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9900000023

第23章 认识自我与潜能

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非常重视“自我实现”,也即“自我观”,我认为“自我观”是决定人们各自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贤良或奸诈,他的表现,都是与其当时的“自我观”相符的行为。没有人会去做一件在当时他认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能力以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不相宜的事情。就像穿衣服,你会选择和你的年龄、职业相称的服装,讲话时会选择和自己身份相称的词句,甚至外出吃饭也会选择与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相称的场所……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依照他的自我观点,来决定哪些事他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是该怎样去做好一件事情。因此别人也就能够根据他通常所表现的行为,对他有所了解和认识。

如果某一个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的印象,都和实际情况颇为接近,也就是说,他有着比较正确的“自我观”,那么他所表现的行为,自然会很恰当。相反地,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就不能很清楚地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只是成为人群中的一分子,这个人的个人形象明显存在缺憾。缺乏“自我观”的人很难有引人注意的特质,当然更谈不上成功了。

下面这个例子可证明“自我观”的重要性:柏林与杰许文初遇时,柏林已经成名,而杰许文则是一个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作曲家,在亭盘巷里为着每星期3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柏林对杰许文的才能大为赞许,想请他做自己的音乐秘书,薪水已达他当时所得的三倍。“不过还是别接受这个工作的好,”柏林劝道,“假使你接受了,你可能会发展成为二流的柏林。可是你坚持做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流的杰许文。”杰许文记下了柏林的忠告,没有接受这份工作,果然日后成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任何人都应照着厄文·柏林对已故的乔治·杰许文所做的明智的劝告去做。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具备了正确的“自我观”时,他至少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正确的“自我观”,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就会无法定位自我,别人一提意见,就会无所适从,惊慌失措。“自我观”决定生活方式,如果已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你没有必要努力想达到某个所谓的标准。

想成为成功者,无论怎样,都应当具备正确的“自我观”,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要相信由于自己的存在,能帮助许多人并使他们高兴。如果能使许多人高兴,收入会增多,地位也会提高。

人的一生如此短促,如此渺小。一些小小的成功,固然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力量及很短的时间,但想要获取长久成功,一定要投入很大的心力及很长的时间。以一天为例子,只要集中心力有效利用这一天,日后还是会留有这一天努力的成果。而如果不立目标,人云亦云,改变了最初的打算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话,一天只是一天,在你生命中根本没有任何痕迹。一天如此,一周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一生都是如此。

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会是“成功传奇”还是“人生悲剧”,全是自己的问题。不去做你永远不知道的事情。所谓“真理唯有实践能证明”,若能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有期望的效果。

爱默生在散文《自持》中如是说: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忌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另外,道格拉斯·玛拉赫也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我观”的看法: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一棵山乡里的小树—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当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疑问:这是我吗?

人的一些复杂的品质,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量度的。于是人们就得经常利用间接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印象。而通常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利用实际的工作成绩,利用自己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把自己同某个理想的标准相比较,或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来进行推断。

(1)在比较中认识自我

想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每当我们需要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怎样”时,就很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去判定自己的位置与形象。

我们除了要不时和四周的人相比较之外,还会经常与某些理想的标准相比较。从父母、教师以及各种传播渠道,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与价值观念,并由此融合而成了若干的理想与模范标准。我们知道了很多名人或成功者的事迹,并被教导要以他们为榜样。也就是说,把他们作为比较的对象,以自己能否达到跟他们同样的标准作为成功或失败的衡量尺度。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屡见不鲜。

与别人相比较虽然简便,但称不上是十分理想。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它的缺点。首先应该指出的,就是人们很难在真正公平的情况下互相比较。通常人们会认为,同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教导,用同样的题目考试,计分标准也没有差别,应该可以算是公平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再认真地分析一下,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之间,无论在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别,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学习的成就必将有所差异。那么这时互相比较的结果,是否完全合理呢?

