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7500000022

第22章 血里浮起新“储君”(1)

洪武二十六年初春,农历惊蛰日。凉国公蓝玉像往常那样,穿了他的大独科花一品绯袍,赴早朝来到西华门。其时天尚未明。守门的锦衣卫借着灯光检查他的牙牌。他的牙牌上刻有“勋”字。但有一位指挥衔的锦衣卫官员却不肯相信,瞅着他的脸和牌子细核对:“你是凉国公蓝玉?”他那时正想打个呵欠。他刚要把呵欠喷到对方脸上,不料对方把脸一变,喝声:“拿下!”呵欠倒未喷出,人已被五花大绑押走了。

蓝玉没有被押送刑部或大理寺的监狱,而是进了锦衣卫的下属机构南镇抚司。对这个地方他以前只听说过,但没有见识过。一般来说,朝臣获罪都乐意进“三法司”的监狱;而一旦进了南镇抚司或北镇抚司,就知道不死也要脱层皮的。所以蓝玉大喊大叫着:“我要见皇上!”但没人理睬他。只是把一件一件刑具摆放到他的面前。

先是一般性的拷打。继之是拶夹。三根夹棍儿把他两条小腿一夹,再由行刑的两人左右拽绳儿,蓝玉立时疼彻骨髓。再之后又有人取过谓之“木手”的手棰,有节奏地敲击他的两肋。他便在这击鼓般的声音里昏死过去了。待醒转来,锦衣卫佩服他是条汉子,体质也还不错,便又招待他车辐、火炙、烟薰。最后把一双“红绣鞋”提到了他的面前。

“红绣鞋”乃镇抚司特造,也是独创,是一种鞋状的铁器。先把鞋给犯人穿上,然后加热、烧红,直到皮焦肉烂。蓝玉刚刚觉得绣鞋变红,便呻吟着:“我招我招!”……随后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那时候朝廷刚刚重申:审讯犯人不得用刑,严禁锻炼成狱。

蓝玉终于弄清了,他的罪名是要谋反、弑君。有人揭发他勾结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将在洪武皇帝到南郊先农坛行“藉田”礼的时候,发动政变,夺取天下。

举告蓝玉的,是一位叫蒋献的锦衣卫指挥。此等人物名不见经传,但本领极大,侦探的手段也颇高明。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办理的是很特殊的“诏狱”。连国公们甚至王爷们,提起南、北镇抚司也谈虎色变。

其实,连皇帝本人也未必相信蓝玉真会谋反、弑君。皇帝要杀他的直接原因是这人太过骄横,怙恶不悛。在闹腾过强占东昌民田、蓄庄奴为非作歹、夜闯喜峰关、私姘元帝妃等事端之后,皇上曾予以谴责,并镌其过于功臣铁券。无奈蓝玉不思悔改,甚至对皇上也显示了傲慢。特别是最近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皇上授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德兼太子太师,而令他兼太子太傅,他觉得比冯、傅二人矮了一头,便怏怏不乐。背后发牢骚说:“凭蓝玉的功劳,难道不堪太师之任吗?”这也罢了。有一回,他竟指着皇上的龙舆(当然不是指着皇上本人)对身边一位“僚友”咕哝道:“你看,他已经在疑忌我了!”……或许就是此类的话传进了皇上的耳朵。皇上忍无可忍了。

当然谁都知道,皇上要杀蓝玉的真正缘由,还是由东宫“储君”(现在是皇太孙)着想,拔除其“棘杖”之刺。否则不会因蓝玉牵扯那么多人。这是继胡惟庸案之后又一震撼朝野的大案。皇上亲拟《逆臣录》,手诏布告天下,坐党论死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皆被“夷三族”,“磔于市”。总计株连被杀的将近两万人,真是血流成河!

