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9200000011

第11章 璀璨的红星-雷霆(1)

哈密是个干旱地区,终年少雨,气候干燥降水量极少,蒸发性极强,风多沙大,水源奇缺。当地农民在这里开拓的一片片绿洲,都是依靠一条条坎儿井水灌溉的。如人们所说,在新疆,有水就有地,有水才有绿洲。

驻哈密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全体指战员,在完成了剿匪平叛任务以后,执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命令:“……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就是你们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一手持枪,一手拿锄,肩负起保卫祖国边疆和建设祖国边疆、“屯垦戍边”的双重使命。

经过周密地考察与勘测,在哈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首先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自古以来,哈密地区的农业开发,都是挖掘“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既防止蒸发,又防止渗漏;但是,最大的缺憾是水量较小,不能大量地开发耕地。如果用毛毡或木板铺垫渠底,防止渗漏,耗费太大且不能持久,利用率不高。因此,要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必须修建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哈密东北部二道湖荒原,是一片广阔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近10万亩耕地。昔日,哈密王伯锡尔,曾经想开垦这块土地,归为己有,改二道湖为王爷湖,妄图把它开垦成哈密地区最大的最富有的庄园。曾经抓民工、募毡片挖渠引水,折腾一番,终因水源遥远,势单力薄,劳民伤财,未能成事,黄粱美梦,成为泡影。荒原依然荒芜,水源依然流失,人民依然贫穷。

从喀尔里克山引水灌溉二道湖荒原,要经过32公里的戈壁沙漠地区。为了防止渗漏和蒸发,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一条块石水泥铺砌的现代化水渠。为了发扬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革命传统,师党委决定把这支部队在革命年代的代号“红星”命名为水渠的名字。接着,像在战争年代投入一场大型战役一样,全师指战员在哈密大营房召开了修建“红星渠”誓师大会。千军万马,奔赴生产战线,掀起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生产热潮。

在天山积雪闪耀、戈壁寒风呼啸的2月间,修渠部队就在茫茫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当时,既无帐篷,更无房屋,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战士们进山伐木料,割条子,在戈壁滩上挖坑,上边棚些树枝树条,再铺上一层戈壁沙石。远看是平坦的戈壁,近看才知是一个个地窝子。这样的住房,既省工又省料,还避风沙,冬暖夏凉。战士们给这样的居住点取名为“红星一庄”“红星二庄”……他们在快板诗里写道:

天山高,顶着天。

戈壁大,大无边。

狂风吹得天地暗,

沙石打得难睁眼。

挖地窝,把家安。

冬暖夏凉真舒坦。

凭咱一双万能手,

戈壁滩上盖花园。

32公里长的红星渠,全部用石块铺砌,需要7万立方石头。开山炸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指挥部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在战争年代善于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四十七团三营。战士们接受任务以后,开赴天山脚下的石城子,把战争年代穿满弹孔、染满硝烟、印着血迹的红旗,插上天山雪峰,开始了开山炸石的战斗。每天从清晨到黄昏,天山峡谷里军号嘹亮,铁锤叮当,炮声隆隆,硝烟飞腾犹如战场。打炮眼的战士,抡起大锤,握着钢钎,虎口震裂了,手掌磨破了,鲜血染红了锤把,染红了钢钎。他们为了把炮眼打在有效的爆破位置,常常把绳索系在腰间,吊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还戏称是坐土飞机。为了提高效率,保证铺砌渠道的石料充足,战士们以惊人的智慧,创造了许多增产节约的办法。在战争年代荣获爆破英雄称号的姚炳云同志,想到每爆炸一炮要花费一个雷管、四两炸药和五寸长的导火索,炸7万立方石料该需要多少雷管和导火索呀!为了节约雷管和导火索,提高爆破效率,他创造了“连环爆破法”。利用山石震动,自动引爆,不用导火索,一只雷管就可以爆破五六个炮眼,突破了一般的爆破威力,由一炮炸半立方石头提高到4立方石头,效率提高好几倍。煤矿工人出身的战士王德,在“连环爆破”的基础上,利用崖形位置,线状散打炮眼,名曰“拉山爆破法”,创造了一炮炸下39立方石头的新纪录。

