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0400000064

第64章 袁术称帝

孝献皇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袁术称帝于寿春,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随便称帝,要担极大的干系。

一般我们说“成王败寇”,但是称帝这事,成则皇上败则死,搞不好死无葬身之地。凡是称过帝的,说我不干了、后悔了,想回头去做贼,门也没有,只有死路一条。

新莽之后,江湖上称帝的哥哥很多,王莽的法统没有延续价值,所以大家要抢位,早称帝还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后汉之末,想称帝的人不少,敢称帝的人不多,第一,汉祚四百年,大汉江山,刘姓子孙自己不争气不爱惜可以,但外人要站出来把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推倒,那是会招人记恨的,任何没落的王朝都有自己矢志不移的拥护者,篡夺者都要为此承受巨大的压力;第二,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光天化日之下,一群强盗看着一个小孩子手捧黄金,大家心里都痒,但是又都得忍着绷着,假装看不见,谁第一个动手,谁就很可能遭到群起攻之,孩子固然无力反抗,但是旁边的兄弟们都不是吃素的,这也是一种恐怖平衡。曹操后来自夸,要不是我曹阿瞒在此码着,不知几人称王称帝。其实,当时的大老们都有这种威慑作用,曹操威慑着别人,别人何尝不也威慑着他。

只有傻瓜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有疯子才无视身边的威胁。

袁术称帝,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穷凶极恶,用市井小流氓的话讲叫“找打”。形势很明显,一定要做这事,得像周文王那样,天下三分有其二,才能动这个心思,否则,这样做,正好为别人揍你提供理由。

袁术称帝的积极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让曹操、袁绍,包括孙策、孙权以及刘备等老一辈野心家们更明白一个道理:图虚名则招实祸。

为什么大无畏的是袁术?难道他疯了吗?

袁术的称帝行为不合时世,有违常情,除了他有病,实在找不出别的原因。

术有病,天知否?锐圆试着诊断一下:

袁术哥哥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生下来就是小凤凰,这个我们可以通过《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理解这个人,也可以通过贾宝玉和贾环的关系理解袁术和袁绍的关系——要不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红楼梦》是认识封建社会的生动教材呢?

袁绍、袁术兄弟四世三公已经很牛了,袁术在心理上比袁绍更牛,更有优越感。因为他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袁绍的母亲可能是赵姨娘,也可能是比姨娘身份更低的通房丫头,所以,袁术说起袁绍,以“家奴”称之,这叫子以母贱。

袁术年轻的时候,“举孝廉”,“历职内外”,不知底细的人如果光看袁术的档案履历,就会以为袁术同志来路正,阅历丰富,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根本看不出有大老特意栽培有意提拔的痕迹,从年龄资历各方面都符合梯队建设的要求,是一个优秀的青年干部。

袁术和孔融一样,都是自信满满的人,似乎这个时代就是为他们这样的人设计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面向未来,阳光灿烂。

袁术不仅比一般官宦子弟有优越感,就是对哥哥袁绍亦然。董卓进京,袁氏兄弟包括曹操都离开了洛阳,袁家哥儿俩一个奔冀州(东北),一个奔南阳(西南),这时候,兄弟们已经是分裂状态了。兄弟分开还都能各自拉起队伍来,说明袁氏的品牌号召力确实强。

袁术在京城达官贵族的圈子里待久了,皇宫里朝廷里的事知道得太多了,所以,他可能会认为做皇帝也不过尔尔,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距离可以产生美,更可以产生神圣感。

有两件事激励了袁术,让他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不顾一切或无视一切。

一件是流传了很久的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袁术字公路,路即涂,所以这个方程式把自己套进去就有解了:代汉者我袁公路也。袁术于是龙颜大喜。根据史书上权威解释,当涂高者,魏也。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绝对是无聊的玩意儿,但在当时对人们有强大的心理影响作用,对袁术这样的心理患者效果尤其卓著。

还有一件事就是传国玉玺。袁术拉杆子靠祖宗的名望,打仗靠孙坚,尤其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收复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这颗传国玉玺本身就是传奇,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袁术从孙坚手里夺过来,史书上讲是袁术“拘坚妻而夺之”;《三国演义》演义为孙策向袁术质押了这颗玉玺,借到了三千步兵五百匹马,自己创业去了。

从此,袁术每天二十四小时把玩摩挲这颗玉玺,而且口里还念念有词,人就怕聚精会神,一旦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就会自我催眠。初级阶段是掩耳盗铃,中高级阶段就是旁若无人,盗铃的时候,连耳朵都不掩。

如果今天不小心碰到了袁公路,我们不需要多少医学知识也能判定,这哥哥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同类推荐
  • 和名家一起回眸蒙元雄略

    和名家一起回眸蒙元雄略

    本书讲述了蒙元王朝从崛起于蒙古草原到征战欧洲,驰骋天下,统一中华,再到落日丧钟,帝国覆灭,近百年来的历史史实。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衣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长安丹师

