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32

第32章 曹操——从西瓜籽到西瓜(5)

公元197年界桥之战后,袁绍基本上统一了河北之地,气焰也就高涨起来,书信中对曹操盛气凌人。适逢南征张绣失败,曹操怒火攻心,想与袁绍拼命。试想,东有吕布,南有张绣,曹操渡过黄河去攻击袁绍,结局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只要吕布往西,张绣北进,切断曹操的河南归路,曹操不是死路一条么?

荀彧,只有荀彧,使曹操冷静下来,劝他先东击吕布为要。因为此时袁绍的北边还有公孙瓒,袁绍又是个绣花枕头,不敢贸然南下,端曹操的老巢。果然,次年(公元198年),曹操就灭了吕布,袁绍无所作为。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居于劣势,上下恐惧,孔融为首的反对派在朝中散布失败论调。开战后,打得非常艰苦,粮食将尽,曹操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几乎意志崩溃。曹操去信与荀彧商议,能否退兵回许都,诱敌深入,以图再战。荀彧激励曹操,咬牙坚持,伺机用奇,终于扭转战局,大败袁绍,取得了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的胜利。

曹操孤掌难鸣的时候,荀彧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曹操。曹操丧失理智的时候,荀彧给他泼水降温,回归理性。曹操精神崩溃的时候,荀彧给他予激励,帮他咬牙坚持。

这不是精神导师么?一个比曹操小八岁的人,能做一代雄杰曹操的精神导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谁配做曹操的精神导师?曹操甘做谁的精神上的乞儿?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后为实任)。侍中相当于皇帝的政治侍从,尚书令为宫廷秘书长。从荀彧的作为和任职来看,荀彧无疑是曹操的心腹,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监视者和联络人。

荀彧是曹操的精神导师和首席谋士,又是曹操安插在献帝身边的耳目和打手,这就难办了。

荀彧以精神导师的身份(而不是以谋士的身份),阻止了曹操干两件事。

公元204年,曹操功攻克邺城(魏郡和冀州的治所,今河北省临漳市),自领冀州牧。当时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有人建议曹操恢复古时的九州建制,并把幽、并二州和司州(长安、洛阳两个首都之间的地区)的大部分划入自己的冀州,这样曹操就可雄视天下。

荀彧对曹操说,现在北方初定,如果您把别州的领土划入自己管辖的冀州,不仅显露了政治野心,还会引起那些占州据郡者的疑惧,导致众叛亲离,天下汹汹。现在河北袁谭尚在,刘表据有江汉,这样一来,天下就难以安定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北定袁谭,南制荆州,修复旧京(指洛阳),号令天下,这才是社稷长久之利。曹操权衡利弊,还是听从荀彧劝谏,遂罢九州之议。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上蹿下跳,四处活动,欲推曹操为魏公。当然,这么大的一件事,怎么也得探询、征询荀彧的意向、意见。

当董昭去征求荀彧的意见时,荀彧装着很吃惊的样子对董昭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正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以荀彧的聪明睿智,哪里不知道这其实是曹操的心思?只是装糊涂,故意责备董昭等拉曹操下水,曲折地希望曹操适可而止,就此打住。

按照汉朝的祖制,非刘氏不得为王(东汉王朝的草创阶段除外)。曹操于公元196年已封为武平侯,是最高等级的侯爵,公元208年之后,职务是一人之下的丞相。暂时又不能封王,曹操政治地位要上升,只能封王与侯之间的公爵。

公爵与侯爵是有本质区别的。封侯者,只是得到一块食邑,享受此地的税赋,而不能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官僚机构,不能行使治权;有的侯爵纯粹是一种荣誉,如关内侯。封公国就不一样了。某某公不仅抽食此地的税赋,还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对这块土地行使虽不完全独立但相对完整的治权。

荀彧深知,曹操只要走出了这一步,必然沿着公—王—皇的道路,毅然决然地前行,汉王朝迟早完蛋。

荀彧不能同意,因为他家世食汉禄,因为他的政治道德观是维护汉室,曹操的篡汉意图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荀彧阻止曹操恢复九州,讽止曹操封魏公,都是为了维护汉室。德高望重的荀彧反对,曹操封魏公的事只能作罢。但“(曹)操心不能平”,此事没完。

但事情总得有个完,怎么完?只有两个办法——荀彧闭嘴,或曹操乖乖地当他的丞相,不要有什么野心。后一个办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前一个办法。前一个办法中,要荀彧暂时闭嘴是可以的,永远闭嘴是不可能的,因为荀彧是有政治原则的人。那就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永远闭嘴。

人的死法,无非有以下几种:病死、意外死亡、自杀、他杀。荀彧生活在宫廷之内、皇帝身边,意外死亡的可能性很小。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像诸葛亮那样突然病死也不太可能。剩下的只能是自杀或他杀两种可能。

