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4700000014

第14章 般若品(1)

本品讲述应韦刺史的请益,惠能大师为众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密法”即“大智慧度”的意思,“摩诃”为大,“般若”即智慧,“波罗密”为到彼岸,从而阐述了般若智慧的本意。还进一步指出“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的宗趣,即不开悟,佛是众生,一念开悟,众生是佛,一切佛法都在人自心之中,要在自心之中当下顿见真如本性。

原文

次日,韦使君请益①,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②。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密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③,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是梵语④,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⑤,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⑥,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⑦,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⑧,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⑨。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⑩,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注释

①请益:本为《礼记》、《论语》中的用语,即学人请示老师教诲的意思。佛教中指高僧大德对弟子讲法,先有所予,弟子复有所请教,称之为请益。

②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梵语。摩诃,是“大”的意思。般若,指智慧之意。波罗密,即“到彼岸”。全译为大智慧度,意谓乘此大智慧则能由生死苦海渡到涅盘彼岸。

③万劫:指经历世界之成坏一万次,即言时间极长。劫,是指分别世界成坏之时的量名,为古印度表示时间的最大单位。

④梵语:又称天竺语,古印度之标准语。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语言,乃是禀承大梵天王所说而来的,故称梵语。相对于一般民间所用之俗语,梵语又称雅语。

⑤心行:心内之作用、活动、状态、变化,如自心之喜爱、喜好,心之对象,心之作用所及范围,心之志向、心愿、性向、决心等,于心所起之分别意识、妄想、计较等。

⑥虚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佛教中往往以虚空譬喻广大无边,譬喻无变易的常性以及无碍、无分别、容受之义。

⑦刹土:指国土。刹,即梵语“差多罗”,意译为土田。

⑧真空:真如之理体,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故称真空。以其非假,故称真;以其离相,故称空。

⑨无记空:于善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

⑩须弥诸山:指须弥山及其外围的八个山。须弥山意译作妙高山,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其外围的八个山就是持双、持轴、檐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铁围,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译文

第二天,韦刺史请惠能大师继续讲法,大师于讲坛上就座,对大家说:“大家都清静自心,念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又说:“善知识!菩提般若智慧,世上的人本来都有,只是由于自性蒙昧迷惑,而不能自我开悟,必须借助于极富有智慧的大善知识的开示引导,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我们应该知道愚人和智人,他们的佛性都是没有差别的,只是由于迷惑和开悟的状态不同,所以才有了愚智之分。我今天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密法,使你们各自都得到智慧,用心仔细倾听,我来为你们讲。

“善知识!世上的人们整天嘴里念诵般若,寻找智慧,却没有认识到自我本性中存在的般若智慧,这就好比嘴里说各种食物是不能使人肚子饱的。寻求般若智慧如果只是嘴上空说,虽历经万劫,也是永远不能明心见性,终究对学法是没有增益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是梵语,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必须要内心体认,而不是口头上说。嘴上说而内心不体认,一切将如同梦幻泡影,如雾如电,转瞬即逝全都是空。口中念诵,内心体认,才能心口一致,相互契合。人的清静本性就是佛,离开自性没有别的成佛的可能。什么叫摩诃呢?摩诃是大的意思,人心广大无限,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形质,没有障碍,没有边际,不是方形圆形,没有大小,没有青黄赤白之色,也没有上下长短,没有嗔怒欢喜,没有善恶对错,没有开端和尽头等。佛性境界,都等同于虚空。世上之人的本性其体本空,含一切万法,不舍一切法。所谓自我本性为真空妙有,也是这个道理。

“善知识!不要听我谈论空,便立刻又执着于对空的追求。首先是不要执着于空;如果一味什么也不想地坐在那里,虽无善恶分别,但又落入虚妄的无记空了!

“善知识!世界虚空,却能包含万事万物,各种现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所有的大海,须弥山及其周围的山,都全部含纳于虚空之中。世人的自性真空,也是这样的。

“善知识!能含藏一切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存在个人的自性本心之中。如果看到一切人的善和恶,都能够不生取舍之心,也不被沾染,不起执着,心如同虚空一样,这样就称之为大,所以称为‘摩诃’。

原文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①。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②。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③,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④。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密?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⑤,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密。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⑥。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⑦,烦恼即菩提⑧。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注释

①邪见:指不正之执见。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

②法界:为十八界之一。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称为法界。法界又称法性、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