还有和理想的标准相比较的方法也是常见的,而且极富教育意义。历史上有许多圣哲、贤能、英雄、学者……都是足以为后世所效法、所奉为典范的。不过一般人不会注意到那些伟人贤哲最值得后人效法的,乃是他们立身的准则、处世的态度、认真治学及治事的精神、不屈于困难或逆境的勇气等。这是大家都可以学,也是应当学习的。至于先贤们的丰功伟业,在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那自是历史上的重要事实,不过却不一定是每人所必须希望去与之相齐的。

(2)从人际态度中反馈自我

一个人总是需要跟别人交往、共处的。因而别人对你的态度,相当于一面镜子,可以观测到自身的一些情况。比如,某人若是被父母所钟爱,被师长所重视,被朋友所尊重和喜爱;大家都乐于和他交往,愿意和他一道工作或游戏,那就表示他一定具备某些令人喜爱的品质。如果他经常被大家推举承担某项工作,或是经常成为周围人们求教的对象,则表明他具备某些才能,或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他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被周围的人所重视和喜爱,甚至大家对他有厌恶感,不喜欢与他一起工作或参与其他活动,这虽不足以说明此人满身缺点,但通常情况下,他应当会感到不安,而不得不自我反省一下了。

我们因为看不见自己的面貌,就得照镜子;同样,当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时,就得利用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来进行自我判断。一般来说,当对方与自己的关系越密切时,他的态度也越有影响力。

由别人的态度反映出来的自我印象,有时也难免被有意歪曲或夸张。由于对方的偏见或是缺乏了解,使其在赞美或批评时,常常与当事者本身的情况不尽相符。如果单纯据此来建立自我印象,自然是不适宜的。

当然,这个缺点还是可以弥补的。有缺陷的镜子终究不占多数,如果能多用几面镜子,总是可以看清自己的。同样地,有成见的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较多地与人交往,看看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有助于自我了解的。

(3)用实际成果检验自我

除了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与别人相比较的结果之外,我们还可以凭借本身实际工作的成果来评定自己。由于这种方法有比较客观的事实作为依据,所以通常因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较正确的。这里所指的工作是广义的,并不仅限于课业或生产性的行为。由于每个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质互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们在少数项目上的成就,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与作用,许多时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许因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而将被淹没。

经常进行自我肯定

与别人建立开放、真诚、直接和适当的沟通关系的行为,就是自我肯定的行为。

自我肯定的行为可以增加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当一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时,自尊自重的感受会取代压抑、委屈或愤怒等伤害人的情感。

在讨论自我肯定时,十分强调一个人是否自尊自重。以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得到自尊与自重的感受,同时也能尊重别人,才是自我肯定的真谛。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自我肯定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1)自我肯定的方法

自我肯定有如下表达方法:

描述情境。

表达情绪。

提出意见。

征询讨论。

简单地说,自我肯定是:坚定的原则与温和的表达。

在自我肯定的行为中,非口语部分包含:温和的目光接触、脸部表情放松、声调坚定平稳、说话流利、保持适当距离、姿势适中、语气肯定。口语部分包含:练习说“不行”、“不要”、“我不喜欢”,以平稳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感受与意见,并学习事实、感受、期望、讨论四者兼具的表达方式。

(2)自我肯定的时机

那么自我肯定要选择怎样的使用时机?下面是我总结的三种情况:

有人请你帮忙,你心中不乐意,却不知怎么拒绝时。

有求于人,又不知从何开口时。

经常一个人埋头苦干,不愿意求人帮忙时。

(3)自我肯定的要领

当然自我肯定也要把握一定的要领,你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温和,但不羞怯,对自己有信心,重视自己的价值。

·坚持,但不顽固,自己认为重要的原则,即使在家人或外人的压力之下也不退却。

·关怀,自己重视别人的权益。

·表达清楚,声调、姿势、态度都能配合例子,让别人清楚感受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勇敢,有自信,不会畏惧压力或嘲笑。

·满意,能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权益,且不去侵犯别人的权益,双方都满足。

·有自我价值感,通过与人平等的交往,自己能从别人的尊重中更重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拥有健全的人格

为什么有的人会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为什么有的人又会默默无闻?我认为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已具备了某种完整或适用的人格。

这种人格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虽然他不能阻止别人不对他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他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他可以决定是否要让他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

