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23

第23章 血里浮起新“储君”(2)

不错,朱允炆已结婚了。其实,早在他为父亲居丧期间,祖父已为他选定了正妻。他是光禄寺少卿马全之女,比他小一岁。去年夏天,也就是说,他为父亲服丧三年刚刚期满,皇帝便张罗着为他举行婚礼,马氏亦被册封为皇太孙妃。皇帝把这件事看得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国祚,关系到社稷,而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那铺天盖地的贺帖、喜幛他看都看不过来。那位在东角门上冒死抗奏,力谏皇上“储君”应由嫡长孙朱允炆来做的刘老先生,更是热情洋溢地奉制作诗,题写喜联,为婚礼增色不少。可是,说也怪,他对“结婚”这件事毫无兴趣。“洞房花烛夜”,远非诗中描写的那样美好,连“合卺”礼他觉得都似无聊的游戏。他只觉得“结婚”更增加了心头的沉重感。他必须为家庭中增加的这个人,承担后半生的责任啊!

当然,他必须慢慢适应婚后的生活。他不可能再与弟弟们并床而睡了。他必须与皇太孙妃谐龙凤之欢,并尽可能早地为皇帝生下曾孙。

“‘其志不忒,正是四国’。‘忒’者,差错也。这二句的意思是:他的仪态没有差错,才可以为‘四国’之长,受天下人拥戴……”

黄子澄讲得不错。他作为皇太孙,大明朝的“储君”,必须仪态端正,举手投足皆合乎法度,方能做国人的楷模,受天下人的拥戴呢!……

黄翰林讲约一个时辰。讲毕,照例应该赐先生酒饭。皇太孙由詹事府执事官员及侍讲官簇拥着,先暂人殿堂南间小憩。在候酒饭的工夫,黄子澄发现皇太孙显出有心事的模样,便含蓄而问:

“殿下,臣方才讲的,可有错谬处吗?”

“不不。”朱允炆说:“先生讲得极好,我深得教益。‘治国必先齐家’的道理,我若明若暗懂得了一些。不过,有些事情,还须再请教先生呢。”

黄子澄忙跪下道:“承殿下不耻下问,臣深感荣幸。”

朱允炆赶紧上前搀起黄子澄说:

“今日是来不及了。另择个日子,我想单独跟先生谈谈……”

数日后,皇太孙朱允炆在东角门单独召见了黄子澄。

这并非正式的会见。是在皇上主持的会议散后,御舆回宫,群臣告退,朱允炆只对黄子澄说句“先生请留步”,詹事府其他官员知道应当回避,随即散去了。然后他和他开始了密谈。

这次谈话没有记录。谈话的内容是后来朱允炆登基之后才披露于世的。

话题是从日前在文华后殿读《大学》开始的。朱允炆劈头就问:

“所谓‘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国君的仪态、品质都没有差错,他就能治理好国家吗?”

黄子澄略作沉吟后回答:“这只是说了一面,国君必须‘其仪不忒’;然而……”他没有继续就《大学》上所引用的《诗经》里这句话展开去谈。他知道把这个问题谈深谈透,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很显然,皇太孙心中定有许多苦衷,需要向人倾诉,以便释疑解惑,寻求对策。

黄子澄不由地一阵激动。他预感到,“储君”准备拿他作“知己”对待了。

他热切地等待着皇太孙的倾诉。

但朱允炆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张不开口。

许多话,从何谈起呀!

他记得,父亲临死之前,曾抓住他的手说:“炆儿,我死之后,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你这皇太孙,比我这皇太子,怕更难做呀!”

他就说:“父亲,那我何必做呢?”

“不,你必须做,千方百计要做!”父亲说:“我已经来不及了……有些话我得快嘱咐你,你一定要注意……”

“那你就说吧,父亲。”

“你当了皇太孙,千万小心一些人!这些人虎视眈眈盯住你的位子。他们叫你不得安生……”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是带刺的‘棘杖’。皇祖父大诛功臣武将,就是给我拔刺儿。”

“咳,不对!”父亲急得喘不上气来,“父皇他拔的刺不对!”

“为什么不对?”他大为惊诧,“难道他们不是奸臣?不该被杀?皇祖父还会错了吗?!”

