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4700000015

第15章 兄弟的手足情

曾巩与兄弟妹妹们的感情很深,这当然也与他父亲过早离开人世有关。父亲去世时,曾巩虽然已二十有九,但是他最小的弟弟肇才刚刚出生。长兄晔虽长他十岁,但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于是家庭的重负全落在他的肩上。况且在此前父亲落职回家时,曾巩才十八岁。由于落职,家道由此中落,曾巩也不得不帮助父亲支撑起这个家,以至于三十二岁才娶妻,这在他那个年代可谓是超级的“大龄青年”了。在《宋史·曾巩传》里也说:“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宋史·曾布传》里说,曾布“年十三而孤,学于兄巩。”而最小的弟弟曾肇更是“从兄中书舍人子固学。”以至于曾肇感受到兄长巩虽是兄但更如父与师。他在《子固先生行状》里说:“矧公于肇,属则昆弟,恩犹父师。”从曾巩的文章中,也可看出曾巩勇于担当起抚养弟妹的重任,同时也可看出他与弟妹之间情深意重。弟妹们也与他一道同甘共苦,辛勤劳动。曾巩在《舍弟南源刈稻》一诗中对于劳动的情形作了描述。但是曾巩作为兄长,还是要为弟妹的成长尽心尽力。他《南源庄》一诗里写有“成家傥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句。

曾巩在成家及外出为官之后,由于长兄已去世,他也就成了事实上的长兄。古人有语,长兄如父,他一直对于弟妹等人的情况记挂在心,如他在《读书》一诗里就写道:“呻吟千里外,苍黄值亲丧。母弟各在远,计归恐惊惶。凶祸甘独任,危形载孤艎。崎岖护旅榇,缅邈投故乡。”在丧亲之际,自己扶丧回乡,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还是担忧远方的母亲和弟妹们,也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如有什么灾祸,作为儿子和兄长的他甘愿自己承担。

后来,弟妹们都长大成人,弟弟且都在外就职。曾巩也不忘对弟妹们牵挂,写有多首对弟弟的叮咛或记叙兄弟情谊的诗。如他的《寄舍弟》,其诗云:

新霖洗穷腊,东南始知寒。惊我千里意,觉汝征途难。空江挂风席,扁舟与谁安?羁旅费亦久,橐衣岂无单。念汝西北去,壮心始桓桓。竟逢有司惑,斥走怀琅玕。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所忧道里困,久无一樽欢。我意生恻恻,为之却朝餐。人生飘零内,何处怀抱宽。已期采芝乐,握手青霞端。无令及门喜,淹留雪霜残。

如果兄弟取得了成绩,曾巩为之高兴,如他的《喜二弟侍亲将至》诗,特意为诗加注云:“京师书多言二弟为县之美。”诗中对于弟弟为政的声望与成绩表示肯定与赞赏,自己也为此感到欣慰,诗中还忆及小时候在家同床共被,同桌共餐,在村中生活的琐事。字里行间可看到兄弟之间手足情深。再如他的《寄子进弟》,弟弟曾子进离家已多时,不觉季节已变换,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忽然接到弟弟的书信,喜不自禁。诗中既互通了兄弟间的信息,也表达了曾巩对于弟弟的思念。他在诗中说:

忆子去家日,南风始吹衣。今来日未几,蝇蚊已群飞。思子兼昼夜,何啻如渴饥。喜闻远客至,手自排荆扉。客送书一纸,翰墨子所挥。上言山居恶,梦寐接庭闱。次言服畎亩,禾黍已肥。其余业文字,颇测幽与微。题诗在纸尾,语老意不非。我喜何所似?大似客得归。我与子事亲,未饱藿与薇。常苦去左右,辛勤治鞍鞿。子行何时反?我眼日已睎。应须毕秋刈,相见慰依依。

