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5500000016

第16章 上海文坛步履艰难

尽管端木蕻良并没有自始至终地参加“一二·九”运动,但他仍旧在“一二·九”大屠杀发生以后逃离了北平。1936年元旦的第二天,端木蕻良途经南京,和一个朋友冒雪游览中山陵,回来后,当即搭车南下上海。

二十四岁的端木蕻良只身来到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住在大夏大学的胡思猷处。他一安顿下来,就和当时也搬到上海编辑《世界文库》的郑振铎联系上了,他们又开始商谈关于出版《科尔沁旗草原》的具体事宜,因端木蕻良对“有碍处”不愿改动而又暂时搁置下来。一想到他那呕心沥血创作的《科尔沁旗草原》在出版道路上的搁浅,端木蕻良的 “心头大大的凝结起来”。他似乎有些激动甚至愤怒,这种激动和愤怒又变成一股新的更强烈的创作欲,这欲望开始逼迫着、刺激着端木蕻良,就好像当年创作《科尔沁旗草原》那样,他几乎不能自控。2月中旬,端木蕻良与南开同学饶斌相遇,同住善钟路。可是那时候,一个东北青年,人生地不熟,贸然出现在上海的街头,自然会非常招眼,甚至会被怀疑是北平“一二·九”的学生代表到上海来活动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端木蕻良就和“一个朋友,去跳舞,或者跑到在兆丰花园的草地上去打滚”,做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等到别人习惯了,他又开始创作他的第二部长篇——《大地的海》。

如果说《科尔沁旗草原》记载的是端木蕻良的父系家族的历史的话,那么《大地的海》就是描述端木蕻良的母系家族的故事——农民的故事。端木蕻良说:“我离开了土地,来到了海上,我感到无比的寂寞和怀恋,对于那稻草的香气和原野的空旷。《大地的海》的全文,便是我对于土地的爱情的自白。”和描写“九一八”之前的故事《科尔沁旗草原》不同,《大地的海》的故事是发生在“九一八”以后了。因此和《科尔沁旗草原》相比,《大地的海》显然更加具有“思想”倾向性,它直接地反映了抗日的情绪。但是,端木蕻良反映他的抗战情绪是通过人与土地之不可分割的感情来抒写的,也是直接通过他塑造的抗战英雄来表现的。他写得非常顺手,仅仅花了五个月的时间,1936年6月18日,《大地的海》完成了。这一天,苏联作家高尔基逝世。然而不幸的是,《大地的海》和《科尔沁旗草原》的出版命运差不多同样地悲惨。

还在端木蕻良刚刚到达上海不久,大概是2月中旬的时候,端木蕻良就又以“叶之琳”的化名给鲁迅写信,目的是请求和鲁迅相见。根据《鲁迅日记》2月22日记载:“得叶之琳信,即复。”大意是拒绝了端木蕻良求见的要求,端木蕻良竟因此而永远失去了和鲁迅见面的机会。当端木蕻良完成了《大地的海》的那一天,他想立即抱着稿件去见鲁迅,但却受到好友善意的“斥责”,说他未免狂妄。于是端木蕻良便想到把稿件先寄给《作家》杂志,试图请他们视鲁迅健康代转,不料一转眼的工夫,稿件就被《作家》退了回来。更让端木蕻良生气的是,他还发现《作家》杂志的编辑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稿件。这是因为在寄稿件的时候,端木蕻良特别多了一个心眼,他故意把其中的一页倒放,结果退稿的时候,这一页仍旧是倒放着。这一事实使端木蕻良意识到,像他这样一个无名小辈的作品,编辑部是不屑一顾的,甚至官样文章的退稿信也不屑回一封。连鲁迅先生支持的刊物也是这样,更何况其他刊物了。端木蕻良深感自己过去对文坛太不了解了,想法太天真了,对此他非常失望。

但是端木蕻良又不能甘心,他在7月10日再次以“曹坪”的名字直接给鲁迅写信,并附上了《大地的海》的两个章节,信中苦苦倾诉了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和家庭背景,并把稿件在《作家》编辑部的遭遇告诉了鲁迅,大有“告状”的意图。同时他又说:“如果先生以为有全部颂读的价值,我再全部寄出,否则不要再作愚蠢的浪费吧。”鲁迅回信,并让端木蕻良把稿子寄给他。端木蕻良立刻在7月18日给鲁迅寄稿又附一信,信中诉说自己近年来的创作过程以及今后的创作计划,等等。端木蕻良说:鲁迅看完了《大地的海》,说是好的,但鉴于当时出版长篇,不是很快就可以办到,要他赶快再写点短篇。

