄本身的特点有所认识。

年龄本身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年龄只能随时间增加,不会减少,数学上是没有“越活越年轻”的。所以,求解出来的真实年龄有负值,便应该舍去。

第二,时间给予人的年龄是相等的,很公正。这就是说,每过一年,每人都增长一岁,不想要这一岁不行,想蹦着长也不行。

第三,不特别声明,数学题中的年龄取整数。这虽然不太符合真实情况,也还符合一般习惯。

好了,现在来解题。

解题时设未知数要以大胆些,不必怕未知数设多了。题里有父亲、儿子、孙子三人,就分别设他们现在的年龄是X、y、Z岁。然后,逐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式。

第一句很明确

X+y=110…(1)

第二句也清楚,当儿子年龄达到X岁时,就有X=9z…(2)

同类推荐
  • 太空探索前沿

    太空探索前沿

    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天体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等,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天文学研究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物体,大到月球、太阳、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各种尘埃等,因此充满了神秘的魅力,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前沿,必将引导我们时代发展的潮流。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四种不同的面貌,春有春的颜色,秋有秋的风采,夏有夏的热度,冬有冬的精神。春天的来临是悄无声息的,孟浩然的《春晓》如是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春的面貌是“掩盖”不住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飞鸟归来,处处呈现生机和绿意。夏季,万物繁荣,草长莺飞,鲜花怒放,处处“热情如火”。秋季,一片秋高气爽,处处欢歌笑语,虽然临近寒冬,但收获的喜悦仍然溢于言表。冬季,银装素裹,冰雪连天,万物蛰伏,一片沉寂和冷清。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在时间中穿行。
  • 蔚蓝旖旎的海洋(科普知识大博览)

    蔚蓝旖旎的海洋(科普知识大博览)

    在浩瀚无边的蓝色海洋和陆地湖泊中,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岛屿,形成了最适合寻幽探胜的海上迷宫,给人类的诺亚方舟——地球,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带有神话色彩神秘失踪的岛屿,引人遐思,也有很多岛屿充满奇情异趣,风情独特,给人启迪。
  •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捉住砍伐森林的那只手(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幽默笑话

    幽默笑话,具有语言诙谐、故事生动、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本书编者遵循健康有趣、雅俗共赏的原则,从现今流行的幽默笑话中精选了上千则,并对其中一些作品作了文字上的润色,有些原无标题的加了标题,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宿灵山兰若

    宿灵山兰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上编单独阐述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具有该课程特点的课程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以及课题方案的设计要领。本书的中编阐述了各种实证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教育统计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而在本书的下编,则着重阐述了一般的科研论文的撰写要领以及论文答辩的基本程序与应对策略。
  • 小学生枕边书: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小学生枕边书: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学生时代是个需要故事的时代,小学生尤其是这样。一个个不同时空、不同事物、不同经历、不同结果所组织而成的美好故事,像阵清风吹过,不经意间,触动孩子们的心弦,让智慧和真理在眨眼间变成一个个小精灵。也许他们读故事时手舞足蹈、泪流满面、眉头紧锁……的表情,在比面对家长或老师们诵经似的讲教时要来得真实、有效。
  • 徧行堂集

    徧行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思维:人人都可以像天才一样思考

    传统的守旧观念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是与“现代化”相对而言的,是指现代化之前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不存在世界市场。
  • 上古世纪之幻海源

    上古世纪之幻海源

    老子是这片海上最自由的人,什么神的使者,未来的英雄,帝国的将军,老子什么人没劫过,信仰吗?只有一个,我的爱人只有这片大海!
  • 将军卸甲归公主

    将军卸甲归公主

    曾经乞儿一朝变公主,回到京城碰上一只大老虎。老虎人称张老五,今年年将二十五,无妻无子无父无母。张将军遇到乞儿公主!
  • 逆世迹

    逆世迹

    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故事,同时也是一部关于创世的故事,当时光的轮盘加速转动,我们渐渐偏离了曾经的轨道。残留的记忆变为传说,传说又慢慢成为神话,而当其诞生的世界再度循环降临时,连神话也早已被遗忘。在这个被叫作新纪元的时代,新的世界尚未到来,而旧的世界早已逝去。一阵风在末日山脉刮起。这阵风并非开始,时光之轮的旋转既无开始,也无结束。但这确实也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