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5700000002

第2章 心无所求,无拘无束(1)

人间事物的真相,就是它们本身都是虚幻的。生命真正的归宿是在生命的最初与最终,那就是:生与死。人的财富、成就、名位、功勋……不过是生命中的灰尘与飞烟。心在尘世烦恼中不乱,在专注禅定中不寂,不断绝也不连续,不来也不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也不灭。因此,人要有一颗永远不被环境牵绊干扰的心。

世界只在一指之中

金华山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叫实际的女尼来到他的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就摘下斗笠。”

女尼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定有无限禅机,偏偏一时把握不住。

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上一宿吧。”

女尼还是那个条件:“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

然而俱胝仍无言以对。

女尼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竟连个女尼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俱胝准备弃庵到各处游方。

就在俱胝准备下山的时候,庵里又来了一位天龙和尚。天龙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就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天龙听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竖起了一根指头。俱胝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俱胝禅师凡是遇到有人向他请示佛法禅道,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因此“俱胝一指”便流传开来。

数年之后,一个小和尚拜在俱胝门下。这小和尚异常地聪慧伶俐,也异常地顽皮狡黠。他平时很是留心师父的一举一动,私下里经常模仿俱胝那高深莫测的神态。每当师父不在寺里,有人前来寻问佛法,他就越俎代庖,学着师父的样子,也高高竖起一指。

后来有人告诉俱胝说:“你的小徒弟也会佛法,和你一样,也竖起手指向人明示禅要。”一次又一次,小和尚越俎代庖的行为愈加频繁地传到俱胝耳中。

一日,俱胝将小和尚叫进法堂,微笑着问:“徒儿,这些年你在我身边耳濡目染,是不是对佛法有所心得呀?”

小和尚故作谦虚:“我仅仅略知一二。”

俱胝又问道:“怎样是佛?”

小和尚不疑有他,得意忘形地竖起了一根手指。

“卡嚓”一声,白光一闪,小和尚那根竖在二人之间的手指头呼然坠地。原来,俱胝衣袖中早已藏了一把利刃,沙弥的手指刚刚竖起来,就被他刷地一刀削掉了。小和尚负痛大叫,用左手紧紧攥着流血如注的右手腕向门外逃去。他刚刚跑到门口,俱胝又大喊一声:“徒儿”小和尚一怔,站立在了门口。

“什么是佛?”俱胝的狂吼威猛吓人,而他的神情更是咄咄逼人。

小和尚被师父那威严的神色所迫,来不及思索,便下意识地、习惯性地伸出他那早已不复存在的手指。天哪,竟然空无一物,哪里还有手指的踪影?不过是极短的一瞬间,却在小和尚的心灵深处变成了永恒。就在这伸而不见手指的当下,小和尚彻悟了。

禅释生活

女尼的“你说得有道理,我就摘下斗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真理并非是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若有言语,皆非真理。

当然,如果能够根据当下的时机灵活应对,也是可以相互契合的。

天龙禅师举起一指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天龙禅师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

若能了悟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的道理,就能洒洒落落,超然自在。派生万有的“一心”为一,派生出来的万物则是多。千差万别归于平等,一毛端包含大千世界。

永嘉玄觉大师在《证道歌》里说的“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就是“一指禅”的要义。

小和尚学师父到底对不对呢?

小和尚依样画葫芦,妄竖一指,使禅落于无知的形相,而俱胝禅师的一刀,斩断了他的形相,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相到无相,以此便会归于禅心。

小和尚究竟悟到了什么呢?

根据大乘之义,一相即是实相,实相即是空相。万法归一,但我们不能执著于这个“一”。任何执著都是悟道的障碍。所以,禅门在说‘万法归一’之后,往往又追问:“一归何处?”

举起一指,足以涵盖整个乾坤;一指空去,十方世界宛然全显。不见指头而大悟,所悟者即“空相”。

什么是佛?

