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5700000016

第16章 世事似梦,如露如电(2)

有一个富翁,经常把自己的财物施舍给贫苦的人。他的一位很好的朋友对他说道:“你施舍给别人的钱,是不是太多了?”

富翁摇摇头说:“不多,不多,一点儿也不多,反而太少呢!你想,一个人生生死死,在六道中往来,那日子多得难以计算。你想,以此计算,我平均一日还用不到一文钱,这算多吗?”

“虽然如此,但你总该好好地守住它们呀!那毕竟是你辛苦挣来的呀!”朋友关心地说。

“你听过这故事吗?”富翁说,“在山里,有只凤鸟,它有很美丽的尾巴。有一天那美丽的尾巴被树乳粘住了,因为它过于爱惜那尾巴,所以不敢乱动,怕损伤那五彩的羽毛。后来巡猎的人发现了它,就毫不费力地把它捉到了。猎人回家后就杀掉了凤鸟,并将凤鸟炖来吃了。你想,假如不为执爱那五彩的尾巴,那只凤鸟何至于丧命呢?人何尝不是如此?为发财积财,却不见与日逼近的灾祸,最后,那辛苦得来的家财,不但不能为人解除任何的痛苦,反而为人闯祸,与其如此,还不如称心意,合道理地打发了它,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所以我一向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布施的机会。”

“你说得不错,可是你不必那样节俭呀!你自己不曾享受,你也该为儿女留些呀!这总不会违背道理吧?”朋友很诚恳地向他提出建议。

一般人都以为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吃、喝、玩。其实仔细想想,玩乐不一定给人快乐,像贪名好色,往往弄得伤身害命。我最称意的享受,就是看那些穷人得到施舍后的笑容。至于儿孙,俗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财产不一定带给儿孙幸福。像蜜蜂,一天到晚辛勤采蜜,酿成蜜糖作为后生的食粮,可是来偷蜜的人,用烟火熏灼蜂巢,赶走蜜蜂后,不但把蜂蜜偷去,而且还伤害巢中的幼蜂和蜂卵。蜜蜂的酿蜜招祸和人类的积财招患,有何两样呢?我所以散财,所以不爱娱乐,都是为了远离祸难。虽然我们日夜操劳,恨不得一切都属于自己,但当你一口气上不来时,那些钱财是不是还能属于你呢?聪明的人就知道,世上的钱财是挣不完的。”

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听了这个故事,对于财富有了新的认识。

禅释生活

佛陀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财富观念呢?

要懂得合理使用。佛陀告诫我们要奉行简朴的生活观念,因为欲望一旦被鼓动起来,往往就难以控制;奢侈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就难以放弃。和地球的资源一样,人的福报也是有限的,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对身心有害而无益,更会将幸福提前支取。

对财富不能有贪婪之心。无论我们贪婪什么,它都会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刃。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们贪婪财富的话,那么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失去财富而烦恼。所以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了知财富的无常不定,而不把它看成是永恒的;了知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把它看成是唯一的。当我们真正能够将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伤害。

“水能覆舟,也能载舟。”财富同样如此。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而是取决于它的实际用途。为富不仁者以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以它来行善。只要是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的财富,我们又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此造福社会,那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就不是毒蛇而是净财。

不要错过当下

几个徒弟向禅师请教什么是人生的真谛,禅师把他们带到果林边。

“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禅师吩咐说。

徒弟们出发了。他们都非常谨慎地进挑选起来。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禅师已在那里等候他们。

“你们是否都挑选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禅师问。

“师父,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徒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其他几个徒弟也请求禅师让他们再做一次选择。

禅师坚定地摇了摇头:“徒弟们,没有第二次选择。”

禅释生活

“没有第二次选择”的真义是什么呢?

禅师想要告诉徒弟的是:要学会抓住当下,不要错过当下。失去了当下,也就失去了人生。很多人总是习惯于左顾右盼,不会欣赏眼前的美景,这样就把握不住自己的内心,无法开悟。

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样的人生教训呢?

有位老人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他十分信佛,因此请了一个禅师为他超度亡灵。临死前他对禅师说:“如果我可以从头再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再危险的地方也不怕。以前我不敢吃冰淇淋,不敢吃豆腐,怕它们影响我的健康。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活得实在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光着脚在外面走,甚至整夜不眠,用自己的身体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园多玩几圈木马,和公园里的小朋友多玩几次,多看几次日出。”

“真的希望人生可以从头再来,但是一切都不可能重新开始了!”

对人生而言,人生的每一次机会都是转瞬即失的,丧失的机遇不可能重新找回,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所以,不要错失机遇,要及时摘到自己钟爱的那只果子。

没有不可饶恕的罪孽

强盗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您为我澄清心灵吧!”

禅师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许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许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许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事情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这时,强盗鄙夷地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说完就扬长而去了。

这时,弟子疑惑地问禅师:“您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比这更好得办法让他弃恶从善吗?”

这时,远处传来那个强盗大声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

禅释生活

禅师为什么要对强盗说自己更坏呢?

他是想让强盗忘了自己的恶呀!

