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35000000005

第5章 袁崇焕 天下冤之的民族英雄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

袁崇焕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任蓟辽督师,同时也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位名将。他以文官的身份带兵,在辽东与后金征战多年屡立奇功,但却被多疑的崇祯皇帝冤杀而死,实在令人扼腕。但是,历史不会忘记袁崇焕的伟大功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称颂这位大英雄的爱国事迹,他忠贞不二的爱国热情在他就义之前所吟的这首绝命诗中可见一二:“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经营辽东

袁崇焕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自幼聪明,喜欢读书。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之后他去福建邵武县任知县。

在邵武知县任职不久,袁崇焕遵照明朝征召的规定,赶往北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利用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出关考察边防,了解形势,为抗击清兵入侵做准备。

当时的辽东局势已经非常危急。辽东经略王在晋曾经说:“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意思就是,明朝政府失去了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重要城市,致使辽宁地区落入清朝手中。袁崇焕就是在这个局势空前紧张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到关外巡视形势。

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袁崇焕到底跑到哪里去了,等袁崇焕回来之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去考察边防了,人们都说:“你一个文官,去考察边防干什么?”袁崇焕笑而不语,过了几天,他给朝廷上书,说:“只要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边关!”许多大臣都说袁崇焕确实有军事才能,于是皇帝便命令他去关外建军,发给他二十万金钱,供他招兵买马。

袁崇焕赴任之前,去拜访了当朝名将熊廷弼。熊廷弼问他:“你准备采取什么策略?”袁崇焕回答说:“主守而后战。”熊廷弼非常高兴,认为袁崇焕找到了制胜之道。

袁崇焕上任之后,练兵选将,整械造船,固守山海关,并且试图进一步收复辽东。他上书给朝廷说:“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

当时,山海关外的土地被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占据,袁崇焕则驻守在关内。朝廷采纳了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办法,对关外的蒙古部落实行“抚赏”政策,就是给他们一些赏银,争取他们和明朝一起抵御后金。

很多蒙古部落首领接受了“抚赏”,辽东经略王在晋命令袁崇焕移到山海关外中前所。去那里安置流亡、失业的辽东人民。袁崇焕接到命令之后,马上出发,星夜赶往中前所,途中丛林荒野,虎豹出没,袁崇焕都不畏惧,天亮的时候赶到了目的地,将士都赞叹他的勇敢与胆量。

宁远大捷

天启二年三月,有驻守在北山的明朝士兵叛逃,袁崇焕杀一儆百,终于遏制住了士兵逃跑的局面。

当时,有人建议袁崇焕在八里铺筑山海重关,以抵挡清兵。袁崇焕认为这样做不妥,就上书给朝廷,说切不可将山海关当做第一道防线。朝廷派将领孙承宗亲往视察,孙承宗来到山海关之后,袁崇焕对他说:“只有在宁远构筑工事,才是守御敌人的最好办法。”孙承宗经过实地考察,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清兵渡辽河。右屯守将周守廉闻风而逃,松山等处守将左辅也将军粮烧毁之后退兵。袁崇焕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与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召集宁远所有的士兵,和大家共同发誓死守宁远。之后,袁崇焕命令陈兆阑和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辅朱梅为外援。之后,他又通知在山海关守卫的将领杨麟:只要有从宁远跑出去的士兵,抓住就直接砍头。

几天之后,努尔哈赤率领清兵来到宁远,并且自称带了30万大军,不攻下宁远城誓不罢休,希望袁崇焕投降。

袁崇焕回答说:“你说有30万大军,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估计最多也就13万。我修建宁远城就是为了对付你,岂能投降?”

努尔哈赤非常生气,马上命令士兵攻打宁远。而袁崇焕则命令士兵用火枪火炮打击敌人,宁远通判金启倧亲自上阵杀敌,却被火炮误伤,为国捐躯。

从凌晨战到中午,袁崇焕共杀敌三千多人,清兵见势不妙暂时停止了进攻。二十五日,清朝将领佟养性带兵攻打西门,这一次攻势更为浩大,但是始终没能奈何袁崇焕,反而是损兵折将。这一仗,清朝士兵共死亡17000余人,多数是被大炮炸死的。

