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400000008

第8章 地下兵团能够复活吗——秦始皇兵马俑

三十多年前,几个陕西的农民发现了几块破碎的陶片,然而正是这个发现,却把一个埋藏了千年的秘密公之于众。兵马俑是秦人制造的吗?大量的原料从哪里来?制作这样工艺精良的陶俑,当时的秦人用的是何种先进的工具?

兵马俑和铜车马鉴赏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不仅容貌神态各具特色,其发式装束、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从兵种看,有步兵、车兵、骑兵等不同的类型;从职务看,有高级军吏俑、中级和下级军吏俑以及一般武士俑。陶俑的穿戴和兵器配备,也随职务和兵种的不同而迥然不同。

轻装步兵俑,俗称袍俑。这种俑装束轻便,不戴头盔,身上未披挂铠甲等防护装备,仅着软袍。此类俑多位于军阵前锋或四边(即阵表),因其行动轻捷,便于灵活调动,可出其不意地冲击敌军。

重装步兵俑,也就是身穿铠甲步兵俑。此类俑数量最多,是当时步兵的主体,按其头饰装束的差异可大致分为圆髻铠甲俑、扁髻铠甲俑和介帻铠甲俑三类。圆髻铠甲俑的数量最多,共500多件。

秦俑坑除普通士兵俑外,还出土有军吏俑。在军吏俑中,按不同的官阶,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官职高低的区别主要在于甲衣和冠饰的不同。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如2号坑步兵独立方阵左后角的将军俑,头梳扁髻,着双尾鹖冠,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及前后胸甲上缀有彩色缨饰,下身着长裤,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中级军吏俑出土数量较多。身穿长襦,外披镶彩色花边的前胸甲,以交叉的背带与甲衣相连。下穿长裤,足蹬翘尖履。头梳扁髻,戴双板长冠。低级军吏俑头梳扁髻,戴单板长冠,身穿长襦,外披铠甲,铠甲较细小,札数多,但没有彩色的甲缘。下身穿短裤,腿上扎行縢或缚护腿,足穿履或短靴。

除此之外,步兵俑还有持弓弩的立射、跪射俑。立射俑目前发现了127个。这种俑均为轻装步兵俑,左足向左前斜出半步,双足略成丁字形,左腿微拱,右腿后绷,左臂向左半举,右臂横曲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转,昂首凝视左前方。在2号兵马俑坑东端弩兵军阵中,还分布有160个跪射俑。跪射俑均身着铠甲,左腿蹲屈,右腿着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臀坐于右足跟上。上身微向左侧转,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弩状。在这种俑的附近伴出有铜镞、铜剑鞘首及木弓遗迹。

在2号坑中,还发现了由116骑骑兵组成的骑兵长方阵,每匹马前立有牵马的骑兵俑一个,骑兵俑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提弓,陶马背上塑鞍鞯,头上戴络头、衔、缰。2号兵马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上身穿窄袖长及膝部的上衣,衣襟较小,双襟交掩于胸前。外披铠甲,铠甲较短,前片仅及腰际。腰束革带,下身穿紧口长裤。足蹬靴。头戴圆形皮帽,帽上有带扣系于下颔,以防马急驰时被风吹落。

1、2、3号兵马俑坑内共有陶马600余匹,陶马分为二种:即挽车之马和骑乘之鞍马。挽车之马身长2米左右,剪鬃缚尾,昂首,张口作嘶鸣状。四匹马共挽一辆战车。骑乘用的鞍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身涂枣红色、黑鬃、白蹄、剪鬃辫尾。马背上雕塑鞍鞯,上缀八排粉红色鞍钉,鞍下衬绿色鞯。鞍上有扣带环绕马腹将鞍紧固于马背,鞍后有鞦攀于马臀,以防马鞍前移。

