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1800000007

第7章 绝顶聪明的神会

你如果有道心,有虔敬心,对方即使是个傻子,也可能会使你开悟;你如果没有虔敬心,一个知见横在胸中,再大的善知识也度不了你,你自满嘛,善知识给你的开示你听不进嘛!你如果是这个心态,建议你不要去参善知识了,去了也没有好处,弄不好不仅不会增进道业,反而有过失,折损自己的福报。

六祖在曹溪。这天有一位小沙弥来参访,他叫神会,当时仅十三岁。神会人长的很精神,小小年纪竟然一副胸有成竹、踌躇满志的样子,这六祖就问啦:“知识大老远的来到这里,大概是有点心得吧!见了本来没有?若见了本来,就该识主,不妨你说说看。”知识在古代是禅林中的一种敬称,按说六祖对一个来参访的小沙弥用不着这个,他这么称呼当然有祖师平等视人的意思,其实还有一种揶揄的意味。六祖五眼俱通,观察人那是极微细的,神会那点小聪明和微妙的慢心,哪里瞒得了六祖,否则他就不这么称呼了。这神会毕竟年纪小,阅历太浅,竟然没有听出六祖的弦外之音,他显示心切,就忙不迭地答道:“无住为本,那个见即是主。”六祖听了,白他一眼,用鼻子哼了一声。那神会见六祖不肯定他,竟然不知深浅地反问六祖:“和尚您坐禅,还见不见哪?”这分明有点质问的味道。这时六祖扬起拄杖在神会身上打了三下,打得还挺狠:“我叫你没大没小,你问我见不见,我打你痛不痛?”挨了三棍子,能不痛么?可这神会还是硬着头皮和六祖斗禅机,他回答说:“也痛也不痛。”六祖说:“你既然也痛也不痛,那我也见也不见。”这神会好胜,他就又反问了:“如何叫做也见也不见?”六祖说:“我说见,是常见自心的过错,我说不见,是不见他人是非好恶。”六祖这个话,是双关的,既是修行的要诀,又是针对神会两眼向外的习气毛病来的。接着六祖又问神会:“我说了我也见也不见的道理,你那个也痛也不痛又作何解释?你若不痛,即同木石;你若痛,即同凡夫,即起嗔恨。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你自性且不见,竟敢跑到这里捉弄人!”这下神会害怕了,有了点惭愧意思,就礼拜悔谢。六祖见神会生了惭愧心、恭敬心,就含着批评给予开示,六祖说:“你如果心迷不见,就要老老实实找善知识请教寻个路头;你如果真悟了,即自见性,依法修行就是了,何必费草鞋远参?你看你自迷不见自心,却跑这么远来问我见与不见,我见我自己知道,岂能代替你迷?你若自见,也代替不了我迷。一个修行人,何不自知自见,却问我什么见与不见。”听了六祖这些话,神会这下真服了,真惭愧了,真恭敬了,五体投地对着六祖一个劲儿地顶礼,一连拜了一百多拜,求忏悔,并且赖着不走了。六祖见他诚心到了,就留下他做侍者,从此神会殷勤给侍,不离左右。