再如他的《与舍弟别舟岸间相望感叹成咏》诗,这是一首离别诗,诗写离别家中亲人后,又要与弟弟再分别。其诗云:“涕泪昨辞亲,酸心今别子。舟陆空相望,掺袂即千里。”诗中表现出了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弟弟曾宰英年早逝。有一天,他收到了友人的文章,其中谈到了与其弟交游往事,也得到弟弟的诗,读了之后不胜感叹,不由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他写下了一首《王虞部惠佳篇叙述昔与湘潭亡弟游从仍以亡弟旧诗见示》诗,诗云:

薄宦红尘常拂面,早衰黄发已盈颠。

棣华零落曾谁语,鸿羽萧条只自怜。

已矣空闻怀旧赋,泫然犹获济江篇。

殷勤慰我如君少,更悟之他友最贤。

当他的长兄和弟弟曾宰不幸去世,曾巩为他们写下了墓志铭,铭中充满真情,读之无不令人动容。当然,曾巩的去世更让弟妹悲痛至极,在曾巩去世后,弟弟曾肇在《子固先生行状》中痛述失亲之悲,追思兄长所给予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谴责上苍的不公,为何夺命于他盛德的兄长。字里行间也可看出弟弟对于兄长的敬重与爱。他在《行状》里说:

初,光禄仕不遂而归,无田以食,无屋以居,公时尚少,皇皇四方,营飦粥之养。光禄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呜呼!天夺吾母,不数月,又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岂其子弟积恶,罚不于其身,而及其母兄,使其抱终天之痛,为世之所大僇耶?不然,吾母之贤也,吾兄之盛德也,相继而殒,所谓天道常与善人,果何如也?为子弟者,不自灭身,罪固大矣,又不能推原前人德善劳烈,托于当世之文章,以明著之无穷,是又罪之大者也。矧公于某,属则昆弟,恩犹父师,其于论次始终,所不敢废。{1}

也许是因为过早地失去了父亲,家道中落,使他们更加明白了,只有兄弟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相互激励,甚至相互提携才能共同进步,才能振兴整个家族。于是,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体现了兄弟之谊。如曾肇在为兄曾巩所作的行状中,对于哥哥的品德及成就颂扬有加;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自己和哥哥布对二哥巩的评价问题,两个弟弟都认为曾巩是一位称得上“学者宗师”式的人物。曾肇说:“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曾肇对于哥哥曾布也是敬重的,如曾布为相后,曾肇为翰林学士,他代朝廷为其兄草制《除曾布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制》一奏中就说:“左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上柱国、鲁郡开国公曾布,敏识造微,懿文贯道。器周小大之用,智适古今之宜。被神考特达之知,亟跻禁从;膺先朝倚注之重,久执事枢。而能番心公家,宣力夙夜,忠以迪上,谊不辞难,忧勤百为壮老一节。”这里弟弟对哥哥赞美了一番,但又让人看不出是在大肆地吹捧哥哥。在前文中,也谈到曾布与其弟曾肇二人被朝廷对调治郡,兄弟二人各夸赞所治之郡,且有诗之唱和,被后世传为美谈。元初的著名学者,同为南丰人的刘壎在他的名作《隐居通议》之《曾氏兄弟交镇》一文记录其事,他认为此是“人间兄弟盛事”。他说:

宋元丰中,南丰先生曾文定公巩为中书舍人,掌外制,时其弟文昭公肇以磨勘转吏部郎中,文定公为行制。后文昭公为翰林学士,掌内制,时其兄文肃公布拜相,文昭公为草麻,当时朝班荣之,曰:“兄行弟制,弟草兄麻。”近见《曲阜前集》又载:“文肃公镇瀛州,曰文昭公镇金陵,一日诏曾布知江宁府,曾肇知瀛州,遂成两易,自为交代。尤人间兄弟盛事也。文肃公将离瀛,有诗寄文昭,文昭和之,各夸其所镇之郡,今录于此。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前文有引其唱和诗,在此不重引。不妨在此引曾肇的另一首与兄曾布的唱和诗《游石仙岩次兄子宣公韵》,其诗云:“尘埃华发换朱颜,十载重来款故关。天下楼台春寂寂,洞中鸡犬昼闲闲。苔深尚识曾题石,木老难寻旧戏环。未断凡心却归去,他年飞鸟会知还。”石仙岩位于南丰县市山镇境内,距县城约十里。山高岩深,汉代张道陵(张天师)的18代孙张洞宣在此开山建观修炼。曾布有《题石仙观》:“古木苍苔翠雨颜,仙崖咫尺尽乡关。人随天上玉棺去,云掩洞中丹灶闲。禄养不容乌反哺,君恩何似雀啣环。北山猿鹤真吾侣,盍卜幽栖谢往还。”曾巩则有《访石仙岩杜法师》:“杜君袖衔丹砂书,一顾诃斥百怪除。声如翻河落天衢,四方争迎走高车。方瞳秀貌白须垂,买船东南寻旧居。石岩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君琴一张酒一壶,笑谈衮衮乐有余。我今归来尚踟蹰,羡君决发真丈夫。”这三兄弟的关于石仙岩诗可以相互参读。

