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41800000041

第41章 附录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答问录(11)

哈耶克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一书名之所以难以把握,主要是该书所涉题域极为宽泛,而哈耶克本人在该书中义没有对这一书名做出直接的说明,甚至在正文中都没有使用过这组术语。此外,哈耶克一生着述颇丰,然采用constitution为书名或论文名者,据我考察,只有两次:一是1960年版的这部着作,二是196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TheConstitution of LiberalState”。

这篇论文所讨论的全部都是“权力分立”这项宪政措施在无限民主和法律实证主义的支配环境中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因此哈耶克虽说没有直接对这个词做出解释,但根据这篇论文的论题而把该文标题中的constitution译成“宪政”,当不会导致对他的误解。然而,由于两次使用cons titution的题域或研究对象明显不同,所以“宪政”的解释对于我们解读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 这一书名并无助益。

所幸的是,哈耶克在该书出版了十多年以后,亦即在他所着的《法律、立法与自由》(Law,LegislationandLiberty,1973-1976-1979年,三卷本)一书的导论中对这个书名做出了说明;据我所知,这也是他对这个书名做出的唯一解释。他在该书的导论中指出:

“如果我早在出版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一书时就知道,我应当着手本书所试图进行的研究工作,那么我就会把那部着作的标题留下来,用在现在这部书上。我在当时采用‘constitution’一词时,是在该词的广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亦即指称人的适宜的状态(thestate of fitness of aperson)。然而,只是在眼前这部书中,我才致力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宪法性安排(constitu tio nalarrange ments),即法律意义上的宪法性安排,才可能对维护个人自由有最大的助益。在前一部着作中,我对这个问题只给出了极少的线索,可以说几乎没有读者发见它们;这是因为我在那本书中的绝大多数工作乃在于陈述这样一些原则,即现有的各种政府如果希望维护自由的话,它们就不得不遵循的原则”;而又在该书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在那部着作中,我曾力图以一种适合于当代问题及当代思想的方式向当代的读者重述传统上的各种古典自由主义原则或原理”。

哈耶克的这段晚出的关键文字,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至少向我们揭示了理解TheConsti tu tion of Liberty这一书名的三个要点:

第一,这个书名中的consti tu tion乃是指人的适宜的状态,即个人的自由状态或集合意义上的自由秩序;同时他通过这个书名所试图表达的乃是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一如他在该书的第一章开篇所指出的,“本书乃是对一种人的状态的探究;在此状态中,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所指涉的强制乃是一切强制:它不仅包括来自威权政府的强制,也包括来自多数民主政府的强制;它不仅包括来自政府的强制,也包括来自社团(例如工会)的或个人的强制。当然,“自由秩序”这个研究对象不同于《法律、立法与自由》所确立的具体研究对象,因为后者的具体研究对象或试图回答的具体问题乃是什么样的宪法性安排才可能对维护个人自由有最大的助益。

第二,哈耶克的上述说明文字还表明,他乃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处理前后两本书的具体研究对象的,即从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层面向主要是重构法律制度的层面的转换,后者乃是在文化进化规则系统限度下的论题。

20世纪50年代,哈耶克对自由遭受威胁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在过去,“人们只是模糊地认识到了这一理想或者说不尽完善地实现了这一理想;因此,如果要使这一理想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指导,就必须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厘定和阐明”。

正是这种判断,决定了哈耶克在阐释原则的层面上研究人的自由秩序的问题;当然他也对一些重大的政策进行了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充其量也只是“对这些原则的验证”。到了六七十年代,哈耶克日益认识到,要对那些以制度作为基础的支配当下西方人的种种信念做出重大的修正,仅诉诸于原则的阐释和寄希望于社会的道德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那些信念所依凭的原本旨在保护个人自由的宪政制度已无法实现它们的目的,所以必须从原则阐述的层面转向变革这些制度的层面,而这就是哈耶克所谓的文化进化下的“制度性发明”(institutionalinvention)。

第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哈耶克具体研究对象的变化及理论层面的转换的事实,并不能使我们因此得出哈耶克早期不关注法律或只是在晚期才关注法律的结论;相反,从哈耶克的社会政治理论出发,人的自由秩序这一综合的研究对象,必定含括作为一般性规则的法律的问题;“本书的第二部分探究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渐形成的各种制度。

我们由此进入了法理学领域的探讨……然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对保障个人自由的各种制度的进化过程所持的认识,主要依凭的既非法律家的观点,亦非历史学家的观点。我们所关注的乃是一种理想的发展”。

这里的要害毋宁在于,哈耶克早期所关注的是作为文化进化规则系统层面的法律,而在晚期所关注的则是制度层面的法律;而且在这个意义上讲,后者乃是对前者的补充,用哈耶克自己的话说,就是“本书的意图决不在于对一个自由的人的社会得以维续所赖以为基的诸基本原则给出穷尽或全涉的阐释或揭示,而毋宁是我在完成前一部论着以后发现必须对它做出的一种补充;我的前一部着作就是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