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铜车马上的御手俑的制作符合人体解剖比例。1号车御手俑高92厘米,重70.6公斤,站在1号车舆内,俑头梯形扁髻反贴脑后,头戴鹖冠,身穿双层长襦,内层长襦红色,外层长襦绿色,白领,下穿白色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腰间佩长剑和玉环,佩剑长60.8厘米。剑带缚在绦带上。2号车的御手俑为坐姿,通高51厘米。与1号车御手俑相似,但佩剑很短,只有25.4厘米。从两车御手的装束来看,车主人地位较高,级别相当于目前秦兵马俑坑中出现的最高将领。

从两个御手俑的造型看,他们双臂前伸,紧握辔绳,头向前倾,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一道缝,正好容一条辔绳通过。他们身体匀称,面庞丰腴。1号车御手严肃中透出一丝轻松。2号车御手俑则面带几分恭谨和微笑。他们头发的发丝、眉毛和浮雕式的两撇八字胡须都形象逼真。两袖及腰间因束带而产生的褶皱都用曲线来处理,将服装质地柔软的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就是御手俑的关节和指甲都精心处理。御手俑的神态活灵活现,达到了神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使冰冷的青铜焕发出勃勃生机。

8匹铜马的塑造给人一种静中欲动的感觉,形体比例匀称,马的各个部位都十分精确恰当。马的两耳前倾,昂首嘶鸣,双目圆睁,鼻翼微张,6颗牙齿整齐排列,反映出这8匹马正处于精力充沛的青壮年时期。8匹马均为剪鬃缚尾,逼真传神。马的肌肉丰满,胸肌突出,显得膘肥体壮。8匹铜马神态各异,服马举颈昂首,目视前方;骖马则颈向外侧转,蹄欲行。考古工作者曾对8匹马进行过详细测量,测出的数百个数据都完全合理合度,形体分明的骨突,起伏有致的肌肉和充满力度的筋腱都塑得十分得体。细部的刻画也准确生动。

车马通体彩绘使用的是矿物颜料,有朱红、粉红、绿、粉绿、翠绿、深蓝、天蓝、白、黑、褐等。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仍色泽艳丽。

铜车马彩绘多种图案花纹,最主要的是几何纹、云纹及变形夔纹。车篷内侧及四周箱板的内外,在白色的底色上彩绘变形夔龙、夔凤纹,以及流云纹和各种各样的不规则几何形图象,舆底上绘着四方连续的菱花纹,轮轴上涂朱红色。

铜车马的彩绘绮丽多姿,舆盖上的瘦龙纹显得典雅高洁,车厢四周的白色流云纹变化多样,线条遒劲有力。色彩的丰富多变,描绘技艺的高超,说明了彩绘在战国以来的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

在青铜器上彩绘是秦的一大贡献,标志着秦已突破殷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铸纹和春秋战国时错金银的束缚。彩绘不仅使铜车马富丽高贵,而且对铜器有保护作用。

“碎陶片”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4年的春天,严重的旱情威胁着中国西部的八百里秦川。一天,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陕西省西杨村的杨全义等6个青壮年农民在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的带领下挖井抗旱,他们中的杨新满和杨志发无意中挖到几片其貌不扬的陶片,正是这几片其貌不扬的陶片揭开了一个沉寂2000多年的天大秘密,这就是世界上最宏伟、最神秘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的陪葬兵马俑坑。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头,随即而来的是更多关于秦始皇陵的诸多不解之谜。

这个带给我们不解之谜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当时,正值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末年,社会激烈动荡,战乱烽火此起彼伏,各方诸侯互为攻伐,争相称强。他于公元前238年加冕亲政后,首先消灭了秦国内部的保守势力,然后又逐步进行了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最终于公元前221年歼灭了群雄,促成了天下归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朝建立后,秦王政为了表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群臣专门讨论国君的称号。在群臣讨论的基础上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号称“皇帝”,他自己便成为千古一尊的始皇帝。然后他又下令天子之“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之印称“玺”,皇帝乘坐的车为“金根车”。所有文书每逢皇帝字样都必须另起行,抬头顶格书写。随后,他还逐步推行了一系列强化皇权、巩固统一的措施,设立三公九卿,集权中央,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平百越,筑长城。这些举动都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秦始皇毕竟是一个封建君主,他为了进一步推崇皇权,巩固自己的统治,永保至高至尊的地位,并世代传下去,亲政不久,便根据秦都咸阳宫的规格,开始设计建造自己的地下宫殿,这就是中国古代皇帝陵的首创。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皇帝陵便由此诞生。