在大营房和三道岭,四十八团的战士们,为制造代水泥,从事着一场艰苦、繁忙、创造性的劳动。铺砌红星渠,需要成千上万吨水泥。当时,在新疆没有生产水泥的工厂。从内地运水泥更是困难,火车才通到兰州,一吨水泥运到新疆,价格昂贵不说,也没有运输能力。如果依靠从内地运水泥来,必将使工程拖延一两年才能完工。指挥者根据技术人员的建议,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代水泥,以解燃眉之急。代水泥是用石灰和红砖磨成的陶粉混合而成,需要挖煤、挖石灰石、烧石灰、打砖坯、烧红砖、磨陶粉等一系列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在三道岭,工地上黑白分明,各据一方。挖煤的战士们,下井下窑,土法开采,日夜轮班,在极其困难的开采条件下,保证了烧石灰和烧红砖工地的用煤。烧石灰的战士们更是艰苦,石灰石又硬又韧,十字镐挖下去只留下一个白点,钢钎打进去软绵绵的,战士们是“软硬不怕”,把成吨的石灰石开掘出来,烧成石灰。在烧石灰窑的战士们中,特等功臣徐进义,发明了“搭板装窑法”,使装窑效率从原来的12人一天半装一窑提高到7人一天装两窑。最艰苦处是箩灰房,这里石灰粉飞扬,白茫茫,雾腾腾,加上天气炎热,战士们脱掉衣服,赤膀裸臂,汗水淋淋。汗水和灰粉混在一起,烧烂了肌肤,留下了伤疤。战士们自豪地说:“我们身上印上了建设祖国的光荣记号。”

大营房北部,变军营为制造陶粉的基地。这里开辟了一片片脱坯场,战士们端着沉重的坯模,来回奔走,终日不停。艳阳下,月光下,劳作不息,歌声不绝。烧砖窑场,炉火熊熊,日夜不息。箩粉房里,红粉弥漫,红尘飞扬,视力不清,呼吸困难,口罩和毛巾根本不管用,鼻孔往往被粉尘堵塞。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工房低矮,闷热难当,战士们干脆赤膊上阵,只穿一件短裤头,任凭汗水侵蚀,毫不退缩,更值得一提的是有40多名女战士,她们来自湘江两岸的湖南水乡,离开故乡和父母还不到一年,在这里经受着严峻而艰难的考验。她们比男战士承受着更多的艰辛,付出着更多的辛劳。她们的衣裤被泥水浸透了,仍然忍受着,不能脱掉;她们的头发被泥浆糊成了一团,只能待收工后才能洗掉。有个叫肖妙传的女战士,白衬衣变成了红衬衣,身上被陶粉烧伤了几处,她说:“为了建设祖国边疆,吃苦受累是应该的。”女战士林秀茵,一年前在家乡时,衣服还要靠母亲洗,现在可以背起120斤重的陶粉袋子。在艰苦的劳动中,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加坚强了。在这里,人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抢时间,争分夺秒,如何使自己的工作干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在想办法、找窍门的劳动竞赛中,师政治部湖南女战士秦小薇发挥自己身材矮小、弯腰方便的优势,快装快跑,一天脱砖坯1264块,超过了一般的男同志。特等功臣王金顺,把二联坯模改为三联坯模,使每人每天平均脱坯800块提高到1008块。特等功臣郭金虎,设法用土炉条代替生铁炉条,克服了当时缺乏生铁的困难,节约了大量的开支。箩粉的战士们,把箩粉柜经过20多次改良,使每台箩粉柜由原来每天箩粉一吨多,提高到两吨多。每盘粉碾由9个人减少到7个人,每盘碾子碾出的陶粉中,由二十几个疙瘩减少到没有一个疙瘩。人们辛辛苦苦地劳动,兢兢业业地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汗水,却极少想到自己,极少为自己索取,获得二指宽的红布条做成的光荣带挂在胸前,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了。

1952年夏天,是一个火红的夏天。为了让红星渠的铺砌工程比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在“八一”建军节开闸放水,向“八一”军旗献上人民战士的一份厚礼,从5月份就展开了“红五月”劳动竞赛。漫长的水渠线上,一片繁忙紧张的劳动景象——从天山脚下至二道湖荒原,红旗飘飘,歌声阵阵,号子声声,车轮滚滚。当时,最紧张的是运石任务。几万立方岩石,要从天山脚下运送到水渠沿线,及时供应铺渠用石,而运输工具奇缺,是一项难以解决的矛盾。担任修渠运输任务的汽车连,车辆很少,且都是从国民党军队接收过来的“老爷车”十轮捷米西。车况不佳,零件缺乏,经常抛锚。驾驶员们为了完成运输任务,保证铺砌用石分成两班,日夜行驶,人停车不停。有的车只有一个驾驶员,就一人顶两班,累了坐在驾驶室睡一觉,睡醒了就开车运石,克服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32号车驾驶员刘瑞,开着一辆满载代水泥的“老爷车”,在戈壁滩上吃力地爬行着。骄阳似火,热风炙人,驾驶室里热如烤箱蒸笼,副驾驶小田在一旁打盹儿。突然,脚踏板下传出一阵“嗒嗒嗒……”的响声。卡车要驶过一条小水沟时,他踩下离合器换挡,一阵巨响,排挡挂不上了,卡车陷在水沟里,抛锚了。他们两人跳出驾驶室一检查,是离合器弹子烧了。刘瑞不禁长叹一声:“糟了!”正在节骨眼儿上,偏偏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有3辆车因为离合器弹子烧了瘫架在停车场上。