蓝玉只是伏诛,而未被寸磔,死得还算是舒服。临刑之时。刽子手见他身伟面赤,确有大将风采,便因钦敬而给予关照,活儿做得特别干净,他脖颈上只有点凉风拂过的感觉。就在这凉风拂过之前,他还来得及望着奉天殿,朝皇帝的宝座大喊:

“朱公,朱公!(他已不再喊“陛下”了)果然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朱公啊!你以为天下太平了吗?何不留一二大将以防不测呢!……”

皇帝没听清他呜噜了些什么。那时皇帝的注意力已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一年后,被蓝玉稍有点儿妒忌的太子太师傅友德,莫名其妙地被皇帝赐死。一个月后,定远侯王弼“坐事诛”。又两个月,太子太师冯胜下场跟傅友德相同,以莫须有罪名被赐死。至此。明室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总计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后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之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善终。汤和绝对聪明,见皇帝疑忌功臣,趁早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故而享年七十寿考终身。沐英、汤和两位,真是太幸运了。

“朱公,朱公!……你再往北看看吧!难道不需再留一二大将,为你的天下防备着点儿吗?”

蓝玉这临死前的呼喊,尽管皇帝听不到,但却清楚地传进文华殿,震荡着皇太孙朱允妓的耳鼓。

朱允炆坐在文华后殿他父亲坐过的位子上。

这已是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的春天。

春天,恰是读书的大好时光。除掉了丧服的皇太孙朱允炆,现在最需要的便是读书明理。

根据朝廷颁布的礼仪,他一般是在早朝后,直接来到文华后殿的。他的几个弟弟——允燧、允煌、允燥也来到这里伴读。届时有詹事府的官员主持,请他先升座,然后侍读,侍讲者入殿行叩头礼。然后内侍为他展书,然后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退而复班次。然后侍讲官为之讲解……开始他觉得极不习惯:徒弟如何受师傅之礼呢?如何连展书也要内侍伺候呢?然而日复一日,习惯成自然,他也便安之若素了。

这一天讲课的师傅是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名湜,以字行),极有才华,当年曾得过乡试头名。他遵照皇上的意见,安排的课程是《四书》里的《大学》。讲稿基本上就是朱熹的《四书集注》。《大学》按说朱允炆是早就读过的;但皇上说了,以前读过,仍须再读,深读之。慎思之。以皇太孙的身份,绝对会读出新意的。

黄先生先领他们朗读课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人偾事,一人定国……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伴读声参差不齐,却也嘹亮。然后黄子澄释之曰: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治好家庭。意思是说,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一国人民的人,那是没有的。所以那些国君只要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并治好自己的家庭,他即使不出家门,亦能完成对全国人民的教育。因为在家孝顺父母的道理,就是侍奉国君的道理;在家尊敬兄长的道理,就是服事长官的道理;在家慈爱子女的道理,也就是支使全国人民时,要以慈爱为本的道理……如果国君一家仁爱相亲,那么全国人民将受到感化,便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谦让相敬,那么全国人民也将效法,便会兴起谦让的风气;如果国君贪利暴虐,那么上行下效,全国人民便会见利忘义,犯上作乱。国君所作所为的关键作用,竟有这样的重要。这就叫做国君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国君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安定国家……”

黄子澄讲解的过程中,朱允炆的目光便柔柔地落到他的三个弟弟身上。他的三个弟弟也下意识地望他,兄弟们的眼里都亮晶晶的。他们好像在说:“大哥呀,我们的好大哥!父亲已经不在了,我们不仅要拿你当兄长尊敬,还要拿你当父亲孝敬。可你也要好好照拂我们呀?”……朱允炆的心里就发热,鼻头也微酸。

朱允炆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他的父亲背诵这段课文,使他几乎耳熟能详了。他的父亲从在“大本堂”读书时,就接受这种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而他也于中受到了薰陶。可以不夸张地说,朱允炆的个人品格——比如他对待父母的孝敬,和对待兄弟的关怀;甚至再扩而大之,包括对家庭之外的人的仁爱——都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朱标。他在家庭里边所做的无可挑剔。

在为父亲服丧的日子里,朱允炆“居庐毁脊”——脊背都弯了、驼了,连皇祖父都因之痛惜得落泪,而他仍不忘对三个弟弟的关怀。这三年里,他与三个弟弟,用膳则同桌,睡觉则并床。且还要时常督促他们的读书学习。这一点连他的祖父都为之感动。有一回祖父来到东宫,见朱允炆正与三个弟弟床并床头靠头,热热乎乎谈论着什么。祖父一时高兴,随口吟出:“兄弟相怀本一身”,让允炆对个下联儿。允炆不假思索便对曰:“祖孙继世宜同德”。祖父对他非常满意。祖父笑着频频点头:“啊,允,坟大有长进,我选了个好皇太孙啊!”

