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8000000021

第21章 民族、历史、朝代(1)

中华民族与龙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不但全世界的华族都熟悉“龙”这种形象,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也从“龙”这个标记中知道它和中国的密切联系。这些事情,真可以说是十分微妙了。

然而什么是龙?哪里有龙?

一般人心目中的龙,和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完全是两回事。

龙在中国这片大陆上,上古时代,的确曾经有过古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山东的莱阳、云南的禄丰、黑龙江的嘉萨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都曾发掘过完整的恐龙化石。我国是保存完整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洪荒时代这些曾经在亚洲大陆上纵横逞威的大爬行动物,和今天人们心目中的腾云驾雾的龙完全是两回事。恐龙生长在“中生代”距今1亿年以上,那时不但还没有人类,而且连人类始祖的猿类也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只出现一些有袋类的哺乳动物。等到原始人类出现的时候,恐龙早已在地球绝迹,只在地层里留下它们骸骨的化石罢了。

那么,本来在生物界全无踪迹的中国式的龙,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有一首歌曾风靡了台湾和大陆,名字就叫《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历史学、民俗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最精辟的,无过于闻一多先生了。他的3篇作品《伏羲考》、《龙风》和《端午考》有力地解释了3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什么这样有势力?它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帝王的符瑞?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总之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

龙的传说历史久远。从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迄今已3000多年,而出现龙的图案和传说就更早得多了,它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龙氏”,与后来《山海经》中所说的“龙身而人面”、“人首蛇身”的诸神,实际上都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族徽图腾。这种“炎裔黄胄”之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从龙的造型中,我们可以揣摩到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斗争和联合,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它的图腾也兼取被融合、吞并了的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譬如: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可腾云驾雾,下可遁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它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吗?

龙的形象,已经越过历史的门限,跨进现代社会来了。现在,这么一个头角峥嵘、矫健活泼的龙的形象,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象征,而且,进而跨越国界,成为全地球华族人士的符号。过去,神话在支配人,现在,人在欣赏神话。过去,人匍匐在龙的图腾之下,现在,龙的形象增添了人间的生活情趣。

“中国”探源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不同含义:①京师,即首都;②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③中原地区;④国内、内地;⑤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彼此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他们的国号都不叫“中国”。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解上说:“诸华,中国也。”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统一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另有一说是尧分九州)。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9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弁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记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文人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成,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把外国叫作海外。

“汉族”探源

关于汉族的形成问题,一直是一个在争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下面的说法,仅供参考。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400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的,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虽经过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多次反复,然而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发展为更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已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才发展成为各民族人民的自觉的认识,汉族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华民族名称歌

有人将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编成一首很有韵律的诗歌,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十分有趣:

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满族人为何称旗人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奋、勇敢的民族。原聚居于“白山黑水”的祖国东北。

其源流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战国以后称“挹娄”,南北朝、隋唐时,相继称“勿吉”、“靺鞨”,至宋、辽时又名“女真”。

到明朝末年,女真分成海西、建州、野人3个部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始爱新觉罗氏,年轻时经常往来于抚顺的马市,又曾多次到过北京,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并且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把分散的女真统一起来了。

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废除“诸申”(即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满州系满珠转音,梵称曼珠师利,汉语为吉祥,崇德时达赖班禅献丹书,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现在称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这就是满族名称的由来。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为了扩大军事力量,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即旗制),设黄、白、蓝、红四旗,旗皆纯色,各旗仍以牛录额真率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重新建立了八旗组织,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又增设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合为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弟子八人分统八个旗。每旗属下均为本旗固定旗民,旗民都有固定的旗籍。

到清世宗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和部落的南迁,随着辖属的蒙古人和汉人来归的日益增多,除改进原有八旗外,又增编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构成了清代军事上八旗制度的整体,从而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这就是八旗建制的简略过程。

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政权和统一全国,八旗的军事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清朝实行了“国语骑射”、“旗民有别”的政策,对于凡属八旗的人,无论旗籍、住址、挑兵、选官、诉讼都自有体制,与一般人民不同,满族人日常亦不说是满族人,而自称“在旗”。因而人们就把都有旗籍的满族人,以“旗人”相称。

回族为什么称回回

回族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回鹘人,唐代迁往葱岭以西,和中亚、西南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以及中亚其他各族人在融合过程中,遇到成吉思汗西征,他们又被送回“中原”故土,这些回鹘人的后裔回到了“老家”,故称“回回”。第一个“回”字,代表回鹘人的“回”;后一个“回”字,表示他们从西方又“回”到了中国。那种回族族源外来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次民族大融合

同类推荐
  • 海豚2号:神秘拾金岛

    海豚2号:神秘拾金岛

    《海豚2号:神秘拾金岛》同学们在车长莫杰大叔和管理员房妮老师的带领下,于午夜12点开始旅行,海豚2号在海上遭遇了绿尾鱼的追踪攻击,好不容易在一个岛上停下来,车长莫杰大叔却无故失踪,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怪事令人匪夷所思。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

