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5700000022

第22章 心中有爱,真佛无二(2)

走了没多久,他们来到湖边,哥哥掏出身上的金子,猛然投向湖水。

“对!”跟着四溅的水声,弟弟朗声赞道。

“通隆!”又是一次,湖面溅起了水花。

“对!”看着弟弟也抛下身上的黄金,哥哥一边赞道,一面暗想:奇怪,难道他和我有一样的想法?禁不住问道:“我因为金子,生起陷害你的恶念,幸亏及时觉醒,所以把它抛入水中,以绝后患。你抛掉黄金是为了什么?”

弟弟回答道:“是的,哥哥,和你一样,我也有过罪恶的想法,所以才把黄金抛掉。”

说完,两兄弟肩靠肩搭起手臂,昂视那辽阔的天空。他们心里像飘浮的白云一样轻盈、逸适。

禅释生活

善与恶真的只在毫厘之间吗?

恶与善的距离,仅仅是一念之间,但是其因果却无边遥远。放下屠刀,立地可以成佛。好人的念头不一定全是善的。坏人也不会全没有善念。关键在于人的选择。

有个恶人,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于是他开始忏悔,对自己以往的种种恶行痛悔不已,希望在来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他的诚心善言终于打动了佛祖,佛祖往地狱中垂下一根蜘蛛丝,让他抓住蜘蛛丝爬上来。这个人大喜过望,立刻抓住蛛丝往上爬,其他恶鬼见状,也纷纷跟着他往上爬,一个接着一个,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

这个恶人起初想,我要改过向善了,让他们同我一起新生也无妨。但抓住蜘蛛丝的恶鬼们越来越多,蜘蛛丝不断晃晃悠悠,好象马上就要断了,恶人终于急了,他抬起脚,恶狠狠地向下边的恶鬼踹了下去,就是这一念之间,蜘蛛丝立刻就从他头顶上断开了,使这些恶鬼又重新回到地狱之中。

善与恶仅仅是一念之差,幸与不幸也仅仅取决于一念之差。

分享增添幸福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里到处开满了漂亮的菊花,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面。那些来寺院的人们也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希望种在自家的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了根须送到了那个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种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的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所以都要给。没过几天,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了。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有个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就忍不住叹息道:“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花朵与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三年之后将一村菊香。这岂不是更好吗?”

“一村菊香!”弟子不觉地心头一热,看着师父,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那些最美的花还要灿烂。

禅师对弟子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咱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的我们才会真正拥有幸福。”

禅释生活

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禅师把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当看到别人脸上洋溢起笑容时,他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明白,与别人分享幸福要比自己独占幸福更幸福。

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悲伤与人倾诉,悲伤会随风而逝。懂得分享,生活便是多姿多彩的。

没有舍,哪有得?

我们在关爱他人的同时,自己往往也获得了他人的关爱,还获得了人格上新的成长与完善。

一根“爱”的链条,促进的是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营造的是亲善温馨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爱”,净化着我们的情感世界,升华着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们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屏弃的是狭隘、偏见、阴暗,得到的是宽广、公正、光明与温暖,感受到的是生理、心理、精神上无以名状的愉悦、轻松和甜蜜。

人类的文明和进化,离不开“爱”。“施”与“受”,“爱”与“被爱”是一种因果与互动的关系,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也受到别人的关爱,在体贴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完善了自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铺陈和演绎的正是这种“为人之道”。

助人就是助己

慧心禅师行走在漆黑的道路上,由于夜太黑了,慧心禅师被路人撞了好几次,但为了赶路,他还继续坚持走着。有个人提着灯笼向他这边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是奇怪,明明什么都看不见,每天晚上还打着灯笼。”

路人的话让慧心禅师好生纳闷:“盲人挑灯岂不多此一举?”等那个提着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询问道:“请问施主,老僧听说你什么都看不见,这是真的吗?”

那个人回答说“是的,我从一生下来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慧心禅师十分迷惑地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你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难道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知道你是盲人吗?”

盲人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跟我一样了,什么都看不见;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慧心禅师无限地感叹道:“你真是会为人着想呀,你的心地真是善良!原来你完全是为了别人!”

盲人急着回答:“不是,其实我是为了我自己!”

慧心禅师非常惊讶,便不解地问道:“为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人碰撞过你呀?”

慧心禅师回答:“有呀,就在刚才,我被好几个人不小心撞到了。”

盲人宛然一笑,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从来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提着灯笼,这既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我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释生活

帮助别人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是为了照亮我们自己,为人处世,不能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俗话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助人就是助己。

有一个地方的农村,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秀,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每次得奖之后,都会毫不吝啬地将得奖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位邻居便很不解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种子超过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业型城市,家家户户的田地都紧密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南瓜的品种,这样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南瓜品种带到自己优良的种子上,惟有这样,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再次改良研究。

希望自己生活好的人应该帮助其他人也生活得好,因为一个人的价值是要别人来评判的。

多忍让,少纷争

一天早晨,一个居士兴冲冲地捧着一筐供果赶到大佛寺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他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全部撞翻在地。居士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粗鲁,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撞倒水果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既然已经撞翻了,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这么凶呀?”

