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47

第47章 大宁之盟(2)

燕王点点头说:“你二位说的都很好。世美所虑者,亦是我所虑者;士弘所想的,恰是我要做的呢。”此时他呷一口茶,抹抹唇髭,面向张玉说:“松亭关确是难以攻打。可我若不走松亭关,行不行呢?”

“不走松亭关?”张玉诧问,“莫非此去大宁,还有另外的道路吗?”

“正是。”燕王说,“不瞒你二位,大军出征之前,我已派人探查明白,由永平去大宁,还可以走刘家口。这条道儿虽是崎岖难行,但极隐蔽,辽东军设防甚是薄弱。若不出意外,我估计五七天内即可抵达大宁城下。实在说吧,向导我也已找好了呢!”

“是吗?……”张玉怔怔地瞪大眼睛。他现在完全明白了,燕王为了袭取大宁,不仅早有预谋,甚至可谓“孤注一掷”——连北平城的安危都作为“赌注”给押上了。既然如此,他们就只能随同燕王冒一回风险了。

当然,张玉又不能不由衷地钦佩燕王:惟其敢于冒险,才有可能成功,才能成就伟业。世间好多机会稍纵即逝,这就要看人们能不能果敢地去捕捉它。他方才所谓的“徐取大宁”。实际上“徐取”就意味着“放弃”。常言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这会儿如不去争取它,没准儿以后再没有得到它的机会了。因为敌方早已警觉并加强防备了。

于是,张玉和朱能表示坚定地支持燕王奔袭大宁的计划。接下去,燕王与他们详详细细地商磋这个计划的细枝末节。张玉、朱能从现在起参与到燕王所策划的这出宏大奇谲的戏剧中来了。当幕布拉开之后,他们作为这出戏剧的重要角色,将会有精彩的表演;而作为主要角色的燕王,更会以他上乘的演技,而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所啧啧赞叹。

但是,像临出场的演员一样,燕王也有点儿紧张不安,心里没来由怦怦乱跳。他毕竟挂记着北平城的局势,所以,当张玉、朱能告辞之后,他急忙令狗儿伺候笔墨,就在烛光下给世子朱高炽写就一信。他千叮万嘱朱高炽,一定严守城池,轻易勿得出战。一切等他从大宁回来再做计较……然后,派人连夜持信返回北平。

燕王目送着送信人消失在夜色里。待那人的马蹄声也被城楼的刁斗声替代之后,他仍有些不安;却又找不准这“不安”究竟是因了什么。忽然,河的对岸传来嘎啦嘎啦的呜叫。他才蓦地想起,那儿是有一群大雁宿营的,没准儿它们受到了惊忧,被迫飞走了呢?

燕王没来由地挂记着那群大雁——它们极可能是由塞北飞来的最后的雁群。也许,“雁”同“燕”,“雁群”同于“燕军”,“头雁”同于“燕王”吗?……说不清楚。但总之他是挂记着这群大雁的命运的。

后来,他特地吩咐狗儿,到河的对岸,检查一下雁群栖息之处,有没有遗留下来的大雁。如果有,休管是病的,伤的,抑或是死了的,都拣回来让他看一看。

你别说,不大的工夫儿,狗儿还真是抱回来一只大雁。这只大雁的左翅折断了,腹部也受了伤,凝结了的黑血上粘着几片茅草的枯叶。它身上凉冰冰的,但是眼珠还能一轮一轮地动,现出哀怜怜的模样。很显然,它是被同类们遗弃在了冰冷的原野上。等待着它的只能是死亡。燕王便大动了侧隐之心。他吩咐狗儿快去唤军医,给这只可怜的大雁疗伤。而且,他准备把它带到他要去的地方……

仿佛冥冥中确有天神佑助,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十月初二(戊戌)日,燕军来到刘家口。这是从永平出塞通往大宁最近的关口。山路险隘,仅容单人独马行走。事前燕王已得探子禀报,刘家口关口仅有百余官军和三十来名“土兵”(即每年向官府领取二匹白布、按月支粮四斗的民兵)把守。这么点儿兵力自然难以阻挡燕军的步伐,所以诸将中有人主张从正面进攻。而燕王却说:“不可。强攻之,彼必弃关。弃关必走报大宁,使我计泄露,敌则得以防备。”于是,令指挥薛禄带三百精卒,请了当地一名采药老翁引路,乘夜色掩护,攀悬崖登绝壁绕至关后。由那位有“壁虎功”的军校丁胜先爬上关去,杀掉了守烽火墩的哨卒,又解除了封锁关前道路的药弩。然后丁胜学一声猫头鹰叫。薛禄听得这叫声,便带着三百精卒发一声喊,越过矮墙杀进关隘。守军毫无防备,仓猝迎敌,非死即擒,无一遗逃。燕军大队人马顺利地通过了刘家口。四天之后,兵抵大宁城下。