空、空!那不过是极短的一瞬,却在小和尚的心灵深处变成了永恒。就在这伸而不见手指的当下,他体悟到了宇宙间最根本的真理——缘起性空。

禅就是生活

看着手中的干柴被一截一截烧断,崇信不禁叹了口气。崇信心想:自己每天只是打柴烧火,挑水做饭,默默地劳作和参学,却从来没有得到师父一句半语的指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难道自己出家就是为了干这些粗活么?想到这儿,他又抓起一把干柴使劲扔到灶炉里。

吃完饭,他照例给师父倒上一杯茶水,然后端到师父面前。师父端起茶水,慢慢地品尝着,却一句话也没有。崇信多么希望师父能开口说上一句话啊!然而,师傅依旧沉默不语,四周也是一片沉寂。一杯茶喝完了,师父慢慢闭上了眼睛,崇信心里极其失望。他想问师父,但是却有些紧张,但最终他还是鼓起了勇气,颤颤地说道:“师父,自从我跟随您出家以来,您还从来没有为我指示过禅的心法要点呢。”

师父的神情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一脸沉稳,只是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地说:“自从你到我身边这些年来,我时时都在向你指示心要。”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崇信惊诧万分,崇信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然而,师父并没有理会他的诧异,只是淡淡地问:“吃过早粥了吗?”

崇信:“吃过了。”

师父又问:“钵盂洗干净了吧?”

崇信:“洗干净了。”

师父:“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我吗?”

师父厉声说:“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禅法!”

师父的一喝,让崇信心头一震,在那一瞬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从师父心灵中涌出,滋润着他饥渴的心田,巨大的喜悦像水面的漪涟,在他心中一波又一波地绽放开来,平日的疑虑也荡然无存了。

禅释生活

“我时时都在向你指示心要”中的“心要”到底指什么呢?

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师傅其实就是在给徒弟传递种种禅机。比如,当崇信向师父合掌时,师父向崇信点头,是在提示崇信做人要有德行;师父慢慢品尝崇信的茶,是在暗示崇信学禅不要心急,要心平气和;粥要一口一口地吃,是在告诉崇信学禅要一点一点地领悟,要日积月累,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禅法!”这个禅法又是什么意思呢?

吃了粥就去洗钵盂,这不是很平常而又自然的事吗?这样的事情你会去很自然地做,一到学起佛法,就千般思虑,万般计较,妄以为佛法是超人的什么天外之物,须知以自然心处平常事,其中就有佛在。相同,殿里的佛是泥胎,真正的佛不也是肉胎,是凡人之身吗?这也须我们以自然平易之心处之。这就叫平常心是道。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日常生活之中,处处都有道,时时都蕴藏奇妙的禅机,事事都是自性的神通妙用。

心在何处安

神光来到嵩山,向达摩求法。然而,达摩整日面壁而坐,不言不语,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他始终连眼皮都不曾抬一抬。神光为了求得无上大道,下定决心: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山洞外,永远不离去!

这一天是腊月初九。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哈气凝霜,滴水成冰。朔风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脸颊上划出了一道道小裂口;寒气像冰蛇,从他脚底钻入骨缝,啮咬着他的神经……但他也像达摩面壁那样,一动不动。

入夜,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风卷雪糁,摔打在神光脸上,落进他衣领里,神光被冻得瑟瑟直抖。但他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坚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来越深;雪,愈下愈大;风,愈加凛冽……

一夜北风紧,天亮雪尚飘。在太古洞外站立了整整一夜的神光,浑身披满了雪糁,落满了霜花,挂满了冰坠,犹如冰雕雪砌一般。

达摩大师从禅定中回过神来,向洞外看了一眼。他不仅看到了漫天的洁白,也将雪人一样的神光看进了眼里。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个什么?”

“和尚慈悲,请为我开甘露法门。”

达摩祖师乜斜了他一眼,缓缓说道:“诸佛的无上妙法,是天长地久,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旷劫精进而修得的。你凭着这么一点小小的恭敬和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盖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么?若想得我的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为了表明自己誓死求法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发自灵魂的诚恳,他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神光断下一条胳膊,疼得浑身哆嗦,但他并不说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说:“师父,我心痛难安,请你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听神光说自己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拿心来,我为你安!”

神光怔了半天,喃喃说道:“师父,你叫我拿心来,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啊!”

达摩大吼一声。“已经为你安好啦!”

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神光面门前轰然炸响,陡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神光顿觉心中迷雾散尽,慧日当空,艳阳高照,寂照万方,神光大悟。

禅释生活

为什么一开始神光找不到心呢?

因为他的心被妄见妄念遮住了。

人的确能看,能听,能想,可这些都是心的本能的表象。将这些见识之类的东西剔除掉,剩下来的那个能识、能见的“能”就是心。我们能见到阳光,能听到雷声等等,若我们把这些所见所闻还回去,把阳光还给太阳,把雷声还给天空,还剩什么呢?不就剩下你能见能闻的本体心性了吗?

