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6400000036

第36章 军事政变(3)

这位文盲大汗通过战场实践,又比金、宋那些文化虽高却昧于深宫的帝王更懂得实用技术的重要,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这支新兵种能抛射(不是用炮管发射)爆炸物,轰开许多城垒,为铁骑打开突破口。成吉思汗成功的要诀,正是将世上最强悍的骑射蛮力与最高超的军事科技相结合,坚城和水网也挡不住他的狂飙。

纵观中国历史,蒙古族入主中原时杀戮的绝对人数也多于此前任何战乱。金朝有5300万人口,元初战乱平定时只剩1000多万人;南宋时曾有2000万人的四川,元初户口只剩85万人。这些充满血腥的统计会令现代人心惊。成吉思汗的名字,几百年来在欧亚许多国家曾是恐怖的象征,这是因其军队进行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杀戮,丧生者不下1亿,而此时世界人口总数不足4亿。冷兵器刀箭的杀伤量竟大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当时的战争有着种族屠灭的野蛮性。

在人类历史上,有时巨大的杀戮和灾难也会产生双面作用。蒙古军西征造成过巨大的经济破坏,却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此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从而为资产阶级文明的诞生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成吉思汗个人辉煌的成就,也引古今无数英雄竞折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愧为“一代天骄”。

蒙元开国大帝武功虽盛,却无法阻止后世的迅速衰落。蒙古军一旦住进繁华的农耕区,很快便被歌舞酒肉所征服。百年后的元末蒙军腐败得拉不开弓、跑不动马,面对汉族起义军一触即溃,只好从大都(今北京)狼狈逃回草原,从此再不能振作。这一历史规律说明,文化落后者不可能长久保持武功,纵然军事取胜也会在思想上败于被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军威虽然耀眼,在人类古代战争史上却只能如同彗星一掠而过。

8.古代防御战最浓重的一笔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至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摧残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这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由此获得喘息之机,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1242年,宋理宗为了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即是这一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灭宋战争。蒙哥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远征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1252年,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7年,蒙哥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蒙哥亲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路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川。宋开庆元年(1259)2月2日,蒙哥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营。3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7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9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路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3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4月3日起,大雷雨持续了20天。雨停后,蒙军于4月22日重点进攻护国门。24日夜,蒙军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退。5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蒙哥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这是碰上的第一场真正的硬仗。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于6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确说是得了痢疾。7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逝世。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战斗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蒙哥败亡后,钓鱼城又顶住了蒙军无数次的进攻,直至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军之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9.中日甲午海战为何战败

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朝鲜农民起义平息以后,日本继续增兵,准备挑起中日战争。日本人决心与大清国一战,以便在英、法之后,瓜分到大清国的利益。日本人已经等得馋涎欲滴了——“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务之急。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从朝鲜返航至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时,等候在那里的日本海军舰队迎面而来。黄海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是联系两国的重要通道。因此,黄海成了这次战争主要的战场,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

海战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炮弹已经打光的“致远”号与日舰“吉野”号迎头相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五短身材,头发稀疏,人称“邓小辫子”,打仗时他养的“太阳犬”跟随在身边。他知道“吉野”号是日舰主力,于是下达了撞沉“吉野”的命令。中国近代史上极其珍贵的一幅壮烈画卷展开了:“致远”号大副陈金揆亲自操作舵轮,那些还活着的清军水兵全部站在前甲板上,等待着与日舰同归于尽的时刻。然而那个时刻没有到来,“致远”号中了鱼雷,除7名水兵获救外,其余官兵全部殉国。

在“致远”号中水雷的同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北洋舰队“经远”号的指挥舱内,管带林永升的头颅被炸碎,几乎全舰水兵都随舰沉入海底。又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此时,北洋舰队坚持作战的军舰仅为4艘,而日舰为9艘。日舰以其中的4艘围攻北洋舰队的“来远”号和“靖远”号,5艘围攻“定远”号和“镇远”号。“定远”号和“镇远”号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海军决心将这两艘军舰击沉,以实现“聚歼清国海军于黄海”的预谋。可就在这时,从“定远”号上射来的重磅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上的弹药舱,黄海海面瞬间响起十分恐怖的爆炸声,“松岛”号上113名水兵被炸上了天空,而舰上的炮手全部死亡。日舰队当即下达了退出战斗归航的命令。在这次战役里,北洋舰队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此时,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攻占九连城,日军仅放了一排枪就渡过了鸭绿江,防守大清国东北边境的清军却一发不可收拾地逃跑;另一路长驱直下攻占金州、大连、旅顺、海城。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只有总兵徐邦道率兵英勇抵抗。大连、旅顺相继失陷。日军在旅顺野蛮屠杀居民,全城最后仅余36人。

