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1400000005

第5章 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1)

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家教故事:

有一对美国夫妇周末想单独外出,但是年幼的孩子想要和妈妈在一起,不愿意和保姆阿姨呆在家里。

丈夫为了说服孩子安心在家,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智慧点拨: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父母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就容易和孩子形成人为的代沟,变得难以沟通。最好的方法是“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要和颜悦色的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要总用命令、训导式的口气。上面故事中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交谈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护,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父亲失望。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在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有一些父母相信“人前教子”的道理,经常当众批评和指责孩子,并且认为骂得越狠,作用才越大。可事实上,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冷漠正是由于父母经常不给孩子“留面子”造成的。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一段关于孩子自尊的话:“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加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便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淡漠了。”人是有尊严的,孩子也不例外。与父母相比,孩子处在弱势地位。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打他,骂他,甚至当众鄙视他,孩子自然无力反击,但心灵受到伤害的孩子易导致“破罐子破摔”。不少孩子顽劣、堕落,多数是因父母教子无方所致。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事实上,越是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越开朗自信。平等不意味着不尊重父母,而是在爱的前提下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如果父母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又怎能指望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呢?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平等交流的诚意。每一个聪明的父母都要明白,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让孩子有尊严地、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正理。

细节指导:

⑴在和孩子说话时,少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等。而应多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像“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注意不能说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⑵定时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平等参与家庭讨论,说出心里的想法。即使那些与孩子没有关系的事务,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担。

⑶父母可以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

⑷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童年最喜欢什么,最想要什么,就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想法了。

2.别把说教当成法宝

家教故事:

方敏向老同学诉苦:“现在这孩子真不好管。嘴皮都快磨破了,就是不听。”

“可不是嘛。每天从睁眼说到闭眼。你都怎么说啊?”

“能怎么说啊?无非是‘上课注意听讲’‘别走神,要不跟不上老师讲的’之类的。反正在每天早上上学时说,千叮咛万嘱咐;每天放学回家问,告诉他注意听讲有多重要。我们该说的都说了,按说也应明白这些道理啊,可就是不管用。现在你还没说几句呢,他倒烦了,嫌我们唠叨。你说气人不?”方敏越说越有气。

“可不是嘛,我家那孩子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往他房间里一躲,用耳机把耳朵一塞,理都不理你。真想揍他一顿。”

两个母亲互相诉着苦。

智慧点拨:

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父母不是认真分析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只是简单地说教、讲大道理。其实难怪孩子不爱听,孩子自己也明白走神、不注意听讲会带来什么结果,也许孩子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改掉这个毛病,但是孩子本身的自制力总是有限的,只明白道理,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孩子改掉坏习惯是没有帮助的。

而且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孩子因为学习困难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会因为父母反复地说教,唠叨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

父母应该坐下来耐心地与孩子聊聊,问问孩子为什么上课老走神。是因为老师讲得东西他已经很快掌握了,还是不适应教学方式,听不懂或是记笔记的方法不当,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前者可以要求孩子记更详细的笔记,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与老师沟通,适当加大作业或课外学习的难度,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后者父母应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如果是听不懂,则督促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有针对性。如果是记笔记的方法不当,跟不上进度。父母可以锻炼孩子学会找重点,记重点的能力,如可以边看电视新闻边记一些提要。告诉孩子,每天学习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尽快搞懂,以免越积越多,加大学习的难度。

只有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教才有意义,单纯的说教,父母应该摒弃,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好能避免呆板的说教,而是生动形象地把道理讲活,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愉快地接受。

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发现孩子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她并没有立即责怪孩子,而是给孩子编了个故事:鼠妈妈准备了一小篮花生,这天她正打算给生病的鼠爷爷送去,却发现少了好多。于是,她找呀找,鼠宝宝发现了满头大汗的妈妈,心里很难过,原来是鼠宝宝肚子饿偷偷地吃了一些,又怕挨批评,所以不敢告诉妈妈。但最终,他还是走到了妈妈的面前……

讲到这里,母亲停了下来,让孩子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鼠宝宝会怎么说?”“鼠妈妈原谅了鼠宝宝没有?”最后,再问孩子:“想不想向诚实的鼠宝宝学习?”