然而历史却不容这位千古一帝稍息片刻,他死后的第二年便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帝国也随之灰飞烟灭。这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交战的各方在推翻了秦帝国后,项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之后刘邦实力逐步增长,双方展开决定各自命运的激烈厮杀,结果项羽四面楚歌,被迫乌江自刎。在这个躁动的年代,秦始皇陵兵马俑始终默默忍受着发生在它身边的一切战争以及战争可能带给它的一切后果。战争过后,关于英雄人物的神话广为流传,唯独兵马俑却在这个时候悄悄消失于人们的印象中,它留给我们的是无数不解之谜,兵马俑作为战争的见证者,它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吗?如果受到了,那么这个创伤的始作俑者又是谁?为什么此后兵马俑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后人唯有对着秦砖空叹了呢?

要想知晓兵马俑的一切,则必须要了解秦始皇陵,因为兵马俑仅仅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是秦始皇帝亲自选址建造的,并定名“丽山园”。整个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十万人9年来大规模地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这个没有竣工的秦始皇陵内城南北长1350米,东西宽585米,周长3870米,总占地面积785900平方米。内城中部有一条东西向长330米、宽约8米的隔墙,把整个内城分成南北两区。封土及地宫坐落在南区,封土北侧有一大型建筑基址,西南侧有车马坑及大型陪葬坑,西北角还发现一个甲字形大墓。北区又以隔墙分成东西两部分。陵园的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周长6210米,占地总面积2035l00平方米。外城主要有兵马俑坑、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等陪葬坑。如果包括陪葬区,秦始皇陵总占地面积达56平方公里,决不小于秦都咸阳城。

兵马俑坑到底有多大

数千年来,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陵高大土丘上的残砖断瓦、焦土黑泥以及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外,关于兵马俑的其余一切都是谜。

如果不是陕西的那几位农民,也许我们到现在还不能一睹兵马俑的风采。也正是这些可爱的农民,我们才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这千古一帝留给我们的稀世珍宝。那么这几位农民发现的兵马俑坑到底有多大呢?后来的考古发现给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从1974年开始,陆续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大坑,它们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八千余件、战车百乘以及实物兵器数万件。

其中,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驭手一名,车士两名。

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军阵分为四个部分。曲尺形的东端:四边周廊内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间四条过洞内有160名跪射武士,为弩兵阵。曲尺形南半部,八条过洞内并排着八列战车,每列八乘,每乘车后有2~4名车士,无徒兵,为战车方阵。曲尺形中部:三条过洞内排三列战车,每列六乘,车后排列有徒兵和骑兵,是车、步、骑的混合军阵。曲尺形北部:共有三条过洞,每条过洞内有两乘战车,其后为八队骑兵,每队四列,为骑兵阵。二号坑的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密切联系,集各军兵种于一个阵列中。二号坑预计可出土各种武士俑1300余件,战车89乘,车马356匹,鞍马100余件。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兵马俑规模,至于陪葬兵马俑到底有多大,可能只有等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才能大白于天下。