在这段时间里端木蕻良仍旧得到郑振铎的鼓励,郑振铎也叮嘱端木蕻良写一些短篇,由他拿给《文学》杂志。不久,端木蕻良完成了他的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在写完了《鹭湖的忧郁》以后,端木蕻良决定为自己取一个别出心裁的笔名,于是他决定给自己取一个难以模仿的笔名。他先把平时少有人用的复姓“端木”作为姓氏,又把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二字移来为名,变成了“端木红粱”。可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公开用“红”字是犯忌的,大有“左”的嫌疑。所以,端木蕻良又灵机一动,按谐音法,把“红”字“改为”雪里蕻(一种专制腌菜的菜名)的“蕻”字。这个“雪里蕻”是广东的写法,在北方则写成“雪里红”。作家王统照看了觉得“端木蕻粱”不像个名,又把“粱”字改成了“良”字,这样在小说《鹭湖的忧郁》发表的时候,署名便成了“端木蕻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

这一年的8月1日,对于端木蕻良来说应该是相当重要的。这一天,他的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经郑振铎的推荐终于发表在上海的《文学》杂志第七卷第二期上。这是端木蕻良在正式的全国性文学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文学》杂志在当时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而且影响也很大。因此,当端木蕻良这个名字铅印在《文学》杂志上的时候,也就标志着端木蕻良登上文坛的第一步。胡风首先撰写了题为《生人的气息》的评论,文中指出:《鹭湖的忧郁》“这一篇无疑地是今年的创作界底可宝贵的收获”。

和那个时候的青年作家一样,端木蕻良非常想得到鲁迅的注意和直接教诲,他不断地给鲁迅写信。端木蕻良到上海以后一共给鲁迅写过八封信。当端木蕻良收到鲁迅希望他“赶快写点短篇……”的回信以后,立刻将手中的《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寄给了他。鲁迅很快复信说:这篇文章“也好”,但又说:“一般的(时式)的批评家也许会说结末太消沉了也许不定,我则以为缺点在开初好象故意使人坠入雾中,作者的解说也嫌多,又不常用的词也太多,但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没了。”端木蕻良回信说:“……寄回来吧,让我改一改。”但是鲁迅回答已经寄给《作家》了,是否能发表要到16日才知道。结果这一期的《作家》延至18日才和读者见面,端木蕻良的短篇小说《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作为端木的“百哀图之一”终于刊载于上海《作家》二卷一期上了。这是鲁迅第一次帮助端木蕻良发表文章,也是最末一次。因为在10月19日,鲁迅去世了。

鲁迅为什么没有像不久前接待帮助萧红萧军那样的来对待端木蕻良呢?甚至没有抽空哪怕接见一次端木呢?难道仅仅因为端木1936年出现在上海的时候,鲁迅的健康状况已经坏到不允许他再见一个有才华的东北作家吗?按理说,鲁迅一向是非常乐于帮助文学新人的。这一次可以说是意外,但又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晚年的鲁迅对那些新冒出来的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是越来越存有戒心。他曾多次对那些人的真诚性和可靠性表示怀疑。据曹聚仁在他的《鲁迅评传》中披露,鲁迅曾在1933年夏天给曹的一封回信里写到,“今之青年,似乎比我们时代的青年精明,而有些也更重目前之益,为了一点小利,而反噬构陷,真有大出乎意料之外者,历年来所身受之事,真是一言难尽,……因为年纪渐大,精力就衰,世故也愈深,所以渐在回避了”(347—348页)。非常巧的是,几乎就在同时,鲁迅给北方“左联”《科学新闻》的编辑端木蕻良写了第一封信。或许正是鲁迅对一般青年所采取的回避策略使得端木蕻良始终没有得到见鲁迅的机会。另一方面,鲁迅此时对“左联”的不满和戒心也是越来越重。他之所以接近萧红和萧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经过了调查证明二萧毫无政治背景之后才敞开双臂接受了这两个愣头愣脑的东北青年。然而在当时,端木蕻良并不了解鲁迅的心思,或许还以为“左联”的背景可以帮助他接近鲁迅,结果“左联”身份很可能反倒成了他接近鲁迅的障碍。

