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1500000031

第31章 端午:避五毒谐趣

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五月单五(单为端之讹)”“端阳节”“端午节(午为五之误)”“女儿节”等,是民间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今城乡仍有吃粽子、插艾、划龙舟、避五毒等习俗流行。

五月因天气转热,毒虫滋生,瘟病流行,历来被视为“恶月”。《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笫,及忌盖屋。”《风俗通》亦云:“五月盖屋,令人头秃。”据说盖屋时,“人或上屋见影,魂便去”。大约与影子的俗信有关,午时影短,担心折寿。

五月既为恶月,初五又重复上一个五数,不能不让人像“九九重阳”一样地警觉起来。故而民间有“躲午”的习俗流行。《帝京景物略》云:“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

如今,未满周岁的婴儿端午节也要到外婆家去躲避。甚至,五月五日生人也遭忌。《风俗通义》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是五月五日生的,他的父亲就要把他扔掉。宋徽宗也是五月五日生的,他不但隐匿自己的生日,改作十月十日生,而且把这一天定为“天宁节”,以避不祥,他的祖父还给他取名叫“镇恶”。可见人们对端午之毒是多么的恐惧!

端午所避之毒,最初并无具体所指,似为一般毒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但到后来,民间因“五”数而渐渐附会成五毒之虫,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这是民间常见的五种毒虫,它们也是难免被选中。有趣的是,这五种“毒虫”却是在端午这一天里大放光彩。人们把它们作为“形象大使”,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挂饰、玩物,送给小孩子佩戴、玩耍。好像它们并不可恶、可怕,反倒是可爱、好玩的东西似的!民间还习见将五毒虫绣在兜兜上,画在鞋帮上,认作防避五毒的灵符,甚至还有“吃五毒”的习俗。《京都风俗志》云:“富家买糕饼,上有蝎、蛇、蛤蟆、蜈蚣、蝎虎之像,谓之五毒饽饽,馈送亲友,称为上品。”这种“以敬代禳”“以毒攻毒”的方式不仅模糊了祸福利害的对立、冲突,还在客观上起到了让小孩儿学会辨认五虫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啊!由此看来,中国的民间智慧,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啧啧称赞啊!

其实,避五毒的方式还不止如此呢。除了直接把五毒公示出来,让它不能为害之外,民间还采用能制服、消除毒害的物件来弹压之。最早是用菖蒲、艾草,《荆楚岁时记》已有记述,《燕京岁时记》也说:“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后来又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山丹花、百合花之类),合为五物,称作“天中五瑞”,以克五毒。山东一带俗谚云:“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老鳖盖”“端午不戴石榴花,死了变成癞蛤蟆”。

北方过端午节,还有用角黍、樱桃、桑葚、玫瑰、葫芦祭祖、避鬼的俗信。《民社北平指南》云:“巧妇绣女,以绫罗制成小虎、桑葚、葫芦之类,以彩线串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儿背,谓可避鬼,且不染瘟,曰‘长命缕’,一曰‘续命缕’,又曰‘葫芦’,正午弃之,谓之‘扔灾’。”又有许多法术行为。如用雄黄酒涂小儿鼻耳或墙壁,书“王”字于小儿额;画钟馗像,用鸡血点眼,悬挂室内;纳古墨于蛤蟆腹,日晒以疗疾,俗语称:“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等。此种“禁”意,是一种颇为积极的防范,含有古代驱傩禳灾的遗风。

南方过端午节,突出的特点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舟竞渡与龙的信仰、龙的图腾有关,“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而吃粽子“拯救屈原的故事,最早的记载也只在六朝”。黄石先生、江绍原先生等学者则强调了端午节起于“驱疫”“送灾”。不管怎么说,自魏晋以来,端午吃粽子,划龙舟,吊祭屈原的传说是占据了民心的。民众景仰屈原的爱国爱民精神,把粽子投向水中,喂鱼鳖虾蟹和蛟龙,不让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成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一课,这种民族民间的情感,是应当给予支持和肯定的。现在,端午节龙舟竞渡已成为一项民间的娱乐活动,“表面上虽很热闹,骨子里却只是在一副战栗的心情下,吁求着生命的保障”(闻一多语),这一点,我们也不应当忘记。