曾氏兄弟尽管政见不尽一致,但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兄弟间的亲情关系。他们彼此间是最了解各人的秉性,于是往往会相互劝勉,相互体谅,也相互照应。当曾肇从太原府改任应天府时,曾布对此有异议,他认为弟弟不熟悉边境的事情,应该到别的地方任职,不要在边疆任职。另外,他认为“肇性耿介自守,但畏谨小心,性颇执滞,实无他也。”曾布的提议得到皇帝的允许,最终曾肇任职他地。南宋的朱熹对于曾氏兄弟相互维护权益、名声,辨别是非亦有记录,可见之于《朱子语类》(卷130):

曾子宣作相荐蔡京,子开不乐之。甚力谏其兄,即乞出。本不喜蔡京,蔡京来去途中遇之,避又不得,不见又不得,遂谒见之。京公服秉笏。云今此得还门下,皆相公之力、翰林之助。子开闻其言愈不乐。一切失措,京秉笏谢之。子开亦忘了笏,只叉手答之。子开因蔡确事被刘器之所逐。后见其兄引荐缪,遂多主元祐之人。子宣书与之曰:“平日吾弟议论平正,无所偏党,吾弟亦尝不容于元祐,今何故如此。”子宣后见蔡京事,深自恨而敬服了翁。

或录云京致恭,子开略答之,忽出笏禀事,因及子宣政事,子开正色曰:“贤道家兄做得是邪。

曾布为相时,如蔡京回朝任职,其始曾肇认为不妥而极力反对,曾肇批评哥哥布说:“此乃安身保位,全家族,爱子孙之长计,此不为而为彼,曾氏祸至无日矣,其可忽哉。”但布听不进去,认为他的举止无愧于天地人神,不至于招祸于身家及亲友。他说:“布每自谓存心无愧于天与无负于人,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元祐及惇、卞之党,亦何能祸我哉。恐不致家族之祸,为祖考之羞,而累及亲友也。”未果。而后蔡京在朝中权势不断扩大,并逐步借势排挤曾布,最终曾布被挤出了朝廷。政治险恶,仕途多舛,一人受打击,众亲人受牵连,但是他们兄弟间还是共同从容面对,特别他们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曾布晚年一再受贬,退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而其弟曾肇亦居于此,出入成双成对,两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曾布与曾肇虽然年龄相差十二岁,但在曾布去世的次日,肇也去世。在杨时《曾文昭公行述》里记其事,读之让人哀惋悲恸。“秩授公(肇)朝散郎,与鲁公还居润州里第,兄弟戴白相从,人所钦慕。岁余二公同时寝疾,公遽命诸子,以生不及养。太师殁,必返葬其墓下,自是旬日语不及家事。鲁公薨,翼日公亦不起,实大观元年八月丙辰,享年六十一。”邹浩《德兴县君曾氏墓志铭》里记载了该事:“初,丞相与弟翰林学士肇居于润,皆久疾。俄而,学士疾革。丞相闻之,一恸而薨,学士旋少间,闻丞相薨,亦一恸莫救,相去裁一日。盖大观元年八月乙卯、丙辰也。识者固已叹,二公友悌诚笃不可及。”{1}其情之深可见一斑。