这位母亲鼓励孩子做错了事自己承认,并告诉他以后有什么要求,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来,合理的要求大人都会同意的。此后,家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这位母亲是很聪明的,她用娓娓动听的故事传达了重大的道理。其实,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是常见的现象,他们第一次这样做,心中并不一定有“偷”的概念。但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后就很难解决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感到腻烦,并不是他们听不懂道理,而是父母没有掌握好说理的方法。如果能把道理讲活,孩子才会乐意接受,也能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如果不……就会……”。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无法引起兴趣。父母能把抽象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语言讲出来,并且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才有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无意义的说教往往都是一些废话。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说教的时候,可以先自我反省一下,这样的说教对孩子有没有帮助,会不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寻找另外一种方式,比如把说教改成倾听,听听孩子想说什么,然后再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

无论是什么情况,父母都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坚决改掉天天说教、唠叨的毛病,只要随时注意孩子的情况,做到每隔一段时间,和他聊聊有什么想法、有没有新问题,就足够了。

细节指导:

如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以下几条建议:

⑴在比较中说明道理。父母不妨把新的观念和孩子脑子里的旧观念做一个比较,让孩子体会到两种观念之间的优劣,孩子就会很主动地接受了。

⑵用科学依据说服孩子。大多数孩子都相信科学,如果父母能跟孩子阐述充分的科学依据,或是把科学书籍和刊物推荐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⑶结合实际情境说道理。在特定情境下教育孩子,孩子往往能自然地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⑷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例如,教育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就可以这样问孩子:“要是有人把你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了,你会怎么想?”

⑸用事实教育孩子。例如,在发现孩子有错后,并不马上指出来,而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样孩子便能认识到错误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⑹用故事教育孩子。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3.别用命令的口气

家教故事:

王老师刚接手五年级一班,她想多了解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决定做家访。

这天傍晚,王老师来到马琳家。一进门,妈妈就赶紧对马琳说:“老师来了,赶快问老师好。”

老师刚刚坐下,妈妈又对马琳说道:“站在那干什么?快给老师沏杯茶来。”

老师刚跟妈妈聊了几句话,妈妈又对马琳说:“你别在这儿待着了,快回你房里去学习,作业做完后,把桌上那盘英语带子听一遍,知道了吗?”

王老师明白了,为什么有同学不爱跟马琳玩,说马琳总爱指使人,命令人。

智慧点拨:

在不少的家庭中,父母就像是领导,从来不与孩子商量,凡事都用命令的口气。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式教育”。很多教育学者认为,这种领导式教育,是对孩子积极性最大的打击,因为父母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感到不安全。

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如果总是以命令来要求孩子服从,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与孩子商量,孩子也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他人。如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或者对他人指手画脚。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因为孩子只习惯于这种处世方式,不懂得与同学们沟通、协商,从而影响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变得十分孤立。假如孩子自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迁怒于人,认为他人都在跟自己做对,而感到不开心,这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会提高,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继续包办孩子的事情,用命令甚至是呵斥,会使孩子失去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是非观、辨别能力的机会,还会使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不会自行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阻碍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

尊重是互相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会使孩子逃离父母,不愿与父母交流。反之,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做事,进而自然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了。

细节指导: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有可能带来更为强烈的对抗。妈妈们不妨把命令式改为商量式,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比如把“去把地扫了。”改为“宝贝,妈妈累了,你能把地扫了吗?”妈妈们都会清楚地知道,第一种方式虽然孩子也会把地扫了,但一定是嘟着嘴,满脸怨言,扫的时候也会东一划拉,西一划拉,跟没扫一样;而第二种,孩子觉得是在帮妈妈,反而会很高兴地、积极地把地扫了,而且肯定还很仔细、很干净。

4.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期望

家教故事:

爱因斯坦长到4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了,爱因斯坦功课很差,表现得仍然很平庸,训导主任曾向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面对人们的讥笑和议论,尤其是面对训导主任给儿子下的结论,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并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爱因斯坦一定能成才,并且期望他能做出伟大的事业。父亲对爱因斯坦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

为了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父亲为爱因斯坦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搭好一层,便表扬和鼓励一次,结果,爱因斯坦情绪高涨地一直搭到了14层。