“咳,炆儿,你还小,我也不容易讲清楚。但你一定要记住:敌人不是那些功臣武将,而是,而是……”

“到底是谁?”

父亲的声音本来就弱,此时还怕别人听见似的,让他把耳朵贴过去。他听后大吃一惊,几乎跳起来。

父亲所说的敌人,竟是他的几位亲叔父!

这真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父亲和他的亲王兄弟们,平常严谨遵循《昭鉴录》和《祖训录》,他们都把《祖训录》抄写到王宫正殿东墙壁上,以便随时观览自省。他们从在“大本堂”时起,就学习《四书》、《五经》,恂恂然大讲“治国齐家修身”的道理。他们张口闭口皆是“忠孝仁义礼智信!”……难道亲骨肉也会成为仇家?难道亲叔父也会成为敌人?!……

“从来祸起于萧墙啊!……”父亲说。一脸的痛苦与无奈。

父亲说这番话已是三年前的事了。如果说,那会儿朱允炆对父亲的话,仅感到懵懂与震惊,那么现在,他心里是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叔父们的威胁。

他这些藩王叔父差不多都掌握兵权,有的甚至掌握重兵。按照朝廷规定,每位驻藩亲王可拥有三护卫军队。洪武十年,又宣布增加秦、晋、燕三王的军队。秦府原有西安护卫军一千四百五十一人,增加羽林卫军二千二百六十四人;晋府原有太原护卫军一千六百三十人,增加兴武等卫军二千二百五十一人;燕府原有燕山护卫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增加金吾左卫二千二百六十三人。后来《皇祖明训》又规定:“王府指挥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这实际上就等于放开了对各王府军队的限制,所以各王到底有多少兵,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皇上大诛功臣武将,将统兵之权转移到了几位藩王手中。几次征伐北元的战争,军队都要听从燕王、晋王节制。除燕、晋二王外,参与北方军务的还有齐、代、肃、辽、庆、宁等亲王。真中齐王从洪武二十二年以来,数次带兵出塞,常以武功自喜。其生性暴戾,跋扈不羁。而代王桂,于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后,曾受命立卫屯田,又率护卫随晋王出塞,且颇习军旅。他跟齐王一样,也是暴虐不肖之徒。其他如辽王植,其藩地广宁为战略要地,他也通武略,屡建功;宁王权所驻的大宁,地处喜峰口外,东连辽东,西接宣府,乃北方军事重镇。当地有朵颜三卫突厥族骑兵,骁勇善战。宁王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足见其军力之盛。不仅这些封藩边地的藩王,即使是内地的楚、湘等王,也都练兵守备,具有一定实力。总之,有这些如虎似狼的叔父们在外分镇,这便是朝廷的隐患。他们不会老老实实,不会甘心情愿向朱允炆这位小侄子俯首称臣。皇祖父健在还要好些,一旦不在,难保不出祸患!如不早加防范,将来朱允,坟说不定死无葬身之地啊!

朱允炆的这番担心并非多虑。他在一些所谓的“小事”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威胁的存在。

比如说,洪武二十六年秋八月。秦、晋、燕、周、齐五王来朝。他在与叔父们见面时,便出现了无法避免的尴尬。这尴尬首先是由礼仪引起的——鉴于他是以“皇太孙”的名义入主东宫的,辈份比亲王们低,年龄也小,朝廷便修订了“亲王来朝仪”,决定“在朝行君臣仪。便殿行家人礼”。据此,先由几位叔父在东宫的正殿,向他行四拜大礼,尔后再入便殿,由他向各位叔父行“家人礼”,以叙“亲亲之情”。当五位叔父向他跪拜的时候,他自己先已感到不安了,汗都沁出了背脊;偏偏周王在跪的过程中喘气不畅,有意或无意地崩出一个响屁,闹得几位叔父憋不住要笑出声来。詹事府的执事官员也发了怔。这且不讲。那一日,皇上赐宴诸王,令他在座作陪。宴罢他随诸王出殿。忽然有人在他背上击一猛掌,又将一口酒气喷过来说:“嘿!想不到侄儿能有今日!”扭头一看,原来是燕王。他当时毫无防备,不知该如何作答。偏皇上尚未走远。已把方才的情景看在眼里。皇上便皱起眉头斥燕王道:“咄!何故挞皇太孙?”燕王当即意识到刚才的言行是有点胡闹了,一时竟手足无措。此时他已回过神儿来,反替燕王回护说:“这是四叔喜爱侄儿的表示呢!”皇上才转嗔为喜。……

