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31

第31章 曹操——从西瓜籽到西瓜(4)

对于我个人来说,凡是同时涉及曹操和刘备两人的事情,我宁愿相信《后汉书》,而不相信《三国志》。尽管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三国志》是严谨的历史著作。但在对待曹操和刘备两个人的时候,《三国志》对曹操多有曲笔,而《后汉书》多为秉笔直书。这是范晔和陈寿两人的政治立场和历史态度决定的。前者以蜀汉为正统,后者奉曹魏为正统,谁为谁说话,不言自明,脑袋跟着屁股转嘛。

其实,我们用不着皓首穷经,煞费苦心地“考证”,只要把公元199年前后几年的一些比较靠得住的史料串联起来,刘备是否涉足“衣带诏”一案,就可以得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结论。

公元194年,陶谦病死,时任平原相的刘备代理徐州刺史。

公元196年,吕布打败刘备占了徐州,刘备投了曹操。公元198年,刘备依靠曹操剿灭了吕布,随曹操回到许都。刘备一到许都,一方面,献帝马上认了这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皇叔,给刘备寄予厚望,要刘备随时为朝廷(注意,不是为曹操)建功立业;另一方面,“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估计献帝与和董承策划针对曹操的某些动作,就在刘备的这次回首都期间。这次回京的刘备,不仅是刘皇叔,俨然是一个英雄了。

从上面简要的叙述可以看出,献帝、曹操都在极力拉拢刘备。刘备得胜进京,就成了两个权力对立阵营的香饽饽。刘备只好装聋作哑,到自家后花园种菜养花,“以行韬晦之计。”世人都以为,刘备的这个“韬晦之计”,是针对曹操的,以显示自己没有野心。其实,刘备的韬光养晦,既是针对曹操的,也是针对献帝和董承的,以显示自己不愿掺和某些是是非非。两方都不能沾边,两边都得罪不起,只好韬之晦之。

对于刘备是否涉案的问题,合理的解释是,献帝和董承想拉刘备打联手,甚至与刘备有过这方面的接触,但深沉而又狡猾的刘备不会像董承那样愚蠢,贸然答应。曹操则在笼络、提防、试探刘备,也就经常请刘备吃吃饭,喝喝酒,搞一些“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戏目。

深沉而又狡猾的刘备已经意识到,献帝的反击已箭在弦上,董承的野心已蠢蠢欲动,自己已跟他们有了接触,曹操在怀疑自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许都是没法呆了。

公元199年,山穷水尽的袁术想经徐州北上投靠他在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的堂兄袁绍,机会来了。刘备主动请缨,要去徐州拦截,曹操答应了,刘备便带上曹操送的兵马,脚底抹油,永远地与老领导、大恩人曹操分道扬镳。

刘备背离曹操的原因,历来大致有三种说法。一、刘备参与了董承的诛曹密谋,主动逃而避祸。二、刘备参与了董承的密谋,恰巧被派去徐州拦截袁术,侥幸得免。三、刘备是英雄,终不肯寄人篱下;无论参与董承密谋与否,只要有机会就要离开曹操,另立门户。

上述的第一、第二种说法,用一个事实就可以驳倒。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曹操东征徐州,把刘备打了个落花流水,妻离子散。刘备几乎是单枪匹马投了袁绍,曹操把关羽和刘备的妻女一并俘获。如果刘备真的参与了董承的诛曹密谋,曹操手上又有真凭实据的话,心狠手辣的曹操怎会放过关羽和刘备家小,让关羽带着嫂嫂、侄女“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绝尘而去?

至于第三种说法,说刘备是英雄,是英雄就不肯终居人下。这恐怕是文人的诗情画意。当时寄生蟹似的刘备能活命就不错了,还谈什么英雄不英雄。

我的看法是,刘备到中央政府以后,在献帝/董承与曹操之间,不能两边讨好,又不能得罪任何一方;甚至被其中一方裹挟去谋杀的干活,又受到另一方的高度怀疑;一边是皇帝,一边是权臣;一侧是刀山,一边是火海;靠向哪一方都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不如趁机走人了事。

刘备背离曹操的根本原因,是刘备背了一个倒霉的皇族身份。因为刘备有这个身份,献帝肯定会拉拢他对付曹操。因为他有这个身份,曹操肯定会提防他,防范他与外戚合流。在中央政府里,刘备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两头不讨好。上上之策,是三十六计里的最后一计——走人。

我猜测,刘备开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刘备,已经认识到曹、袁之间的权力决战必然地、很快地来临,这场决战胜负难料,甚至曹操败的可能性要大。用心极其狡猾的刘备,已经不得不要离开曹操,而且还要主动地离开曹操,并且要占一块地盘自立,等待鹿死谁手,然后出手割一块肉,至少分一杯羹。