    长安丹师

    【起点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穿越,是一场赌博!尤其是灵魂穿越!他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的大唐,重生在唐朝命将皇甫惟明三公子的身上,成为英俊多金的锦衣贵公子。可是,皇甫家却犯了国法,父子被判赐毒酒自尽。他侥幸逃得一死,流落街头,成为大唐首席练丹师的家奴和试药“小白鼠”。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改写!————————————————————————注:本书写的是历史背后的秘闻,大体史实不会有太大变化。大唐为何独尊道家,大唐李姓皇室为何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精明有魄力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晚年昏庸得不可思议?边关大将拥兵自重,朝廷为何放任不管?所有的谜团之内,都有道家的背影!ps:那啥,笔名起的太委婉了……本人系纯爷们!————————————————————————长安丹师qq群26979113
  • 乱世汉王

    乱世汉王

    有天子气的益州乃是先到者先得,所以捷足先登抢得益州。哪知道机关算尽,却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刘焉死后,益州在他儿子刘璋手中得而复失。另一位“汉室宗亲”大耳儿刘备鸠占鹊巢,在益州地方开创了蜀汉政权,成为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的割据势力。这位反客为主的大耳儿刘备到底是哪路神仙?且听我娓娓道来!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后周太祖郭威是爷爷,世宗柴荣是大伯,身后还有赵氏两兄弟,看郭屹如何一步一步荣登九五,问鼎天下,誓要华夏再无靖康之耻、崖山之殇……
  • 鼎之痕

    鼎之痕

    紫宸印记,云窟寓言!一统天下,是的血染苍穹的果实,还是腾盛王气的序曲!
热门推荐
  • 青牛试练

    青牛试练

    青牛试炼,写作的第一次尝试,写了以后才感觉不太好,不过也学习很多,知道了自己哪里不足,也是一种进步
  • 闲王追妻

    闲王追妻

    他,是北国的王爷,她,是月家的废物,那一日她的特别吸引了他
  • 腊月晴

    腊月晴

    中原,燕山南麓,可寻“腊月晴”。腊月晴者,一异境也。岁岁腊月,有日大晴,南麓生白术一株,采之,可入。当日日落而未出者,皆杳失踪迹,未还。世人谓腊月晴中有一天人,亦以“白术”名之,传境中天人风貌不与尘俗相仿。行而步履翩然,盼而眸似流水,沉吟放歌而声如天籁,然“白术”冷视入境世人。腊月大晴日,境启,内有五彩瑶池,芳草嵌池畔而生。白鹤栖池畔食芳草,又兼生柳木,枝繁叶奕。远眺青山,黄莺翻,相向鸣矣。天人抚上古伏羲氏遗留之琴瑟。观全境,美景佳人,若生珠光之辉也。世人云:腊月晴中,天晴人无情。
  • 海归创业中关村

    海归创业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北京艾普斯科技公司董事长蔡毅、北京联飞无线通讯技术公司董事长曹立宏博士、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曹永国博士等,介绍了他们的创业历程、思想,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 太炎纪

    太炎纪

    一座腐朽王朝即将倒塌神秘力量涌动谁主沉浮,天任由我
  • 未妨惆怅是清狂

    未妨惆怅是清狂

    她忍辱负重,是浴火凤凰,今生必定倾覆掉君王的天下!他是一代骄子,是玄界护法,一朝相遇,便放弃了所有!他爱她入骨,她却为了国仇家恨毅然决然的离弃。他恨她切齿,她已悔过往经尽心挽回。半世情缘,指间流沙。一程烟雨,刹那芳华。凝泪无语秋千下,惊鸿已逝,梦断天涯!这里有背叛、爱情、缠绵、悔恨,无辜的情缘,断不开的深情;这里暗潮汹涌,跌宕起伏,阴阳之隔;上演一段绝美的倾世爱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命运注定的守护神

    命运注定的守护神

    无法挣脱的命运,心中的守护,要用生命去完成,不在是幸福的少年,一直都不是,但是我要守护,我拥有的,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 无法言语的爱

    无法言语的爱

    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依然觉得,灰姑娘就是灰姑娘。和幸福无关。如果有过幸福,那就只是瞬间的片断,一小段,一小段。安诺依然记得,那夜沐雨说的话“遇见你,我想结婚了。”
  • 不朽之门

    不朽之门

    穿越万年,附身冥冥中的宿主,是废物还是天才?破碎的灵魂,丢失的记忆,是否隐藏着惊惊天大秘?逝去的万古至尊,隐没的恐怖大能,他们是生是死?葬天之墓、血海浮屠、无尽深渊、莫测空山······“我为苍天,掌控天道,却救不了芸芸众生、一万子民!吾不甘!”“吾不甘!”“吾不甘!”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