禅宗的“明心见性”,明的不就是那个本体的心性吗?有心就有念,心是念之体,念是心之用。念是现象,心是本质。念的现象中可以看到心的本质,正是禅宗宗旨的核心。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瘤。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心又何以不安呢?

因为亏欠了本性,蒙昧了自觉,所以人的心才不能安定。

本性清净,才知道自家真面目,一旦有所亏欠,便有烦恼风自四面八方吹动妄心,推波助澜而生出迷境。好比一个没进过城的人,一旦来到百货公司橱窗前,驻足观赏华丽的衣饰,不觉目眩神迷,大为动心,恨不能据为己有,逢人炫耀……外欲炽盛,失去本性清净,内心自不免空虚。

自觉清明,是一种“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的自觉,一旦妄念不断,心便蒙昧不觉了。妄念又有两种:见惑、思惑——好比暴饮暴食于健康有害,人人都知道,可是面对着佳肴美馔,食欲大动,不能自己。将健康置于脑后,这是见惑。也有人深知暴饮暴食危害生命,想要克己节制,感情上却又往往难以决绝。不能了断,这是思惑。

因为没有清净的本性,所以众苦煎迫。因为没有清明的自觉,所以不能“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心即落入执著缠缚的迷境,自然不能安了。

怎么样才能安住身心呢?

要能认识自己,了知世相。

认识自己,是“定”,舍脱贪嗔痴妄,心里面有一方安稳不动的磐石,不受一切诱惑欺骗,任何时候我都站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定位上,我自明心见性。

了知世相,是“慧”,在生死流转的苦海里,我当见事清明,见物究竟,不随境转,不随物转,我自如如不动。

茶道即禅道

有两个云水僧同时来到了观音院,院主领着他俩拜见师父赵州。

赵州问:“曾经来过这里吗?”

一人说:“我曾来过。”

赵州说:“那好,请你吃茶去吧。”

另一个道:“师父,我没来过。”

赵州还是一样说道:“好好,请你也吃茶去。”

古代丛林接待前来挂单的云游禅人,有吃茶的惯例。但是,对于新来与旧客是有所区别的。赵州破例都让他们吃茶去,不但令两个学僧疑窦丛生,连站在一旁的院主也疑情顿起,不禁追问道:“老和尚呀,来过咱们这儿的您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为什么呢?”

赵州冷不防大喝一声:“院主!”

院主一激灵,下意识应道:“师父,我在这儿。”

“你也吃茶去!”

三个禅僧突然有所醒悟。

禅释生活

赵州为什么对三人皆言“吃茶去”?

不管学僧曾经到没到过,赵州皆言“吃茶去”。这本来是一句平常的应酬话,因从赵州口中说出,禅僧们就费了一番心思品咂。赵州一连三次说“吃茶去”,意在消除僧人的妄想分别,只要随缘任运,平常自然就足矣。

俗世的生活,一样可以找到道的存在。人人自性具足,只不过被尘世污染得太重,来不及抹去心灵的蒙尘。修行就是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完成对自己心灵和行为的改造。利益在你自己,何不再“吃茶去”?

“赵州茶”为什么会被列为禅宗的四大门风呢?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是禅宗著名的四大门风。而上面那则故事就是“赵州茶”的来历,这个公案在当时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赵州“吃茶去”与当时的茶道风行也有关系。自唐建中元年被誉为“茶圣”的陆羽《茶经》刊行后,禅僧皎然又吟出“三饮便得道”的茶道诗,后来卢仝的《饮茶歌》又风行天下,饮茶风尚普及权贵黎民。寺院僧尼更是无一例外。他们崇尚茶道的同时,又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禅门妙义融为一体,“茶禅一体”由此诞生。

同类推荐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马斯洛成功人格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马斯洛成功人格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内容包括:迈向成功的心态、存在就是真理、人的动机、进退的平衡、需求与恐惧、存在与危机、自我实现的特质、人性的价值等。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热门推荐
  • 贪财王妃:王爷99次追宠妻

