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1300000037

第37章 要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1996 年,任正非在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后不久,写了一篇《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任正非特别就身体上的艰苦奋斗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身体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被人理解,无非就是吃大苦耐大劳。但什么人在思想上艰苦奋斗,却并不被多数人理解。他认为,像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善于经营的个体户、小业主、优秀的工人等等,这些人虽然生活比较富裕,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艰苦奋斗。恰恰相反,这些人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他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自我修正和自我批评,每日三省吾身,从中找到适合他们前进的思想、方法,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就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任正非为什么要写如此一篇文章来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原因他在文章的开篇就已阐明: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华为已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它往往会使我们以为八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我们与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华为在 1995 年的销售额达到了 15 亿元人民币。良好的业绩让许多人产生了松懈心理。任正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抛弃。即使大家有钱了,在物质上可以享受了,思想上却不可以放松。

任正非的睿智之处,在于他知道人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是无法阻挡的,因此,他只强调大家要在思想上保持艰苦奋斗的意识。简单一点说,他希望大家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在工作上仍保持努力奋斗的状态。

作为企业创始人,任正非对华为有极大的期望。还在 1994 年,华为靠 C&C08 机在通信行业刚刚立稳脚跟时,他就喊出了“10 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的口号。现在刚刚有一点成绩大家就松懈下来,这自然是他不能容忍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华为在 1996 年的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任正非的目的,无非是希望通过这样一场“见血”的运动,让大家明白继续艰苦奋斗是大家唯一的选择。

在《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文章发表后不到两个月,任正非在当年的华为市场庆功及科研成果表彰大会上,又发表了一篇《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文章。这一次,他不但继续强调艰苦奋斗的必要性,而且明确指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

把艰苦奋斗当作企业文化的公司不在少数。但在许多公司里面,这一文化更像是口号而缺乏实际表现。华为则不同,它是先有了实际表现,然后再将其提升为企业文化的高度。事实上,要不是华为员工出现了思想松懈的现象,任正非不见得能意识到把艰苦奋斗提升为华为文化的重要性。毕竟,从华为创立那一天起,艰苦奋斗就是大家的正常工作状态。任正非的性格里面又充满了极强的危机意识,这就会让他把艰苦奋斗看作是非常自然的行为,而无须专门的进行强调。

和许多公司仅仅把艰苦奋斗当作口号不同,华为是真正提炼出了艰苦奋斗的精髓,这从它对艰苦奋斗的定义可以看出:

“我们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我们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华为所提倡的奋斗,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时间和体力付出,而更多的是智力的付出。因为无论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还是“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作的努力”,都是在强调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

任正非认为,思想不经磨炼,就容易钝化。而那些善于动脑筋的人,则会越来越聪明。因此,对待那些敢于在工作中突破创新的人,即使他们的创新导致了错误,也要对他们“手下留情”。

任正非如此重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强调思想上的创新,与华为所处行业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和传统产业不同,电子工业的技术更替、产业变化都非常迅速。而且,它不像汽车产业的发展那样,要受到钢铁、石油及道路建设等资源的制约,它的生产原料就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这就意味着,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更无情,华为不要说后退,即使是原地踏步,也很快就要面临灭亡的危险。因此,要想在这个产业中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

问题是,提倡艰苦奋斗不难,但真要让员工接受这一理念却很难。华为在 1996 年的时候,大多数员工——博士、硕士、高级管理人员,都还住在出租屋里,过着简易的生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工作中的奋斗激情。一些被派到海外市场的华为员工,不仅要面对衣食住行方面的不习惯,人身安全也随时会有危险,但即便如此,他们仍能把客户的需求放到第一位。试问,在中国还有哪家企业,能够让如此一群天之骄子,一边拿着丰厚的报酬,一边却甘于放弃生活的舒适,把全副精力放到工作上来?

刚果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没有公路,华为在当地办事处的工程人员经常连续驾车三四天赶往野外站点施工。路上人烟稀少,他们只能自己带上几桶水和一些干粮,吃住都在车上。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吃面包。如果幸好有热水煮一包方便面,再加一点老干妈辣酱,对他们来说就是难得的大餐。

有一位在刚果代表处服务的工程师,在多次往返各站点调测基站的过程中,3 个月竟然得了 4 次疟疾,但他仍然工作在工程实施的最前线。

还有一位在非洲工作的华为员工,在装卸货物时受伤,由于当地没有医疗设施,无法医治。后来虽然得到治疗,却引起严重感染。即便如此,在病情稍为好转后,这位员工又乘飞机去协助工程交付,结果飞机着陆时油箱爆炸,这位员工因脚部有伤行动不便,竟被慌乱的人群挤倒在地,手臂等多处受伤。

在华为,这样的事迹随处可见。没有人抱怨什么,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艰苦奋斗的理念。

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够艰苦奋斗,但为什么只有华为的员工能够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极致?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普遍特征,任正非又凭什么让华为的员工乐意艰苦奋斗?