如果这辆车也瘫了,必将影响运输任务的完成,进而影响水渠“八一”开闸放水。小田二话不说,一头钻进车下,躺在泥水沟里,把离合器拆开,取出弹子,采用土办法,点燃一堆柴火,把弹子在柴油里煮了一阵,然后装进离合器,发动引擎,把车开出水沟。两人卷支莫合烟舒了一口气,汽车继续行驶。不料,刚行驶了几百米,一阵“嗒嗒”巨响,又抛锚了。这时,太阳落山,狂风大作,沙尘飞扬。他们冒着风沙钻进车底下,拆开离合器,取出烧坏的弹子,坐在驾驶室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开动脑子,想办法克服困难。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元曲三百首(中)

    元曲三百首(中)

    这套鉴赏辞典的最大特色在于,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绝大多数古典文学专家。初一看,其中有些知名专家的学术重量似乎与“鉴赏”一词的轻松格调不太相称,但事实证明,只有彻悟才能轻松,只有轻松才能真正进入文学和艺术。辞典中所选古代作者和作品,都十分精当。每篇鉴赏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对当代读者有不小的帮助。
  •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本书是悬疑故事集。本书精选《故事大刊》的故事。这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侦探工作的原貌。书中讲述的关于指纹、警局档案和特工队等的诸多故事使人身临其境般地面对那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险境,能唤起人的阅读欲望。
热门推荐
  • 重生逆袭——山村小老师

    重生逆袭——山村小老师

    异世飘来一颗魂,山村小老师花小仙涅槃重生啦。坑爹坑妈坑队友,前仇旧恨慢慢算。人生苦短,及时赚钱,喝杯白酒,交个朋友。重生了一回,明明是打算长命百岁好好过的,可生活为什么像辣文一样。渣男配渣女,渣男配渣男,为什么连自己也突然没了小胸变成了男人!!凌乱了,甩着男人的身子和男人谈情说爱,虐渣渣打反派,心好累,求解脱。
  •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甜蜜的爱情之冰公主的爱

    甜蜜的爱情之冰公主的爱

    她,是冰冷无比的冰氏集团的千金;他,是皇甫家族的骄傲,在校园的一次偶遇,“万人迷”和冰公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切全在书中。
  • 网游之掌控诸天

    网游之掌控诸天

    一名遭兄弟背叛的落魄贵族,躲过追杀,因为梦境的缘故进入虚拟网游,本意是想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却卷入一个个神秘的漩涡,是阴谋,或是另有玄机,绚丽的道法,强大的妖兽,神秘的至尊传承,逐渐的征途中苏琛是勘破命运或是被命运玩弄,一双无形的推手在暗中掌控着一切,久远的传说,注定了他的不凡,承载了诸天万界希望的灯火,能否成功,且看他一步步掌控诸天。
  • 龙域大世界

    龙域大世界

    凡人的弱小身躯之中,被强行换上一颗逆天妖魔的心脏,于生死边缘磨砺十年,痴了、傻了、疯了、魔障了……
  • 封碑记

    封碑记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少年说:命运可以决定很多,但它决定不了我的一切,且看少年如何在这波澜时代前行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 离时

    离时

    石易一直认为自己是重感情的人,临了,才发现手中的剑是那样的锋利,斩断羁绊。修行路漫漫,璀璨星河,虚空的那面,我的亲人,你们还好吗?
  • 魔女国

    魔女国

    历史教授朱恒淮是著名的冒险家,某次参与俄罗斯考古队前往西域考古,意外地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远古蜜尸、异形虫豸、神秘美女,西夏遗迹……前所未见的怪异景象纷至沓来,—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魔女国”渐渐浮出水面。当考古队员相继葬身魔窟的同时,朱恒淮却孤身走入了沙海深处,开始剥茧抽丝,发掘有关一切“魔女国”的真相!步步惊心的冒险旅程就此展开……作者以惊世骇俗的想象力,引领你进入—个想象极限的冒险世界。
  •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姻缘难逃:前任蓄谋已久

    相恋三年的他们将最美好的给了彼此,十个月后,她卖掉他们刚出生的孩子,从此再也未见。四年后,他一身笔挺军装威武不凡的坐在她的对面,许久,她问,“那里不舒服吗?”他薄凉嘲讽的冷笑,“我需要一个全心全意照顾我女儿的保姆,你考虑一下。”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感染她每一根神经,她知道,他对她恨之入骨,他来找她,无非是报复昔日她绝情的离开,她点头,“好”。他用尽各种手段折磨她,百般羞辱,她不躲不避不挣扎,只是为何他总是默默在各种地方变着花样的爱她,宠她,守护着她……爱恨一念之间,哪有谁对谁错啊。
  • 重生之花都狂人

    重生之花都狂人

    “因为我重生,所以世界跟我转!”这是一个妖孽称霸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