    贪财王妃:王爷99次追宠妻

    钱漫曼简直都要哭了!她不就是一时贪财吗?让她这么苦命的小女子穿越到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好歹是个认识的朝代啥啥的吧?尼玛这是哪个地方,看都没看过!没关系!凭她那绝世容颜不倾倒一大片美蓝纸?靠!为啥她穿越到一个小婴儿身上?!“小奶娃挺可爱啊,嗯?当本大爷的丫鬟负责暖床也可以。”看着眼前这个腹黑的小男娃,钱漫曼吐槽一句:“毛都没张齐还本大爷!”这句话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微妙。
  • 课外科技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指南》中的科技小实验都有一定的趣味性,且极易实施,通过这些实验能让同学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这里介绍的科技小实验所使用的用具和材料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弃用物品,也能让你为环保出分力!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末世龙骑士

    末世龙骑士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有着数以亿计的孕育着各种生命的星球,满载着在星球上繁衍生息的智慧生物们生存的希望,还有。。。梦魇!2056年,地球被外星生物入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无数地球生物被外星生物所携带的病毒感染之后死亡变异。人类文明犹如浮尘一般被外星生物轻易的破坏殆尽,地球生物只有选择变异,进化或者灭绝!人类科技武器终究无法抵挡外星生物以及被无数感染后的变异生物的入侵,地球核战终于全面爆发,人类家园面临着末日浩劫!强大的外星生物,还有那些已经被病毒感染失去意识的数量巨大的丧尸,代替人类成了地球上实力最强的统治者!这个世界,人类生存的希望在哪里?推荐朋友的VIP作品:《仙炼之路》《万能手机》《寄生战士》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江湖刀剑录

    江湖刀剑录

    两个落魄流浪的少年与一个孤苦零丁的少女为了生存饱受欺凌,看着在众人脚下浑身鲜血的同伴,他们发誓要守护彼此一生,从此三人走上了习武的道路。两个少年一人练剑,一人习刀,不同的兵器,不同的宗门,不同的立场,相同的却是那一份情谊。刀与剑,谁争锋。且看两人如何诠释江湖。
  • 王妃是特工

    王妃是特工

    21世纪的特工夏敏因男友的背叛丧生,穿越到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月夕国。附身在宁臣相四女儿宁多余的身上,新婚之夜,被月夕国五皇子月夕冷月施暴而死,恰好给了夏敏再生的机会。民间有句俗话,‘另可得罪阎王,不可得罪五皇子’不屑一顾的宁多余得罪了五皇子月夕冷月。
  •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巅峰之云

    巅峰之云

    他是现代平平凡凡的一个职业玩家,再一次睡觉中突然穿越到了异世大陆,他叫林煊。在异世大陆他是一个小镇里三大家族内族长的儿子但是天赋却差劲受人耻笑,如今既然老天让他来到这里那么他就要把这么多年来受到的耻辱狠狠还给对方。她是没落的天之骄女,神之幸女,在一次巧遇中遇到了林煊便倾心于他,她将是陪伴林煊携手到老的唯一女子,也是与林煊一起携手到达世界巅峰的女子。
  • 一花一天堂之桃花姬

    一花一天堂之桃花姬

    当穿越女遇上重生复仇女,什么?!剧场一:一袭艳色红衣,容颜绝色,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手持上清仙琴,奏出死亡之曲。凄凉冷厉,哀转久绝。玩世不恭,放荡不羁。轻轻勾唇,妖魅邪气,红唇微启“天下与我何干,本宫只要你。”白衣如神邸般男子微微一笑“宁负天下安不负你。”剧场二:她盛开在那个安谧静好的夏日,凋零在二月的那场大火中,清雅如莲,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明珠蒙尘,一朝觉醒,其芬芳绵延千里。湖蓝衣袍女子撞进一个温暖的怀抱,“娘子,为夫来接你回家。”
  • 神武双修

    神武双修

    宅男叶飞,被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砸中,转生在一个被家族放弃的废材少主身上,从此踏上了一条争夺武道至尊的残酷征途。层出不穷的天才,凶恶嗜血的妖兽,蛰伏万年的异魔……叶飞用拳头告诉他们,管你是什么玩意,只要挡了老子的路,统统给我趴下!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临曦赤炎

    临曦赤炎

    凌晨四点,天很冰冷,心很暗,期待即将到来的早晨,期待有一场大火,火光会照亮我的脸庞,温暖这个世界。可是不行,我要尝尽所有苦涩,看遍世间黑暗。我在这里挣扎独行,只为了帮着世界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在这个冰冷的夜里,让我为了你们而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