端午节的民俗事象极其丰富多彩,而其中避五毒的禁忌习俗,又是最值得玩味的。这个民族民间的传统节日里,有民众的欢乐和忧愁,也有他们的希冀和搏斗;有民众的爱和恨,也有他们不懈的追求。读者朋友,当你再过端午的时候,请你认真参与一下,体验一下,你一定会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感受!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热门推荐
  • 天赐

    天赐

    生存、自由、尊严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权利,但是人类自己毁灭了它。当有一天我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时候,上天还会赐予这些吗?当别人夺走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时,我们应该拿起手中的武器,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 谁在喧哗

    谁在喧哗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皇子嫁到

    皇子嫁到

    情窦初开,桃花未开便已折。借酒消愁,酒醉之后却春风一度。稀里糊涂,度谁不好偏度了这个冤家。无可奈何,好女子敢作敢当,只有负责。直到负责了以后,阮今朝才知道,原来这冤家蓄谋已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暗之时

    极暗之时

    爱情?友情?快乐?幸福?我们只是想活下去罢了!在电影无限可能性之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们都是有缺陷的人但谁也无法否认我们是传奇的一部分。
  • 大召唤之英雄联盟

    大召唤之英雄联盟

    少年穿越,连带着穿越的是少年一直喜爱的游戏《英雄联盟》。好吧,这下事情大条了。魔法?我是不会。不过你看看他行吗?说着柳壁将站在他身旁的流浪法师向前推了一把。剑术?我是不会。刚说完剑圣已经站在柳壁身前了。神箭手?柳壁刚要说话,他面前的人已经满身寒霜了。“还有谁,我就想问还能有谁可以阻挡我的上天之路。”柳壁牛气冲冲的指天吼道。少年强力的插入使得整个世界为之变色,暗杀者、精灵、蛮族、泰坦、主神。。全部应之而出。谁主沉浮?
  • 漂亮女同事的贴身保镖

    漂亮女同事的贴身保镖

    一个年轻人被单位开除下岗后,看到馆长不堪的一幕,想以此要挟回单位上班,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远古神秘王朝,在意外地得到一本幻血神功之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此刻,他已经拥有了一双能看透世间任何物体的透视眼和神奇异能,接着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艳遇连连,官运亨通,不断的搞定身边的美女同事,智斗黑道高手,赌石暴富,纵横官场和古代王朝,搞定国安警花,智擒绝色仙子,智斗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击毙日军山本大将,本书集都市官场、盗墓、仙侠科幻,枪战为一体,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 重生之校园千金大小姐

    重生之校园千金大小姐

    当灵魂出窍,诺唯终于想明白了,但是她却不甘心,不甘心为什么好人,却比坏人命短,坏人的命就可以比好人长得多,老天爷你怎么这么不公。
  • 霸道王爷的花心妃

    霸道王爷的花心妃

    现代已经被爱伤过的她,穿越后遇见那个爱他的她,还是否在相信爱情
  • 无赖皇上之就要拐你来爱朕

    无赖皇上之就要拐你来爱朕

    她是国际刑警组组长,在一次行动中误入时光隧道回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王朝,为了生计女扮男装的她进宫当了近身侍卫。可是,这个长的好看的皇上好像是有了恋男的倾向。不会吧!“我是男人!皇上,别爱我!”“就算你是真男人,也要拐你来爱朕。女人,别想逃!”龙傲天一脸的无赖相……
  • 哇!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哇!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本书搜集和选编的是流传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寓言故事,能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类文明之精华;同时,更能让小学生在读寓言故事中,学到很多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