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公元212年,适逢曹操南征孙权。曹操上表朝廷,请求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曹操的军营后,就被曹操扣留在军营里,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作为丞相府的参谋长,随军效力。曹操率大军向濡须口(今安徽芜湖长江北岸的裕溪口)进发,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忧郁而终,享年五十岁。

《后汉书·荀彧传》的记载则不太一样,范晔说,荀彧阻止曹操称魏公以后,适逢曹操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求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军中以后,曹操又上表将荀彧留在军中效力,皇帝也同意。曹操率大军向濡须口进发,荀彧则因病留在寿春。有一天,曹操派人给荀彧送来食品,荀彧打开一看,食盒中空空如也,便服毒自尽。

关于荀彧死亡的上述两种说法,哪种更接近真实,哪种更合情合理一些呢?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荀彧“以忧薨”,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忧郁而终。忧是忧虑、焦虑,郁是精神压抑,情绪低落,忧和郁本身不可能直接引起人的死亡。

可以肯定,荀彧出发劳军之前,身体是棒棒的,否则,曹操不会提出,献帝也不会答应,荀彧也没有可能前去劳军。荀彧到谯县时,身体仍然是好好的,否则,曹操不会上表朝廷,请求荀彧留在军中效力,还要他当自己的参谋长。当时曹操是从谯县出发,经寿春进攻濡须。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就知道,从安徽亳州骑马(以荀彧的地位不可能步行)走到寿县,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吧?怎么几天之间就病倒了,还病死了呢?脑卒中?心脏性猝死?恶性肿瘤?在医学上都难以解释。人一忧,就薨了,在十天半月的时间内忧郁而终,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科学道理。

根据《后汉书·荀彧传》的记载,曹操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是个空食盒,便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仰药自尽。按照《后汉书》的说法,荀彧之死,是曹操逼迫他自杀所致。

我认为,《后汉书》中曹操逼荀彧自杀的这个说法,是合情合理的,至少比《三国志》“以忧薨”的说法更合乎当时的情况,更合乎常理,也更符合科学道理。为什么呢?

首先,曹操的权力欲望突破了荀彧的道德底线,荀彧极尽全能维护汉室。曹操在权力扩张的道路上总是要前进的,也是不得不要前进的,可前进的道路上碰到一块巨石。曹操既然要继续前进,要么绕过它,要么铲除它。起初,曹操是想绕过去的,但怎么也绕不过去,因为荀彧实在是清心寡欲,德高望重,凛然不可侵犯。那么,只好铲除他。

其次,荀彧有大功于曹操,既对献帝曲意回护,又对曹操忠心耿耿。尽管他在思想上、道德上尊崇汉室,维护皇帝,但在行为上并没有损害曹氏集团。

我想,铲除荀彧,可能是曹操一辈子最无可奈何的一件事,伤心、痛苦、沮丧、无奈、愤恨、恼怒,充满了曹操的心胸。必须铲除他,但不能亲手杀害他,不能公开杀害他,更不能杀全家、夷三族,只能让荀彧自我了断。

如果我是曹操,当我送出这个空食盒的时候,肯定会站在窗前,望着使者远去,眼眶里滚动着泪水,向着北边,默默地说:“我的导师、我的朋友、我的战友,永别了。可是,事情为什么要这样?不这样,我又能怎样?”

再次,荀彧有自杀的心理动机。能做曹操精神导师的人,其心智之高远,意志之坚强,肯定非比常人。荀彧追随、服务曹操二十年,曹操的事业就是荀彧的事业,曹操的功名就是荀彧的功名。

公元212年这个时候,赤壁之战过去了四年,曹操已统一了北方,三国的局面已初露端倪。荀彧五十岁,曹操五十八岁,荀彧知道,曹操在有生之年要统一全国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他和曹操的事业到此为止,继续下去只能是画蛇添足,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主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和事业。

另一方面,曹操的事业和功名虽是荀彧的事业和功名,但曹操的现在的理想不是他的理想,理想和事业发生强烈的冲突,事业在否定理想。对视理想和事业如生命的荀彧来说,内心分裂的痛苦可想而知。

既然活着是一种痛苦,那么,死亡也算是一条出路。

我们可以往更深一个层次探讨,曹、荀之间,为什么最后分道扬镳,一个进了天堂,一个入了地狱?曹操为什么非要置荀彧于死地?

