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5900000012

第12章 命运的分号(忆冯亦代、黄宗英)

1995年秋天,北京“三味书屋”来了十几位文化人,庆祝冯亦代、黄宗英的结合。与会者多是他俩几十年的老友,一进门就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来的最晚的是黄宗江,他的身份特殊,大家立刻揪住他提问--今后,是宗江应该继续称亦代为“二哥”呢,还是亦代应该随着宗英叫“大哥”呢?在一片笑声中,不知哪位前辈对我说“:城北,你和他俩透熟,你说怎么论才合适……”我连忙声明“:我是晚辈,没资格谈这问题……”不久前,冯、黄的散文合集《命运的分号》(江苏文艺版)问世,他俩亲笔签赠给我和妻子。书拿上手,发现可以从两边看,一边是冯开头,另一边是黄为首。就在那两天,先后又收到三本亲笔签名的赠书--萧乾、文洁若的《旅人的绿洲》,吴祖光、新风霞的《绝唱》和黄苗子、郁风的《陌上花》(都是江苏文艺版)。我很感慨,四本书的八位作者,都和我父母有半个i纪的交谊,但是从开始翻阅书前照片的一刹那,我就萌生出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冯、黄的这本分量最重。啊,因为我是晚辈,本来没资格谈这问题,但是两边的照片像是两把利剑,把蒙在我心声上的轻纱挑去了。您看这边,是冯亦代和郑安娜的照片,我认识他二位已经30多年,但他俩年轻时的许多照片还是头一回见。您再看那边,是黄宗英和赵丹的照片,我从宗江、宗洛、宗汉老师处知道他们这位活泼的姐妹也有十多年了。因为我是晚辈,本来是即使见到和想到了也不打算说什么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话语涌动着和跳跃着,我已经顾不了许多了……30年前,我父母住家和冯、郑很近,我也常去串门。冯当时和我父母一样,先都当了“实打实”的右派,后来又接着当漫长无期的“摘帽右派”,安娜却一直只是(摘帽)右派的家属。但从家庭关系看,冯却依然是“一家之主”:看书、写(毛笔)字、锻炼、出门看朋友……对于安娜,只听说“也是搞翻译”的,但去他们家多少回,回回看见她在搞家务。后来,我只身去了边疆基层,15年后又只身调回北京。回到父母家,才知道冯、郑早已搬家。又过了几年,我和妻子也搬了家。等真的搬了家才知道,敢情是和冯、郑在同一个大院儿里。这时的冯,已没有当年经常出门看朋友的潇洒,他刚刚得过脑血栓,每当天气晴和的傍晚,他都要拖着两条沉重的腿,在我们这个并不整洁的大院儿中走来走去。如果天气不好,他就在他的“听风楼”锻炼,那是一间难得见阳光的两居室。“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也是七步。”这是昔日中学课本所选尤利乌斯·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的话,我不知道怎么联想了起来。至少单从面积来看,用它描写“听风楼”的窘迫还是差不多的。这时的安娜更像家庭妇女了,一身洗得发白的衣服,头上时常包着一块毛巾,这“扮相”也挺像我母亲的。她的身高不会超过1米55,极瘦,眼睛高度近视,有一只的光感已经很微弱了。但听说,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也没能逃脱去干校接受惩罚劳动。

后来,接触一点点增多了,我才发现她经常在另一间吃饭的房子里“用功”,有时是辅导孙辈的英语,有时是自己搞翻译。到后来,我才见到了她和冯合译的外国文学著作。冯还告诉我,有些只署了他一个人名字的著作,其中包含安娜大量的劳动。我还注意到,在这间难得见阳光的房子里,每到春节前后那几天,总有两种特殊的喜气在洋溢,一是冯收到的贺年片,另外就是安娜培养的水仙花了。水仙多是他们在福建的老朋友何为所送,安娜对之的爱护是难以言喻的。因为平时,她的孙子和外孙都是中午和晚上在这儿“过”一下,顺便吃饭和接受她的外语指导,晚上就各回各的“小家”去了。所以晨昏可以陪伴她的,就只有这水仙了。在她看来,水仙也就是她的孙子和外孙,或者不似孙辈,胜似孙辈。