如今,这些看似无聊或玩笑的“小事”,想起来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尤其是联想到蓝玉临刑前喊的几句话,使他意识到危险正悄悄逼近。蓝玉曾在断头台上朝皇宫的方向大喊:“朱公,朱公!……你以为天下真的太平了?何不留一二大将以防不测呢?”蓝玉所说的“不测”,指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是燕王或者晋王、宁王?

朱允炆还记得父亲病危期间曾跟他提起过:“蓝玉久在北边统兵,似见过燕王行事不端,有望气者称‘燕有天子气’,恐有异谋,曾提醒我预加防范。他是我家亲戚,总是近着一层儿,说这话应是好意。”……如果事情真被蓝玉不幸而言中,便如何是好呢?蓝玉等一批大将军活着的时候,他们统兵在北,对燕王、晋王也是个牵制;如今他们都死了,燕、晋二王不更加有恃无恐了吗?……

朱允炆忧心忡忡。他觉着应当把他的担心告诉皇上。皇上是他惟一的依靠;而且,也只有皇上才能避免“不测”之事的发生。

他鼓了很大的劲,决定将蓝玉的提醒直截了当地向皇上讲出来。但一旦见到皇上的威仪,他先就有点气馁,吞吞吐吐地表达不清意思了。

那时候皇上刚刚把《逆臣录》布告天下。这位老人为了皇太子,曾杀掉两万人(那是受胡惟庸牵扯的两万人);为了皇太孙,又杀掉两万人。朱允炆想像不出两万人乃至四万人的鲜血能盛满多少个浴池——因为那天皇上刚刚洗浴完毕,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联想。刚走出浴池的皇上显得神采奕奕,满面红光。老人家颇以自己的大肆诛杀而自豪。他在孙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他说:

“我为你完全拔除了棘杖之刺,日后你可以做个太平天子了!”

“可是……”朱允炆踌踌躇躇地说:“可是还有北地……”

朱允炆说的“北地”,指的应是燕王或者晋王、宁王;然而洪武皇帝却听成了“北元”。当即又说:

“你勿须担心!我以御虏防患之事付之诸王,他们可使边尘不动。”

“然而……”朱允炆终于鼓足了勇气。这毕竟是个机会,他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便说:

“虏患不靖,可以诸王御之;若诸王不靖,谁去御防呢?”

洪武皇帝怔了一下。他收敛起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认真地盯着朱允炆。他没想到孙子会有这样的忧虑。沉默良久,皇帝反问朱允炆:

“那你的意思如何呢?”

“以德怀之,以札制之。”朱允炆说。这两句话在心里已藏了许久。他还要说的是:“若仍不可,则削其封地;若再不可,则废为庶人;若还不可,则只有举兵讨伐了!”然而或许性格使然,后面的几句话说得含含糊糊,朦朦胧胧;尤其“举兵讨伐”四个字,竟又咽了下去。

皇上也许没太听清他的意思,也许对他的意思不感兴趣。“封藩”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以藩王代功臣”而御虏防患,亦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他们爷孙俩对究竟何为“棘刺”,看法儿迥然不同,因之谈不到一起去。所以皇上打个呵欠说:“是啊,办法总是有的。”便结束了谈话。

皇上的态度非但未使朱允炆释怀,反倒又添了一层忧患。眼见皇上春秋已高——今年已六十九岁,说话问便要进入“古稀”。以后的日子是他朱允炆的,好与歹都要靠他自己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啊!

朱允炆觉得黄子澄系东宫的人,太子在日对他不薄,而他在探太子病时,太子亦流露了“托孤“之意。故此朱允炆才决定找黄子澄谈谈,听听他对藩王拥兵一事有何看法,能否想出对策。

想不到黄子澄早已揣知皇太子的心病。见他难以启齿的模样,便说:

“殿下召臣,是否担心藩王出事?”