燕王来到大宁城的那夜,风雪弥漫,漫天里发出鬼哭狼嗥般的怪响。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但这第一场雪,就使人领略到了塞外的寒冷。他能感觉得出,马蹄的声音变了,土地肯定已经冻结。再而后,便是“噗”、“噗”的马蹄陷进雪窝的声音。举目四顾,惟有皑皑白雪了。

他很庆幸。他来的恰是时候。他能想像得出,当他披着一身雪站到宁王面前的时候,他的十七弟肯定惊得说不出话,疑是驾着风雪白天而降的神仙呢!

那时候大宁城静静地卧在雪原上。城门楼上闪晃着灯光,却看不到人影。风声弱下来时也可以听到刁斗的声响。大宁城,这座位于老哈河上游的当年辽国的中都,这座辽东军事重镇,现在却跟想像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矮小,那么虚弱,跟北平比起来真像是发育不良的侏儒。

但他知道,大宁的确在战略上极具重要地位。它坐落于喜峰口外,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北平乃至中原地区的屏障。洪武初年,东北地区的故元势力辽王、惠宁王及朵颜元帅府相继归附,先皇帝看到了它的军事价值,便在古会州之地设置了大宁都司和营州诸卫;洪武二十四年,将宁王朱权封为宁王,镇守此地。宁王于二十六年就藩之后,不断地练兵防边,随军征讨,成为著名的“塞王”。其在诸藩王中的地位,可以说稍逊于燕、晋二王,而优于其他各王。而在宁王经营下的大宁城,几乎可以称之为一座“庞大的军营”了。

但这座“庞大的军营”里,目前并没有多少驻军。大宁军的主力都在松亭关上,城内只有都指挥朱鉴、房宽所统领的五六千人。另外,朵颜三卫的骑兵,也大都驻扎在城外。所以在燕王看来,攻破大宁不会有多大的困难。然而他不想硬攻。因为他的目的不是要夺取一座城池(至少目前来说,他对这座城池并没有什么兴趣),而是要“夺取”宁王的军队,乃至宁王本人。

所以,燕王下令,让他的约八万人的军队,在这个风雪弥漫的雪夜里,围绕大宁城四面悄悄地埋伏;而他只带领五千名马步军,在黎明时分突然出现在南门护城河边,让兵士们叩关叫门。叫门之前,他和他的五千名燕军还着意地“打扮”了一下(像将要出场的演员,必须化一化妆),故意弄得盔甲不整,旗仗破烂,浑身上下透出疲惫不堪可怜兮兮的样子。

“喂,关上的人听着!快快开门吧!我们燕王来啦!投奔宁王来啦!”——燕军兵士高喊着。他们的喊声,在风雪中有一种被“冻僵”了的味道。

“喂,关上的人听着!快快开门!燕王来啦!我们快要冻死啦!……”——一枝破烂的“燕”军旗,在风雪中,在曙色里,无力地摇摆着,进入了守城兵士的视野。

燕军叩关叫门的时候,宁王朱权正在温柔乡里徜徉着。

那是大宁城里最有名的一座青楼,名字叫“鸣翠”,大概是取自“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句。却不仅仅两个妓女,而是一群;而且混合了汉、鞑靼、兀良哈、高丽等几个民族的年轻貌美女子,各具特色,互相争鸣。老鸨亦颇善经营,将那一个个的房间装饰成不同的情调儿,客官可以领略不同的风光,品尝不同的滋味儿。

三十多岁的宁王按说并不是很荒淫的王爷。他也不是如宋徽宗那样,放着宫里的妻妾不用,非要去青楼低三下四地去巴结个李师师之类的妓女不可。他迷恋上“鸣翠楼”,也只是近来的事儿。皆因为心情不好,一腔怨怼和愤懑无处发泄,便发泄到了妓女们的身上。