其实,人的内心都是知道善恶的。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好人,他就会做好事;当觉得自己是坏人的时候,他就会做坏事。当强盗发现还有比自己更坏的人时,他就会觉得自己还良心发现而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于是,就在这一刻,他终于恢复了自己善的本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禅师大慈大悲的胸怀和气度。

恶人如何才能变善?

坏人是能够变好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转变的机会。

释迦牟尼佛曾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刻就能成佛。而是给恶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忘了自己的罪恶,那么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水瓶藏玄机

朝廷命李翱驻守朗州时,即已听闻药山禅师的盛名,很想与之见一面。听说他虽然继承了青原的衣钵,却没有青原的冷峻、斩截——他虽然也和石头希迁禅师一样用“不会”、“不知”的手法把人打回去,却更常用玄言玄语作桥梁,一半遮断一半肯定地拨云见日,让人走进自己心胸里,在肺肠烂肉中仰望清明星空。

可惜,李翱屡次派车前往迎接,他都不肯来刺史府。不得已,李翱只好亲自去拜访了。一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见到了他,嘿,他倒是斜坐在山崖树荫下看经书,好半天都不起身恭迎,根本就是不理不睬!李翱这里站了半天,他连头都不抬,实在是无礼,“哼!都说药山禅师高明,原来是这种倨傲的高明,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李翱一转身,正要拂袖离去,猛然听见药山禅师说道:“太守何必自轻?眼见的不信,却轻信耳闻?”

李翱一听,听出他是在点化自己,纠正自己的妄见。当即转过身来,拱手致歉:

“请教和尚:如何是道?”

药山禅师把经卷放下,举手向上一指,又向下一指:“懂了吗?”

这是什么道?若说道在天地,这么简单的观念又何用他说?若说人生要向上提升,向下把握,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眼光高远,脚步踏实,这又是世间常识。有名的药山禅师不至于如此敷衍李翱吧?罢了!开口洋盘闭口相,不知为不知,我李翱不必强作理解:“不懂!”

他合起经卷,笑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释生活

“云在青天水在瓶”蕴藏着什么禅理呢?

天上的云,是水变的;地下的水,是云变的。云与水,相互轮回。云虽高高在上,但随时可以化作及时雨潇潇而下;水虽处在下方,却无时不在向上蒸腾。如同人的佛性一样,水与云的湿性也不会改变。

云在天空逍遥,水在瓶中自在,一动一静,天真自然,无所用心。“云在青天水在瓶。”药山惟俨普普通通一句话,道出了禅的无限风流。

是什么将臭水变成了令人神往的云雨?除了太阳的热能,关键是有那高远辽阔、广博宏大、其妙无比的“空”。有了这“空”,污水可以澄清,可以升腾,可以净化,可以升华,可以还原其水的纯净本性。还是因有其空,水方可流成千里江河,也才能汇成万里大海。

真空,自有其妙用。

小雨仍在下个不停。落到翠翠的松针上,青青的草叶上的雨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光洁圆润,然而,当它们滚落到地面上,流过尘埃,混入杂质,便被环境沾染了……

然而,雨水虽然被污垢沾染了,但它的本质依然是水,只要经过澄清、过滤,剥离掉杂质,便可以还它清洁、明净的本来面目。

那么,我们人呢?我们是否亦如云、雨、水、冰、汽一样——在各种形态之间进行转换?虽然我们在滚滚红尘中被玷污了,但本质未变,只要滤掉各种外来之物,便可还原我们的本来面目。

何须说出

沩山禅师最器重仰山和香严两个弟子,他惟一担心的是将来二人会因为争抢自己的衣钵而发生对立,这是沩山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一天,仰山和香严站在一旁听沩山禅师说法。

禅师说:“过去未来和现在,佛的道法相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条解脱的路。”

仰山问:“什么是每个人解脱的路?”

禅师回头看着香严智闲说:“寂子提问,为什么不回答他?”

香严智闲说:“如果说过去、未来和现在,我倒有个答案。”

禅师问:“你怎么样回答?”

香严智闲告别一声就走了出去。

禅师又问仰山:“智闲这样回答,可契合你寂子的意思没有?”

仰山说:“不契合。”

禅师问:“你的意思又怎么样呢?”仰山也告别一声走了出去。

禅师呵呵大笑说:“真像水和乳一般的融合!”

他心中的担心就此消散了。

禅释生活

一切都在眼前,何须说出来?