各位看官,你看这个神会怎么样,是不是有点眼熟?对了,是眼熟。如今人们参访善知识,有些人就是抱着神会这种心态。读了几本经,听了几段公案,就自以为是个明白人了,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卖弄一番,说是参访善知识,又没有真实的恭敬心,却热衷于观察揣度人家是不是见性,是不是开悟,是不是大善知识,人家开悟不开悟与你有什么关系?好像你是专门去考察人家的功夫见地似的。你如果有道心,有虔敬心,对方即使是个傻子,也可能会使你开悟;你如果没有虔敬心,一个知见横在胸中,再大的善知识也度不了你,你自满嘛,善知识给你的开示你听不进嘛!你如果是这个心态,建议你不要去参善知识了,去了也没有好处,弄不好不仅不会增进道业,反而有过失,折损自己的福报。你即使去会世俗的朋友,尚且需要带着满腔诚意,否则不会增进友谊,何况你去参访大德善知识呢。只要被大家认为是大德善知识的人,不管他是否一个究竟的过来人,他都一定有个别人不具备的长处,你要去见,就要冲着这个去,没有十分的虔敬心你就不要去,你有分别,不去没有过失,如果去了不敬却有过失。你说你去人家那里,一边假仁假义地给人顶礼,请开示,一边心里嘀咕,这个师父是不是个开悟的人呀?他有没有功夫呀?他受不受得起我恭敬呀?告诉你,受得起!你有这种慢心、拣择心、高低心,就说明你是个十足的业障鬼,打你也该打!看官莫笑,这一点儿也不好笑!这样的人不少呀!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怜,跑很多道场,参很多大德,心总是在外边,评论这个如何如何,那个如何如何,总在与人论是道非,比高比低,空头理论一大堆,却从来不懂得反省自照,没有丝毫惭愧心,满天下度众生,可就不知道这个众生就是自我,这样的人跑一百辈子也别想有个消息。知识不是佛法,聪明不是知慧,理论不是证悟,要想学佛参禅,就必须死尽偷心,放下身段,从不明白处行去,方有少许相应。

看看这个赵文竹,借着说神会公案,又慷慨激昂发这一通议论,什么玩意儿?这些习气毛病,你赵文竹就是个典型,你在这里夸夸其谈,你自己到底算个明白人不算?你若是个明白人,天下本无事,众生本来是佛,你废什么话?你若不是个明白人,自度且不能,又弄这些花哨文字招摇,你添什么乱?说的是,这赵文竹的确不是个明白人,不明白嘛,就拿起笔来理理思路,写着写着,有时忽然也会触动点感悟,这不,一念反观自照,就对自己下棒子了么!

说真的,赵文竹这人就爱借题发挥,人家神会怎么招你惹你了,拿人家开涮,神会禅师是大德呀,他的著作《显宗记》很有名呀,历史上禅林南北宗的定位,六祖的地位都是神会确立的呀!据说流行本《坛经》是经过神会增减整理过的,整理得也比较如法,其中有关他神会的部分也很客观,没有护短,这是很了不起的呀!如果是个俗人,谁不想给后世留个完美无缺的光辉形象呢?由此可见,神会不愧是位禅门大德,他的人格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有些法上的事情还是要搞清楚。人格是人格,大德是大德,人格高、道德高并不意味着你的佛法就究竟,尤其祖师禅,那是佛法的精髓,不可有丝毫含糊之处。若论禅法的实际见地,神会还不能算个真正的过来人。按说神会那么高的悟性,又长期跟着大祖师惠能,怎么会没有大成就呢?他吃亏还是吃亏在太聪明上啦,他太习惯于思辨,太习惯于动脑子,如果在教下,那他这样的人才太难得了,可是在宗门,他就不算上等根器,宗门讲实证功夫呀,想实证就要把脑子打死,太活络就不行。有时读经读多了也是麻烦,脑子中的知见太多,就会障碍真正的道业,那叫知识障。杀盗淫妄酒这些东西还容易放下,这个知识障很难排除呀。祖师禅讲,言语道断,心行路绝,言语过不去,思想也过不去,还就要从这里过去,怎么过去?哪个过去?这很微妙呀!注意呀,关键要害就在这里。你若头脑中有一大堆概念、知识放不下,你就没法进入实际理地,没法亲证本来面目。