顺便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历史学者,都把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的话,当成刘备在成为英雄之前,就已经是英雄的证据。曹操的确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这句话记载于《三国志·先主传》,真实性还是很大的。用曹操的话来证明刘备是英雄,其实是事后诸葛亮式的一种推理。意思是,既然心高气傲、能征善战、文武全才、不可一世的曹操都认为刘备是英雄,那么,刘备肯定是英雄了。

我不反对说刘备是英雄;我也认为,刘备是英雄。问题是,用曹操的话,作为刘备是英雄的先验论,总是有些勉强。这句话是在酒桌上说的。喝酒嘛,给对方戴一堆高帽子,融洽融洽一下气氛,联络联络感情,是很平常的,属于公关语言。曹操不是在笼络刘备么?曹操说这句话,最可能的用意是,戴高帽子的同时,试探、敲打刘备。言下之意是,兄弟你的确有两把刷子,我老曹也高看你一眼,可你小子野心也不小呀,可得当心点哦。

刘备是个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人,可能这个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难怪拿在手里的筷子掉到地上。

因为刘备没有参与董承的密谋,又有可能被拉下水,所以,当刘备申请去徐州拦截袁术时,曹操也就答应了。《三国志》在董昭、程昱等人的传记中,都说董昭、程昱、郭嘉等曾去劝阻曹操,不可放走刘备,曹操后悔莫及,但无可挽回。曹操是什么人?奸雄一个,恐怕不会那么傻。

以我小人之心,度曹丞相君子之腹,曹操当时的认识是,杀掉刘备,没有证据;让刘备离开许都,正好自己少个潜在的对手,献帝和董承少个帮手,也遂了刘备外出避祸的心愿。当谋士们来劝阻时,他只得装出懊悔的样子糊弄他们。暗地里,可能曹操的肠子在肚子里笑得绕弯弯。

不过,聪明的曹操这一回的确是笑错了。

杀作家

与袁绍决战前夕的公元200年,曹操杀了董承,除去了一个握有军权的实力派对手,去除了一个潜在的、正在成长中的外戚集团。八年之后,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有些“权”大气粗,鄙睨天下了;对献帝的态度和行为,渐渐地专横。此时,曹操集团里的武将,要么是子弟兵,要么是新近加盟的心腹,都乐滋滋地跟着曹操打天下,立功劳。

而朝中的文臣中,就有人不甘寂寞,跳出来跟曹操唱起了反调。其中,祢衡和孔融尤为表现突出。

祢衡的死,后面还要谈到,暂不说它。我们来看看孔融之死。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第二十世孙,是曹操的同辈人,仅比曹操大两岁。

读过《三字经》的人都记得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这个“融”就是孔融。

的确,孔融聪明早熟,少有才名,曾为司空掾、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将作大匠、少府。此人不愧是孔圣人的后代,书读得好,口才也好。当然,正因为他是孔圣人的后代,又是大作家,脾气也就特别大。

孔融的性格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好为人先,好为人师,好出风头。《后汉书·孔融传》载:“每朝会访对,(孔)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意思是说,每逢朝廷开会讨论国家大事,只有孔融一人唾沫横飞,奇谈高论,满朝文武没有说话的分,只是来报个到,点个卯而已。

还有,凡是孔融看不惯的或者不合法、不合规的任何事、任何人,他都会挺身而出,讨个说法。路见不平一声吼,不该出手也出手。

孔融刚入官场,为司徒府的秘书,上级要他纠察贪官污吏,他举报的都是权势熏天的太监们的近亲。

灵帝的大舅子何进由河南尹迁升为大将军,众官员都手忙脚乱拍马屁。孔融被他的领导司徒杨赐派去何府祝贺,他老先生一生气,把上司给何大将军的贺信摔在地上,拂袖而去。何进的部属们当然也很不爽,差点把孔融干掉。

董卓专权乱政(公元189—公元192年),擅行废立,孔融时为司空掾(最高监察署秘书长)。对于董卓的横行不法,也敢发匡正之议,不怕忤逆残暴的董卓,董卓一生气把他降为议郎。

献帝东归迁许之后,中央政府的大权落在曹操手上。随着曹操权势的增大和野心的显露,孔大才子又跳出来跟曹操讨说法了。

官渡之战前,孔融在朝中散布袁绍不可战胜的论调。曹操北征乌桓,孔融蛊惑军心。

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禁酒令,孔融屡次上书反对。

孔融又上书朝廷,建议恢复古制,首都千里之内,不封诸侯。曹操当时是武平侯(县侯,武平即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当时属兖州,在许都与曹操的老家谯县之间,离许都很近),显然是针对曹操而言,想把曹操的部分势力排挤出中央。