的确,朱允炆自父亲去世,或更严格地说,自登上皇太孙之位后,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成熟了。他尽可能地以“国君”的标准规范自己。而不能凭自己的“天性”行事。大概不会再吟出什么“影落江湖里”的诗句,或者“雨打羊毛一片膻”的下联儿了。可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说实话,他朱允炆真不想当什么皇太孙,更不想当皇帝。他喜欢读的书,并不是他要读的(或要他读的)书。

说也奇怪,他好像特别锺爱名山大川,松涛海浪。他也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境。但他不可能走出紫禁城而浪迹天涯。那种无忧无虑的隐逸生活,只是在梦里出现过罢了。

他也很喜欢丹青。偶尔有机会读到宫里收藏的名画,便会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仿佛心都贴了画上,随其韵而律动。王冕的梅,他也曾描摹过,且自认为得其趣旨。但却因此而受到父亲的呵斥。父亲不准他再玩儿什么丹青。“宋徽宗的画很好,可他做了亡国之君!足见画是不能玩儿的。偶尔吟吟诗弈弈棋也还罢了。”言犹在耳。他不能忤违。丹和青他早束之高阁了。

毫无办法。谁叫他是皇帝的嫡长孙呢?

其实他本不是长孙。他有个大哥叫雄英,但早夭折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了他必须接受皇太孙的册封。

他捧到“皇太孙册宝”的时候,那金册和龟纽金宝上映显出了父亲的面容。父亲在他弥留之际,为获得这件皇太孙册宝,呕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父亲胜利了。为了父亲,他必须学会做皇太孙。他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皇太孙册宝”上曾映显出母亲的面容。父亲去世后,母亲仿佛突然意识到了父亲的价值。她完全垮了,甚至都不想活了。害得他和弟弟必须好生看守,生怕出现意外。

说实在的,朱允炆从懂事的那天起,他就发觉父亲和母亲极其陌生。父亲或许不需要母亲,母亲或许也不需要父亲。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彼此的话语和颜色,却又无懈可击。但朱允炆明显地感觉到了,父亲最关心的是他而不是母亲。所以在父亲生病、危亡期间,守在病榻前须臾不可离的,也恰恰是他而不是母亲。为此,他曾估计母亲对父亲的死不会过于伤心;但事实恰恰相反。母亲痛不欲生。母亲要求搬出东宫,要求在孝陵东侧懿文太子墓后为她盖一间小房子,她要长年与父亲厮守。她的生活以后将全部由孝陵神宫监负责。但他没有同意。皇帝皇贵妃也没有同意。他跪在母亲膝下,流着泪向母亲保证,他一定要照顾好母亲的晚年(其实母亲尚不到四十岁)。不要说别的了,单单为了母亲,他也须好好地做皇太孙,以便祖父百年之后,他当上皇帝,她也会因此而会成为皇太后。

那“皇太孙册宝”上也曾映显出允熥、允煌、允糮的面容。他们都还稚嫩。尤其是允燥,因为年龄太小,甚至不懂得什么叫哀痛。有时候在父亲的灵柩前都要顽皮一下,想跟允火坚开开玩笑。然而,恰是这不懂事的顽皮,却最是令懂得哀痛的人哀痛呢!

俗语云“长兄比父”。朱允炆知道他应该负起父与兄的责任了。只有他做了皇太孙、做了皇帝,才能更好地保护他的弟弟们。而假设他撇下他们——当然那纯粹是假设了——走出宫门,浪迹天涯,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那他的弟弟们将有谁来照拂呢?……

总而言之,从接过“皇太孙册宝”的那天起,他就应该忘记他是朱允炆,只应该记住“皇太孙”这个名字!