始作俑者原来是他

当考古工作者掘开兵马俑三个大坑的时候,除了迷一般的巨大陶俑兵阵矗立在我们面前之外,就是有关这个俑坑的各种猜测。这不仅让考古工作者异常兴奋,也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逼真的造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疑问出来了,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在技术水平低下,加工工具又落后的情况下,是怎样烧制如此多的陶俑的,而制作这些陶俑需要的陶土又是从何处取来的?这一连串的谜曾经困扰着中外考古学家。解开所有的谜团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研究人员决定从陶俑的原料产地入手。他们选取秦陵兵马俑样品83个,秦陵附近不同地址、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2个。然后对它们进行INAA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大致分为一、二号坑,三号坑,垆土层,垆土黄土混合层以及耀州瓷胎等五类;一、二、三号坑兵马俑的原料并不完全相同,产地各具相对独立性;三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很集中,一号坑相对分散一些,二号坑则更为分散;兵马俑原料与秦陵附近的垆土层关系密切,而与该处黄土层关系稍远,与耀州瓷胎更远。于是研究人员推断兵马俑的烧制窑址应该就在秦陵附近。

至于其他谜团的解开则仅仅是个偶然,考古学家在考察兵马俑三号坑时从一个兵俑袖口的外侧意外地发现了“辛卯”两个刻字,“辛卯”是一个纪年;而在另一次的考察中,他们又发现刻有“辛卯”两个字的兵俑袖口处,有一块较大的破损,且有被划过的痕迹。他们判断,两次看到的“辛卯”刻字出在同一个地方。“‘辛卯’是天干地支,是农历年代,这里是指公元前二百一十年。”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秦始皇驾崩之年的标记年代。据此考古学家判定秦陵兵马俑烧制于公元前二百一十年。不久考古学家又在俑坑中发现了麻草鞋印,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秦人在夏秋季节才穿草鞋,据此推断兵马俑应是秦始皇驾崩后的秋天开始烧制的,烧制兵马俑是秦始皇临终前的圣旨。在此同时,考古学家还解析了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之谜。兵马俑以当时的真人真马为模特,它的规模和巧夺天工的造型艺术空前绝后,但令人困惑的是:兵马俑那百公斤重的泥胎到底是怎么站立起来的?从泥塑、晾干、运送到焙烧,最终是怎么成型的呢?考古学家根据十多年的考察提出,兵马俑的腹中有个糠皮内模袋作为主体支撑,糠皮是当时最佳填塞物,且当时的秦人制作兵马俑是从泥塑、晾干、运送到焙烧一气呵成的,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们不得不正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事实,在佩服古人的同时,也许会有更多的谜团等着我们,那是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秦俑为何不戴头盔

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大量的士兵头上戴着一种小圆帽,考古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

2000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条线索。“喜”曾经3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案件。两个秦兵在战场上为了争抢一个对手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争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他们手持用于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必有能夫。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只能进行推测了。

秦俑何以酷似今人和千人千面

这真是个有趣的发现!人们仔细寻找竟然发现:几乎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容貌,都能在古老的兵马俑当中找到“模子”。

难道说两千年前秦朝的能工巧匠能掐会算,早早为中华后人绘制好了百变不离其宗的“脸谱”?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是否真的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国”字形。面庞长方形,阔额宽腮,高颧骨,下巴浑厚。

“用”字形。和“国”字形近似。面庞亦为长方形,但面颊及下巴较国字形脸宽扁。

“田”字形。近似方形的圆形脸。

“目”字形。脸形窄长,五官较小。

“甲”字形。上宽下窄,面形轮廓像是“甲”字形。一般称为瓜子脸。

“申”字形。颧骨部分比较宽,脸的上下两部比较窄狭。圆润的额头,丰硕的面颊,高高的颧骨,尖长的下巴。

“由”字形。面庞较长,窄额,宽腮,下巴肥硕。此外还有“蛋”字形脸。

这八种面相基本涵盖了中华儿女,特别是男性的脸部特征。这些能工巧匠很聪明,好像还懂解剖学,什么样的脸型都配不同特征的五官。比如“由”字形,由于面颊和下巴肌肉丰腴,五官就显得稍微小一些。眉毛细细的,小眼睛还眯着,鼻子和嘴都凹陷在丰满的肌肉之中。这种兵马俑造型充分反映了作者观察生活深入细致的能力。

可以说,兵马俑是伟大的造型艺术,它成功地找到了中国人脸型的特征,即便是今天,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美学价值。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共计8000多件兵马俑中,竟然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虽然高度统一,但是又千人千面。