③心量大事:指开发真如心量,是转迷开悟的大事。心量,指心起妄想,对外境起种种度量。大事,指转迷开悟之事。

④唐言:就是指汉语。

⑤着境生灭起:指由于人们追求一切外在的现象,产生了行为、语言、思想方面的“错误”行动,继而引起生死轮回。境,指人的感觉和思维器官所感知和认识的对象,泛指一切认知对象。

⑥真性:不妄不变之真实本性,乃人本具之心体。佛教主张人所具之真性与佛菩萨之真性本无二致。不妄叫真,不变叫性。

⑦凡夫:略称凡,指凡庸之人,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就修行阶位而言,则未见四谛之理而凡庸浅识者,均称凡夫。

⑧烦恼:又作惑。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使有情之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之总称。一般以贪、嗔、痴三惑为一切烦恼之根源。

译文

“善知识!执迷不悟的人终日口头空说,智慧开悟的人用心体认。还有一种愚迷蒙昧的人,绝弃思考,死心静坐,什么一切都不思考,自己妄称这就是大。这一种人,不能与他谈法,因为他持不正的执见。

“善知识!自性本心广博浩大,含藏遍布一切对象和常物。其功用便是能使一切清楚明白,运用它便能体认一切。一切都在本心,本心含藏一切,去来自由,无所滞碍,这就是般若之智。

“善知识!一切般若知识,都是从自性中生发出来的,而不是从外在附加进去的。千万不能体会错了用心和含意,才能称为体用真正的自我本性。以此本性真实不虚,则观一切万法皆是真实不虚。转迷开悟的大事,不能用空心静坐这些小道来获得。嘴上不要整天说空而心中不修行体认。就好比平头百姓称自己为王,但他终究成不了王,这种人不属于我的弟子。

“善知识!什么叫作般若?般若,汉语就是智慧的意思。在在处处,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不痴迷愚昧,而能常起用智慧观照,这就是修行般若。任何一个念头转入迷愚,般若智慧便立刻灭绝,一个念头开悟,般若智慧又立刻生起。世上的人愚迷不悟,都无法体认般若智慧。嘴上谈论着般若,心中却时时愚迷不悟。常常自己称自己在修行般若,但时时都说空且执着于空,而不能识见真空。般若智慧没有形态相状,人的智慧之心就是般若,如果作这样的理解,就是般若智慧。

“什么是波罗密?这是印度语,汉语意思是到彼岸,解释它的意思就是离生死。执着于外境一切事物现象,就会产生生灭的心念,如同水生起了波浪,这种情形称为此岸;不执着于外境一切事物现象,就无生灭,如同通流无碍的水一样自然,这称为彼岸,所以叫波罗密。

“善知识!愚迷不悟的人口中念诵的时候,就产生了妄念和是非之心。如果时时刻刻能够心行,就称为不妄不变的真性。悟到的这个法就是般若法,修这个法的就是般若行。不修就是凡夫俗子,一念修行,自身就与佛等同无异。

“善知识!凡夫俗子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二者本无差别。前一念痴迷愚昧则就是凡夫,后一念转迷得悟则当下就是佛。前一念执着于外境则就是烦恼,后一念超离外境则当下是佛。

原文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①,三世诸佛从中出②。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③,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④。

善知识!我此法门⑤,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⑥。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⑦,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⑧,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注释

①无住:指无固定之实体;或指心不执着于一定对象,不失其自由无碍之作用者,又称不住。法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所住着,随缘而生。住,意为住着之所。

②三世诸佛:三世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多诸佛,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统指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

③尘劳:为烦恼的异称。贪嗔等烦恼,能染污心,犹如尘垢能使身心劳惫,谓为尘劳。

④三毒:指贪、嗔、痴三种烦恼。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故特称三毒。为根本烦恼之首。贪毒引取无厌之心,嗔毒引起恚忿之心,痴毒引起迷暗之心。

⑤法门:即佛法、教法。佛所说,而作为世间之准则者,称为法;此法既为众圣入道的通处,又为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

⑥无念:即无妄念之意,正念的异名,指意识没有存有世俗的忆想分别,而符合真如之念。

⑦真如:真实而永远不变者,故称之为真如。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

⑧般若三昧:得到智慧的正定功夫。

译文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贵,最至上,最第一位,它随缘而起,无来无往。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诸佛,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应当运用这个大智慧,破斥消除人的烦恼,这样来修行,一定能成就佛道,将贪、嗔、痴三毒转化为戒、定、慧三学。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 传古奇墓