说来神会跟六祖已经有了几个年头了,有一天,六祖讲开示,他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大家认识否?”其实六祖说有一物已经多了,一开口就多了,可不开示又不行,开口怎么说?只好说一物,撒饵钓鱼,结果这一物就把神会的知见给钓出来了。见大家都默不作声,这神会就站出来了,他说:“这一物弟子知道,就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你看神会这个大聪明人上了六祖的当了,他当时若说和尚你废话,你把你那物拿给我看看,六祖必会肯定他,可他没有这么说,却一下子给那一无所有的东西下了两个概念,什么本源,什么佛性,那是概念呀,不是那所谓的一物呀。六祖本来没有那一物,为了勘验大家,才虚设一物,这一下验出来了,神会这小和尚心中还真横着一物,那就是知见。于是让六祖揪住辫子了,呵斥了一通,说:“我分明向你讲无名无字,你却唤作本源、佛性,就你这种人,将来即使躲进深山,一个人住茅棚,草衣木食五百年也不行,也只能成个知解宗徒,做个大法师可以,做禅师不够格。”写到这里,文竹想起一件事,前几年有位居士讲,他到南华寺参拜六祖真身,有位师父在旁边说他,说这位居士肚子里有法。他很得意。文竹就告诉他,你错会了也,人家那是提醒你肚子里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知见没倒出去呀!不过说也没用,那人并没有听进去,仍然自以为是地到处弘法度众生,后来他得了脑溢血,整个人基本废了,文竹在山中也帮不了他什么,就寄了些木耳、蘑菇、核桃之类给他,劝他吃素念佛。后来他夫人说,他不肯吃素,念佛也念不起来,焦虑烦躁得很。各位看官,可见光有一肚子知见,没有真实的行持,病难加身时一点不管用啊。

不过,人家那神会禅师,毕竟跟了六祖那么多年,他那个境界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比的,可尽管如此,他还不是十分到位。六祖没有说错,六祖圆寂后,神会去了京城洛阳,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名震朝野,人称荷泽禅师。

说到这里,有看官要问啦,人家神会都名震朝野,千古留名了,难道他的禅法还不到位么?且听文竹道来,不能这么看,名气的大小和对佛法的证悟深浅不是一回事。有些问题很微细,要透过表面往骨子里看。神会的智慧辩才的确非凡,他应该算是一个大法师,大哲学家,这种人才在社会上弘法,有很多方便,有很大的摄受力,因此,六祖的禅学由他在北方推广开来,六祖的《坛经》本子也经由他进一步整理流传于世,这的确是很大的功劳。可是要注意呀,文竹这里说的禅学和禅法不是一回事呀,《坛经》的本子和《坛经》的真髓不是一个概念呀。神会的成就只在知见,因此他只能大弘禅学,不能传承禅法,他的实证功夫不行,因此他的门下没有真正的大成就者,他的法脉断绝了,后继无人,这就是证明。他太热衷于计较是非,不是靠真实的修行化天下,而是靠口诛笔伐的辩论打天下,终于把神秀的禅法打败了,从而开末法斗争坚固之先河;他热衷于分别确定一个正脉,其他的都视为旁支,分一个嫡系和非嫡系,不悟禅宗真宗旨却又出来定宗旨,他定的宗旨客观上只是分宗立派整理宗谱而已,有宗而无旨;他错解了六祖的咐嘱,六祖临终,咐嘱抄录《坛经》,递相传授,度诸群生,分明讲“但依此说,是名正法”,就是说只要和《坛经》经义相合者,便是正法,到了神会和他的弟子们这里,却成了抄个本子传下去就叫传法,这算正脉,不得本子的就不算六祖法统了,这哪里叫传法,分明是传本子么!什么是真传法?传佛心宗呀!什么是真得法?悟佛心宗呀!因此六祖临终特意开示了很多佛法,又传了几个偈子,并强调:“今为你们说法,不付其衣,因为大家信根淳熟了,决定无疑,可以担当传承禅法的大事。”好么,到了神会这里,衣不是不传了么,那就传个本子吧。按说传个本子作为信物也未尚不可,可如果说别人没这个本子就不是六祖的传人了,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如今《坛经》本子大普及,难道说这千千万万得了本子的人都得了法不成?综上所述,神会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是位很称职的禅门学者,禅门宣传部长,他可以影响很多不信佛的人来信佛,影响很多不懂禅的人来论禅,能培养一大批学者、哲学家,在他那里,禅只能是一种文化,佛法只能是一种教育,再深一层的便没有了,这只是相似禅,酷似,但不是。真正的禅心禅魂他没有得到,更没有能力传下去。他不愧为一位大德高僧,但却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禅师。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豁达:做人之道