原因何在?原来,秦俑的面容之所以找不出两个完全雷同的面貌,因为它不是模制,而是以模做出人头的大型,然后再一个两个地进行细致雕刻。在雕刻俑的五官、发型、胡须等时,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各个俑长相上的差异。这样即使是同模做出的俑头,也只能是相似而不是相同。寓个性于统一,才形成今天千资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

据研究专家介绍,兵马俑的五官,尤其是发型和胡须,变化多端。除耳朵是模制后粘贴到面颊两侧外,其余都是精心雕刻而成,尤其是眼睛刻画较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俑双眼圆睁,一股怒气冲冲的样子;有的眯缝着眼,微微含笑;有的眉清目秀,显得十分机敏;有的目光下视,性格显得文静腼腆。秦俑眼睛的眼球都是仅雕出一个微微凸面,然后再以彩色点染,绘出白睛黑珠。

眼神往往表现一个人的气质,气质勇猛者,一般是睛若悬铃;机警伶俐者,一般是细眉秀眼;大头阔面性格憨厚者,一般是粗眉大眼,五官粗犷。另外,表示目光前视者,眼球鼓起的凸面位于眼睑的中央;目光凝聚者,双眼鼓出的凸面内斗;下视者,把眼球的上部与上眼皮交接处刻镂较深;仰视者,则眼球的凸面上悬。秦俑的眼睛绝大多数都是较厚的单眼皮,双眼皮者为数极少,与关中秦人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这一切都表明,兵马俑的俑作者十分懂得要靠细微的细节变化,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态。

能找到摧残秦俑的元凶吗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带给我们惊叹之余,还给我们心中留下无数疑问。当我们俯视这支沉睡了两千年的地下大军时,惊奇地发现无数陶俑将士倒卧在泥土中,有的四肢分离,有的粉身碎骨,有的脑壳迸裂,似一场血战刚刚在这里发生,其凄惨之状目不忍睹。那用夯土筑成的土隔梁上,到处遍布着一块块、一堆堆木炭遗迹,很显然俑坑曾遭到过大火的焚烧。面对这文明的劫难,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自然要发出种种疑问:200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是劫难的主要制造者?什么时候制造这个惨剧的?又有怎样的原因让其下此毒手来摧残这些陶俑的呢?

对于这些疑问,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项羽焚烧的俑坑,理由是项羽这位楚国贵族出身的将军,对秦始皇以武力踏平楚地,杀死其祖父和叔父,毁灭他贵族美梦的秦国军队自然怀有刻骨仇恨。加之参加修建秦始皇陵的几十万人中的多数了解秦陵布局的基本内容且知道兵马俑具体埋葬地点的人加入到了项羽军中,他们迎合项羽的心理,促成了这一毁灭性惨剧的上演,这是对这些疑问的一种主流的解释。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俑坑焚毁的真正原因是秦人的一种自焚仪式。因为商周以来就有“祭天燔柴”的自焚形式。秦民族自西向东的发展,接受了中原文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群臣建议“关于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他将自己比作上天的儿子,因此在死后下葬时,被认为是天子归天,回到他的母体中去,经过孕育再度降生人世。由于这种思想的指导与驱使,采用历史上祭天燔柴的方式,也就成了将埋葬时的祭品,都采取火烧的一种葬仪,使这些物质都随着主人升入天国。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1977年,在对秦陵园西侧的内外城垣间发现的一座曲尺形马厩坑进行局部清理时,发现坑的门道端底层有用细绳纹砖坯砌成的长140厘米、宽90厘米、高60厘米的引火底炉,坑道口施棚木处又留有入风空隙,坑底西部和炉的前边有一段不长的空间,堆放着大量被烧的灰烬,这显然是坑建成后为葬仪需要所焚毁的东西;此外陵园内还发现有被烧毁的陪葬坑。更为有趣的是,与铜车马为一组的陪葬坑,其中一个单元焚毁得很彻底,但铜车马所在的其他几个单元并未焚毁。