正是基于上述我对周德伟的解释的清理以及我对哈耶克说明的解读,我认为应当把哈耶克社会政治理论下的constitution理解成一种“秩序”,而把整个书名译作“自由秩序”。

综而述之,采用这个译名,一是为我们理解作为一位纯粹经济学家的哈耶克转向研究社会政治哲学的学术旨趣留下了可能的空间;二是符合哈耶克社会政治理论的内在理路;三是完全符合哈耶克本人对这一书名的说明,最后也不含译者对哈耶克社会政治理论的任意限定。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还在“自由秩序”之后另加上了“原理”两个字,而这本来是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中所并不含有的意思。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基于这样两个理由:一是哈耶克明确指出这部着作意在增进理解,而不在于煽动激情,因为“那些摧毁自由之基础的论点,主要源出于知识领域,因而我们就必须在此一领域中对其做出反驳”;然而要进行这样的反驳,哈耶克甚至认为就是要采取一种冷血的纯知识的理性论辩方式。二是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以后,尽管当时像A.C.Pigou和AaronDirector这样一些着名学者都高度赞扬了该书的学术水平,熊彼特甚至在评论该书的最后几章时指出,“读者们会很高兴地读到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但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这本书颇有微词,最为明显的事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们于1946年反对哈耶克去该系任教,而反对的主要理由是“他们认为《通向奴役之路》这本书太过流行,而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是不会写这样的书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哈耶克本人也对这本书的学术水平并不感到满意,于是他又潜心研究社会、政治和法律哲学,最终在15年以后完成了在他和他的崇拜者看来真正的学术着作。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了区别《通向奴役之路》与这部着作的不同影响(前者主要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该书出版以后在许多国家都成了最流行的畅销书],后者则主要在于学术领域或对学术的影响)以及哈耶克本人对这两部着作的侧重点(前者主要在于意识形态的论辩,而后者则主要强调对这种论辩的学术阐释),我特意加上了具有学术意义的“原理”两字;这样,哈耶克的TheConstitutionofLiberty,在我这里最终被译成了《自由秩序原理》。

最后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我在本文中讨论的哈耶克的一些观点,是就他的TheConstitutionofLiberty这个书名而展开的,因此仅依据我这里的讨论,是不能充分理解哈耶克宏大且精微的社会政治原理的。对于这部被Seldon认为可与亚当·斯密《原富》相比拟的、被Hazlitt誉为穆勒《论自由》在20世纪的继承者的《自由秩序原理》,我以为,只有进入并认真研读全书(包括他的其他论着),方有可能把握其间的理论脉络。

作为对古代政权(ancienrégimes)专制的一种回应,亦即对过度的政府控制与管制的一种反动,现代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自由的这类威胁在民主时代并未消失。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自由主义者一直在强调大政府(biggovernment)——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的产物——对自由构成的严苛威胁。

近些年来,在这种关注之外又多了一种对无政府状态的恐惧。所有的自由国家都为骚乱与犯罪所困扰。虽然法治理念(theideaoftheruleoflaw)仍然意指保护个人安全并使之免遭大政府的侵犯,但是它也渐渐开始意指对一个强大到足以保护个人并使其免遭其他人非法侵犯的政府的诉求。

当自由社会的维续处于危险关头之际,我们应当对伟大的自由主义者如何认识法律这个问题进行考察。在一个专门讨论F·A·von·哈耶克着作的研讨会上,我认为,对哈耶克在过去30年中的法治论述做一番研究似乎是合适的。当然,在过去的30年当中,哈耶克乃是以社会哲学家而着称于世的。

自由与法治

在哈耶克的社会思想中,自由乃是一项最重要的价值。

众所周知,阿登纳(Adenauer)与艾哈德(LudwigErhard)一起促成了西德的复兴;而正是这位被deMadariaga称为“唯一不朽的世界级政治家”的阿登纳曾经指出,“为了使事情简单明了,我们就必须深入地观察它们。如果一个人的观察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那么它们就无法简单明了。

然而,如果一个人深入地观察了事情,那么他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事情的真相始终是简单明了的”。无论我们研究哈耶克过去几十年的论着有多么深入,我们始终都可以知道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即他的这些论着确实都是围绕着对自由的追求而展开的。

除了把自己称之为“一个至死不悔的老辉格党人”以外,哈耶克还明确指出自己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哈耶克论述明晰的风格极适合学术研究,这一点在他的论着中可以说是显见不争的;而他也正是经由这一明晰的风格,使得自由这个理念在他那里变得凸显无疑了——这一点尤可见之于哈耶克论着的书名。既然通往某种状态的道路只能是背离其对立面的道路,那么《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这个书名便直接表明了该书作者通过这个书名所描述的只能是一条背离自由的道路。“自由秩序原理”(“TheConstitutionofLiberty”)这几个语词所传达的信息就更显而易见了。