    豁达:做人之道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看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热门推荐
  • 谁曾耀眼你的天空

    谁曾耀眼你的天空

    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要在一起一辈子呀。后来,也辗转城市中央,我终于明白,哪有什么一辈子。承诺是用来辜负的。流下的泪,在成长的道路上也只是一滩被嫌弃的微不足道的水渍罢了。若干年之后,回忆起曾经,那些受过的伤,爱过的不值当的人,拼命挽留却让自己显得可笑的记忆……我还是不争气的想念你,想念装聋作哑的年纪里,自己傻傻的笑着以为承诺过的一辈子就真的可以一辈子。
  •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用心来经营爱情,不会莫名其妙的嫉妒,而是选择做一个聪明的傻女人;懂礼仪的女人,时刻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抹红唇,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会悄无声息地绽放出女人美丽的光芒;会交际的女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能够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成为最受好运青睐的幸运女人。《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该书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也?有陈词滥调的说教,有的只是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来启迪一个女人应该如何从心计、礼仪、交际这三个方面去追求自身的幸福。
  • 梦魂路

    梦魂路

    梦之一字正如情之一字,何解?梦魂之路,魂断梦处。是现实中的人造梦,还是梦中人召唤着现实人入梦?梦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又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梦的尽头是现实,还是依然是梦?梦,只是美好的记忆,是不肯忘却的记忆罢了。
  • 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健康?如何识别自己身体的不适是因疾病还是心理引起的?如何做一个聪明、理智、乐观的人?面对紧张、快捷充满压力的生活,我们不仅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同样不可忽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条理性的科学分析,阐释和剖析了不良心理、不良情绪、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等的心理成因,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方法,以及特殊情境下如何进行心理呵护。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合作”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合作”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职业人如何融入一个团队,并有效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高效合作的方法和建议,内容包括:“一个好汉三个帮”、“入队,摆正心态”、“成也关系,败也关系”、“合作的智慧”、“合作,重在沟通”等。
  • 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糖尿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糖尿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一8%。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每年以l%一2%的速率递增。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肢体坏疽乃至截肢等多种并发症。对妊娠妇女有更为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大大增加,这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必须从个人做起。
  • 地府幽冥录

    地府幽冥录

    传说书圣王羲之当年在会稽溪边所书的兰亭集序之中隐有西楚霸王项羽埋在会稽草山的惊天宝藏,其间更有项羽焚烧秦皇陵时偶得的长生之药……巴子别都的地府主人因爱妻病重,令属下弟子外出寻药;其大弟子白无常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书圣之兰亭帖,而回程之时别都地府却突生巨变……别都地府的庄园大门在十年前突然关闭,地府主人也从此不现江湖;所有人都推测别都地府已灰飞烟灭,但却无从考证,因为想从地府探测秘密的高手们全部有去无回……
  • 宠夫之婚然天成

    宠夫之婚然天成

    洞房之夜,回来神志不清的夫君,口中唤的却不是她;原本是名门千金,一朝家道中落,竟在夫家夹缝生存。灾难之后,涅槃重生,夺爱情,振家业,谱一曲奇女子之歌。
  • 都市妖鬼录

    都市妖鬼录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怪吗?我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本以为我的一生就会这样平淡无奇的度过,却没有想到在来到这座隐秘的小城之后身边却陆续的发生了许许多多诡异的事情。半夜敲响的棺材板、没有瞳孔的野狼、死而复生的神秘女子……我与神秘的除妖师温先生相遇,以及身边的两个好友一起,踏上了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