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2400000037

第37章 “双城记”(上)(2)

笔者以为,鲁迅之所以选择寓居上海,除了因为上海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外,更多还是出于生活上的考虑。作为浙江文人,鲁迅因为对杭州的政治文化环境不满意而放弃在杭州居住后,上海几乎就成了鲁迅唯一的选择——毕竟上海的气候、物产、方言和风俗人情都与浙江相近,至少对之鲁迅不会感到陌生。此外,作为大都市的上海,生活条件自然更加优越方便。例如鲁迅喜欢看电影,其日记中对此有很多记录对此可参看叶忠强:《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其附录中关于鲁迅在上海期间看电影情况的统计。。而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和亚洲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很多电影都是国内第一时间放映,可以最大限度满足鲁迅这不多的文化消费需求。许广平说过,鲁迅在上海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据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员王璐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一共看了149部电影,而他在定居上海的十年间就看了142部之多。据王璐考证,鲁迅看电影比较挑剔,虽然他平均每月看一部电影,但常看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外国电影,尤以好莱坞影片为主,国产片子他从来不看。看电影在鲁迅那个时代,应该还是属于比较奢侈的消费娱乐项目,而鲁迅从来都是去上海最好的电影院,买最好的票,并且一定要坐汽车去。他的理由是既然要娱乐享受,就要享受得舒服。所以看电影就要最好的视觉效果,看后也要很舒服地回家,挤公共汽车回去不就丧失所有看电影带来的快感了么?而且鲁迅看电影并非只是自己一家人去,常常请周建人夫妇或其他朋友一起观看,当然就要花费更多。当时的电影票普通座位的价格为每人二或三角,包厢则要每人一到两元。鲁迅一家连同其弟弟周建人一家至少五六口人,加上来回坐汽车费用,每次就要花数元大洋甚至更多,这几乎是当时上海平民一家三口半个多月的生活费,确实是比较昂贵的消费。无怪乎连当时一些书店的老板也非常羡慕鲁迅这样的娱乐活动呢。

鲁迅在上海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下馆子,几乎当时上海最好的餐馆鲁迅都去吃过。他的观点和看电影差不多,就是要么不下馆子,要去就去最好的。他在给萧军的信中就是这样表述的:“请客大约尚无把握,因为要请,就要吃得好,否则,不如不请。”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2页。当然,这和鲁迅的收入较高有关。据今人陈明远的研究,鲁迅晚年到上海直至逝世期间,总收入为七万八千多元,平均每月七百多大洋,毫无疑问是文人中的高收入者。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文汇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这些收入其实就是鲁迅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可以不依附于任何政党,而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最坚实的经济基础。而鲁迅的这些收入,也只有在上海这样的文化中心才有可能获得,这是鲁迅选择上海居住的深层原因。

不过,鲁迅虽然得益于上海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播条件,却始终受到来自各方的攻击排挤,特别是居住在上海的一些文人的人身攻击,而鲁迅自己也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反击。例如他对“海派”的讽刺批判以及对国民党文化政策和御用文人的批判。此外,也有他对以“四条汉子”为代表之左派文人的讽刺和批判。

总之,鲁迅对上海的情感是爱恨交织的,假如不是为了谋生,鲁迅恐怕不会选择上海。不过,如果说鲁迅不喜欢上海确有理由的话,则作为浙江文人,鲁迅对杭州没有多少好印象就有些奇怪。

1909年初春,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因经济状况窘困,由欧洲返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教务长。此时周作人准备结婚,因此鲁迅的母亲希望鲁迅能够在经济上多帮助家庭。鲁迅只好迅速回国。在写给许寿裳的信中他这样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第29页。这次通信后,鲁迅被许寿裳举荐进入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员,教授化学和生理学,这是他一生中在杭州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待了整整一年。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一年中鲁迅很少游览西湖。许寿裳曾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说:“鲁迅极少游览,在杭州一年之间,游湖只有一次,还是因为应我的邀请而去的。他对于西湖的风景,并没有多大兴趣。‘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醉汉’,虽为人们所艳称,他却只说平平而已;烟波千顷的‘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为人们所流连忘返的,他也只说平平而已。”同上,第31页。如果说鲁迅是因为习惯于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才对西湖评价不高的话,则鲁迅从小生长在江南小镇绍兴,对于山水之美应当喜爱,那么西湖怎么会令他产生不过如此的印象呢?也许,鲁迅弟子川岛在日后所写《忆鲁迅先生一九二八年杭州之游》中的一段话,多少可以解释这一困惑:“鲁迅先生在杭州住了四日,虽是那么难得的高兴,在后来见面时说起来也总不忘此行。但说到杭州时,以为杭州的市容,学上海洋场的样子,总显得小家小气,气派不大。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如像袁子才一路的人,身上穿一件罗大褂,和苏小小认认乡亲,过着飘飘然的生活,也就无聊了。”

