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5300000011

第11章 爱是一种存在 汉娜·阿伦特与马丁·海德格尔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犹太人,原籍德国,在纳粹恐怖年代逃到美国,是西方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一生著作十余本,都是既富学术性又具可读性的作品,包括《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类境况》等等。汉娜·阿伦特最著名的学说就是“行动理论”,学者推崇为这是对西洋哲学传统——从苏格拉底到19世纪的一次伟大的修正与解构。此外,她所谓“政治活动才是人类真正自由的先决条件”的论点也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影响。汉娜·阿伦特先后执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等,是对美国当代政治学及哲学颇有影响的人物。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德国著名哲学家,也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素有“存在主义大师”的美誉。他从崭新的角度来看“存在问题”,讨论存在者的种别和属性,对事实存在哲学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真理的本质》、《何谓形而上学》等。

要不要离开马尔堡呢?好一阵子以来,十九岁的汉娜一直为了这个问题颇费思量。

她知道马丁希望她离开。马丁已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为了她好,他认为她应该离开马尔堡大学,因为她在这儿就读一年以来,显然还没有打下任何学术上良好的基础,而且与周遭的环境包括学校、师长和同学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甚至还严肃地告诉她,他认为一个年轻人如果没有勇气离开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学校,不仅是浪费宝贵的光阴,还是一种欠缺自信与上进心的表现;如今为了她好,他可以协助她转学至海德堡大学,跟随同样知名优秀的教授雅斯培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尽管在当时教授之间互相推荐学生或学生转学、重新选择自己的论文指导教授,都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然而,对于她要不要离开马尔堡,马丁讲了那么多,话又讲得那么重,让汉娜实在非常困惑,哪些话他是站在她老师身份说的?哪些话又是站在——她的秘密恋人身份说的?

仔细想想,这一年以来,马丁在她心目中的身份一直是非常多重且复杂的。

马丁比她年长十七岁,在许多方面,不管是年龄、阅历、见识及成就,他都像是一个长者,但是在他们私下亲密相处的时刻,他又是她最好的朋友、保护者以及情人。这么多重的角色,马丁统统集于一身,而且似乎还丝毫没有调适上的困难,一方面固然使马丁更具吸引力,并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刺激也更甜蜜,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常常会令年轻的汉娜感到错乱不已。

虽然他们在一起差不多已经一年了,但是回想去年——1924年的秋天,汉娜仍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生命实在是太奇妙了,简直是处处充满着惊奇!不管回想多少次,她至今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她和马丁怎么会在一起?又是怎么开始的?

去年秋天,当她进入马尔堡大学就读时,是怀着一份多么感恩的心情啊!当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因无力继续偿还战后赔款而导致全国经济崩溃,钞票变得一文不值,买一块面包甚至需要几万马克!在那样恶劣的大环境之下,上大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汉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更幸运的是,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还担任她的老师!

在马尔堡大学,三十五岁的海德格尔教授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当时他在学术上已经有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甚至已被推崇为“德国头号哲学家”,还因为他独特迷人的教学方式,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

成长于乡村的海德格尔总是穿着长度及膝的灯笼裤以及有军领的宽边大衣,那是黑森林地区农民惯穿的衣服。他似乎偏爱深褐色,衣裤常常都是深褐色的,正好搭配他黝黑的肤色与乌黑的头发。私底下,大家都戏称海德格尔是一位“来自梅斯基希的小魔术师”,梅斯基希正是海德格尔的出生地,因为听他上课,犹如欣赏一场精彩又撼动人心的魔幻表演。海德格尔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先建立起一套复杂的概念,然后再一一击破,让学生在经历过一场高潮迭起的脑力激荡之后,又留下许多迷惑。这些迷惑,正是海德格尔丟给学生的问题,他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再去仔细地思考和咀嚼。

全神聆听海德格尔授课两个多月以后,年轻的汉娜已完全被海德格尔所折服。她和许多同学一样,发自内心崇拜着这位年轻的教授,并视他为学问上的导师;但汉娜怎么也想不到,在课堂上静静地观察了她两个多月之后,海德格尔的心竟也在她身边流连不去。

当她接获海德格尔的邀请,邀她到他的研究室去小坐,继续课堂上未竟的讨论话题时,真是开心极了!尤其是当她得知原来受邀的学生竟然只有她一个人时,真有一种强烈的受宠若惊的感觉。