“(曹)操疑其所建论渐广,益惮之。然以(孔)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怨正议,虑鲠大业。”意思是说,曹操害怕孔融的这些言论形成强大的反曹舆论,但孔融名重天下,不好处置,只好表面上装作宽宏大量的样子,内心里却憎恨孔融,担心他坏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御史大夫郗虑读懂了曹操的心思,又与孔融有过节,找个理由把他免职。

对于孔融的死,很多历史学者都忽略了一个细节。在曹操与孔融的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曹操曾给孔融写了一封信,劝孔融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要,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沟通,可以商量。曹操的信的最后一句是:“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事,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通狡狯)之徒,计有余矣。”

明摆着,在信的结尾,曹操把孔融定位浮华狡狯之徒,还放了狠话,如果您孔大人实在不回头,我老曹就不客气了,干掉你们这些夸夸其谈的文人名士,俺老曹的力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孔融回信,表示悔改,孔融回信表态后,曹操还恢复了孔融的工作。但孔融实际上仍一意孤行,越走越远。再次免职之后,还“不思悔改”,频开派对,大宴宾客,酒酣耳热之余,非议“曹”政。

曹操忍无可忍了。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南征刘表之前,曹丞相终于举起了屠刀,咔嚓!血淋淋,惨兮兮。

站在法治和人道的立场,毫无疑问,曹操“滥杀无辜”,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但是,在极权社会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以言治罪也没有什么冤不冤的;别说以言治罪,就是“腹诽心谤”也可治罪。

曹操固然惨无人道,但孔融也自有他的取死之道。如果孔融仅仅是看不惯曹操的作为,仅仅是闹一点个人意见,仅仅是掼一点作家兼高干的派头,曹操应该是不会杀他的。曹操这个人,有足够宽的胸怀,否则,他混不成曹操。

我们没有必要为曹操辩解,但曹操杀孔融是有理由的(有理由不等于正义)。

首先,孔融可恶,有事搅事,无事找茬。

其次,孔融俨然成了舆论界的首领,并以清流派自诩。

再次,孔融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俺老孔是孔圣人的后代,著名作家兼理论家,又是清流派首领,何进、董卓也敬我三分,让我三分,怕我三分,谁敢拿我怎么样?在曹操看来,孔融江山不改,本性难移,茅坑里的石头一块,那就只有让他走最后的一条路——黄泉路。

其实,上述理由,都不是曹操杀孔融的根本原因。曹操杀孔融,真正的原因,是清除袁绍一派在朝中的残余势力。

官渡之战前夕,孔融为什么要在朝中散布袁绍不可战胜的言论?袁绍哪一阶层?士族。孔融是什么人?儒家,而且还是儒家的传人和当世代表。曹操的体制(这是指政体,而非政权)代表哪个阶层?法家寒族。

这就一目了然了。在曹操心目中,孔融、袁绍原来是一丘之貉,儒家加士族等于儒家士族。袁绍是儒家士族的总代表,孔融是袁绍一派的吹鼓手、代言人。

尽管曹操比董卓强百倍,但现在——在掌握最高权力之后,曹操遇到了与董卓一样的难题:儒家士族的不买账、儒家知识分子的不依不饶。在袁绍、孔融他们看来,董卓赳赳武夫一个,没有资格执政,你曹操阉宦遗丑一个,自然也没有资格执政。

儒家士族对董卓、曹操这样的寒族代表执政为什么如此坚定不移、视死如归地反对呢?

首先,一大批寒族的崛起,必然剥夺士族的既得利益。利益是有限的,新兴权势阶层利益的取得,意味着世族既得利益的丧失。

其次,在儒家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坐而论道,安邦济世,是他们这些读书种子的事,哪容得下他人置喙、插手?这是一种群体心理。心理上的排斥,丧失既得利益的恐惧,两者加起来,就是一种排山倒海的反对力量。

八年前,曹操清除了手握军权又为帝舅(岳父)的董承,如今大作家、舆论领袖孔融以袁绍的幽灵出现,出来挡路,清除之。杀鸡给猴看,如此而已。

孔融鄙视何进,何进不杀他。孔融忤逆董卓,董卓不杀他。这回,老曹下手了。何进不杀,董卓不杀,你老曹敢杀,当然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但曹操就是曹操,他认为该杀的时候,谁他都敢杀的。当然,曹操敢杀的其中一个理由,连杀人的水平,也要比董卓高。

杀导师

曹操的政敌孔融身首异处四年之后,曹操又举起了屠刀。

出人意料的是,这回曹操杀的是自己人。

与董承、孔融不同,荀彧、崔琰、杨修是曹操集团内部的人,曹操视他们如心腹,依他们为肱股。

荀彧出身名门,颍川郡(今河南省中部禹州市一带)人,比曹操小八岁。冀州刺史韩馥是荀彧的同乡。灵帝时,荀彧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很快会遭殃,黄巾之乱前北上投靠韩馥。袁绍从韩馥手上劫取冀州时,荀彧随了袁绍。但荀彧很快便发现袁绍非成事之主,便于同年(公元191年)脱离袁绍,投效曹操。