再看鲁迅仅有的关于西湖的两篇杂感——《论雷峰塔的倒掉》与《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甚至在《论雷峰塔的倒掉》文末鲁迅仅用“活该”两字来作结尾,个人感情色彩极为浓郁。鲁迅:《鲁迅杂感选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6页。在鲁迅的童年记忆中,对雷峰塔和白娘子的传说显然有深刻印象。然而,鲁迅为何认为雷峰塔“破破烂烂”,当另有原因。在另一篇《再论》中鲁迅也表示出同样“幸灾乐祸”的心情:“这消息(指雷峰塔倒掉的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同上,第25页。事实上,鲁迅在杭州任教期间经常带学生去西湖一带采集标本,做些植物学研究。

不可能看不到西湖的美丽风景。如此说来,也许鲁迅对自然风光确实缺少欣赏的兴趣,他后来在上海居住多年,居然就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虹口公园,就是明证。此外鲁迅在杭州任教时,竟然误认为雷峰塔就是保俶塔,也说明他对自然风景不够敏感。不过,对此笔者一直有疑问:鲁迅到过杭州多次,又曾在杭州任教一年,难道真的不知道西湖边上这最有名的两座塔?因为它们一南一北隔湖相望,雷峰塔如老翁,保俶塔如美人,一胖一瘦,是绝不可能弄错的。假如不是,那又说明什么?不过,鲁迅也许仅仅是不欣赏人工痕迹过于明显的风景,因为他笔下的江南水乡,还是被描述得极为秀丽迷人的,如小说《社戏》中的那些经典段落。

此外,鲁迅对杭州的印象不佳,可能与童年时他祖父周福清犯下行贿案被关押在杭州狱中,而他作为长房长孙不得不定期到杭州探望有关,那时的他又怎会有心情欣赏西湖美景?尽管八年之后祖父被释放出狱,但多年的打点行贿已经令周家衰败,这样的童年自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此杭州成了鲁迅内心深处的疮疤,每一次到杭州都会唤起他内心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如此景色再美又有何用?

对于鲁迅与许广平在结合之后的游杭州,《鲁迅日记》1928年7月12日有记载:“晚同钦文、广平赴杭州,三弟送至北站。夜半到杭,寓清泰第二旅馆,矛尘、斐君至驿见迓。”有关这次杭州之行的具体情况,许钦文在《鲁迅日记中的我》以及郑祖樵所写《鲁迅与许广平游杭州——记家父郑奠教授生前谈话》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前者较为人熟知,此处特将后者的文章引在下面:1928年7月12日深夜,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由许钦文先生陪同,从上海乘火车到达杭州。事前,许广平有信来,说鲁迅先生受到两面夹攻,心情不太好。家父见信后,当晚就与同在杭州的章川岛、许钦文商量,大家的意见是邀请鲁迅夫妇来杭州住几天,换一下环境,或许心情能舒畅一些,许广平游杭州西湖的多年愿望也能实现了。家父提议先由川岛和钦文赴上海邀请,川岛提前一天回杭州,预订好清泰第二旅馆的床位。后来根据鲁迅先生的意见,订了三个床位,其中—个是给钦文睡的。鲁迅先生曾对家父和川岛说起,在火车上亏得钦文机头灵,那天,突然间四个丘八(兵)冲进车厢来,来势汹汹,说要捉拿通缉犯。他们手里拿着木壳枪,凶狠的眼光扫视着每个旅客。鲁迅心里吓一跳,这不是害怕,怕是秀才碰上兵,有理说不清。钦文对丘八笑脸相迎,说他(指鲁迅)有传染病,去杭州看病的。这伙兵听说传染病,赶快就走开了。