还有一些人观点颇显意外,他们说:一天,某位牧童赶着羊群来到秦俑坑区域时,当年项羽军队所挖掘的进入俑坑的洞窟,多已被荒草和尘土掩盖,羊群只顾啃吃青草,并未注意脚下的地形和地貌,故而纷纷坠到一号和二号俑坑中。牧童于是打着火把进去,谁曾想却引起了火灾,兵马俑便被烧得面目全非。

各种各样的解释,传统的也好,奇特的也好,甚至怪异的也好,它们不但没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增加了秦俑被焚烧的神秘性。看来这个秘密要想大白于天下,只有等待那些默默矗立着的秦俑们在某一天苏醒过来向世人陈述了吧!

兵马俑坑中的神秘铜车马

当人们还沉浸在对兵马俑外貌的惊叹中时,隐藏在它身后的是一件更加骇俗的国宝,它就是伴随了兵马俑2000多年的铜车马。那么这个铜车马有着怎样雄伟的身姿呢?它在出土的时候是否还是完好如初呢?在兵马俑坑中,我们一共发现了多少驾这样的马车呢?……

一连串的疑问都集中在了铜车马身上,那么就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离铜车马的神秘面纱吧!

秦陵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的秦始皇陵陪葬坑内。试掘工作从1980年11月开始,至12月田野工作结束。铜车马坑试掘区东西长11.8米,南北宽3.1米,坑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夯土二层台,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面西置于一长方盒状的木椁内。两乘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一号车破碎成1325片,二号车破碎成1685片。

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严重。为了便于更细致地清理和在清理过程中反复的观察研究,为修复工作提出详细的科学资料,同时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考古人员决定将两乘铜车马在不改变出土现状的情况下,全部移入室内进行清理修复。迁移的方法为:采用压力切离法,将带刀的钢板水平压入文物底部的土层,待切离土层后,分别整体包装起吊。

当铜车马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又激起了我们更多的好奇心,因为我们还想知道:这些铜车马的结构如何?建造它们的材料都是什么?秦人又是如何建造它们的呢?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代的金属加工技术所有的辉煌成就,在秦陵铜车马的制造上集中体现出来。秦陵铜车马共有三千多个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将此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二号车的伞盖,其厚度仅0.1~0.4厘米,而面积分别为1.12和2.3平方米,整体用浑铸法一次铸出,即使在今天,要铸成这么大而薄、均匀呈穹隆形的铜件也非易事。

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秦陵铜车马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同类推荐
  • 医统三国

    医统三国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在他手下依然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在他眼里已经死了。手握三寸银针,我欲医统三国。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PS.吕布:他说他可以有九种方式杀我?你信么?刘备:卧龙凤雏,二人学医,可安天下。曹操:治病还是致命?是个问题。孙权:不管如何他都得叫我一声哥!————请各位支持老张,新建个群,122811521。有时间过来聊天。
  • 曹昂新传

    曹昂新传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中华大地上,各路英雄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曹子修,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不通文史的年轻副镇长,因公殉职后穿越到了197年,附身在宛城之战前夕的曹昂身上,开始了新生。且看他如何逃脱淯水之劫,和周瑜、诸葛亮、陆逊等人斗智斗勇,收名臣,降良将,纳美人。金戈铁马,夺他个万里江山,成就一番皇图霸业。
  • 中国民俗趣谈

    中国民俗趣谈

    本书收录了近140篇文章:《民俗改革的先驱蔡元培》、《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九头鸟与楚文化》、《黎族纹身的实用与审美功能》等。
  • 回到明末当枭雄

    回到明末当枭雄

    特种兵杨枭回到明朝末年,刚穿越就遇到即将发生的嘉定三屠。面对危局,杨枭步步为营,凭一己之力化解嘉定三屠的危局。男儿风流行,有金戈铁马,更有绝色佳人,皇帝的女儿、草原上的明珠、外族的女王,连小日本的公主也主动投怀送抱。
  •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