原因有两点:一是在任正非的不断强调和要求下,艰苦奋斗已经成为华为人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价值观,而价值观恰恰是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和标准;二是任正非并没有只给员工灌输“精神鸦片”,他还通过切实的人力资源变革,在华为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希望通过合理的财富分配体系,在华为“建立一支宏大的,能英勇奋斗,不畏艰难困苦,能创造成功的干部员工队伍”。

2006 年,任正非又写了一篇《天道酬勤》的文章,深入剖析了华为为什么需要艰苦奋斗。他在文章中写道:“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和 1996 年的那篇《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文章相比,《天道酬勤》虽然还是在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但阐述的立足点却已不同:10 年前,任正非是围绕着危机意识,站在华为如何生存下去的角度去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10 年后,任正非则是站在华为如何能继续发展的角度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看待问题的视野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任正非一直在思考艰苦奋斗对华为的意义。

给任正非带来大启发的应该是他 2001 年的日本之旅。这年春天,他抱着“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的目的,到日本考察。当时,日本经济正陷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创战后最差纪录:经济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屡创新高,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企业在不断紧缩开支并持续裁员。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正非惊讶地发现,日本民众并没有被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压倒,经历经济低迷的日本,虽然大多数企业已多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依旧平静、祥和、清洁、富裕,人们也依旧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任正非由此认识到,日本经济一旦再次起飞,一定会再次一飞冲天。因为他们虽然在物质上有所损失,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没有磨灭。

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员工,应该像日本人学习,学习他们无论物质是否富裕,都能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信心百倍地以高度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去的精神。只有如此,华为才能在瞬间万变的外部环境中,走得更远一点。

正是因为真正认识到了艰苦奋斗的意义,任正非才会在不断改善华为人物质条件的同时,拼命强调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如他所说,“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可忘记”,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大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动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

——任正非

同类推荐
  • 留住权利

    留住权利

    本书汇集了世界上最成功的40多个不败经理人的经验和成功的理念。在这个职业经理人频繁下课的时代,该书为那些想成为不败职业人的人提供了30个不败规则。该书从不败的事业之路,不败的个性和不败的管理风格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不败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诀窍。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那些想获得权力并保住权力的人士的必读之作。
  • 销售细节全书

    销售细节全书

    销售精英的成功秘诀:把销售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放大,把所有的细节做到位。在销售工作中,如何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销售员只有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深做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本书就是为现阶段,在销售行业上无人拓展,无法大施拳脚的销售新人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一些业绩,希望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的销售员朋友们度身定做的。全书攫取的大量的具有说服力的经典实例,融入了销售行业成功人士多年销售经验的精华。对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在方法和技巧上,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全书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方法技巧实用,能够切实地解决读者朋友的实际困难和工作疑惑。
  • 卖场玄机

    卖场玄机

    当前,许多企业与卖场之间关系混乱、合作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发展。企业要提高对大卖场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解大卖场的操作和管理重点,走出原来那种混乱的、零散的、摸爬滚打自学式的粗放模式,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卖场,少走弯路少吃亏,将会大大提升经营的效率。毕竟,这是一个“终端为王,决胜卖场”的时代。
  •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商务代理(上):理论与实证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风起云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犹如一夜春风,吹绿了古老的东方大地,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僵化的中国经济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然而,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刀光剑影,惊涛拍岸,有多少企业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沉沙折戟,惨遭淘汰。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企业经理们都在为着同一个问题而苦苦思索——怎样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残酷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面对市场,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
  •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本书阐释了山姆·沃尔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卡莉·费奥莉娜等十一位全球顶级管理大师的成功智慧。
热门推荐
  • 相府繁花

    相府繁花

    前世,林书儿因继母算计,错把蛇蝎当亲人,将所有爱她的人拒之千里,当成仇敌,最终家破人亡,自己亦凄惨赴死。再次重生,她定然不会再重蹈覆辙,将那些个蛇蝎一一揪出,千倍返还!而那些深爱着自己的人,这一世,她定然不会再让他们失望!
  • 黎明前的青春

    黎明前的青春

    因为家变而不得不把自己置身于黑暗中的凌霄,在时间的流逝中,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可是,一切过往已经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事,总是不如人愿,有些事,总是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炼狱洪荒

    炼狱洪荒

    相传,上古神话时代,一位通天大能以“通天塔”祭炼了十八层炼狱,分别关押着上古大凶,十八层炼狱自成一界,十八层炼狱也就形成了十八域........天地悠悠,虚空上九条天龙守护着一具青铜古棺。在古棺上一个青铜色的三足古鼎悬浮,蒙蒙清辉缠绕,似乎镇压着青铜古棺。青铜古棺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为何需要九条天龙看守.......
  • 符皇

    符皇

    家族被毁,亲人失踪,婚约被撕……这个松烟城人人讥笑的扫把星,却获得百万年前荒古时期的一座神魔洞府传承!从此以后制神符,炼体魄,修无上剑道,悟法则奥义……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逆天的机缘,在这神魔纵横,妖魅潜行的大世界中,最终踏上无尽大道的巅峰,掌控天下!
  • 终极圣装

    终极圣装

    曾有人说拥有了圣衣,便拥有着难以想象的潜力和不可预测的前途。也有人说当你穿上圣衣的那刻,你将背上命运的使命,有着推卸不掉的责任。划破九天,动荡天地。倾泻无尽的怒火,与命相争,一往无前。
  • 鬼路仙途

    鬼路仙途

    万物皆有三魂七魄,其中三魂属阴,七魄为阳。死,则阳气尽,七魄消散,三魂归地府,入轮回,证因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轮回转世开始的,而白布衣却是从死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的……
  • 陆地仙经

    陆地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换情水

    换情水

    现代,她为了他付出一切,最后却被他一次次伤害,听说喝了换情水,会忘掉对方,从新开始。而她喝了换情水……让她想不到的是'所在的时代也换了。穿越到古代变成最宠爱的公主,本以为注定嫁给凤凰国太子(未婚夫),决定一生的命运,去意外的不该意外的事发生……
  • 江城名迹

    江城名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