不论人们把这些语词理解成一部具体的宪法,例如美国宪法(哈耶克在他的论着中也把美国宪法称之为“一部自由的宪法”),或是理解成型构或确立自由的过程,还是理解成一种适合于人生存的状态(哈耶克后来说他当时所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自由在其间所占据的核心位置都是无可置疑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法律、立法与自由》 (Law,LegislationandLiberty)这个书名;法律和立法这两个词语都置于自由之前:前者在一般意义上意味着对自由的助益和支撑,而后者则意味着对自由的质疑或威胁。

同类推荐
  •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历史上各种类型和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法学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
  • 怎样打赢官司

    怎样打赢官司

    本书选择了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或事例,按照所涉及的不同法律知识进行分类,通过深入的分析,总结出每个案例运用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让读者朋友在读懂案例和分析的同时,学会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税务稽查案例与分析

    税务稽查案例与分析

    本书精选出近年税务稽查工作中的72个典型案例。通过对稽查方法总结提炼和案例剖析,总结近年来甘肃省稽查工作的经验等。
  • 商标显著性研究

    商标显著性研究

    本书为知识产权法中商标权方面的理论著作,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第二章是商标显著性的分类及其意义。第三章是商标的固有显著性。第四章是商标的获得显著性。第五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取得。第六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七章是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该章在总结上述章节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解决实践中涉及商标显著性的相关问题。
  •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读本

    农民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哪些途径?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精神病人杀人要负法律责任吗?“父债子还”这句话对吗?借钱不还怎么办?由赌博引起的债务纠纷受法律保护吗?纳税是怎么回事?农民要交哪些税?我们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他欠的债我要还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怎么办?……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分为基本权利、守望家园、外出务工三篇,对农民常用维权知识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教育的大智慧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先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你家的孩子成天跟你讨价还价、磨磨叽叽吗?先别着急,也别上火,看看书中这个叫杜小豆的孩子,正在和妈妈的“斗智斗勇”中快乐地成长着。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片段,更是一部快乐教育成果的检验报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他们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而故事的色彩与味道,父母是有导演权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明妈妈把“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快乐的小豆,一个身心健康的小豆。
  • 一觉睡到大天亮

    一觉睡到大天亮

    一个迫于感情、生活双重压力的男子,创建了一家睡眠治疗中心,希望通过睡眠来达到解压和逃避现实的目的,其结果是永远无法睡醒,不得不投入到火海当中。
  •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黑帝俏公主,被迫穿越,异世嚣张横行。嘿,这个世界真好玩,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排排队一篓筐~这个妖孽小白脸惊才绝艳,那个黑脸将军冷峻内敛,还有帅得掉渣的皇子霸气凌厉……她皱了皱眉,一次性涌现太多极品美男,面临种种诱惑,呃,真有点不好消化啊。前面的那位帅哥,说你呢,请留步!本文是魔妃系列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前两部已完结《妖颜祸水:腹黑小魔妃》《狂凤御天:腹黑小魔后》欢迎阅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tfboys之爱我别走

    tfboys之爱我别走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重庆和法国巴黎尽力的浪漫史。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遡源

    遡源

    灵源大陆共有5个帝国,中央福吉帝国,福吉帝国中央(灵源大陆的中央)有座贝尔吉斯山。东面沧海帝国,南面森罗帝国,西面龙阳帝国,北面贝斯帝国。沧海帝国与森罗帝国之间隔着毒雾沼泽。森罗帝国与龙阳帝国之间隔着冰封雪原。龙阳帝国与贝斯帝国之间隔着死亡森林。贝斯帝国与沧海帝国之间隔着炽阳沙漠。沧海帝国东面有座沧澜岛,坐落着大陆第一学府,沧澜学府。大陆的分布在有必要时还会详解。
  • 神界掌控者

    神界掌控者

    地球末世顶尖强者,被阴谋致死。灵魂穿越到异界,无意间得到一颗玄黄石,从此踏上一条逆天崛起之路…
  • 隐蔽者

    隐蔽者

    高振麟,一个深潜在延安的军统间谍。在延安的生活,使他逐步同情、倾向于共产党。他希望就这样活着,忘记身份,做一个“共产党员”,做一个有益于革命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但宿命的纠缠,延安派他潜入军统内部,执行配合中共地下党高级特工“古城”的任务。他的双重身份被唤醒了,他既要配合“古城”与国民党展开一场场殊死谍斗,又必须时刻警惕,丝毫的差错,他都会被延安视为叛徒,被军统视为内鬼。忠诚与良知的挣扎,理智与信仰的搏斗,他无法左右命运,他只有隐蔽,一生隐蔽。
  • 名中医写给女人的健康书

    名中医写给女人的健康书

    本书为女性朋友提供了中医及西医方面的常识,无论对临床医师、医学生、护理人员以及普通读者,都是一本极佳的保健工具手册;此外,更结合临床经验,提供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法则,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医独具的辨证论治特色,期盼更多的女性获得预防、保健常识,帮助自己免除女性疾病的威胁,进而懂得疼惜、爱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