大清国辽东尽失之后,1895年2月7日,日军20多艘战舰开始对驻防威海卫的北洋舰队进行最后的攻击。由于威海卫南岸炮台已被日军占领,北洋舰队不得不腹背受敌地作战。可是李鸿章却命令不许还击。两天以后,北洋海军鱼雷舰队避战逃跑,解除了鱼雷威胁的日军趁势轰击刘公岛,史书记载“炮弹如雨”。威海卫大势已去。

北洋舰队孤军作战,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他悲愤已极,最后时刻,为不使“定远”号和“靖远”号落入日军之手,遂下令将其炸沉。然后,身为北洋海军提督的丁汝昌自杀,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自杀,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自杀,“镇远”号管带杨用霖拒绝出面接洽投降,自杀。

1895年2月17日16时,雨雪交加,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威海卫。大清国北洋海军舰队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至此结束。

浩浩大清国败在一个弹丸小国的手里,这一事实让甚至没把日本人当洋人看待的清廷难以置信,清廷所能摆出的惟一姿态是:立即免了当初惟一反对中日开战的李鸿章的官职。然而,关于大清国甲午战败的原因,百年以来众说纷纭。

咸丰、同治两朝,从太平天国起义到外国势力入侵,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事变使隔岸观火的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避免外敌入侵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而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与中国历代皇帝实施“海禁”政策相反,日本明治天皇在他即位的那一天就宣布了“开拓万里海疆,布国威于四方”的国策,日本开始了使其变为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明治维新。而在大清国,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已令这个国家犹如一条破旧的大船,哪怕是一股小小的风浪,都可能令它面临倾覆的厄运,更何况是在爆发了战争的情况下。

然而,就在黄海上发生这悲壮的一幕时,北京紫禁城里却热闹非常。全城上下都在为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忙碌着。为庆祝大清国皇太后的“万寿吉日”,内务府的账本上记载清廷为此花费的银两为1000万两。同时,自从圆明园被烧毁后,皇上太后臣子们就失去了一个享受的乐园。慈禧决定扩建颐和园。没有钱,慈禧就挪用了海军军费、各省解缴、户部拨发、官员敬献达3000万两。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价格约为50万两,北洋舰队鼎盛时军舰也仅为25艘左右,这样算来,4000万两的白银足以让大清国拥有3支由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北洋舰队。颐和园修好后,慈禧特意来察看。正当她玩得高兴的时候,李鸿章突然赶来报告说:“北洋海军和日本人在黄海打起来了。”慈禧一听这个消息就急了。她倒不是为国家的安危着急,而是着急她的生日又因此过不好了。足可见当时晚清政府之腐败。

就在大清国北洋海军遭遇覆灭之灾的前夕,提督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信。此信名为劝降,但没有一句劝说,可谓一篇奇文,虽写于百年之前,但是依然值得百年之后的国人细读深思:“……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之因,苟能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这位日本军人怎么会在如此时刻与自己的战争对手恳谈仗之胜败、国之安危的根由所在。只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替的日子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对于愚昧落后但依然妄自尊大的大清国来说,的确急需“国可存立”之“要图”。否则,它失去的就不只是北洋舰队了,而是失去拥有了260多年的江山。

10.廖仲恺遇刺之谜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最重要的领导人廖仲恺在广州遇刺身亡,成为轰动一时的“廖案”。然而刺杀的内幕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

廖仲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惠阳。16岁时,廖仲恺随母亲回国后与何香凝结婚,之后他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就追随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时便加入并成为外务部干事,同时还担任了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从外表看,廖仲恺身材不高且消瘦,因过于劳累显得比实际年纪要大一些,但他的意志却非常坚强,长期任劳任怨地从事最难办的繁琐事务,在经济上多年来都是国民党的“管家”。1913年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跟随在他左右最忠实得力的干部便是廖仲恺。孙中山流亡日本时长期住在他家里,衣食住行都由何香凝负责。