居士非常生气地说道:“你这是什么态度?真是没有礼貌,自己错了还要怪别人!”于是,他们谩骂起来,互相指责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修禅师此时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以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一修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譬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孩子间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体健康;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听完禅师的教诲,居士说道:“禅师,我错了,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说着便转身向撞倒水果的人说:“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撞倒水果的人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实在太冒失了,太幼稚了!”

一修禅师看到两人这样,点了点头,笑了。

禅释生活

禅者,该怎样面对无端的纷争?

小沙弥问无德禅师:“师父,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无德禅师笑着回答:“你不妨忍着他。”

小沙弥再问道:“师父,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无德禅师开示道:“弥勒菩萨有一偈: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存。如果你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了。”

云淡风清,心无挂碍,这是禅者的风度。禅,是一份真心,是无尚的智慧,更是平凡的生活;它是生命的原点,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处于喧嚣的尘世、亦能不为万念所动的心平气和与心明如镜。

以感化来化解争执

戒嗔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个女人吵了起来,最后还打了起来,后来他们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戒嗔送回了寺院。

师父了解情况后,对戒嗔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为那个女人寻找布匹,并亲自带着戒嗔去给女人赔礼道歉、送布匹。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女人也变得通情达理,她还在戒嗔的师父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辱骂前来化缘的戒嗔的……

回寺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半路的山坡上,师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也摔出了血,戒嗔扶起师父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块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师父连念阿弥陀佛,对戒嗔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踩上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戒嗔愣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

师父微笑着点了点头。

禅释生活

戒嗔的师父为什么要向石头道歉呢?

当遇到磕绊的时候,看到戒嗔的反应如此之大,师父就向石头道歉,借此点醒戒嗔:走路撞到了石头,那绝对是自己的问题,向石头发泄不满是没道理的。因为石头终归是死的,而你自己却是活的,你自己不小心撞到了石头上,那怎么是石头的错呢?如果连躬身向石头道歉都能做到,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向人道歉呢?

与人发生争执,就好像遇到了生活中的“石头”。遇到了磕绊的时候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应该怨天尤人。何况人毕竟不是石头,别人与你发生了争执,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了对方不对的地方,你要是主动认错了,那对方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场争执也就化解了。

戒嗔在石头的事情上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被别人所尊重、所原谅,争端也才会化解。

当我们与人发生摩擦时,又该如何灵活处理呢?

当与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说称起来不重,但稍一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同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有些人常常烦恼,就是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去听,并堆积在心中,这无异于在心中搁了一块石头,会把自己绊倒。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定要学聪明一些,理智地思考一下,看一看磕绊是不是自找的,多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错。

损人者不利己

从前有一个农夫,请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之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其它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呀。”

农夫不满意地说:“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独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

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趋向他人,使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缕阳光不是照耀一人,而是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的太阳,万物皆蒙其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一样,你应该用你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使光亮增加千万倍,你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更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然顽固地说:“这个教义虽然很好,但还是要请禅师为我破个例吧。我有一位邻居,他经常欺负我、害我,我恨死他了。所以,如果禅师能把他从一切有情众生中除去,那该有多好呀!”

同类推荐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蛮荒抢妻记

    蛮荒抢妻记

    更名《蛮荒之力》重发!感谢支持!感谢收藏!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三国之寒门天下

    三国之寒门天下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奸臣蕃息,主道衰亡。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外戚阉党专权祸国,诸侯割据,汉室名存实亡。郭嘉,历史上早卒的曹魏辅弼谋臣。当一个穿越者替代了郭嘉之后,奇谋百出的谋士已然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条波澜壮阔的人生。群雄逐鹿,枭雄并起,谁是天命所归?鬼才郭嘉带你走进三国,打造寒门天下!新书上传:梦想口袋。书号:2471060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
  • 剑碎星辰

    剑碎星辰

    一代剑仙重生斗气世界,再修逆天剑典,掀起惊天狂澜,更是万花丛中独占鳌头,引得群芳只为他而艳……
  • 魔兽风云

    魔兽风云

    少年穿越俯身在了魔兽争霸中恶魔猎手的身上,偶遇半神,学习德鲁伊功法,拯救面临危机的龙族,研究出极品魔法……深夜偷香纯洁美女祭司,和妖娆黑暗女侠暧昧纠缠,嚣张征服高贵女妖王……嚣张与猥琐同出,英雄与美女投怀送抱,看一代邪气之人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重磅推荐《超级预言师》,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绝对不会让你后悔。
  • 机甲至尊

    机甲至尊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也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年代。机甲为尊,宇宙为王,这里有沸腾的热血、有多变的美女、有血色的浪漫、亦有残酷至极的战争……颜烁,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少年,在融入圣殿武士的灵魂碎片后,就此踏上机甲至尊的征途。传奇,从这页开始。热血,从此刻降临。
  • 冥伐

    冥伐

    一个传承自远古的神秘种族,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是什么?为何每一次的现身,换来的都是无尽的恐慌?他们出现又是在象征着什么?下一次的现身又是何处?他们的身份何人知晓?是身不由己?还是如世人所说,他们是……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成就你一生的礼仪

    成就你一生的礼仪

    在日常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能显示其修养、素质及形象的优劣,而且还会影响到交际与事业的成功与否。提升每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是成就辉煌人生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书内容涉及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语言礼仪、生活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部分。它是您提升礼仪修养的好帮手,是您人生旅途中的好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