    传古奇墓

    本是一个平庸无奇的人,却因好奇心的驱使,不小心跌进姜家祖坟下的皇陵。皇陵里出现的一切颠覆他的认知!姜家古楼外的血池里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力量?齐恒公为何是姜家的千古罪人?爷爷那句即使是我带进棺材里也不会告诉你的隐秘究竟是什么?姜家那个埋藏了千年的惊天大秘又是何物?一切尽在《传古奇墓》。新人创作无名气,如果各位读者觉得好看的话,请给个推荐票,点个收藏吧,太子在这谢谢了《奇墓》粉丝群38166535欢迎大家的加入!
  • 末世英雄试练

    末世英雄试练

    女娲带着压倒性的力量降临于人类世界,她以自己制订的方式来决定人类是否再有存在的价值。像做人一样,女娲造出了精神怪物。让精神怪物与人类进行大战,不过这场战争带来并不是要破坏这个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重归寂静!失败的精神怪物、失败的一切生物、失败的人类……一切都没有尸体留下,直接消失在物质世界之中!女娲试练之下,人类就像温水煮着的青蛙,总觉得精神怪物并不可怕,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陷入了绝境,造成大批的人类与生物消失!英雄崛起与乱世,原本是屌丝的华云飞,带着亲朋戚友们如何从女娲试练中找到一块栖身之地,从这场逐渐寂静的试练中存活下来!
  • 穿越之女配又怎样

    穿越之女配又怎样

    “既然你这么不待见女配,那就给本宫变成女配去吧!叫你也尝尝做女配的滋味!”古装美女脸上露出狰狞的笑,丝毫没给夏茵反抗的机会,抬起芊芊玉手,狠狠的拍在了夏茵的胸口。就这样夏茵悲催的穿越到了自己写的小说里的女配身上,来看她如何智斗女主,玩转男主的吧
  • 狂傲神女:凤舞九天

    狂傲神女:凤舞九天

    入世渡劫,亲戚险恶,红尘繁乱,单纯的她在养母的血花下誓要将那些人踩在脚下,重回九天。可是这个男人是要做什么嘛?不是不近女色吗?某人:以后黄泉碧落有我,你在前面放心走吧。
  • 管理手记

    管理手记

    本书是作者以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亲身经历的案例为例子,把HR理论和自身多年的HR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详细描述HR管理领域工作应该如何开展、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 风舞者传说

    风舞者传说

    接到转职卷轴的那一刻起,游荡在幻想大陆上的风舞者传说开始了。
  • 星河帝皇

    星河帝皇

    星际大航海时代,武道再获新生。人类吸收源力,锻炼自身的体魄,开启了全民修武的时代。来自蓝筹星的九级药剂大师意外身亡,带着神秘的晶球,重生到了一位地球纨绔弟子的身上,从他苏醒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宇宙都已经注定要被他而改变!
  • 豪门霸爱:私宠你好甜

    豪门霸爱:私宠你好甜

    (已完结)她本是豪门千金,一夜之间坠入了地狱。他视她如命,对她霸道禁锢……那一夜,他对她耳语低鸣:“晓晓,你的幸福只有我能给得起。”他霸道,狠毒,却对她倾尽所有!他以爱之名将她禁在身边,只想用一颗心,来换一个她。“晓晓,如果你爱我就别离开我。”可他又何曾了解,她有多想逃开他……当命运牵绊,他们又兜兜转转走在了一起,那一刻,他再不给她逃走的机会!【虐文】推荐另一本完结作品【鬼眼萌妻:我的尸夫有点萌(灵异宠文)
  • 猎魔征途

    猎魔征途

    大深渊时代,被猎魔之神封印万载的梦魇之魔再度苏醒,魇魔横扫着每个黎明,带来的痛苦有如天灾,而猎魔之神已成为了传说!少年江寻亲眼见证,曾经被保护的圣洁土地,现在被众多恶棍和肮脏生物邪恶统治。握紧拳头,背负成为新的猎魔之神的信念,少年进入了一座号称以猎魔为己任的雷烛学院,却受尽各方排挤,打压,随即到来的是退学的危机!此时魇魔黑暗可怕的梦境寄身各种生物获得了形态和生命,变成了无形的恐怖,虐杀着人族在内的各个族群。唯一支撑人们与魇魔对抗的乃是对猎魔之神的信任,世人坚信,终有一日,他们的神会回来。而现在,唯一能拯救万族的只有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