荀彧年轻时即被当世之人视为“王佐之才”,属于张良、萧何之类的人物。曹操迎献帝、迁许都(公元196年),即是荀彧的建议。曹操奉迎献帝之后,荀彧为侍中、尚书令,在献帝身边工作。

曹操常年在外带兵作战,遇到重大决策,总是要咨询身在朝廷的荀彧,荀彧的每次谋划,都切中要害,不偏不倚,招招可致奇功,是曹操的首席谋士。

读史的人都知道而且都同意,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很多读史的人,却经常忽略其他两个事实,荀彧不仅是曹操的首席谋士,还是曹操的救命恩人和精神导师。

公元194年,曹操为兖州(今河南省东北角和山东省西南部,治所在东郡)牧,东征徐州牧陶谦,曹操部将陈宫(时镇守东郡)背叛,联合陈留郡太守张邈,潜迎吕布,兖州几乎全部响应陈宫。是忠勇双全、足智多谋的荀彧帮曹操保住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否则,曹操将失去老巢,死无葬身之地。

公元196年,献帝东归洛阳,曹操欲迎献帝,迁都于许县。曹操的下属多持反对意见,荀彧为曹操提出“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这“大顺、大略、大德”的三大纲领,坚定了曹操的决心。荀彧的这次进言,不是一般的献言建策,而是为曹操制定政治纲领。

同类推荐
  • 乱世浮沉录

    乱世浮沉录

    一次车祸,秦峰穿越到中土大陆。时逢乱世,诸国混战不休,这里充斥着杀戮、欺骗与背叛,也不乏古道热肠、千金一诺、舍生取义,且看秦峰如何从危机重重中杀出一条血路,演绎出不朽的传奇。
  •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一个令人向往,英雄辈出的年代,大江东去且看三国群侠乱舞
  • 主公请留步

    主公请留步

    这是一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年代,春秋和战国合二为一,谋臣名将纷纷登场。身带逆天游戏系统穿越而来,通过刷好友就可以招募门客的赵武,又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 王朝风云变幻

    王朝风云变幻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热门推荐
  • 倾尽一生来爱你

    倾尽一生来爱你

    一个偶然,她随师傅穿越古代,让她遇见两个极品帅哥三个人的江湖旅程渐渐的开始,可是竟意外的进入了妖界“汗,又是个帅哥,只不过,是个妖精”。爱,总是要经历曲折的在世间的流逝中,经历了重重磨难冷翊的守护,姬千尘的帮助,他们的执着愿舍弃大好江山,只为与你“执其手,携与老”
  • 乞丐成仙记

    乞丐成仙记

    因为战乱,杨风失去了双亲,被迫流落街头乞讨成为乞丐,机缘巧合得高人指点让他肩负斩妖除魔重任,但是他要经过万重磨难后到达药王山,届时高人会把绝学和不死丹药传授给他让他拥有无限力量拯救世间苍生,这位高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于是杨风开始了他的漫长修仙之路,斩妖除魔,护卫正道!最终脱胎换骨,羽化成仙。
  • 她失了心疯

    她失了心疯

    自动看了那副画后,在哪都能看到它,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Tales for Fifteen

    Tales for Fift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羽泪之契约

    羽泪之契约

    她,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却拥有着自己不知道的能力和身份。
  • 巨枭炼爱

    巨枭炼爱

    他,读书时是鸭蛋大王,却几经拼杀,当上大烟枭、大毒枭。他,曾经是个败家子,却富甲一方,被拥为人上人。他,从山旮旯做到大城市,从城市做向全国,从国内做到国外,从无到有,却又从有到无。他,是泡妞高手,穿梭于几大美女间,却在婚姻路上起起伏伏......
  • 空灵日记

    空灵日记

    生活潦倒的私人侦探,为了一份体面的薪资,无意中闯入了神秘的异空间。是人性还是本能,因为一本不平凡的日记,一度踏上非凡的旅程。是冒险还是生存,我只知道为了爱情也为了友情。惊险的龙蛇峡谷,恐怖的深渊鬼冢……未来都只是一个未知数!
  • Modeste Mignon

    Modeste Mig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青春恋人

    TFboys青春恋人

    曾经不追星的她,因为他的出现,变成了追星族,曾经大题小做的她,以为他的出现,变得小题大做曾经默默无闻的她,以为他的出现,变得热情好客,曾经年少无知的他们遇见了美若天仙的她们,又会发生些什么呢?