父亲的期望,点燃了爱因斯坦心头的希望之火,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使他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心态,努力奋进,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的物理学家。

智慧点拨: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B群)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跑出去了。

其实,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方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罗森塔尔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本书精选世界上著名家族教子家训编著成书,让读者学习和领悟教育孩子的杰出方法。主要内容分为:品行、真爱、智慧、勇气、心理、成功六个章节。
  •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本书是一部彻底解决孩子厌学、贪玩、偏科、不爱写作业、惧怕考试的教子宝典!很多孩子都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每天去上学,就仿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样:一玩起来就没够,一翻开课本就头疼:作业不是忘记写,就是拖拉到很晚才动笔;上课眼睛在盯着黑板,但是心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还有的孩子非常害怕考试,一到快考试的时候就不想上学……遇到这样的孩子,相信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每天晚上都给他补课。甚至给他请来家教。但就是不起作用,孩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厌学了。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本书打破以往教育类书籍的枯燥说教方式,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孩子、学校三方的积极互动性,在短时间内就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如何使您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他”和“她”?相信您一定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热门推荐
  • 青色大金刚药叉辟鬼魔法

    青色大金刚药叉辟鬼魔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卫地球的守护者

    守卫地球的守护者

    净化女神:守卫地球的守护者故事简介;近年来,地球上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群,身怀绝技,变身功能,她们守护者地球。“你们休想主宰这个星球,伙伴们,我们要努力了哦。”沐小沫咬紧牙道。“对,我们不会放弃的,你们休想。”其余六人异口同声到。“哼,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黑暗分队,还不出来。”明朗不屑一道。"呵。”一声冷笑在沐小沫嘴角上浮现。难道你不知道黑暗总军团都听我命领吗?你太异想天开了。手中金光乍现,刺入众人眼中睁不开眼。故事开始了。。。。。。。
  • 烟暮

    烟暮

    青春是一场无人知晓的远足,没有人会很想去了解我们自己。没关系,只要还有一人信你、爱你、护你,这已足矣。
  •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贵千金爱上我

    名贵千金爱上我

    一个爱好习武的特种兵,与将军的女儿无意中邂逅,并且获得了将军千金的芳心。在这位神秘的天使的陪伴下,他冲出层层魔鬼式训练,延伸和发掘了李小龙精神,用实力和拳头,征服了世界。
  • 平妖游

    平妖游

    现代屌丝,意外穿越,竟成放牛娃!遇妖仙,传功法,收法宝,吃灵丹。华丽丽转身,踏入修真。闯江湖,踏俗世。入仙门,战妖魔。飘渺途,逍遥道。心无尘,向天笑。与妖同游,仗剑高歌,且看他如何玩转异界!
  • 生而彷徨

    生而彷徨

    “七岁那年,我抓住了一只蝉,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十七岁那年,我吻过她的脸,就以为能和她永远。”终有一日,你我各自成亲,一妻二妾三四儿女,五六年间,沧海桑田,历历过往七八事,皆成旧梦,余下二三不过年少轻狂,老来相忆,空作笑谈尔。行走于广阔的天地间,我们的内心是否显得过于狭窄,激荡在时间的长河,溺水的我们可否放弃挣扎,永远在前行的我们,生而彷徨。
  • 十万个不分手的理由

    十万个不分手的理由

    宁欣和老公杨东泽因爱步入婚姻殿堂,却在酷现实的打压下日渐崩溃;杨东泽的妹妹怀了前男友的孩子,却因现任老公的性无能陷入婚姻的泥沼;终于苦尽甘来的“小三”于海棠为怀孕苦苦奋斗的时候却发现老公根本无法生育……三对普通夫妻,三个充满矛盾变数的家庭,一场残酷到极致的爱情持久战……究竟,是什么绑架了他们的爱情?这是一部真实、细腻、残酷的爱情小说。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当下的婚恋状态:第三者插足、婆媳矛盾……
  • 时光给予的味道

    时光给予的味道

    记得那一次次的欢乐,一次次的悲伤,一次次做过幼稚的事,记得一切的一切。
  •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蔬菜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主要介绍了蔬菜病害和蔬菜虫害两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