宁王朱权自去年(即建文元年)周王、齐王、岷王、湘王等相继被削之后,他就提心吊胆,生怕不定哪霎儿灾祸会落到自己头上。今年夏天,朝廷诏令他离藩赴京,他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返”,也落个被囚禁的下场,便抗旨不从,遂被削去三护卫。于是心情愈加败坏。而在心情败坏的同时,他发现身边多了一些监视他的贼眼儿。其中的一双贼眼儿,格外令他忧惧。那人叫石撰,是他的王府长史——一如燕王府葛诚的角色儿。此人估计已成为朝廷设在宁王府的“内奸”。他的一举一动,随时都会密报朝廷的。所以,宁王万般无奈,只好采取“韬晦”之计。他把精力投放于玩花弄草,品茗弈棋,游山玩水,打围狩猎。犹觉不过瘾,后来干脆进入了青楼。不料这青楼的好处,令他留连忘返了。

这几日他迷恋上一个叫青萍的女子。青萍二十来岁,色艺双绝。能画几笔寒梅,亦能续对子、玩双陆,更能弹奏瑶琴、唱令人销魂的曲儿。瞧上去格调儿不俗,没准儿是因父兄获罪,被卖身娼门的官家女——她具体的身世,是不会轻易向客人透露的。这个下雪的夜晚,他在青萍的房间,坐了暖炕,倚了引枕,吃着用芝麻、瓜仁、核桃仁、盐、笋、玫瑰、雀舌牙儿等调制的香茶,听她唱了一曲柳永的《定风波》。当唱到“暖酥消,腻云辑,终日恹恹倦梳裹”时,那长长的乌云往后一甩,就使他心里索地一跳,麻痒痒的。唱至“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时,她抬眼向窗,恰好雪片儿噗噗地打到窗纱上,濡湿了的地方,很像是她的泪痕。她或许触景生情,陡然泪水盈眶,睫毛颤颤。好歹煞住尾儿,已是泣不成声,将身儿俯在了瑶琴上。引得他既痛又爱,向前搂抱,亲拭其泪,温言款语,百般地安慰。后来他们便在这温炕上,在猩红的毡子上爱得死去活来。青萍用她训练有素的肉体技巧,把他送人了温柔乡里。

他被内侍李纬的敲门声惊醒时,天已大亮。青萍那时也还躺在被窝里,露了半截臂膀。李纬说,朱鉴和石撰在楼下客厅里,有急事求见。他便有点不高兴,斥李纬道:“唉,如何领他们到这地方儿来呢?”此时青萍醒来了。她也不怕冷,也不怕碍太监的眼儿,赤裸着身子就帮他穿衣服。他还未下得楼梯,看到指挥使房宽、朱鉴和王府长史石撰已等在楼梯口儿上。他们向他请安。本来他是有点尴尬的(虽说如今已不似洪武朝,王爷们或者官僚们狎妓要受严惩,但做这种勾当,毕竟不是光彩事儿),可没料想石长史的头一句话就让他把这尴尬忘掉了。

“燕王来了!”石撰说。

“嗯?”他一怔,差点儿一脚将楼梯踏空。李纬忙把他搀住。他定定神儿,问石撰:“他在哪里?”心里说:可不会是就在妓院门口儿吧?

“燕王殿下在南门之外。”

“啊啊。那就好了。”这时他已走下楼梯,朝妓院门口走去。他想赶快离开这地方儿。他的车舆已在门口等候。当他钻进舆亭时,石撰问他:“殿下,这是要去哪儿呢?”

“去南门,接燕王啊。”他说。

可是石撰和朱鉴却拦住了舆车。朱鉴说:“殿下,燕王可不是自个儿来的。他还带有五六千兵马呢!”

“那又怎么样?”宁王说,他不明白朱鉴这话是何意思。

朱鉴说:“殿下,依臣之见,还是待先弄清楚燕王的来意再说……”

石撰也说:“为防万一,燕王的兵马无论如何不能放进城来。”

宁王拍拍脑门。他脑子先还木着的,这工夫儿冷风一侵,完全清醒了。所谓“清醒”了,一是朱、石二人说的对,对燕王突然的造访——且是带着兵马的造访,他不能不加以提防;二是他也清楚了他现在的处境——虽说王位尚未被削,但兵权却已无有。而且,关于大宁城乃至王府的大权,如今,是都司的指挥使说了算的。他应当非常尊重朱鉴的意见才行。

于是,他和朱鉴、房宽、石撰,就在鸣翠楼门口商定:只允许燕王带一二随从入城;其余人马,只能在城外驻扎。本来宁王觉得燕王是他的四哥,他是应当亲自出城迎接的,但石撰却认为,燕王现已被朝廷削去爵位,被废为“庶人”,因为宁王身为亲王,不能出城亲迎一位“庶人”。至于燕王进入王府之后,他兄弟二人行“家人”礼,叙手足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宁王望着飞飞扬扬的雪花,叹口气说:“也罢,就依你们说的办吧!”