鲁迅的逝世,对端木蕻良来说,除了与其他一般大众文学青年的悲哀相同之外,似乎还掺杂了一层更加复杂的感情,就好像是在黑暗中千辛万苦地刚刚扑捉住的一线曙光,刹那间变成了泡影。他懊恼不及地说:“这时,我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因为,我如果真的‘狂妄’些,便早就能够和鲁迅先生见面了。但是,在我刚刚可以直接向先生取得教益的时候,伟大的心灵却停止了跳动,这个打击,对我是无法形容的!”当时在文化人的圈子里,端木蕻良还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甚至在鲁迅的葬礼上都没有人认识他。端木蕻良自己曾经相当形象地描写过他在鲁迅葬礼上的处境,他说:“我一个人悄悄的送你。没有人认识我,没有人和我说话。”他又说:“我因为穷、独、裸,没有人走来告我的(指鲁迅的噩耗——引者)。”还好鲁迅在死前推荐了那篇《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这惟一的一次直接提携足以使端木蕻良尊称鲁迅为“永远的师傅”。声称自己是鲁迅的门徒,在当时对于想要成为作家的青年人来说,实在是一张相当有用的通行证。这也就可以理解到当时一批文学青年为什么常常会把这个从来也没有见过面的大文豪鲁迅奉至终生为师的地位。假如鲁迅活得长一点,端木蕻良很有可能会像萧军、萧红那样,成为鲁迅更直接的门徒。但是,端木蕻良竟始终无缘得到活着的鲁迅的接见,抑制不住的眼泪只有宣泄在鲁迅的棺木旁。端木蕻良在他的散文《永恒的悲哀》里透露:他曾经在鲁迅的棺木旁默立了五次。最后他一个人孤孤零零地拖在送葬的行列后面,参加了鲁迅的葬礼。在瑟瑟的秋风当中,他把鲁迅的形象和父亲的形象重叠到了一起。他想到他的父亲也是死于秋天的。他曾经把曹雪芹当作父亲的形象而崇拜,这一次,他把鲁迅也放到父亲的位置上,鲁迅比曹雪芹似乎更接近现实,对他的影响也更直接。

由于鲁迅和郑振铎的推荐,“端木蕻良”这四个字开始出现在文学杂志上。不久以后他的名字便在报刊上出现得频繁起来,例如《文学》、《中流》、《作家》、《国民周刊》等。渐渐地,端木蕻良那种独特的塞外风格、异国情趣,以及其中渗透着的伤感怀旧和爱国情调引起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他们当中有胡风、茅盾等。很快端木蕻良便开始和这些人来往。由于第一部著作在出版道路上搁浅的经验,端木蕻良意识到,要在文坛成功,必须首先要被有名望的评论家所承认,所接受,否则是寸步难行的。

1936年11月里的一天,胡风告诉端木蕻良,有一个叫宋之的的要约他去吃茶点,地点在上海的“大东酒家”。当端木蕻良和胡风应邀入席的时候,才知道在座的除了宋之的以外还有姚克和茅盾。这是端木蕻良第一次和茅盾见面,那天大家谈得很高兴,临行时,茅盾将自己的地址告诉了端木蕻良,并约端木蕻良去看他。这以后端木蕻良依茅盾所嘱,经常到茅盾家里做客。当茅盾得知端木蕻良的母校是南开中学,而且端木蕻良的二哥还在南开任教时,便让他和二哥联系,设法把女儿沈霞转到南开读书。但后因抗战爆发,此事未成。

鲁迅去世以后,一些文学青年更多地聚集到茅盾的周围,茅盾便组织了一个“日曜会”。“日曜会”每逢星期一在上海的“新雅酒家”碰头,因而,在那里端木蕻良经常同王统照、沙汀、艾芜、蒋牧良、罗烽等聚会。这是端木蕻良第一次参加的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学沙龙活动,同时也是端木蕻良第一次在文化圈子里亮相。