对于这项邀请,汉娜自然是欣然接受。那时,天真的她并没有意会到这项邀请有些不寻常,只当是自己努力向学又勇于在课堂上提出讨论,因而得到海德格尔教授的赞赏,于是才有了在课堂之外向老师请教的机会。

汉娜清清楚楚地记得,赴约的那一天是一个下雨天。事实上不只她记得,海德格尔日后也曾多次回忆起这意义深长的第一次私下会面:他记得那天汉娜是穿着一件雨衣,还戴着一顶雨帽,出现在他的研究室里。尽管衣着如此普通,汉娜略显瘦削的脸庞及发梢还满布雨珠,海德格尔却显然认为这一切都无损于汉娜的美丽,年轻、聪慧又充满灵气的汉娜仍然令他心动不已。

于是,在那次会面之后没有多久,海德格尔忍不住写了一封长信给汉娜。信的开头虽然是以十分正式的“亲爱的阿伦特小姐”来称呼他这位可人的学生,但在盛赞她的聪慧之余,他也鼓起勇气向汉娜表达了爱慕之意。

说海德格尔是“鼓起勇气”才会写出这么动人的一封情书,确实一点也不夸张。不要说30年代德国整体社会环境十分严肃、沉闷和保守,马尔堡大学所在地——弗莱堡更是一个小小的、典型的十分封闭的大学城,任何稍微入时的发型和穿着打扮都会引起别人的侧目,任何飞短流长也绝对会引来一大堆不相干人士的责难,更何况是一个早已为人夫又为人父的教授,若是和年纪轻轻的女学生闹出绯闻,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丑闻。

所以,当汉娜接获海德格尔这封情真意切的情书时,内心的激动真是可想而知。不用多说,汉娜就已明白海德格尔所冒的风险,而海德格尔竟然会愿意为她冒这么大的风险!就算是虚荣好了,汉娜的心头还是甜滋滋的。

对于海德格尔的爱意,汉娜很快地就有了明确且强烈的回应。几天之后,海德格尔的第二封信就开始改以“亲爱的汉娜”来称呼她。紧接着,两人之间进展神速,仅仅半个多月之后,就已发展至亲密的恋人关系。

不过,令汉娜有些意外的是,海德格尔的“勇气”在他们发展至恋人阶段之后就渐渐有退缩的迹象。比方说,他写给她的信明显减少,为的是怕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被周围人所察觉;即使偶有短笺,也总是一些密码式的文字,告诉她什么时候他将在他专属的写作小屋,什么时候很适合两人相聚等等。最令汉娜感到难受的是,他不准她写信给他或主动和他联络。如果他不来找她或不肯、不便发出“讯号”,她便只能痴痴地等待。

“怎么会这样呢?”汉娜常常会疑惑地这么想。

当然,她深深了解他所冒的风险,可是这场恋情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大冒险!一个才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孩,竟然爱上已经有了家庭的已婚男子,而且这人还是自己的教授!这在当时那种极端保守的年代和极端保守的小镇,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可是她不是也承担下来了吗?

更何况对于海德格尔的种种顾虑,她一直都是全力配合,更从来不敢奢望有一天他会为了她而拋弃家庭,然而,他近乎神经质的小心翼翼,往往还是令她觉得太过分了!这种过分、极度的小心以及他三天两头就会挂在嘴边的所谓的内疚感,让这份爱情不可避免地蒙上一种不堪的感觉。

在他们恋爱之初,海德格尔正在撰写《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对汉娜来说,爱就是一种存在。其实打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这场恋爱将注定是一个“悲剧”,不会有什么结果,然而既然相爱就不必如此犹犹豫豫、瞻前顾后。汉娜万万也想不到,到头来反而是她得经常安慰比她年长十几岁的情人,安慰这位“存在主义”大师,爱不必有罪恶感。以他们的情况,汉娜固然同意应该谨慎,可是她还是憧憬一种“既然爱了,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感觉。

海德格尔的过分小心,渐渐在汉娜心中撒下一个巨大的疑问:那就是——他是否爱得不够以及他对她的爱是否——是否只局限于肉体?