就禅来说,解脱之路就是超越时空,跳出概念。既然跳出概念,那就自然不必、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智闲和寂子不着一言,单用告别而出,让师父看到了他们无声的契合,所以说真像水和乳一般的融合。

扶人更要扶心

望着自己的女儿,庞蕴的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自己遍访名师学禅,女儿一直在身边照顾自己,因而至今未婚,心里真的是感到几分不安。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热门推荐
  • 无上天域

    无上天域

    天地大域分五等,为低等凡域,中等灵域,上等仙域,高等神域和传说中的无上天域!凡域少年周天偶得天机造化玉蝶,冲击无上天域之主之位!
  • 服务制胜:让客户满意的45个服务法则

    服务制胜:让客户满意的45个服务法则

    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真诚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注意细节,勇于创新。与客户打交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以及纷繁复杂的问题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让客户满意呢?本书分节介绍了各种服务法则,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样去为客户服务,帮你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扰,让你学会怎样达到客户的要求。
  • 嫡女傲,国师驾到

    嫡女傲,国师驾到

    推荐小歌新文《总裁有毒,宝贝儿乖乖哒》链接:http://novel.hongxiu.com/a/1125443/精彩总裁超级宠文……当诡谲惊骇的夺位之战仍如火如荼,饿蜉遍地的炼狱征厂已尸横遍野,是谁的心思深如鸿渊,是谁的手段凌厉狠辣。原来,我从来就没有懂过你,就像我从来以为你只是远离世俗的谪仙国师,却想不到有一日,你的双手会沾满鲜血。————戚玉白……他是怀瑾王朝最年轻的掌舵国师,风倾绝色,清冷俊逸。她是重生穿越到异世的将门嫡女,敢爱敢恨,率真欢脱。他娶她,因为皇帝谕旨,也为了能够纳她的姐姐为妾;她嫁他,因为心底执念,也为了能够一生一代一双人。……红烛新宿,她独守空房一夜至天亮,从国师正妻沦落至下堂夫人。猎场围困,她念夫心切一人杀进重围,却见他与姐姐相视情笃互诉衷肠。可是,想看她忧病不振郁郁寡欢的人,真是抱歉让你们失望了。戚玉白要么轰轰烈烈,要么相忘江湖。这场赌局尚未结束,谁又知结果几何?……可谁说剽悍的女子没有春天?青梅竹马的皇子对她忠心不二,异邦邻国的王爷对她倾心不舍,就连捡来的雪狼也为她化为人形。望着眼前一朵一朵娇艳的桃花,她仰天大笑,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死的国师竟然辣手摧花!【片段】敌国来袭,朝中无将,皇帝以他为胁,要她挂帅出征。他批文曰,此去,大吉。帝喜,择日出征。怀瑾15年,12月大寒,她与大军被困10日,弹尽粮绝。方知,当初批文,实为大凶。原来,他想她死?好!很好!只是,殷折颜,你记着,我必得胜归来!到时,饮你血,食你肉,拆骨挖心咀嚼而下!
  • 王健林内部讲话:关键时,王健林说了什么

    王健林内部讲话:关键时,王健林说了什么

    讲述了从将军梦到著名企业家,王健林如何完美转型实现人生梦想;从商业地产到东方好莱坞,王健林如何跨界经营;从中国进军美国、英国,万达如何成为知名跨国公司。王健林告诫创业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都想创业,都梦想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首先你要研究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有创新的精神。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有一个好的创意方案,或者开始很成功,我就成功了。卖一碗担担面,做得很好,开个小店,卖得非常成功,你就觉得马上要开连锁店了。结果一开连锁店,你会发现,连锁店需要的管理模式、人才团队,远远是不能适应的,可能又失败了。 深度解析首富王健林顺势而为的卓越商慧 完美再现万达集团只做的超强执行力
  •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本书阐释了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及快乐的法则。内容分为“从做人做事中轻松生活”、“从交际处事中轻松生活”、“从自动自发工作中轻松生活”等七个部分。
  • 原李耳载

    原李耳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赚钱第一课是学会看财经新闻。升级版与时俱进,央视《华尔街》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时下财经热点,新增新闻案例分析,手把手教会每一位普通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这本书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掌握理财知识,具备理财思维。本书在升级的基础上,仍然坚持灌输四原则。
  • 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如同落入凡间的精灵,为他的爸爸妈妈带来喜悦 与激动。可是。幼小的生命就像是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对外界的环境一 时无法适应,需要得到父母的爱和呵护。0——3岁的宝宝正处在这个敏感、 特殊的时期。 林洪波主编的《东方育儿经》为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养育0~3岁宝 宝时会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内容丰富,全面周到,侧重育儿方法和育儿技 巧。《东方育儿经》以年龄段为纲,各部分相对独立,简单明了。最大的 特色在于,全书是以孩子为本,站在科学的角度,指导父母培养出有创造 性、身心健康的宝宝。
  • 老板是上仙

    老板是上仙

    许安安表示,我只想找份工作好好赚钱,为啥这么难?第一次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面试,九十九步都走了,差最后一喘气,结果迟到!第二次终于顺利通过,可上班第一天把绝版文件毁了!面瘫男,你别阴魂不散好吗?遇到你就没好事!什么?连兼职也不让做了?
  • 错惹总裁

    错惹总裁

    她顾晚晴就是命遇灾星,短短人生三十载,父母离异,事业不顺,前夫还一纸休书要离婚,尚有一子被夫家抢走抚养权不说,失业失婚,玩个LOL游戏还被坑。无处泻火,骂起了被匹配的猪队友冯少扬,不巧却正是A市最有钱的主,锐欧公司的总裁,惹上这个要命的主,今后她顾晚晴是彻彻底底得栽了,栽在他冯少扬的手里,再也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