“十七弟!”

“四哥!”

燕王从马上滚下来,差点摔倒。他帽上、肩上积了一层雪,长髯上的涎水结了冰,而眉毛上也亮晶晶有霜。腿脚大概冻僵了,所以踉踉跄跄,一瘸一拐。手指则像是硬梆梆的冰凌。宁王用力将他扶住。兄弟俩顺势搂抱在了一起。

这是在宁王府的端礼门上。

宁王府建的比燕王府晚,但根据洪武皇帝的诏令,所有藩王的府邸须是一样的规制,殿堂和城门须是一样的名称,所以两座王府大同小异(因燕王府利用了元皇宫的旧址,故比宁王府显宏伟),刹那间燕王还真有点“到家了”的感觉。他早已酝酿着的“兄弟之情”这工夫儿使他流出了真实的热泪。

“十七弟,你四哥这是穷蹙所致,无奈何才投奔到你这儿来了!”他欷嘘着说。

“啊啊,四哥莫要心酸……咱们先进家去,有空儿说话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热门推荐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异世封圣

    异世封圣

    林铭,一个本该好好享受大学时光却因为一场车祸而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也许穿越的方式有些俗套,但他的人生从此可并不俗套,修武技,战神兽,一路如同开挂般的修神之路,泡御姐,勾萝莉,人生如此乐的逍遥,也许,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剑圣之道

    剑圣之道

    谁道妖魔便为恶,谁说命运是束缚,不过是凡人自欺欺人罢了!昔日剑尘,今日陆天;洗净铅华,磨灭棱角,踏上不一样的剑圣之道!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土地老爷

    土地老爷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做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生灵。无论他们是人,妖魔,修道者。PS:我写的书,从来都不过分YY。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相信不会让你感到失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又开始更新了。。。。这本书是我几年前的一个作品。最近读起来发现很有味道,所以决定继续写下去。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相思十里渡

    相思十里渡

    谁,执我容颜,敛我半世痴狂谁,携我之手,为我一世戎装谁,为我执伞,融我半世冰霜谁,拥我入怀,许我一世无双谁,抚我青丝,怜我半世忧伤谁,描我剑眉,愁我一世沙场谁,挽我发簪,诉我半世离殇谁,言我红妆,忆我一世寒光谁,替我征战,驻我半世边疆谁,念我血裳,伴我一世辉煌
  •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本文用温婉的笔锋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意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 书之信

    书之信

    在分开的第十年,我们终于再次相见。你嫁为人妻,日子过的很幸福。而我却一直在等你,等你的回信。人们总说,小说里的情节是不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当我真实的感受到时,却已经把你弄丢了。
  • 字师传说

    字师传说

    拟物卡,器卡,附身卡,套卡,神卡……这是一个字卡的世界红鹿,黑铁豹,铁甲兽,地心虫,飞龙王,九头龙,黑暗巨龙……这是一个拥有众多奇禽异兽的世界,红卡猎人,橙卡猎人,黄卡猎人……这是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世界,字徒,初级字师,二级字师……这是一个拥有神奇秘密的字师世界。一个穷小孩,因缘巧合下,获得了两张字卡,从此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巅峰之路,塑造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字师传说。***********************************************************本书已A签,喜欢的朋友可以放心阅读收藏!
  • 重生之黑色年华

    重生之黑色年华

    一个冷血杀手的少年,从小活在复仇的骗局之下,直到身死之时才明白这大多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也许是命运的怜惜,重生的他毅然而然走上了一条追求人生巅峰的权利之路,毅然踏入黑道的他,双眸之中有的是刀光剑影,有的是血雨腥风,有的是挡我者死的决心。看他是否能够硬撼各路挡在他面前的庞然大物,看看这一切到底是命运的怜惜,还是命运的嘲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