……

“‘夭夭’者,枝叶弯曲繁盛状也。据《说文》,‘夭,屈也’。如《乐府古辞·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天天枝叶倾……”

黄子澄继续解析课文。讲得有滋有味。翰林修撰把“结婚”描述得那么美好——“桃花娇娆如含笑,满枝叶儿碧又青,这个姑娘出嫁了,全家老小喜盈盈!……”这样讲的时候,师傅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停留在他的脸上。弟弟们也不约而同地盯向他,眼神略带幽默。他便感到脸部被灼热。他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到个娇小女人的身影。

同类推荐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栾茀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栾茀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乱世宫颜

    乱世宫颜

    你说烟雨霖铃,兰亭望远。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一方。你说微风轻拂,深坐思量。后来紧掩心窗,独自成殇。你说情丝绵长,如何相忘。我却眼波流离,兀自成霜。
  • 盗圣不怕官

    盗圣不怕官

    泠泠:乃是江湖一枝花,人人见来人人夸。放到人海茫茫望,是人都想扛回家。
  • 盗墓封神

    盗墓封神

    地球盗墓者萧问被一具棺材带到异界,并拥有了吸收墓中死气提升修为的能力。从此睥睨天下,盗墓成神!什么?你是天才?你修炼顶级功法?你手持顶级神器?容我去盗个墓,回来完虐你!
  • 千年劫の乱世小狐妖

    千年劫の乱世小狐妖

    她是一只千年狐妖,活在混沌的世界中,她的愿望简单到不行。奈何,千年之前,天地不容。千年之后,正邪两立。她带着鬼医孤寂千年。他横空出世,愿为她阻挡一切,愿同她生死沉沦。等着他们的是千年的阻碍,是又一次的天灾人祸。究竟一切该如何结局。。。
  • 抱茗荷之说

    抱茗荷之说

    脱掉人偶的衣服后,她有了惊奇的发现:人偶左边的胸部画着个黑色的梅花形图案。这肯定不是人偶身上本来就有的痕迹,明显是后来用墨画上去的。无意中往人偶后背一看,那里写着一行字:“抱茗荷之说”。如果君子的记忆中没有抱茗荷的纹饰的话,她肯定不知道这行字代表什么。但人偶的后背上为什么会写上这几个字呢?而且这几个字又有什么意义?君子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只好又把这些谜团重新包回到人偶的衣服里。
  • 你的毒不想戒

    你的毒不想戒

    苏蓝颜,一个从小自力更生,容易心软的女孩,自从被那个坏蛋夺去了第一次之后就霉运不断,死不死的还对他有了一丢丢的爱慕,可惜,老天就和她杠上了,就是不让她好过,终于摸爬滚打了好久之后,还是垂头丧气的带着他的孩子远走高飞。凌宇,外冷内热,行动派,微微大男子行为的他,偏偏喜欢上了哥哥的女人,一次次错过机会,就在他再也忍不住开始露出狼性的时候,她却因为他备受折磨,最后失去了她的音讯。到底他们怎么在一起了呢,哼,天知道!!
  • 无鞘之剑

    无鞘之剑

    破碎之心.....破碎之剑.......
  • 写到什么是什么

    写到什么是什么

    在一个风黑夜高的……不!不对!在一个阳光明媚……诶……也不对!哎呀反正就是在一个晚上作为一名宅女的苏宁在极端缺粮的时候迫不得已出去置粮却被一个小偷抢走了身上所有的钱和粮食追那该死的小偷的时候结果意外穿越啦!穿越之后的苏宁居然成了一个乞丐……
  • 南海宝象林慧弓诇禅师语录

    南海宝象林慧弓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重长明灯未明

    九重长明灯未明

    九重雷劫,她飞升成仙,仙号燃骨,尊位九重长明司君,掌管着世间红尘灯火。她原本是原九重长明司君偶一得到的九重长明灯。上古神器,甚有灵性,而她便是这长明灯自主孕育出来的灵,她便是九重长明灯,九重长明灯便是她。原九重长明司君君焚鹤,寂寞红尘灯火,自甘抛去仙身,堕入凡尘。那时她正受着九重雷劫,身若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