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4700000015

第15章 般若品(2)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能由这个无上般若智慧生出八万四千智慧。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世上的人原本有八万四千烦恼。如果没有烦恼,智慧时常显现,就不离自我本性。悟到了这个法门,就是正念。不迷恋,不执着,不产生狂妄之心,运用自己本具佛性,以智慧审视观察,对于一切事物现象,不执着不舍弃,就是明心见性,成就佛道。

“善知识!如果要想深入研究佛法和般若三昧,必须修行般若,奉持念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就能明白本心,体见本性。

原文

当知此经功德①,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②,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③,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④。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⑤,大小二乘⑥,十二部经⑦,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注释

①功德:德,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的果报。

②阎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阎浮,是树的名称。提,是洲的意思。

③障:又作碍,全称障碍、覆蔽的意思,指障害涅盘、菩提,遮害出离的烦恼,是烦恼的异名。

④般若经:说般若波罗密之理的经典总名。旧译般若波罗密经,新译为般若波罗密多经,有数十部。

⑤修多罗:指佛教经典。

⑥大小二乘: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若从经藏里的经本分之,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

⑦十二部经:乃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之十二种类,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乃指佛经体例上的十二种类别。在中国佛教中,十二部经泛指一切佛典。

译文

“要知道这部经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经中有对此赞叹的内容,说得明明白白,这里不再一一细说。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是专为有大智慧的人说的,是为上等根器的人说的。小根器禀性、小智慧的人听了,心中反会生出不信。这是什么缘故呢?比如龙王降大雨在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城池村落,全部会被雨水冲垮,如同树叶一般随波飘流。如果大雨是落在大海之中,则大海不会有丝毫增减损益。像大乘根器的人,像最上乘根器的人,听到《金刚经》就会开悟。所以我们知道本性中原本就含有般若智慧,自己运用智慧,时常审视观察,遍照明了一切,不需要借助任何文字。好比雨水,并不是天上本有才下落于世,而是龙能兴云致雨,使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和无情,都蒙受润泽。一切河流,都归大海,合为一个整体。众生本性的般若智慧,也是这样。

“善知识!小根器禀性的人;听说了顿教教法,如同根浅枝弱的草木,一旦被大雨冲刷,全部自己倒伏在地,不能再生长了。小根器的人也是如此,原本具有般若智慧,与大根器大智慧的人,别无二样,为什么听说佛法却不能自己开悟呢?只因为错误的见解障碍深重,烦恼根植于心中太深,好像浓重的乌云遮蔽了太阳,又得不到风的吹动,阳光无法显现出来。般若智慧也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只是因为一切众生自己心中迷障和开悟的程度不一样。愚迷的人只见心外,向外求法,苦觅佛道,没有悟得自我本性,这就是小根器小禀性的人。如果顿悟法门,不用心外修行,只要自我本心中时常升起正确见地,一切烦恼不能浸染,这就是认识自我本性。

“善知识!对内境和外境都不能执着,来去自由,能够去除执着之心,就能通达而无阻碍。能够如此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就和《般若经》所说的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经典和文字,大乘小乘经典,十二部经,都是因为人而设置的,因为人本自具有智慧之性,所以佛法能够建立。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事物和现象原本也都不能呈现。由此可知一切事物现象原本是由人所兴现的,一切经文佛典,因为因人讲说而存在,为人而设的。由于世界上的人中有愚迷的,也有智慧的,愚迷的是小根器的人,智慧的是大根器的人。愚迷的人向智慧的人请教,智慧的人给愚迷的人说法,愚迷的人忽然开解得悟,随即他的境界就与智慧的人没有差别了。

原文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菩萨戒经云①: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②: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③,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④,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⑤,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⑥,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⑦。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⑧,于六尘中无染无杂⑨,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⑩。

注释

①菩萨戒经:佛教戒律书。姚秦罗什译《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此经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

②净名经:《维摩诘经》的通称和异名。玄奘将《维摩诘经》译为《无垢称经》,玄奘以后则皆以《净名经》称之。

③解最上乘法者:指懂得禅宗教义的人。

④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素叫做缘。例如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谷子得以生长。

⑤善法:为“恶法”之对称,指合乎于“善”的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三学、六度。

⑥妄念:指虚妄的心念,即无明或迷妄的执念。因凡夫之迷心不知一切法的真实义,遍计构画颠倒而产生错误的思考。据大乘起信论载,妄念能搅动平等之真如海,而现出万象差别之波浪,若能远离,则得入觉悟之境界。

同类推荐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热门推荐
  • 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

    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邪之分情路

    妖邪之分情路

    天地自古生妖邪,人间末世苍生灭,不若匕首青铜铁,相去又是二百年。
  • 辩中边论述记

    辩中边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剪一段岁月与你共渡

    剪一段岁月与你共渡

    生命里的缘分是千年的修为,万年在佛前跪求才有今天的相遇相知。如仓央嘉措的诗:“那一月,我轻转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为,只为路途与你相遇。”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都只是为了剪一段岁月与你共渡。
  • 食色满园之厨娘王妃

    食色满园之厨娘王妃

    作为纽伊斯特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咳咳,好吧,其实就是新东方毕业的!她好不容易在五星级酒店要熬出头了,谁知道老天爷玩她,让她穿越了!她辛辛苦苦攒的钱都还没来得及花,典型的人死了,钱没花完。多么悲催!重活一世,仍旧属于倒霉催的。娘早死,爹不管,还被赶出家门。没办法,她只有带着小弟,靠着自己的一手厨艺混口饭吃。从路边摊开始,然后一不小心的,点心铺子就成了古代星巴克。卤肉店一不小心又成了连锁的!一不小心,就成了个有钱人!!!!到那时……啥,要接我们回去?不是说小弟是扫把星,克你们吗?要是把你们都给克死了怎么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极剑尊

    武极剑尊

    一个大学生,从现代穿越到异界。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穿越代表什么?天命之子?穿越后又发生什么异变?附身一个废材少爷,此次一步步的崛起,一柄剑攀向武至极致成就一片天地的主宰。
  • 说好的永不分离呢

    说好的永不分离呢

    那次的一面之缘,或许是缘分吧……或许我们是注定的缘分……
  • 啸龙天下

    啸龙天下

    只有低到尘埃里,才能一步步丈量巅峰的高度。虽然他是孤儿,是奴隶,可他坐拥奇葩神兽,领悟魔法真谛,风起云涌,天下归心,终将踏上那条艰难的王者之路!
  • 你也能成为说话高手

    你也能成为说话高手

    “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们能活上两个月”马克?吐温这样说。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以令人万劫不复。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周围的人,有的口若悬河;有的期期艾艾,不知所云;有的谈吐隽永,满座生风;有的语言平瘪,意兴阑珊;有的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有的反应迟钝,言不及意……只有把握好口才的使用,才能将说话的艺术在现实中永放光芒。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