    作者喜欢做一点资料性的整理工作,从整理中提高认识,从整理中发现闪光。本书涉及中共领导人,红军将领,中国历史多项史料。
热门推荐
  • 遥远的风铃

    遥远的风铃

    上个世纪70年代,命运的机缘让一批省城教授、电影导演以及县中教学骨干,兼做了江心洲中学的各科老师。他们凄切而壮美的生命之花,开放在这片浩荡而贫瘠的土地上,激荡着少女小芽的懵懂岁月。
  • 禅是最好的生活(MBook随身读)

    禅是最好的生活(MBook随身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匹克威克外传(上)

    匹克威克外传(上)

    《匹克威克外传》是十九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全书通过匹克威克及其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系列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该书是狄更斯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 月影神魔

    月影神魔

    八百年前,东海岛上建起了一座宫,宫内弟子代代皆为女性。八百年以后,在这个以女子为尊的修真名门中,却走出了一名少年。为探寻身世之谜,他毅然选择踏上漫漫寻道之路。从此,他便注定要在正邪的纷争中抉择,也注定会在乱世争锋中,成为新生代的强者!
  • 前妻反击战

    前妻反击战

    一场阴谋,她从千金之位坠落,家道中落,父母自杀,被迫签下离婚协议,在大雨之夜被赶出婆家大门。一份遗嘱,她成了身负家仇的女人,忍辱负重。一个孩子,她不惜将自身的尊严践踏,满口谎言。但是,他却从未放过她!夜总会当众羞辱,为夺子不择手段,诋毁,陷害……她盛装归来!发誓定要让黑暗重见光明,让欺凌她的人血债血偿!
  • 对不起,不能再喜欢你了

    对不起,不能再喜欢你了

    和周杰伦、辛夷坞、九夜茴一起缅怀: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初恋!张佳玮、辜妤洁、自由极光、天涯蝴蝶浪子联袂推荐!《ceci姐妹》杂志采访、太平洋女性网专访!我爱上你,就像飞鸟恋上鱼。当熬过象牙塔,亲历大都市的冰冷与繁华,请允许渺小的我亲手埋葬爱情!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首周杰伦!相爱了那么多年,最后还是不能在一起。学霸沐芷和学渣赵可以的青春,是伴随周杰伦成长的一路青春。他们的爱情,从蔡依林开始,到昆凌结束,12年想必也是所有人的爱情和青春。他们的故事,是一部漫长的电影,也是令所有人感怀的青春回忆。在不久以后,它将会出现在大银幕上,唤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泪点。
  •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末恶匪

    清末恶匪

    一个时空倒爷在清末民初的故事吧,无聊就写到那里算那里吧。现在都有点太假了点,其实现代人回到过去很难混的,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清末民初那些人都可以算是人精里的人精了,他们都没改变了世界,你怎么就可以哪!咱就写个难点的吧。仔细的计算了下,玛德没穿越神器是不行的,想在里面凭着自己的这点小智慧混,估计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此就让咱当个倒爷吧,起码物资什么的不愁。可是你格格不入的性格可能在官场、商场上混吗?没后台还不让人给吞了,还是当土匪吧。绑绑美女,绑绑大官,打劫下八国联军,勒索下美日英的应该能行。混着看吧,混不好整个情节宰了主角就是了。反正是土匪,土匪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 萌妻宠又宠:顶级老公NO.1

    萌妻宠又宠:顶级老公NO.1

    她惨遭后妈卖给老头子,情急之下嫁给陌生男人。殊不知嫁进了第一豪门!从此,苏漫漫的人生开了挂,完虐恶毒后妈,事业顺风顺水,老公疼爱有“加”——某女揉腰泪奔,“言长夜,你禽兽!”某男挑眉,“还有力气骂我?看来我禽兽的还不够彻底!”一早,兵荒马乱。某女总结:体力不好,慎入豪门!(先婚厚爱,1V1宠文)
  •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信自强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