第二天早晨,家父到达清泰第二旅馆,鲁迅先生和广平还没有起床。广平听到外面有谈话声,就问钦文,谁来了?钦文回答说:郑奠来拜访了。广平不好意思地说:请他坐坐,请你泡杯茶。不一会,广平就出来了。家父是她的老师,所以她就说:老师久等了,真不好意思。家父说:昨天晚上家里来了三位同学谈文学理论,所以昨晚没有来拜访,失礼、失礼。鲁迅先生在里面大声地说,你有事,何况是学生请教老师的事,应当的。接着,章川岛也来了。鲁迅先生对大家说:下午去西泠印社好吗?家父赞同说:好的,我邀请鲁迅先生、广平、川岛、钦文同往楼外楼午餐。饭后,就直接去西泠印社。鲁迅先生微笑着说:介石(郑奠字介石),你抢先了,真是捷足先登。我想在楼外楼表示一下答谢。10点钟,他们乘车去楼外楼。走进楼外楼,广平就急忙地问侍应生,西湖醋鱼有几种?侍应生答道:只有一种,但有大、中、小之分。鲁迅先生吃了几块醋鱼肉就说:鱼肉很嫩,味道鲜美。真是美食何处有,天堂算一家。鲁迅先生对家父说:真想不到,一个姓蒋的介石通缉我;一个姓郑的介石请我上楼外楼,还让我坐上席。一字之差,相差何其之大。鲁迅先生的话,引得大家笑开了。饭后,家父拉开皮包,拿出一条高档香烟。鲁迅先生见了说:你买介高档的烟,太破费了,其实,我是吸普通烟的人,高档烟我买不起,也吃不惯,犹如牛吃薄荷不知其味。饭后,他们去西泠印社。路上,川岛对广平说:你看荷花多漂亮,西湖荷花有名气,红荷花鲜艳,白荷花纯洁,还有那些红白两色的杂交荷花,更是非常美丽。荷花浑身是宝,它的根就是藕,可制作藕粉,是滋补品。果实就是莲子,营养价值很高。西湖藕粉是杭州特产之一,销路甚广。在西泠印社茗谈了二个多小时。广平坐下来就问家父:老师,西泠印社的创始人、首任社长是吴昌硕先生吗?他是我国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也有人称他是我国近代著名艺术大师。西泠印社是1903年正式成立的。对吗?吴昌硕先生家境贫寒,家庭靠耕耘度日,可是他幼年喜爱读书,中过秀才,后来他绝意科举,专心艺术活动,刻苦学习金石篆刻,他自己曾谦虚地说:“三十岁学诗,五十岁学画。”他画过一幅《钟馗图》,讽刺当时“人少鬼多”、群魔乱舞的社会。这幅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吴昌硕的“钟馗图”是精品,画得很好,好就好在他敢于讽刺、战斗性很强。我十分欣赏。家父听后说:广平,你对西泠印社了如指掌,是否看过有关吴昌硕先生的生平介绍和西泠印社的历史资料?还是先生(指鲁迅)给你上过课?广平羞答答地说:我看过吴昌硕艺术大师的生平介绍和西泠印社的历史资料,也听过夫君的课。广平一语失天机,引得大家大笑。鲁迅先生高兴地说:西泠印社好书多,我们去看看。大家陪着他看书、买书,鲁迅先生买了四本书(即汉画象拓本、《侯愔墓志》、《贯休画罗汉石刻象》、《摹刻雷峰塔砖中经》)。鲁迅先生和广平各自捧着二本书,鲁迅先生问介石:你买了几本?介石答道:买了四本。鲁迅先生哈哈大笑说: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真兄弟也!此行收获不少。

同类推荐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噬魂天晶

    噬魂天晶

    四方之地,七灵塔,五魔域,三玄宗,一王族,来自地球的少年,一个没落的宗派天晶宗,又是如何在神秘的魔天大陆掀起新的历史篇章。这是一个宗派崛起的故事,这是一段永远没有终结的传说,怪兽肆虐、帝国争霸、武者称雄、灵师永恒。修炼之道,立先天,至后天,筑灵胎,塑圣体,破虚空,得永恒。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恣行明末