尽可能去做你应做的事,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批评你的雨水顺脖子后面流下去。

健全的人格使你有勇气和韧性去面对他人的眼光,而坚定自己的方向。

只要你觉得是正确的事,那你就尽可能去完成它。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把人格定义做一番描述与介绍。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品质等各方面素质与表现程度的总和。人格的内涵与外延,都有它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实际上,人格的内涵不仅有品质的高低之分、好坏之分,也有气质、性格的成熟与幼稚之分。人格的品质内涵具有伦理、道德、礼仪的社会特征;而人的气质、性格外延又与个体成长的环境有关。

我在与依长博·罗斯福谈话中谈及人格的问题。他们认为,面对别人的目光时,自己的行为有何表现是人格的表征。

依长博·罗斯福谈及小时候他姨妈对他的忠告:“不要管别的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心里知道是对的就行。”多么精辟!

能从一切羁绊之中得以超脱,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格之门正是这自由得以升华的中介。

当你为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性,便可找出自身特点及问题的症结,重塑自我的人格。

塑造健全的人格要避免自我人格褪色。一个人想要集他人的所有优点于一身,是最可笑的行为。我们不要模仿别人。让我们找到自己,发现自我,保持本色。

我曾访问索凡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肯鲍·迈克尔,向他询问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我相信他应该知道,因为他曾经和6万多个求职的人交谈过,还写过一本关于谋职的方法的书。他回答我:“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坦诚,却给你一种他以为你想要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没有人需要伪君子,就像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

“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古老,”詹姆斯·高登·季尔博士说,“也像人生一样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形象、人格都有其相应的潜在创造性,我们完全没有三心二意的必要,去一味忌妒与猜测他人的优点。

在个人成功的经验之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及用自我创造性赢得一个新天地,是更有意义和可比性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他的一切。

归根结底说起来,所有的艺术都带着一些自传性;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是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无论好坏,你都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花园;不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不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在生命的沙漠上清点自己已走过的脚印。

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现无知的模仿也就意味着自杀。不论好坏,你都必须保持本色。每个人的所有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能力,除了上天之外,没有人知道它能做出些什么,它能知道些什么,而这都是人类必须去尝试的。人格,需要你用生命去保护。

用意志激发潜能

有人称我们心中内在的否定声音为“意志干扰”。这种内在的干扰声音影响我们的重要判断,应加以消除或暂时不考虑,才能想出更多可行的方案。许多方案可能无法采用,但使大脑自由思考,不予评断,便可以增加更多可行的选择。

我们对创造力自我设限,以符合一般合理标准,这些限制为心理障碍。若我们想更具创意,必须突破这些心理障碍。

我们习惯遵循“标准答案”,很少有机会思考其他的应变方法。依麦尔·查提说过:“没有比单一的答案更危险的事。”

太早应用逻辑,会使许多突破性的意见没有机会产生。

当然,规则是很重要,但有时也该留点空间,让不守规则的意见有发挥的机会。毕加索曾经说:“每一个有创造力的行为,开始时都会造成破坏。”

实事求是具有批判性,过早批判会扼杀思想。许多愚蠢的想法都有机会成大器,不应过早定论。

在学习和工作中,当观念或事实含糊不清时,思考更加吃力,但也许能产生新的组合或形态,有新创意及新发现。

有时,我们害怕犯错,就不敢冒险。其实唯有进入可能经常失败的未知空间,才能产生创造力。

打破事物或思路的原有秩序,是创造力的基本程序。许多伟大的发明,常发生在对新领域的探索。你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创造力呢?你的创造力与生俱来,取之不尽。

欧易克的书中全是有趣的练习及思考游戏,引导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造力,可用来发展你的创造力技巧。

另一个重要的障碍是自以为是。自认为对某个问题了如指掌,就不会学习新知识与新的构想。众议会的退休图书馆员丹尼尔·柏斯汀说:“阻碍进步最严重的原因,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