    本书详细阐述了冰的构成、形态、性质还有如何对冰情进行观测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和认识。
  • 中外语文故事

    中外语文故事

    吴伟丽编著的《中外语文故事》作为系列故事中的一本,主要从中外文化名人、汉字、成语、诗词、俗谚语、对联和谜语七个方面选取并讲述了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语文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们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俗习惯、传统的美德和古人的理想等。通过认真阅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这些故事或风趣幽默,让人在阅读之余平添无限的乐趣;或发人深省,常有“余音散去绕梁三日”之感;或风雅浪漫,让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或文思巧妙,让你浸润在奇思妙想之中。
  •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男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男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男孩快快地长大。
  • 都市猫侠

    都市猫侠

    老猫奇迹暂由乐心一家饲养。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只老猫居然是有着八百岁高龄的猫仙,不但可以说人话,还能施法将人变成猫!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蔓延,动物的栖息地越发狭窄,受过人类伤害的动物决心联合起来报复。难道他们真要兵戎相见了吗?理想、友情、成长、责任……乐心的传奇人生才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
  • 天地纵横录

    天地纵横录

    活着比死了更痛苦。少年醒来,看着四周,眼中有点惊讶,这就是地狱吗?可我为什能够感到痛,难道我没死,可为什么我没死,就剩下我一个人活着,这是为什么?
  • 妈妈那颗星

    妈妈那颗星

    紫菲是一位刚踏入社会的白领丽人,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她命中的王子,很快俩人就歩上了红地毯。至到有一天她才发现她的好老公外面竟然有个女人,她的天空一瞬间崩塌了。。接下来的战争才真要开始。。。每次为了见孩子,犹如需过三关斩五将,紫菲实在不明白那孩儿可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为何她没权力见他?谁人能把他霸占不还她!但无奈又如何,这事却是赤裸裸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逼于无奈,她只好去学校找孩儿,但万般阻挠又一次次几乎把她摧毁了,如果不是那母爱的力量,哪来的勇气坚持下去?某年某夜某一天,她突然发现孩儿在一夜间消失了。。多年后重逢的两母子,能否还记得对方?抬头仰望天上的那颗星,能否勾起一些回忆?
  • 朝天怒吼

    朝天怒吼

    军军事学院的张少林自幼习武,因为失恋,而到酒吧买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1912年的上海滩。跟陈真,学武功,遇庞博,结金兰,灭11,显神威,打鬼子,我最强!他将如何在这乱世生存?敬请关注《朝天怒吼》,看无名小子张少林如何演绎自己的传奇!请点击,收藏,觉得本书写的还可以,请给票票,你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本妃有药:病娇王爷快开门

    有一种好男人,叫做别人家的王爷。别人家的王爷温柔似水,苏言兮家的王爷病得像鬼;别人家的王爷冲冠一怒为红颜,苏言兮家的王爷冲冠一怒病半年;别人家的王爷千杯不醉,苏言兮家的王爷一杯就睡……总之,苏言兮很嫌弃自己家的王爷。“玉墨隐,你浑身上下都是病,得治。”某王爷眨眨眼睛,一脸无辜:“不是病,是毒。那毒的名字,叫苏言兮。”
  • 掌控纪元

    掌控纪元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与世界混搭的世界。成长的道路上总有坎坷,没有经历过战火的熏陶永远不明白。生存?战争?情仇?背叛?短暂的熄灭人性,只为心中的道路,但光明终会照亮。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但是,所有的世界终由我掌控。我即是世界之主,也是万物之帝。
  • 非仙勿扰

    非仙勿扰

    重生于修仙界的某角,坚定地走抱大腿路线。找一个十分牛叉的师父,可比自己去修行飞升来得快。招聘师父一只,牛X者优先,非仙勿扰。可是这师父也不好找呀,本来是想要吃定师父的,结果最后被吃……咳咳,其实这是一个有着不俗身世,但是却一点都不争气的伪仙者,在修仙界折腾的故事。
  • The Foundations

    The Found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花世界之论剑

    花花世界之论剑

    人这一生,当为何?“人这一生,当仗剑天涯,锄强扶弱,快意恩仇,好不逍遥,好不自在!”“花花世界,美女如云,日日换新衣,夜夜做新郎,好不潇洒,好不快活!”人这一世,当为何?“人这一世,当掌权。掌天下生死,群雄俯首,执天地剑,四海称臣!”“煮酒一壶,浊酒一杯,一场宿醉,半梦半醒伴天下。天为布衾,地做草席,酣然一梦,半疯半痴伴人生!”切记这世间之人,如天下之水,至善至恶。这世间之事,如这天下之人,亦真亦假。你二人尘缘未了,这便下山去罢!自凡尘中来,当归于凡尘!谁输谁赢,谁对谁错,这一生,不过黄粱一梦!
  • 心理健康篇(儿童家庭教育系列)

    心理健康篇(儿童家庭教育系列)

    本书主要介绍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关于留守儿童和灾后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