尤其是近来关于要不要转学这件事,海德格尔的态度更令她感到疑惑。

其实,她压根儿就没有转学的念头,这是他提出来的。

“我为什么要转学呢?”汉娜不断地这么自问。

不要说这很可能会影响她的学业,就算是从私人情感来说,她也不想转学:她根本不想离开弗莱堡这个小地方,不想离开马尔堡大学,因为她根本不想离开海德格尔!

可是,他呢?

为什么海德格尔会这么热切地要她转学,甚至还说出“若一直被人家认为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种不知所云的话来,不免让汉娜怀疑,海德格尔之所以力主她转学,并因此搬到另一个城市,并不是如他所说的那么好听——“完全是为了她着想”,而实际上是有其他不愿让她知道的考虑。这些考虑显然一定是着眼于他自己的利益。

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妻子起疑了,或是他们的恋情占去他太多的时间与心力,影响了他的工作,逼得他不得不忍痛冷却一些?还是——如果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他会觉得更能避人耳目,更安全些?

经过连日来痛苦的思考,汉娜充满激情的脑子终于慢慢地冷静下来。她毕竟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尽管激情会一时迷惑她,尽管在爱情的蛊惑之下,“自我”会一时受到压抑,可是这些现象并不是永远的。她终究会看清事情的真相,因为她向来都有面对真实的勇气。

这么一想,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这天,当她按照约定,来到海德格尔的写作小屋时,她还来不及说出自己的想法,海德格尔就已急切地问她:“怎么样?你做了决定没有?”

看他那么急切,她又忽然别扭起来,不想说了,于是故意口是心非:“没有,我还没决定,还在考虑。”

“怎么考虑了这么久还无法做出决定呢?转学对你的必要和好处,我都已经分析给你听过了呀!眼前你应该尽快做出决定,不要再浪费时间。不管你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尊重你的决定。”

不过,虽然说“不管怎么样都会尊重汉娜的决定”,海德格尔却依然喋喋不休地大力鼓吹汉娜最好还是尽快转学。

汉娜一如往常安静地听着。他们在一起的这一年,每次相处,几乎都是他说得多,她则总是一个安静的听众。可是今天她听着听着,心里却愈来愈清楚了。

这天晚上分手的时候,汉娜终于做出了决定。她决心要离开弗莱堡小镇,离开马尔堡大学,离开海德格尔。

“如果我没有办法一方面保有独立的自我,一方面拥有伟大的爱情,那么——”汉娜黯然神伤地想,“我至少应该先继续保有前者。”

老实说,能不能就此永远离开海德格尔,汉娜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爱是一种存在,即使从此再也不会相见,然而,只要爱的感觉没有消逝,她其实也就等于永远没有离开他。但此刻,她确实是想重建自己的生活。

汉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打算第二天一早要一个人到马尔堡大学内散步,对校园里的景物做最后的一瞥,然后就大步离开,展开她新的人生。

汉娜离开马尔堡大学,来到海德堡这个地方,追随雅斯培教授继续攻读哲学之后,并没有把她的地址告诉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也不敢向雅斯培教授打听她的住处。过了好一阵子,海德格尔才从另外一个学生、同时也是汉娜的一个朋友那儿得到了汉娜的地址。接下来,两人又恢复了通信和秘密会面。

汉娜·阿伦特和马丁·海德格尔这段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师生恋,从1924年开始,分分合合竟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一直到汉娜逝世为止。在汉娜逝世后大约半年,海德格尔也离开了人世。

在他们相识之后二十年,海德格尔向汉娜承认,汉娜是他极为重要的写作灵感来源,也是他所谓“激情思考”的原动力;而汉娜也告诉海德格尔,她的著作完全得自海德格尔的启发。

不过,由于海德格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曾被视为靠拢纳粹极权的反犹太分子,世人看待这段爱情总是充满了不解:为什么像汉娜·阿伦特这样有着犹太血统、一心捍卫犹太文化的优秀学者,竟然会爱上那个人格有不少瑕疵,又屡次参与迫害犹太人暴行的“恶棍”海德格尔?