自1936年的10月到1937年的7月,端木蕻良一共发表了十一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在这些作品里,端木蕻良曾经不止一次地流露了他的孤独感。这倒可以推测:那时候的端木蕻良,虽然开始参加了一些文化界的社交活动,但并没有深入其中,也并没有得到同行的真正认同。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倒是帮助了端木蕻良,使他避免了被卷入1936年间的有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间的政治大论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证明端木蕻良卷入过这两个口号的辩论,因而他可以集中精力安心读书,闭门写作。

同类推荐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热门推荐
  • 汉风回归

    汉风回归

    两千年,孕育了不少朝代,但是将朝代作为我们民族的名字,只有一个朝代——汉朝。“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这是是一个我汉民族开始扩展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并首次树立起我华夏人民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汉武帝驱逐了匈奴人,而部分溃逃的匈奴人却差点将欧洲的君主们全部赶下了海。我大汉与匈奴之争,造成了人类第一次人口大迁徙。这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汉朝,人才辈出的年代。破乌恒,灭鲜卑,逐匈奴,搞定三韩外加小鬼子祖宗,统一东亚;重新打通西域三十六国,降乌孙,大月氏,贵霜,统一亚洲版图,然后和罗马帝国叫板,汉人第一次进行全球攻略。不一样的三国,尽在《汉风回归》
  • 高中生奇遇记

    高中生奇遇记

    我叫刘梦,有着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过着很普通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普普通通,就好像从现在17岁的我就已经可以看到71岁的我一样。但,我万万没想到,从那天的下午,一切都被彻底改变了.......
  • 世界军事百科之欧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欧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让工作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

    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人牢骚满腹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种人快乐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过程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态度,反映了两种人生境界:厌恶生活和快乐生活。那些工作时乐在其中的人总能把压力变成动力,轻而易举地化解工作中的疑惧和担忧,顺利地将成功囊括在自己手中。其实,快乐工作很简单,与其牢骚满腹也要做,开开心心也要做,何不选择快乐地去工作呢?
  • 新编当众讲话训练手册

    新编当众讲话训练手册

    面对听众总是难以启齿、羞于表达;语言总是枯燥、贫乏,没有生动性;演讲总是缺少魅力,不能吸引听众;面对职场中的尴尬、工作中的冲突,不知如何表达……这些你都该怎样去应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具有说服力的人,但当众优雅而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容易。本书介绍了当众讲话的基本要求、原则、注意要点及相关的语言艺术,并结合一些场景讲话和成功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语言通俗易懂,结构鲜明有序,内容丰富实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将会使你的口才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 途巷

    途巷

    七百年来,出现过两个能称为王者的人,他们都未学过武艺,但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独身一人快意恩仇,最后死的蹊跷。现在,第三个人出现了,就是你!
  • 赤色女王

    赤色女王

    五年前被魔法学院收留的她,在五年后的S级魔法师测试中,遇见了称她为殿下的人,遇见了要杀她的天使,来到魔界,成为女王。。。。。
  • 如何成为金牌人力资源管理师

    如何成为金牌人力资源管理师

    本书正是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场人士或者准职场人士写的。针对HR和准HR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惑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了避免“说教”,本书引入了大量案例——通过“复制成功”,我们可以借鉴成功者的经验;通过“失败者说”,我们可以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通过“设身处地”,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困惑找到答案。
  • 为爱逆战

    为爱逆战

    进入逆战游戏世界,来一场真的的战争,真实与虚拟,那个真那个假,来到这世界就应该,为爱逆战,与世不同!conpany组织的阴谋,各种boss,僵尸的反攻,人类战士是否顶的住,是为了胜利而欢呼,而是失败后的绝望!为爱逆战,与众不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逆流而上,不做命运的配角!战出逆态度1
  • 瞬息浮生

    瞬息浮生

    美貌的硕士研究生杨媚,因患抑郁症在家人的怂恿下,稀里糊涂地嫁人,后抑郁症略有康复,便下决心离婚。之后,落入了一个开发商的圈套,做了名副其实的“小三”,并在美国为其生子,开发商以她的名义转移财产到澳大利亚,随着国内反腐力度的加大,杨媚被迫到带着新生儿暂居澳洲,然而手握重金的她却没有过一天开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