朱允炆眼睛一亮,说:“啊,此正是我所虑者……”

黄子澄点点头:“诸王乃殿下之尊属,各拥重兵,其所作所为多不法。皇上百年之后,不知他们会如何对待新主?”

朱允炆心里发热,暗想:这人确是知我痛苦!便问:“依卿之见,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说:“臣以为此事不难处置。诸王府的护卫军士,仅足以自守,而朝廷军卫,犬牙相制,倘若诸王有变,只需临之以六师,谁能抵挡?汉朝七国并非不强,最终还是灭亡。这便是以大制小、以强制弱的道理。”

黄子澄显得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话时袍袖一扫,极像是秋风扫落叶。这有点出乎朱允炆的意料;但毕竟感到了宽慰。他想黄子澄一定了不起,将来一定要倚重他的!

黄子澄所说的汉朝七国的掌故,朱允炆当然也知道的。汉朝初期皇帝的亲属被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王,封地大的王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其中吴、楚、齐三国的封地加起来相当于全国的一半。他们的力量的确比现在齐、晋、宁等王要大得多。那时候各诸侯王在他们的独立王国内征收租税,煮盐铸钱,乱行不法,与朝廷相抗衡,当时的局面要比现在严峻得多,文、景两帝采取贾谊、晁错计,打击诸侯王势力,逐步削减王国封地。景帝前三年,吴王刘濞和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叛乱。朝廷即以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个将军,仅三个月即将七国击败。叛乱的或自杀或被杀。此后诸侯王国又经武帝的进一步削弱,便名存而实亡了。

朱允炆从汉平七国之乱的故事里受到启发,也受到了鼓舞。从现在起他就有了“削藩”的念头了。他对黄子澄这位曾拿过会试头名的大儒寄予厚望,殷切地说:

“谢卿指教。到时候全拜托先生了!”

黄子澄便受宠若惊地顿首道:

“蒙殿下不弃,臣敢不效命吗?”

同类推荐
  •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我行我诉: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自传

    在最近几年里,没有哪一位运动员像斯特凡·埃芬博格这样处于聚光灯下,成为舆论的中心人物。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比如荣获2001年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很富有传奇性,他在1994年世界杯赛时被赶出国家队,也同样是一段奇闻。关于他的失败的婚姻以及他的新女朋友克劳迪娅·施特伦茨的报道已经屡见媒体。现在斯特凡·埃芬博格第一次自己站出来发言了,他说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敏感的讲述者,他生活中的有些情节跃于纸上后听起来就像是由一位充满幻想的小说家写的。他充满感情地讲述了他的开端,他怎样从一块墓碑上摔下来压断了腿骨,以及他怎样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自己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的伟大梦想。
  • 原来慈禧

    原来慈禧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受宠贵人到独揽大权的皇太后,可谓至尊红颜。她的一生充满痛苦,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历经人生低谷。慈禧,一个没落王朝的主政者,她的形象被谎言,传说所遮盖,历史渐渐模糊。何为真?何为假?真实的慈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对慈禧的身世谜团、宫中遭遇,政治生涯以及个人生活起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披露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并提出言之有据的独到观点;同治死于天花、梅毒并发症;戊戌变法中慈禧并非完全反对变法;修建颐和园动用的海军资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等等。作者还以一种文学化的细腻笔触勾勒了慈禧感性的一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化的慈禧。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莫扎特 里姆斯基

    莫扎特 里姆斯基

    王建勋、郑毅编著的《莫扎特 里姆斯基》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莫扎特里姆斯基》对莫扎特、里姆斯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武皇临世

    武皇临世

    天木大陆,青、赤、白、黑、黄五棵巨形大树,分别屹立在大陆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千丈的的树干拔地而起,巨大的树冠耸入云霄,根本看不清这树有多高!天木大陆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天木大陆灵气充盈,这里没有斗气,没有古武,法术就是这里的一切!没有法术的人在这里就是平民就是废物!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废材林武走上另一条道路!
  • 可不可以不修仙