曾晔去世后,曾巩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其弟宰去世后,曾巩也写了《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而当曾巩去世,其弟曾肇写下了《子固先生行状》。他们就是用这些类似于生平事迹和纪念性文章表达兄弟间血浓于水的浓厚情感。

曾氏兄弟之间情深还表现在兄弟相互学习切磋,相互取益。他们无论治理地方还是在朝廷任职,皆有政绩与声望。曾氏兄弟在文学、政治、艺术上皆有建树,且水平相当,如在书法艺术上,诸兄弟的书法都受到热捧。朱熹见到曾巩书法时说:“见其遗墨,简严静重,盖亦如其为文也。”《书史会要》里也称:“巩擅豪翰,其迹杂,见群玉堂法帖中。”《群玉堂帖》是南宋权臣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而成,历来被称为精选精镌之帖。在一些书法文献中还提及曾巩帖数种,如《暨武城帖》、吴伸所藏《曾巩帖》《谢康乐咏怀诗帖》等,其事迹载入了《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之《书家传》中。曾巩的散文名篇《墨池记》,探究书圣王羲之成功之因,脍炙人口。曾巩的《局事帖》虽然只是一张“便笺”,并非刻意而为的书法作品,但后人视之为稀世之珍品。2009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书法作品《局事帖》以1.08亿元天价成交。《局事帖》书于印书纸背,且能看出图书印刷的字痕,尺寸仅29×38.2厘米。书法结字修长,笔画清劲。《局事帖》为曾巩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作品,文字如下: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虽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宣。巩再拜。

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曾巩一生藏书多达二万余卷,又搜集了古今篆刻,编辑成书,名为《金石录》共五百卷。应该说,曾巩在书法鉴赏上也是颇具功力的,不然无法搜集与整理出皇皇大卷。

曾布不仅是一位重臣,还是一位书法家,他从沈辽(1032—1085年,浙江人,宋书法家)学书,得其笔意,正楷尤精。岳珂《宝真斋法书赞》里说:“王文公、曾文肃公师其笔法,王得其清,曾得其楷。”元末陶宗仪《书史会要》里说:“王得其劲,曾得其真楷。”《王氏法书苑》里称:“文肃公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事迹载入《书画汇考》之中。传世书迹有《还朝帖》《守边帖》《向往帖》等,前两帖今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曾宰也善于书法,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较高,《王氏法书苑》里说:“湘潭公书如吴兴小儿,形虽未成而骨体甚隽。”但今人不易见到他的书法。

曾肇善书且自成一家,《王氏法书苑》称其“书如玉环臃肿,自是太平人物”。有《行复岁暮帖》《五十郎帖》《造门帖》《近疏帖》等传世。现在大多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曾巩不仅兄弟间情深意笃,而且兄妹间感情很深。邹浩《德兴县君曾氏墓志铭》里载,七妹在润州为兄上坟,伤心不已而逝。铭中说:“夫人随其子官于润州,及境,亟往之,亦一恸不挟日而终。识者又知夫人之贤无愧乎兄弟如此。”

同类推荐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本书是由18位上海医科大学院士校友的故事所编撰而成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上医院士们的思想和精神,传播上医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了向上医创建八十五周年庆典活动献礼。
  •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本书搜集了十八对中国名人夫妻的爱情故事。这些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经久不息。有郎才女貌,有比翼双飞,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吴祖光与新凤霞、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志同道合、相濡以沫,如孙中山与宋庆龄、冰心与吴文藻、钱钟书与杨绛……其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爱情不是肤浅的,与当今社会某些三分钟热度的素食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热门推荐
  • 阴阳狐阴狐传

    阴阳狐阴狐传

    修炼千年的狐妖,玄狐玉狐先后来到人间,迷失在人类虚伪的爱中。爱真的是我们不可拥有的么,是不是很奢侈啊?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秦淮风月

    秦淮风月

    他是皖军少帅,手握重兵;她是落魄孤女,微不足道。当他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邪魅狂狷。缠绵后离去,便再也放不下她。烽火连天的乱世中,他说:即便得到这万里江山,也终不如你唇边的那一抹笑。
  • 穿越之男帝倾城妖娆