或许爱情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旁人其实都毫无置喙的余地吧……

同类推荐
  • 岁月静美

    岁月静美

    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讲述我们都曾经历的年轻时光。感怀盛夏虽然繁华热闹,但多少都是掺杂着烦躁、不安,令我们格外怀念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书稿每一个故事独立成篇,看似分离,却又彼此有所牵连,让读者很容易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讲得比较唯美,文字悠扬,有一定的感染力。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白牙

    白牙

    《白牙》讲述了狼狗白牙的一生,从出生到被人收养,从孤儿到所向无敌,从仇恨到忠诚,直至最后白牙安享晚年。作者以独特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一只个性孤僻的灰毛狼狗形象,以及它从冷漠残酷到学会爱的过程。
  • 斯大林大街之恋

    斯大林大街之恋

    省委大院的地下读书会中,陌生英俊青年许志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宁静。高贵内敛的林远兵与许志心有灵犀,但许志在林远兵面前总有些紧张,觉得自己和她有些远,不像和陆晓雅一起时放得开。活泼外向的陆晓雅热烈地追求许志,许志最终选择了陆晓雅,而此时他的心更多的被“为真理而战斗”的使命占据。高干子弟王捍东把对晓雅的爱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与此同时,他们的好友武燕燕和康建林、沈虹和祝宇顺利地成为了恋人。在父辈赫赫战功光环照耀下,这群年轻人带着这个年代特有的纯净,沉浸于光彩飞扬的青春热恋中。而他们的父辈,正紧紧追随着政治风向不断开展大运动。1977年,黎明的希望分明就在眼前,而爱情却再也等不到那一天。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人品是个大问题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人品是个大问题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雇佣兵之黑曼巴小组

    雇佣兵之黑曼巴小组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雇佣兵组织,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名族,更在乎作为军人应有的荣誉。这个雇佣兵小组只接手其他雇佣兵公司分派的特种作战任务,他们像非洲大地上剧毒的黑曼巴蛇一样拥有着反应迅速、攻击性极强、对待目标一击必中的能力。所以他们的代号叫做‘黑曼巴小组’
  • exo:星划过,留下一道痕

    exo:星划过,留下一道痕

    如果风吹过你的脸颊,如果雪染上了你的发,如果它们都能说话仔细听那是我的口吻,是我的情话如果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依旧开放,亲爱的,别离开我身边。好吗?
  • 花千骨后传

    花千骨后传

    断念已残,宫铃已毁,你我师徒,从今往后,恩断义绝,爱恨情仇,江湖恩怨
  • 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大小姐老婆

    我的大小姐老婆

    我只是个屌丝,那天晚上我捡了一个绝色白富美,而且,她非要做我老婆!
  • 都市最强掌门

    都市最强掌门

    灵气消散,科技当道。王东的目标便是在如此的年代打造一个超级门派。各种千奇百怪的动物,各种匪夷所思的动物进化历程。
  • 佛说魔逆经

    佛说魔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宅女的一亩三分地

    宅女的一亩三分地

    牡丹花前,月圆夜下,夏如冰的农庄生机满园。一丛草前,夏如冰明眸正对墨刑风皓齿:“风,我给你来个无痛变性,可好?”墨刑风大笑三声,“二货,我请你顿竹笋烧肉可好?”对于这样的对白,众宠似乎早就见怪不怪,翻翻白眼,挠挠耳朵,翻个身,继续自己的月光浴。一个神奇的空间,一段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宅女屌丝华丽转身,逆袭高富帅。
  • 盗墓笔记之邪至灵归

    盗墓笔记之邪至灵归

    2015年8月17日,十年之约,风雪长白。这一天,在最信任的人面前,他走出沙海的阴霾,重回天真无邪。这一天,在长白幽暗的洞穴中,铁三角重新相聚,经历了最后一场生死之战。这一天,小哥为吴邪解开了所有的谜题,张氏家族的起源,终极的秘密以及十年之约的来历。飞雪渐歇斜阳暖,春融长白百岁寒,大漠西风归故里,故人把酒终不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愿望,却是我心中的终极--吴邪第一卷风雪长白(十年之约)书城1-21章已完结,第二卷一日江南(短篇番外)书城22-25章已完结,第三卷生死勿念(三十年后)书城26-81章已完结
  • 红尘鬼影

    红尘鬼影

    一具千年女尸承载着千年的怨毒,这一世她苏醒了!一座千年古墓埋葬着千年遗憾,这一世他也苏醒了!一个是千年古尸,一个是古墓幽魂。那山野荒坟中传来的夜半铃铛和森森鬼笑,到底是古尸还是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