1971年,雷门·达马汀博士发明了一种比X光更清晰的人体扫描技术。当时的评论说他疯了,这种核子电磁共鸣理论简直是一派胡言的幻想;《科学月刊》拒绝刊载他的著作,他找不到基金支持他的研究。如今,应用他的理论所制造的扫描设备在医学界不可或缺。奇斯特·卡森的影印技术,曾遭到21家大企业拒绝,后来却成为其他大公司的科技基石。

每个人一生中总难免遭到拒绝,原因可能是别人不了解你所作所为的价值,或者是你真的错了。你可以接受拒绝,将它当成一种回馈或信息,再继续努力。

想想看一个孩子如何学会走路。如果跌倒即被视为失败,没有一个人能学会走路。学会应付失败、拒绝及挫折,是创造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泰然处之,就能更坚强且更有自信。

借助外界刺激潜能

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来源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不大容易改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藏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才能表现出来。志气一旦被激发,如果又能继续加以关注和教育,它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而消失。

因此,如果人们的天赋与才能不被激发、不能保持、不能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其固有的才能就会变得迟钝并失去它的力量。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的事情,“我”能够做,但这需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才能。

在美国西部某市的法院里有一位法官,他中年时还是一个不识文墨的铁匠。他现在60岁了,却成为全城最大的图书馆的主人,获得许多读者的称誉,被人认为是学识渊博、为民谋福利的人。这位法官唯一的希望,是要帮助同胞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可是他自身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为何产生这样的远大抱负呢?原来他不过是偶然听了一次关于“教育之价值”的演讲。结果,这次演讲唤醒了他潜伏着的才能,激发了他远大的志向,从而使他做出了这番造福一地民众的事业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直到老年时才表现出他们的才能。他们有的是由于阅读富有感染力的书籍而受到激发;有的是由于聆听了富有说服力的讲演而受感动;有的是由于朋友真挚的鼓励。而对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作用最大的往往就是朋友的信任、鼓励、赞扬。

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曾经刊登过不少印第安青年的照片。他们在学校里毕业时的神情与他们刚刚从家乡出来时的神情大为不同。在毕业照片上,他们是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一个个服装整齐,脸上流露出智慧,双目炯炯,才华横溢。看了这样的照片,你一定可以预见他们将来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但是大部分人回到他们自己的部落以后,由于自我懈怠就不能保持他们新的标准了,逐渐又恢复旧日的面目。这当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也有少数人由于具有坚强的意志,具备了抵抗堕落的力量。

倘若你和一些失败者面谈,你就会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环境,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入过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潜能从来不曾被激发,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奋起振作。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气氛中,走入可能激发你走上自我发达之路的环境里。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你更要与那些努力要在世界上有所表现的人接近,他们往往志趣高雅、抱负远大。接近那些坚决奋斗的人,你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如果你做得还不十分完美,他们就会来鼓励你下更大的努力、做更艰苦的奋斗。

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发挥了其能力的15%。不能发挥其余85%的能力的原因在于恐惧、不安、自卑、意志薄弱及罪恶感。将所有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与外界的不调和”,因为不能包容外界,则等于是替自己的能力踩了刹车。

与外界的调和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相信读者很容易便能了解这一个法则,因为所谓创造的行为,是向着外界去发挥,所以一旦能和外界调和时,自然产生优异的结果。以体育比赛为例,还在考虑胜败、估计对手与自己力量的选手,心中已经存在了感情对立的疙瘩,所以不能发挥潜力。一定要超越那些估计,当和外界合为一体时,才能激发你的潜在能力。

同类推荐
  • 路标(心灵鸡汤系列书)

    路标(心灵鸡汤系列书)

    《心灵鸡汤系列书——路标》供分为六章,生命的极致、生活的境界等。
  • 每天读点曾国藩:曾国藩纵横一生的68个绝学

    每天读点曾国藩:曾国藩纵横一生的68个绝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曾国藩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便因势在家乡组建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读《中庸全书》学生活

    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是含有道德内容的性。人人遵循各自的性,在日常生活中,就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有了常规,这就是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节,这就是教化。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慎其独”的话题,要求人们加强道德自觉,谨慎地修养自己,并特别提出了“中和”这一范畴。“中和”是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的,不偏不倚的,所以叫做“中”。喜怒哀乐总是要发露出来的,但发出来要有节制,无过不及,这就叫做“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整个社会大家都心平气和,社会和自然界很和谐。
  • 这样做男人最成功(全集)