冯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他先后出过几次国,书案下的照片记载了他的行踪,更证明了他喜悦的心情。和外面的老朋友重新接上了“关系”,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时我去看他,他眼睛很“尖”,常常看到我领口内露出的花衬衣,一霎眼睛亮亮的,问我是从哪儿买的。我告诉他,这是小叶(我妻子)给买的,他当即打电话到我家里(这时两边家里都装上了电话),问小叶见没见有适合他的型号的……对此,安娜早就习以为常,她是依然故我,依旧是一身洗白了的旧衣服。尽管如此,她的“格”也摆在那里,人虽瘦小,可一派大家风范。我多次遇到安娜和冯对坐在书桌前讨论外文文稿,从表面看颇不“平衡”,因为冯块头大,衣服也相对鲜艳,安娜则近乎干瘪,服装极度朴素。但是一进入讨论的过程,郑的分量就显现和增加了,她眼光依然是暗淡的,但发表意见有条不紊,一句话出来就几乎是结论。大约也就在这时,我偶然见到郑的几张旧照片,有她大学时期的,也有她和冯恋爱当中的……啊,我不能多说什么了。青春多么美好,她也曾美丽过--我怎么这么不小心,这种话我本不该说,因为我是晚辈。

那边,黄宗英和赵丹的照片光华四射,这对演员夫妻才气纵横,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翻开第一篇文章,是黄宗英在阿丹逝世一周年时,代表他去法国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感怀。她这样写道“:当法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北京上空腾起,我看见一团淘气的白云,抖擞奔驰,回过头来向我打招呼。嘿,这个阿丹,改不了的急性子!他催促:’别磨蹭,老伴J朋友们等着哪J‘……”我不再引录原文,就凭这几句话,就足以证明“知阿丹者,宗英也”之不谬,或者也可以反过来,引证了“知宗英者,阿丹也”的正确。宗英一门兄弟姐妹,原本生长在同一个家庭,应说人生的最初起点是相同或相近的。后来,就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分道扬镰。大哥宗江,驰骋在“电影、话剧和京戏”这样的“三角地”中。二哥宗洛长期工作于北京人艺,小角色没挡住大演员的频频亮相,近期插手电影电视,自称“影视新朽”。小弟宗汉,原不是搞文艺的,近年因搞大观园摸到了“文艺经营学”的奥秘,一方面自称“京都文丐”,同时却财大气粗,搞一桩文化建设赚一老鼻子钱。这一家子都是文艺天才,只有宗英最后落脚在南方,她背倚赵丹和大上海,多年来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来了。先是60年代,涉足报告文学,写了《小丫扛大旗》一集漂漂亮亮又风风火火的散文;近年又三进西藏,和徐凤祥教授结为知心密友。黄门中只有她最特殊也最不可捉摸,她尝言“越是别人来不了的,自己才最愿意一试”。这绝不是假话,连她北上“归隐书林”的决定,最初恐怕连自己的亲哥亲弟也不无吃惊吧?

我和她--“宗英阿姨”,从没直接接触过。但就在重阳节那天下午,她忽然给我打了电话“:徐城北--(片刻的停顿,大约想了一下)老--师--”“师”字念轻声,不无调侃也不无亲切。我听出她的声音,连称“宗英阿姨,您别这么称呼……”她缓缓道出找我的原委,说在半小时以后,她就要出去参加一个外事活动,还让她即兴做一个发言,她想届时谈一谈我国戏曲上的“拜月”故事,找我就是为了寻找准确的“典出何方”。她在电话中慢悠悠地说“:我们当演员的,什么事情都知道一点,可知道得又不深……”我也实话实说,问京剧“我张嘴就来”,问戏曲得“容我查阅百科全书”。于是,十分钟后我再拨通她的电话“,任务”完成得差强人意。事后,我联想到自称“艺人”(而非“文人”)的宗江老师,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公然宣称:

“大家都说我善于即兴发言,殊不知我在事先准备时,把吃奶的劲儿都给用上了……”看来,黄家兄妹的成就多多,是有其诀窍和操作手段的。于是,我由宗江而宗英,又由宗英而赵丹,看来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对于造就南方艺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晚辈琢磨长辈的成材之路,本应默默领会而不该夸夸其谈,看来我又说多了。

自从冯、黄结合之后,报上“炒”的消息很不少。我没跟着起哄,因为我是他们很近的晚辈,别跟着搅乱。后来在去年的腊八,我忽然得到消息:冯、黄因病住院,就住在和我家近在咫尺的积水潭医院。妻子知道后,立刻熬起了腊八粥;粥得,命我骑车送去。一切都巧,来探视的人不少,可谁也没想到要带腊八粥。于是这一招就拔了头筹。二位当着我的面就加了一餐,我看着也有趣,他俩是一种病,发烧也一般高,两张床上打着同样的吊针。何止是同病相怜,似乎还应该加上一句“同志(趣)相偕”。我在医院就萌生出写文章的意愿,但回家和妻子一说,当时她高声宣布“:这文章我写了!”果然她有高的,写完寄给《新民晚报》,题目就叫《腊八粥》,从过去的风俗说到现在,从给冯、黄送粥说到另外送给大院里卖菜的安徽农妇。我看了也心服,文章就是得有点闲适之笔,若是“直来直去”,就没“哏”了。