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有宁远城始终难以攻克。

清兵见难以攻克宁远,便撤兵去攻打觉华岛,岛上参将金冠带领7000水兵迎敌,皆力战不屈而亡。

锦州之战

天启七年五月十一日,后金分兵三路,把锦州城团团围住,持续攻城多日,毫无进展,伤亡颇重。

驻守锦州的是赵率教,守城士兵只有一两万。没办法,在援军到来之前,先假装和皇太极谈判。

袁崇焕凭敏锐的直觉料定,皇太极的作战意图是攻宁远,便决定自己留守宁远,只派满桂、祖大寿率骑兵一万援救锦州。

有必要补充一下,这次满桂带去的是明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关宁铁骑。经过袁崇焕在辽东多年的打拼,事实证明,这支配有多管火器的部队,训练有素,作战勇敢,是能够和后金骑兵硬碰硬的。

五月十六日,援军到达锦州,皇太极这才如梦初醒。

而此刻袁崇焕派人送给赵率教的书信被后金截获,信中称:

“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关,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

被忽悠惯了的皇太极信以为真,五月二十五日,改变了进攻目标,亲率主力攻打宁远,只留一小部分兵力监视锦州明军。

五月二十八日,皇太极再次来到了宁远城下。

出人意料的是,袁崇焕列重兵布阵于城外,背靠城墙迎击,显然,袁崇焕是有准备的,充满自信。

一年前努尔哈赤曾在宁远惨败,后金官兵对袁崇焕甚是忌惮。面对当前明军这一反常举动,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劝上勿进,甚力”,都劝皇太极不要急着打。

皇太极这下彻底抓狂了,随即怒吼:“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

在大炮轰鸣声的伴奏下,双方的骑兵很快厮杀在了一起。

满桂、祖大寿等率领关宁铁骑如同疯子一般冲入后金骑兵队,大砍大杀,时不时还用“木龙虎”、“灭虏”等各种火器射击后金军骑兵。

更要命的是,明军所使用的火器形似铁制大棒,连续开枪射击后,还能抡起来砸人。显然,其砸人的杀伤效果远优于现代的“拍砖”。关宁铁骑的士兵大都是辽东本地人,保家卫国的意志十分坚定,个个奋力拼杀。

明军骑兵在城下厮杀,炮兵则在城上提供火力支援,内外夹击。袁崇焕亲自登城督战,“凭堞大呼”,激励将士,齐力攻打,并指挥用红夷大炮轰击后金的后继部队,杀敌甚多,明太监监军刘应坤奏报称:“打死贼夷,约有数千,尸横满地。”

战斗从早晨开始,持续到中午,明军死战不退,勇冠三军的满桂在混战中身中数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骑也都被射伤,而后金军的伤亡也是越来越大。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蒙古正白旗牛录额真博图等战死……

比起上次的宁远之战,努尔哈赤还能冲到宁远城下挖个墙脚,这次,皇太极压根儿连摸一下宁远城墙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谈攻城了。

就在此时,锦州的赵率教趁后金不备,突然打开城门,冲进了锦州城边的后金大营,一阵乱砍乱杀之后,又冲了出来,回到了城中。接到战报后的皇太极顿感腹背受敌,不得不下令撤军。

五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离开宁远,向锦州撤退。

赵率教也不闲着,趁上次后金撤走的几天里,在城外挖好了几条壕沟,延缓后金骑兵冲锋的同时,还能为大炮提供固定的射击方位。

六月初三日,皇太极下令向锦州再次发起进攻,发誓拿不下锦州绝不退兵,临阵脱逃者一律斩首。

可结果还是老样子:守城的赵率教用大炮朝后金军人多的地方开火,后金死掉一批,又上一批,如此反复,仍毫无进展。明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兵伤亡“不下二三千”。明镇守太监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可见,明军在用大炮杀伤后金军的同时,在心理上给对方以重创——居然把后金军打哭了!

六月初五的凌晨,守城明军发现后金大军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皇太极食言了,最后还是撤军了。

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为了泄愤,皇太极下令把明军大、小凌河两座空城拆成了白地。

至此,为期二十余天的宁锦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

六月初六,辽东巡抚袁崇焕上疏报捷: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

木匠皇帝朱由校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峰!”