    这样做男人最成功(全集)

    《这样做男人最成功全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从多个方面说明,什么样的男人才是最成功的男人。当然,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你只要努力去追求,用今生去完善自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不仅会事业、爱情双丰收,而且还能够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父母喜爱,亲朋和谐,何乐而不为?
  • 你总该相信你自己,就算世界与你背离

    你总该相信你自己,就算世界与你背离

    这是一本送给每个奔波在路上的年轻人的温暖笔记。亲爱的,你可以不迷茫,不彷徨,不纠结,那些关于梦想的话,都可以是真的,那些关于青春的回忆,你可以一直演绎,那些关于爱情的追求,可以永不停滞,慢慢来,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光阴都会给。
热门推荐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无极至尊

    无极至尊

    天之诅咒,九代而亡!少年陈凡,携无畏之心,悍然踏上逆天征程!与天争锋,我为至尊!
  • 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民国才女的爱情往事

    她是芳菲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从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她是孤独一生、为爱出走的娜拉……林徽因、张爱玲、萧红、陆小曼、庐隐、凌叔华,六位万人瞩目的民国女子,六段精致曲折的动人故事。她们打破传统,紧跟时代的步伐;她们才情万千,留下永恒的光辉;她们亦敢爱敢恨,追寻自己的心灵归宿。她们用手中的笔书写传奇,亦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爱情的悲与喜。她们是民国最美丽的风景,亦是世间最特别的存在!
  • 篮球与少年

    篮球与少年

    50次出手,得到60分,科比用最科比的方式完美谢幕。伴随着我们无数青春岁月的科比退役了,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伤感之余,内心里也有种冲动想要抒发。谨以此文,来缅怀我们消逝的青春。
  • 重生之秦时明月

    重生之秦时明月

    离歌是21世纪玄武家族唯一具有逆天能力者,也是最后一个。御万兽,其血可令病危者起死回生,百毒不侵,其能力更是足以毁天地…老天是公平的,当赐予你一样东西,自然也需要同样代价去换取……离歌被家族的族长带去国际研究院研究她的特异能力…却未想,自己喝了一瓶水就到了秦时明月里……而她,竟然变成了男孩子……她怎么尿尿???难道要学男孩子站着????她惊悚了!!!!!!!(求推荐+票票+收藏+留言。群号:113653376拍门转:任一主角名字,书名,作者名)
  • 大清国传奇

    大清国传奇

    一个破落子弟,无奈在前门街头行骗,无意中骗来八王爷一块价值连城的羊脂玉。但他万万想不到,玉石是雍正皇帝赏赐的。于是皇帝找玉是为力找政敌八王爷麻烦,八爷找玉是为了堵皇帝的嘴,骗子一路逃一路骗是为了保命,最后无数达官贵人都稀里糊涂卷进漩涡。
  • 现实之界

    现实之界

    这些人生活在现实中,却是仿佛隔离在普通人之外的凶兽,他们强大的力量,决定了他们不能够过平凡的生活,或许为了权势,或许为了亲友,或许为了承诺,或许为了生存.…..这一群人在我们的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场我们所不能接触的生死搏斗。现实之界,我们身处界中,却又身处界外。
  • 情人帝王

    情人帝王

    意外让她掉进了时空的旋涡,却见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身影,他的身份高高在上,她最终选择了逃避,而他的出现又让她对自己多年的感情产生了怀疑。痴心如她,绝决如她,在自己的爱情旋涡中深受重创,当她毅然放手找寻自己的另一片天空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元素师圣羽

    元素师圣羽

    当人类仰望星空时,他们会心怀敬畏,但当他们的一支脚踏入这片星空时,他们心中的敬畏就会被名为“欲望”的东西彻底地驱散,疯狂的星际殖民时代就会到来。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与机器人管家从底层走向星光的故事。
  • 千变:宠妻无度

    千变:宠妻无度

    未想到合适的,等日后再做详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的简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