我衷心祝福冯老和宗英阿姨,并一再向朋友推荐《命运的分号》。它之所以不同寻常,恐怕就在于其中蕴涵了太多的人生感慨。一本书从两个人扩展到四个人,在一桩新的婚姻背后又叠印出两桩“陈旧”而又美满的旧的婚姻。此外,就在这桩新的婚姻当中,又折射出整个社会当前各种同中有异的心态来。

我赞美他们二位,同时祝愿目前尚还健康的老夫妻们相扶相偕,多多保重。

同类推荐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当你没有达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说:“是的,但看看我们途中所发现的东西!看看这些因为我尽力去做而走进我生活的美妙东西!”生命正是挖掘的过程中才具有活力。而且我相信到最后真正要紧的还是过程中的乐趣。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热门推荐
  • 猎灵传说

    猎灵传说

    人类!曾经地球的主宰,文明的创造者。当某天突然出现的新物种,把人类当做食物大肆捕杀就快灭绝时,英雄们纷纷站了出来抵抗。最终英雄们在不懈努力下获得了短暂的平静,但这仅仅才是开始.....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 倾城王妃:腹黑王爷别过来

    倾城王妃:腹黑王爷别过来

    场景一:某侍卫上前禀报:“王爷,王妃进赌场了,赌输了,要砸场子。”某爷淡淡的开口:“随她。”场景二:一侍卫上前禀报:“王爷,王妃和五王妃换装为男子,进了青楼。”某爷:“随她,她惹事了你们打理。”侍卫嘴角抽了抽:“是。”场景三:一侍卫上前禀报:“王爷,萧妃把王妃的狗给勒晕了。”某爷:“把萧妃的手给剁了。”侍卫:“是。”一侍卫将一休书奉上:“王爷,王妃说要把这封休书给您,说要去泡遍天下美男。”某爷站起来:“来人呐,前去捉拿本王的王妃。”本书原名《腹黑王爷倾城王妃》。新文求支持。欧耶。
  • 倾世红颜:帝后太嚣张

    倾世红颜:帝后太嚣张

    明眸皓齿,国色天香,传说中丑如夜叉的女子竟是这般貌美!阅尽无数美女的冷峻帝王,难以自持,蠢蠢欲动。她威胁道“上官谦,你敢碰我,我让你赔上性命和江山!”他却勾唇而笑:“朕相信你有这本事,不过——朕还是要碰你。”衣衫尽落,她羞愤而落泪,心中发誓要将这个男人千刀万剐!
  • 别带走我的女人

    别带走我的女人

    秋夜,城市街道上车辆依旧在穿梭不停,而素有“不夜城”之称的香港娱乐场却依旧灯火明亮,歌声嘹亮,一声声慢浸在城市的上空,夜空月如眉梢,而此刻香港城里男女喧哗声混成一片,只听到里面尖叫声、狂呼声此起彼伏。
  • 碎玉镯

    碎玉镯

    读者看了能开心,我就安息了!那个...安心!安心.......
  • 重生之青染

    重生之青染

    这一世,你是我,遗忘千年的红颜知己,你是我,染尽了红尘,散尽了伤感的思念。缘起缘灭,擦肩而过,谁倾了我的城,我负了谁的心,从此,那一抹容颜遗忘天涯,了无相望。与你,错过一季,那是落花的时节。一身落红,裙袂飘飘,甩出柔情的水袖,恍若甩出千年的过往。
  • 娘子请指教

    娘子请指教

    风清雅,脱线搞怪小女生;从事码字工作,直到,,,,O(∩_∩)O哈哈~穿越,美男君我来了。男主一:雅雅,你要去那里?为师怕怕。。。。所谓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师夫,堪称全才。男主二:你看了我的脸,现在你有二个选择,一娶我;二,我娶你。冷艳型的杀手。。。。飘过男主三:轻轻,抱抱,我困。。。小嘴嘟嘟,典型的兽兽。萌受一枚小王爷。,,,,,,,,,,废话不多说,搞笑萌乖,萝莉大叔,妖孽兽兽,来者不拒,欢迎加入。
  • 我们都是八零后

    我们都是八零后

    还原80后这一代的历史境遇!我们的理想依然在路上!
  • The Enchiridion

    The Enchirid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喰种丶元素

    喰种丶元素

    在一个都市有四位年轻的少年,再一次意外车祸中,四人的命运开始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