通常而且流行的解释是,荀彧与曹操之间,理想不同,政见不同,所以他们分道扬镳了;荀彧阻止曹操的政治野心,又德高望重,门生布满朝廷,所以曹操痛下杀手。当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说得过去。

我认为,他们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之间的道德尤其是政治道德不同,不同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所谓理想,主要是指目标而言;所谓政见,主要是指策略、方法而言。目标不同,以强者的目标为目标;方法不同,可以协商、妥协,用不着你死我活。曹操和荀彧都不是庸人、俗人。如果仅仅因为理想、政见之分,闹不到这个地步。荀彧可以选择告老还乡,曹操可以把荀彧削为平民。

荀彧的政治道德底线是,我老荀可以竭尽全力辅佐你曹操成就霸业,但绝不能让你或你的子孙篡逆。在曹操看来,王朝更替就像日出日落一样自然,何况我也没有办法,我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谁挡我的路,只好对不起。这是不可调和的,不可妥协的,惟一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

荀彧是有道德,至少是有道德底线的人,这种人的人格是不可能分裂的。一旦自己的道德底线被强行突破,要么拼死反击,消灭对手;要么亲手消灭自身道德的载体——自己的生命。反击曹操是不现实的;何况,曹操的事业也有自己的一份。那么,只好选择剩下的惟一的一条路——自杀。我猜测,荀彧到谯县后,肯定与曹操有过全面、深入、深刻的沟通、交流、探讨甚至争执、争吵,只是不为外人知。就是这次交流,彼此亮了底牌。

我认为,荀彧的自杀,是曹操和荀彧的共同选择,是他们彼此之间最后一次默契的合作。睿智的荀彧肯定知道,曹操请他来劳军的真正目的,自己的生命该到尽头了。于是,到了寿春,停下不走了,等待自己和曹操最后一次默契的到来。

曹操痛下辣手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荀彧的威望和影响力,这个时候,再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都威胁不了曹操。曹操必须铲除荀彧,是因为曹操无法面对自己的精神导师荀彧。

曹操权力的扩张、地位的上升乃至于最后取汉朝而代之,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动的;既是赏心悦目的,又是无可奈何的。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曹操就走上侯—公—王—皇(这最后一步让儿子曹丕完成)这条不归路。

恐怖的是,自己的精神导师那双忧郁而坚定的眼睛,幽幽地盯着他,让他如坐针毡,使他如芒刺在背。

打个比方来说明曹操当时的心理处境。

如果和几个流氓在一起,你可能毫无心理障碍地参与轮奸一个可怜的妇女。如果你的母亲站在你的背后,你想干那缺德事,恐怕你下身的那个玩意怎么也硬不起来。如果你决意要干那龌龊事,只好一掌把老娘推开,关在门外,摔死拉倒。

我的这些说法,可以说是心理分析,但不是凭空臆测。让我们来看看公元212年的曹操南征孙权是怎么回事。

《后汉书·献帝纪》对此次的曹操南征孙权没有记载。《三国志·武帝纪》仅有简单的一句:“冬十月,公征孙权。”提示荀彧到谯县劳军,是该年十月的事,《三国志·吴主传》倒是有寥寥数语:“(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须,(孙)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此次的曹操南征孙权,是公元212年十月出发的,至次年的正月,才进攻濡须。从现在的安徽亳州到芜湖,整整走了三个月,而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攻动作,相持一月余,看到孙权军队齐整,也就班师回朝。临走时发一通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像曹操一贯的军事作风么?没有明确的战役目标,率领几万大军,劳师费饷,大老远地视察了一下孙权新建的军港工程,表扬一番后起之秀孙权,回家。

我怀疑,曹操的这次像旅行似的所谓的南征孙权,只是一个幌子,是用一次军事行动来解决一个极端棘手的政治问题。

顺便提及读史者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荀彧与曹操是儿女亲家。荀彧的长子荀恽娶了曹操的一个女儿,也就是曹丕称帝后封为安阳公主的那位。这样说来,荀彧临死惟一可以放心的是,曹操不会伤害自己的家人和家族。

上面说过,荀彧是有自杀动机的,不排除一种可能,曹操根本就没有逼荀彧自杀,自杀是荀彧自己的选择。荀彧是个智者。一个智者,懂得怎样活,为什么活,为谁活;也懂得为谁死,为什么死,什么时候死。对一个智者来说,生又何欢,死也何惧?

在三国这场世纪大混战中,英雄多如牛毛。真正的智者,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荀彧。

曹操的屠刀已然举起,就不可能再立地成佛。不能立地成佛,就还会继续杀人。

让人费解的是,曹操不仅继续杀人,杀的还是个女人。更不得了的是,这个女人,还是第一夫人。

杀第一夫人

曹操杀的第一夫人是献帝的第一位皇后——伏皇后。

伏皇后之死,正史有三处记载。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献帝的皇后伏氏,早先给她的父亲、已故屯田校尉伏完写过一封信。信上说,献帝因董承被杀怨恨曹操,信中的一些话不堪入耳。这封信被揭发,伏皇后被废、被杀,兄弟们也全部被诛。