    可不可以不修仙

    三观一定要端正,积极响应国家净网活动!
  • 抢来的这个女人有点坏

    抢来的这个女人有点坏

    她---宋飘飘有着一双迷惑人心的褐色深瞳,对追求她的男人都不削一顾,当她知道她的生活需要她的帮忙时,毅然的带上假发,遮住褐瞳,假情假意的对着那个被她称作金主的男人笑,只因她成为了那个商业大亨的情妇。。。每月会定期收到一笔不小的生活费,然后每天陪着这个胖硕的男人应酬着,以为生活就会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一天,她看到了那个和他一样褐色眼睛的邪媚男人。“呵呵,朱总,今日不谈公事。”视线转向他身后的女人。“朱总眼光不错啊。”褐瞳发出的别样光芒让飘飘觉得不舒服。“哦,这位是飘飘,宣总,今晚小弟给您安排了特殊节目,公事等明日再谈。”朱金主献媚的说着。听到朱金主自称小弟,飘飘嘲讽的冷笑了,虽然就那么一瞬间,她却看到他探究的盯着她看,他看到了吗?飘飘不自在的瞟向别处。用耳语对着朱利伟说了些什么,看到朱金主身子僵了下,但是转而变得殷勤起来“宣总您放心吧,小弟一定给您安排好。”但是那晚,她还是收下了金主的一百万支票,待在他的房间等待他享用。。当飘飘以为他不会回来时,门从外面大力的撞开,一对男女正在她面前上映着激情现场直播。什么情况。。。。看着两人无视她存在般继续疯狂的啃着双方。她随手拿起笔在一张卡片上写了一串号码,然后冷淡的经过二人,把那张写有号码的卡片插在美女的胸罩上,正好他在那里奋斗着,动作停止,不解的看着卡片。“宣总,今天您先忙,我答应过朱总会陪您一次,先欠着,您现在是我的VIP哦,有空了联系我,限时三天。过期不候。拜拜“看着他的褐色眼睛,唉~和她眼睛一样的颜色,只是这个男人。。。。看了眼他抱着的女人。没品味。没理会两人错愕的目光走出房间,顺便帮他们关上门。。。这是小瞳很想写的一个故事,吼吼~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小瞳新文《亲亲鬼老公》希望大家会喜欢:http://read.xxsy.net/info/247099.html
  • 斗剑

    斗剑

    这世间,何曾有永生不灭的魂灵,唯有斩不断的人心。今日之因,必有明日之果,而今日之果,亦起于昔日之因。一把剑,在十三岁时开启他的纵横之路,前方却是迷雾重重……人世间,充满着杀戮,要想不被人踩在脚下,那就拿起剑,将他人的头颅斩下!
  • 雪落千年

    雪落千年

    我们的爱,只有一百天。不是因为我不爱你。而是因为你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百天就好似昙花一现,绽放那一刹那间但我会细细品尝每一天的滋味--契子——地狱中的恶魔永远不会了解天堂的甜蜜——天堂中的天使永远不会了解地狱的苦痛还记得哪个午后,你拉着我的手问: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会不会忘记我......介里陌小鱼,之前在17K小说网里发过但后来进不去了TT在这里重新来过~
  • 众神之赐

    众神之赐

    “锋利而致命的细小冰刃,被黑色的狂风裹挟着舞步妖冶而血腥。像是花的使者来过,血一样的花,花一样的血他看到巨大的海蛇撕开冰封的土地裂缝中喷涌出混合着鲜血的巨浪。然后巨大的灰黑色冰锥轰鸣着从天而降激扬起钻石星尘一样的冰屑。”——岁月的史诗·第一章·第十三节
  • Rinkitink In Oz

    Rinkitink In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繁星落

    tfboys繁星落

    灯火阑珊,晨光熹微,梦破之时是喜是悲。两条平行线,注定怎样深刻都无法相交吗?繁星陨落,十年内亦不悔。是写一个四叶草的十年日志还是与三只遇见,男主是谁,大家多多提意见吧。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商道上,前辈商人秉承利义之道,遂成就声威余烈,雄霸一时,惠及家邦。今日学经商者,初出道时,也许对商道有些陌生,有些困惑,不怎么敏感,手段不怎么高明,可是一经参悟其间新意,也会如得“终南捷径”一般,志满意得。本书将教你怎样向李嘉诚那样去经商、向杰克·韦尔奇那样去管理、向比尔·盖茨那样去赚钱。
  •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广告的消费心理学基础,深入挖掘出广告运作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