    恣行明末

    白山黑水铁蹄剽悍,川陕湖广流寇肆虐,江南天堂香艳淫逸,宫内宫外君昏臣庸……明末,一个诡异、动荡、酝酿着巨变的乱世。乱世出英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名现代卧底警察穿越而至,快意恩仇,恣意花丛,笑傲宦海,驰骋沙场……还华夏以朗朗乾坤qq群:123092606
  • 功过转头空

    功过转头空

    两个少年,两种命运;游山玩水,除暴安良;两个承诺,两个结果;一切功过,转头即空。
  • 天命神相

    天命神相

    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但计算机的源代码为什么却由零和一组成?因为这个世界是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所以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我的名字叫姜一的那一刻,我的命运就早已注定!尤其是我十八岁生日那天用祖传的相术给同学看了个相之后,我的世界观彻底的改变了......
  • 特种兵王闯都市

    特种兵王闯都市

    南羽,一个屡获军功的特种兵,被人陷害不得不提前退伍,离开部队的他以为能平平淡淡的过日子,谁知刚下火车,一个爱当烂好人的女孩,让他命运再起波澜。不同的战场,同样在战斗,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南羽不得不再次冲锋在一线,借着特种兵的技能,他打混混,斗恶少,在都市闯下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男人一旦优秀起来,生命中就会闯入各种各样的女人,且看他在解决对手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各种美女间的爱恨纠葛。
  • 神之游戏系统

    神之游戏系统

    君浩天,地球人,在玩《武林》游戏时,成功穿越+重生到异世携带着神之空间,居然还可以进入到《武林》游戏虾米,你问我在哪玩《武林》,我告诉你我在异世进入的,你信吗?游戏中打不过你们?我从异世中获取资源,然后带进游戏中灭掉你们。异世中打不赢敌人?我从游戏中兑换资源,随时造出一批破碎空虚的打手。好吧,其实我也是要干事的,该死的任务是带着武侠大陆一起飞升呐。这责任大吧,但更大的还在后面。。。。因为飞升后,是终点还是起点?一个神之系统,贯穿了神秘的地球,异世武林大陆,网游《武林》这三者存在何种关联?还请拭目以待。
  • 我是阴阳先生

    我是阴阳先生

    自古以来,鬼神就以神秘闻达于世人。直到至今,怪力乱神现象依旧是迄今为止未解开的谜团。而我便是游走世间的阴阳先生,有幸窥视这神秘的力量,并成为圈中之人。或者说不幸也不为过,因为在我进入圈中的那刻起,我就已经背负了大大小小十八劫。与鬼神打交道,与人性丑恶做交易,久而久之,我才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鬼神,而是人心。读者QQ群:57155503
  • 十方至尊

    十方至尊

    别人把各种材料炼成丹药,主角却把各种丹药练成了原材料,于是乎一切配方都无所遁形!于是手握大把配方的主角,被各种御姐萝莉求拥抱,求推倒~各种求~肿么办?主角好苦恼,算了~左拥御姐,右抱萝莉一起去横扫十方,天下至尊好了~~注:丹药、武器、修炼功法、武技由高到低分别是天、地、玄、黄四级,每一级又份上中下三品。各种魔兽从一级到十级不等。
  • 涅槃重生:邪帝的狡诈妃

    涅槃重生:邪帝的狡诈妃

    她是隐藏在二十一世纪的女娲后人,把所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演绎至完美,却因万世轮回结束,回归女娲故乡龙吟大陆。她是龙吟大陆玄武国废材二小姐,任人宰割,任人欺辱,被庶妹推入池塘,淹死。当她变成她,一切改变,装痴呆,整庶妹,鞭贱婶,踹贱叔,将恶毒亲戚给惩治了,善良亲戚送温暖。这一切都被一双闪着精光的眼瞳看在眼里,可怜的她一点都不知情......最终,英雄能抱美人归吗?【六姐妹花系列之一:血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