《后汉书·孝献帝纪》载:“(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后汉书·皇后纪》对伏皇后之死的记载,大约如下。公元200年,曹操诛董承时,要把董承的女儿、献帝的董贵妃一起杀掉。献帝以董贵人有妊在身为由,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不答应,还是残忍地将董贵妃杀害。伏皇后又惧又恨,便给他的父亲伏完写了封信,细述曹操残逼之状,叫她的父亲伺机除掉曹操。伏完不敢下手,也没有把这封信公开。

公元214年,此事被揭发,曹操大怒,逼献帝废伏皇后,并假造圣旨,将伏皇后废黜,关进暴室(宫中关押犯法女人的监狱性质的机构),幽闭而死,她所生的两个儿子被毒死,兄弟及宗族被杀者达一百余人,母亲等十九人流放涿郡(刘备的老家)。

同类推荐
  • 庶逆

    庶逆

    他是一个庶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庶人,混战不休、人如草芥的南北朝,因着他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热闹了。。。读死书?还是死读书?尊佛?还是灭佛?道士?炼丹驱鬼只是小道!士族?姓名是浮云……豪门?别让他揪着小辫子!QQ群:149559421,新人新书,考虑多有不周,欢迎各位书友多提宝贵意见,果冻先行感谢!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三国典

    三国典

    本文还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崩溃,英雄备出的烽火战国时代;以历史记载为原本,后加入合情虚拟情节,环环相扣。
  • 血祭昆仑

    血祭昆仑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唐朝之万里河山

    唐朝之万里河山

    他,出生之日,家族被灭,死里逃生,偏居山林,在磨砺中成长,探寻身世之谜,如何血刃仇敌,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收获属于自己的友情,爱情,亲情。
热门推荐
  • 守望

    守望

    240027,一个战士的编号,在绝望和痛苦中挣扎着活着的他终于等到了超脱的那天,可这却不是故事的结局。再次睁开双眼,脑袋中却多出了一个记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逐渐在他面前展开,彪悍骁勇的龙骑士,诡异百变的替身使者,控制水火的冰炎异族,大洋彼岸的机械帝国,光怪陆离的一个世界在他面前逐渐展开。他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如何在这一片崭新的天地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一切的一切,尽在《守望》之中。
  • 三界风云之武布天下

    三界风云之武布天下

    三界风云歌三界结劫起风云,武布天下成鹏鲲。帝都往事成旧草,苦境重生发新魂。舍利玄光照浮沉,宝鼎氤氲盛乾坤。铁血一把云龙纹,铿锵千变武者身。武者身,武者身,不负苍天与鬼神。半修道,半通真,一朝参破无须问。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京VS京都

    东京VS京都

    东京与京都,两个对比鲜明的城市,想一次体验其不同风情其实很容易,由于飞行时间都很短,因此感觉就像去远足,轻易即能出发的小旅行。东京,缤纷多彩,节奏进行之快而令人目不暇给;京都,千年之都,最具日本味的地方。将东京、京都两座城市两两相较,以另一种观点切入,介绍其地标、车站、大学、寺庙、购物、味蕾……,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发掘独特的一面。
  • 有妃自江湖来

    有妃自江湖来

    一入江湖,此生便是江湖人。她已经做好了为江湖献身的准备。一夜醒来,死敌竟成了夫婿!老天爷,玩笑不是这么开的吧!我说的献身不是这个意思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

    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花样美男之TFboys

    花样美男之TFboys

    当她们遇上TFboy,一场浪漫的猎心游戏即将开始……
  • 我的纯金MrRight

    我的纯金MrRight

    她,北冥家族的小公主,亦是黑道上的第一大帮凌薰帮帮主魂,重重的身份让她神秘至极,她是世人心中的一个谜,除了家人和朋友,没有人见过她的容貌,更没人知道她的真名——北冥萱月!他,皇室的王子,拥有令人羡慕的容貌,又是黑道上第二帮漠寒帮帮主玄,花心,邪魅,痴情。当两个高傲、强势的人相遇,会磨出怎样的火花?重重的阴谋,误会过后,最终他们会在一起么?
  • 穿越玲珑八品官

    穿越玲珑八品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假冒八品官,官职小不小?工作从天而降,一次不积口德遭报应的穿越,竟然让她到了某一朝代,成了堂堂八品国子监助教……咩……一觉醒来美男学生就睡旁边,韩远问:“萧助教,昨晚感觉如何?”玲珑恨不能一掌拍死他,历史上的贤相之家,怎么出来他韩远这一个伤风败俗的东西!原来,不是每一个女扮男装的书院故事都叫《梁祝》……————————————————本文架空,龙阳第一个BG文,欢迎吐槽,保证善始善终,每天十二点准时更新!日收藏量过5双更!变态作者求吐槽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