    穿越之男帝倾城妖娆

    女尊帝国,男扮女装,一国王爷,风流天下,天赋异禀,后宫三千美男
  • 圣枪传奇

    圣枪传奇

    朗吉努斯之枪,据说取得这把枪,并解开其秘密者,将可左右世界的命运。一段关于圣枪的传说,引出一场扑朔迷离的巨大阴谋。叶重要做的,是追查真相,揭露阴谋。
  • 无忧花:温柔阎王养成记

    无忧花:温柔阎王养成记

    一朝穿越,戏阎王,夺皇叔盛宠,一个小小的身子蕴藏大大的力量,看女主如何翻身做主人,训得阎王忠犬,持盛宠,斗小三,入得烟花之地,出得皇宫随意。持宠而娇,做的烂摊无数,奈何阎王独宠,“大胆闹,有本王!”“报告爷,王妃把尹姨娘的院落给烧了!”映风匆匆赶来。“烧得好,烧得妙!把昨日本王重金打造的羊脂玉赏王妃。”“报告爷,王妃把王太尉的书房给烧了。”映花喘着粗气儿。“王妃做得好,这是为了让王太尉的机密不走漏风声,该赏!”“报告爷,王妃把将军府嫡次子的命根给切了。”映雪步浮不稳一个踉跄倒地,脚软如细绳。某爷抬也不抬头,唇瓣儿轻启“赏!”某爷宠妻无度,玩世不恭,傲气浑然天成,这小王妃也是如此。
  • 腹黑邪女:倾国倾城

    腹黑邪女:倾国倾城

    ——《腹黑邪女:倾国倾城》简介——彼岸花旁的少女倾国倾城~风吹过那绝美少女的青丝,她无情,她冷血,她绝色倾城,她风华绝代,她很美,很美……她誓言:此生不为情所困。微微一笑天下风云乱。她的再次回归,倾尽天下。——可是,当她变成了她,还会如此冷血无情吗……当纨绔少女遇见禁欲系腹黑男,当狂傲不羁的少女遇见温润如玉的美男子,当高冷少女遇见小正太~会擦出怎样的激情火花。一次意外,她早已改变,她已断情绝爱。‘早知如今,何必当初’——最后的最后,他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南柯一梦......
  • 女帝为妖:男妃倾天下

    女帝为妖:男妃倾天下

    浮生六界,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无心无情,世间生灵皆有情,无情者,不过是还未遇到能为之动情之人。她为曼陀罗,天生薄情。不过是陪好友去人间,却因为一张画皮阴差阳错成了幻灵国最不受宠的六皇女。在这个女尊的国度,她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女,不重权位,不善心机,或许说不是不会,而是不在乎,天下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麻烦而已。可是,母皇的恩宠、皇弟的信任、还有那个她曾允诺永生永世都爱的人……她突然发现,她开始在乎了。天下,她本是不屑的,可似乎只有得到了天下才能与他携手并肩安稳一世,那没办法,她只有拿下了。
  • 爱情不跑偏

    爱情不跑偏

    关于相遇,她曾经设想过无数种可能。唯一没有想过的,就是他被人堵在街角围殴,而她恰好从旁边路过……
  • 轻飘飘的旧时光

    轻飘飘的旧时光

    谢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半城书-------------------本故事讲述了三位从同一条巷子里走出来的同龄人的命运。其中,陈江南和陈嫣华在经历了小学到大学后,成为了一对恋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无奈的人生,争吵不断。而陈虎从小命运不佳,通过努力,拥有自己的事业。为了践行儿时的承诺,陈虎带着陈江南一起闯事业,而陈江南也为了践行承诺,为陈虎远赴非洲催收货款。一面是有恩于自己的兄弟,一面是青梅足马的爱情,一面是非洲客人的拖延,同为八零后的陈江南,将如何决择,而陈江南和陈嫣华的未来又将如何,请关注。。。欢迎收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