吊丧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兵分三路南下,先把锦州城包围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是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加上天气转暖,后金军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为难他,只好辞职。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是年号)。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知道自己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杀了。

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很想振作一番。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上方宝剑,把毛文龙杀了。

下狱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做好一切准备,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袁崇焕被抓进了监狱。

袁崇焕之死

关于袁崇焕如何受审,如何定罪,明代史料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明末清初人余大成所著《剖肝录》记载,袁被逮后,祖大寿曾经表示愿意以自己官阶封赠为其赎命,兵科给事钱家修更是“请以身代”。袁崇焕在狱中的八个多月中,关外将吏士民多次到督辅孙承宗的官邸门前为袁崇焕鸣冤。余大成是袁崇焕一案主审梁廷栋的属官,他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袁崇焕的死刑是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举行的,地点在西四牌楼,明时称为“西市”,就是现在的西四大街十字路口,明代死刑犯都在那里受刑,清代才把刑场设在菜市口。关于袁崇焕的死刑,《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史》都只有一句话,前三部史料甚至只写“杀督师袁崇焕”,连凌迟的死法都没有提到。记录比较详细的是《明季北略》和《石匮书后集》。

《石匮书后集》:“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明季北略》:“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刽子无锡周无瑕曰:‘吾服事诸老爷多矣,未见如袁爷胆之大者’。”

无论如何,袁崇焕的死状是极其恐怖残忍的,而当时京城百姓对他的态度也是极端仇恨的,袁崇焕在临刑时是非常镇定的……

后人对袁崇焕的死有四字评语:天下冤之!

同类推荐
  • 永远牢记的承诺

    永远牢记的承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万事为什么

    万事为什么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在面对变幻无穷的世界时,脑子里都会跃出无数个“为什么”。许多问题看似幼稚简单,其实涉及到各个门类的知识。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特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精心编辑了这本书。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动物世界、植物王国、地理奇观、人体奥秘、天文奥秘、科学常识、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对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本书都给予了科学翔实的回答。有趣的故事,简明的插图,独特的问答设计,把人们最感兴趣的“为什么”阐释得清晰易懂,让人们在轻松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在趣味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将其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串联起來,并对知识点进行链接,语言风格符合青少年读者群,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本书由范毅然编著。
  • 谜一样的飞碟

    谜一样的飞碟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是一部经典童话,主要讲述的故事是: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要好的朋友——忠厚善良的鼹鼠、机灵热情的河鼠、狂妄自大的癞蛤蟆、老成持重的獾。他们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刺激的冒险故事,游山逛水,尽享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一次,癞蛤蟆偷了一辆汽车,被捕入狱,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化装成洗衣妇逃出监狱,历经险情和磨难,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夺回了被野林动物侵占的蛤蟆宫,从此改邪归正。
热门推荐
  • 子平真诠评注

    子平真诠评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俱舍论疏

    俱舍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渡情,何以忘?

    渡情,何以忘?

    这是一篇都市里多人之间恩怨的开端,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情的抉择,是商场间的明争暗斗,是家族间的旧怨。这一系列的是是非非都来源于追求都市间的名、利、权势,在这场恩怨情仇中谁会是谁的牺牲品;在爱情情感中谁对谁是真心?是利用?是阴谋?是报复?还是...
  • 华阳博议

    华阳博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诏

    太上诏

    太上诏出,有死无生。然而叶归人现在还只是太上门的唯一传人。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的层面对孩子从一岁到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指出了当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教育误区,指导家长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拥有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 太公枼脉

    太公枼脉

    太公的血脉,拥有着不同常人的力量,葉天为完成家族使命,寻找父母,踏上凌云大陆,看一代大陆至尊。重新降临大陆,改变着大陆的历史。
  • 宝书

    宝书

    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弱小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即使世间这般险恶,任会有一些傻瓜默默咬牙坚持着
  • 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心无所待,随遇而安

    在路上,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每走一步路、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每有一个念头产生,都像滴滴水珠汇入大海,激起层层涟漪,或稍纵即逝,或挥之不去。凉月为我们一一描画。本书共分八辑,表达处世、读思、做人、励志情怀、温情与慈悲等主题。悠悠苍茫,尘世书香,愿此书为夏雪,带给读者心头一片清凉。
  • 剑侠录

    剑侠录

    柳飞星自小卑微,习成飞星仙剑后,无往不利,斩狐妖,武当御天谴,荒漠怒灭马贼帮,大理横扫蚩火教,在江湖上声名鹊起。咸鱼翻身似地遭遇,让他率性而为,近乎狂妄,致使最终难免遭害。幸有红颜知己——苗女白颖颖,数载相伴,远离中土,去寻找传说中的“昆仑胜境”,只求缘见亲生父母。花开花落,岁月如流,再回首时,不知人间几何。武侠世界奇异,但不离人世悲欢离合,故事本身或许缺乏激情,但若细品,那便是个近乎真实地传说,大凡,即如常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