同类推荐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
  • 柴周闲臣

    柴周闲臣

    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距离大宋建国还有十年。这一年南唐周娥皇还在荡秋千,这一年后蜀花蕊夫人还没伺候孟昶;这一年符皇后夫家刚刚不姓李,这一年杨继业、潘仁美们还没出道;这一年镔铁大辽正在动荡,这一年西夏的祖宗虚以委蛇着中原朝堂。同样是这一年,邺都城里正在上演风云际会。郭威、柴荣、赵匡胤三条巨龙同会与此,虽然都是潜龙在渊,连想都不敢想自己未来的终极地位。但正所谓云龙风虎,三龙同游之地想不风云雷动、大能云集也难。还是这一年,秦越来了,百年后留下一句名言——谁说乱世只是武人的舞台?PS:乱世有风险,穿越需谨慎。职业选择更重要,这是保命发财之根本。且看文武不成的秦越如何大隐于朝,逢缘于世,捭阖天下,成就盛世大闲贤臣美谈。
  • 宋史论稿

    宋史论稿

    本文集所收作者作品共三十篇,其中有关宋史者居多,另有几篇探讨了前后朝代的一些问题,还有两篇为书评性文章,故取名《宋史论稿》。
  • 忆君王

    忆君王

    本书以五代十国为历史背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兰陵王的诞生。
  • 奔宋

    奔宋

    追寻所爱,穿越时空,是历史,是传奇,是用生命去谱写的惊世绝唱!意外穿越兵荒马乱的南宋,却在这迷失所爱。兄弟,既然咱们回到这乱世,既来之,则为之!在人间天堂的苏杭临安开创自己的商业版图。金兵残暴,生灵涂碳,上战场杀他个片甲不留。粉碎“铁浮屠”,横扫“拐子马”!伟大的岳飞,民族之魂,咱能见死不救吗!该千刀万剐的秦桧,咱能让他权倾朝野得善终吗!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且看我对天狂歌,为南宋的历史注入我奔流的热血。看,这就是我们的宋史!
热门推荐
  • 仙路绝尘

    仙路绝尘

    一个活泼机灵的少年意外卷入一场江湖纷争,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开始了一段追求真相的复仇之路,但是真相之外似乎还有着另外的故事。结局还是开始?。。。。。。。且看一个勇敢的少年在逆境中不断前行,在修炼的道路上一骑绝尘,勇往直前的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异界天堂的故事。
  • 笑笑一样很向阳

    笑笑一样很向阳

    当遇见一个人,却发现他不记得自己的时候该??冲上去扇一耳光?拦在房门外告诉他真相?no,no,no,看苏笑笑是怎样玩坏忘记她的向阳的!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刺客王妃:无颜传

    刺客王妃:无颜传

    天都崩塌,东洲大陆分崩离析,五帝名都分邦各治:白帝国,黄泉国,青都国,赤炎国,黑曜国,各国国君尽皆想一统天下,重建天都辉瑝,权谋战争,美人心计……无所不用其极。姬无颜,本应是无情刺客女,却偏一颗芳心暗系,素心如海海生潮;白清源,素来冷傲霸道太子爷,但却天长日久生情愫,百炼钢成绕指柔。原来前世今生,皆有缘……且看痴男怨女如何爱恨纠缠中顺手一统五帝名都……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
  • 南疆绎史

    南疆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睥睨天下

    英雄联盟之睥睨天下

    S3时期,他作为中国黄金一代翘楚,征战四方。为了家人,他被迫离开了自己梦想的战场。一年之后,原本已经消失在所有人视野中的他,悄悄的在小型联赛上展露头角。真正的金子,就算是一整片沙漠,都掩盖不了它的锋芒。当猛虎下山,王者归来,必定又是一个时代的降临。终究有一天,他会听到所有人为他呐喊!那时候他将——睥睨天下!
  • 雪鸿泪史

    雪鸿泪史

    《雪鸿泪史》,徐枕亚著。小说描绘一个小学教师和一个寡妇恋爱的悲剧。小学教师何梦霞做家教住在崔家,爱上了崔家的寡妇白梨影。白梨影也爱上了何梦霞。本书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日记体小说,在小说形式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 硝烟蓝人

    硝烟蓝人

    人类的文明是一场恐怖与未知的庞大探索,一切暂时可以解释的灵异被称之为科学,一切无法触及或难以掌握的未知便是科幻。而缤纷宇宙中,各星系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未知与神秘,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于茫茫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细微的尘埃。也许,就在太空里的某一处遥远星球上,同样居住着和我们一样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他们的文明似乎也在不断地摸索着,进化着,甚至在战火中洗礼着……
  • 泪水是眼睛的语言:情感卷

    泪水是眼睛的语言:情感卷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描写情感的文章100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生活中的亲人、朋友一一述来,展现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使人读来掩卷长思,情到浓时潸然泪下。很多文章经《读者》等杂志转载,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全书文章短小精悍,笔触细腻,犹如与作者促膝而谈,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鲜活,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